查看原文
其他

颜丙燕+何冰,这部法律剧想不好看都很难吧 | 麦读赠书

桂公梓 麦读 2019-04-27


作者=桂公梓 尚未逃离法学的天才作家

来源=微信公号「桂公梓」


 

数年之前,上级机关领导跟我说,你看,你会写小说,能不能写个剧本,反映一下新时代法官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准备以影视剧的形式,宣传一下法院工作。

 

我很高兴,但出于谨慎,还是要多问几句:「都需要反映哪些方面?」

 

领导回答:「主题就是要表现出法官这个职业群体严谨敬业,刚正不阿,为匡扶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无私奉献……」

 

我问:「能写法院工作压力大,法官很辛苦吗?」

 

「不行,诉苦不符合主旋律。」

 

「能抱怨工资待遇低吗?」

 

「不行,讲回报会冲淡奉献精神。」

 

「能批评维稳政策吗?」

 

「……你还是别写了。」

 

大约是在同一时期,一家影视公司想把《决不妥协》拍成电视剧。他们立了项,将小说的大部分内容改编成了剧本,兴兴头头地筹备了两个月,最后报审表没有通过广电总局的审核。

 

他们总结广电总局的答复大意就是:大陆法政剧,除了主旋律,其他一律不给拍。

 

那个年代的政法宣传理念和宣传口径,差不多就是这样。

 

所以,前些年司法系统虽然很努力地创新宣传手段,搞出了不少电视剧、微电影,但除了《人民的名义》外,几乎都没有产生什么反响。这大约和上述宣传理念有关。一部文艺作品,究竟是拍给领导看的,还是拍给观众们看的,决定了它会不会有生命力。

 

拍给领导看的,至多也就能算是个影音化的工作汇报。观众们并不傻,那些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刻意拔高的老套桥段,硬性植入的工作成绩,都会促使他们拿起遥控器,投下反对票。

 

我一直在想,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有一部面向大众、真实反映法官生态和法院工作的影视剧呢?

 

 

如今,这样的一部法官剧终于面世了。

 

从今天起的一个月内,每天晚上的黄金时间,中央一套将播出这部36集的电视剧:《阳光下的法庭》。



看了前两集,我觉得这部剧最大的亮点就是:


真实。

 

这个真实是多个方面的。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敢说真话

 

第一集里,省高院院长白雪梅在办公室和欧阳常务副院长谈工作,说到最高法院提出要在两三年内彻底解决执行难,督促欧阳副院长要多费心,好好抓一抓执行工作。



在往常的剧本里,这时候常务副院长就应当表态发言了。「学习领会、认真研究、贯彻落实、多措并举、一二三四、保证完成任务……」

 

可是这一次,欧阳副院长的回答让我耳目一新。

 

他苦笑着摇摇头,说:两三年解决执行难,说得简单,咱们干干试试?这全省法院每年要收一百多万件执行案子,执行难要这么好解决,不早就解决啦!



向编剧致敬。

 

这句话,多少基层执行人在心里说过?在私下场合说过?又有多少人有勇气把它公开说出来?

 

多少年来,在台面上的话语体系里,领导是不会犯错的。上级下达的任何指示,都是无比正确的,都是契合基层实际的,都是需要无条件无质疑地贯彻落实的。上面大领导发一句话,下面就争着表态,争着当典型,恨不得层层加码。

 

上面要求三年解决执行难,下面就夸口说两年足够;上面说员额控制在39%,下面就说其实30%就够用;上面说要向内深挖潜力,下面就说审判质效大幅提高,一个法官能办一千多件案子。

 

很多时候,经是好经,只是被念歪了。

 

所以,常务副院长的这句台词,绝不是负能量。它体现出的,正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所有的改革举措和上级指示,都需要和基层实际结合起来,不断试错,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才能避免脱离现实的拍脑袋决策。

 

就凭这一句台词,我认为,这部剧就值得一看。

 

 

除了敢说真话,这部剧在其他方面做得也很不错。

 

比如说,人物真实。

 

部级干部也不是高大全,副院长也不是不苟言笑,律师也不是钻营取巧,奸商也不是庸俗市侩。没有看腻了的脸谱化,每个角色都是复杂多元的,和生活中的每个人一样。

 

省高院的女院长回到家,脱下制服,也只是个普通的女人,也会累得瘫倒在沙发上睡着,令多少法院人心疼地抱住自己。

 

而且,跟《人民的名义》相比,这部剧比较厚道的一点是,没有为了烘托法官的高大形象而刻意抹黑其他群体。检察官、警察、律师,在剧中的形象都很正面,没有人要逆天改命,也没有人要上床学习英语。

 

再比如说,案件和事件真实。

 

开篇的环保公益诉讼案,取材江苏法院真实案件。合议庭为原告主体是否适格问题激烈讨论,大篇幅白描法庭辩论过程,终于把视角离开了田间地头,开始有了一点专业化和精英化的样子。

 

剧中白雪梅院长在法院内给律师设置专用停车位,这也是这几年一些地方法院的成功经验。看到这个剧情的时候心里感觉很温暖,第一次在屏幕里看到了职业共同体的影子。

 

再比如说,工作状态真实。

 

我觉得法官剧的根本目的不应该是拔高法官形象,也不是过度宣传法院工作,而应该是真实展现法院和法官这个群体真实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在这一点上,《阳光下的法庭》做得不错。

 

在前两集里,提及了员额制改革,体现出了年轻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对职业前景的茫然;提及了审判辅助人员的辛苦,大量工作是助理和书记员在做;提及了执行难,以及法警的职业风险;甚至提及了法院在权力架构中的弱势:法院建大楼,原本纳入年度预算的建设基金,财政厅以经济形势为借口不给了,一把手院长得放下业务,跑去找省长要钱。这是常年到处争取支持、要人要物的法院人在现实中习以为常的情形的一个缩影。

 

总之,看了前两集后,我觉得作为一部以法官为主角的电视剧,能够让观众在观剧时不会心生反感,而常常能够会心一笑,已经非常难能可贵。各位有时间的话,可以一看。


2018 年麦读第 9 期赠书

 

本期赠书就是那个没通过总局审核的影视项目的

原著小说《决不妥协》

一共赠 5 册


请在本篇文章下面言,留言主题为「我最喜欢的法律题材小说」,会挑选五名读者赠送图书,下周二推送中列出获奖名单。

麦读固定在周五赠出去一种书(数量不定),回馈麦读读者。欢迎有书要赠的编辑、作者、译者、出版方和活动组织者联系麦读君个人微信号( maidujun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