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人博:如何通过阅读变成更好的人

王人博 麦读 2022-03-23


作者=王人博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微信公众号 | 广西师大出版社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题目叫「做一个有趣的人」。我认为,人生短短几十年,尽管你可能相信来世,但是我们此世只有这几十年的时间,怎么活完这几十年?这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所要面临的人生难题。按照我的看法,我认为人最重要的就是快乐、有趣,所以我说我们人生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做一个有趣的人。


有趣,俗称好玩,我认为一个好玩的人、一个有趣的人,他会带来很多的效应,比如说他可能拉近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充满了冷漠、充满了猜忌,所以有趣可以拉近我们的距离,同时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产生一种亲和力和亲近感。一个有趣的人可能会使人容易产生信任,或者说能够建立起一种信任感,如果一个人沉默寡言可能会被认为城府很深或深不可测,那么这种信任感就很难建立。有趣、好玩是信任感产生的很重要的来源,这是有趣和好玩带来的一种副产品。其实有趣和好玩也不在于这些,有趣、好玩才是人真正存在的一种方式。我认为有趣和好玩有两种来源:一个是遗传,一个生活在充满幽默感家庭的人,或多或少他都会带有遗传的基因。但是另一种更重要的可能就是后天的习得,这种习得的方式就是后天的阅读,阅读会让人产生快乐,同时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趣味,关键在于你选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读物。阅读对一个人趣味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有趣和好玩可能和阅读产生一种内在的关联,今天的话题就从这个地方切进来。

 

我认为做一个阅读者以及我们所阅读的对象——书,在我们这个时代,它产生两种结果,或者说得直白点,借用别人的话来说,书与阅读者遭遇到了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最糟的时代。为什么最好?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书做得越来越精美,书的传播越来越迅捷,我们的读者或者阅读者,这个人群越来越壮大,范围越来越大,人群越来越广。以前我们说中国传统社会多么有文化的厚重感,但是我们知道在中国传统社会失学率是非常低的,所谓的阅读是士大夫阶层或者读书人,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一个阅读者,所以这就造就了一个很好的时代。但同时是最糟糕的时代,糟糕到什么程度呢?现在我不知道什么叫书,以前我们都理解什么叫书,但是进入后现代社会,我们对书的概念产生了模糊,以及我们也不知道什么叫读者,那么这种状况是怎么带来的呢?其实刚才几位年轻的同仁和朋友都谈到过,移动互联网带来了这样一个结果——书的概念的模糊。比如我手里拿着一个阅读器,不管这个阅读器里面储存了多少部好书,但我认为这不是书,它就是一个电子产品,我们不可能把它跟书建立起一种概念性的联系,所以说我们模糊了书的概念。同时我们也模糊了读者、阅读者的概念,因为我们现在的读者往往都是作者,作者和读者是混在一起的,或者说在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一个人既是阅读者又是作者。我们传统的阅读就转变成一种观看的方式。我们说「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阅读本身有它自身的方式,我认为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阅读更多是转变成一种观看,所以我们现在不叫「读书」,叫「看书」,「看」给我们带来了便捷,随时随地。就像刚才那位同学说的,在地铁里、在公共交通上,我们可以随意拿出一个手机来看。

 

前不久,我参与了司法部的一个作业,就是将国家每一个法律做成一个10分钟的小视频,然后通过现在的传播手段,每一个阅读者在任何时候把手机打开就可以观看。这就是我们现在的阅读方式,从「阅读」转变为「观看」。我不是说这种「观看」没有价值,可能恰恰相反,这是我们现代社会的一个表征,就是大众文化、快餐文化,这个潮流你是抵挡不住的。我们怀念那种传统的纸书,那是我们的一种环境,对过去美好阅读体验的一种记忆,我们对这样一种观看方式虽然有众多的不满,但是这个潮流好像是抵挡不住的,我们也就是发发哀怨而已。西方如此,我们中国也如此。再有,这种观看方式,我认为它给我们提供的主要是一种「情绪」「感觉」的价值。我们的人变得非常情绪化、非理性,我觉得跟这样的观看方式是有关联的。当然,这种观看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遗忘,所以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知识不隔夜」,这是它的一个很大的特征。昨天在微信圈可能刷屏了一条信息、一个文本,过了一夜,第二天就销声匿迹了,人们就把它遗忘了,说明它存在的生命力是非常短的。那么,这样一种观看,这种观看方式的阅读,它提供的价值方式就是提供观点、提供立场,它不会做详细的述说和论证。所以通过互联网我们发现,我们这个社会充满了戾气、充满了怨气,人变得焦躁不安,心里不淡定。我认为这种阅读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负面价值,所以,我认为阅读恐怕还要回归到我们传统的纸书概念上来。

 

书有好坏,读者有高低,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但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我认为他肯定不会天天捧着个手机。所以,「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做一个有趣的人,我认为首先要回归到我们传统的、古典的阅读方式,读纸书。纸书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乐趣,我们可能不太在意,每一本书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空白处,再吝啬的出版家、印刷者,都不可能把书印得满满当当,他会在四周留下很多的空白,因为我们作为阅读者在阅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困惑,所以一个会读书的人、会阅读的人,他经常是手中拿一只笔,或者这只笔就在他身边,他把那些困惑、那些所得都填写在空白处。我认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快乐,或者这就是一个阅读的过程、阅读的愉悦,这样一种阅读方式使我们非常怀念。电子书不管怎么便捷,我认为它没有这种体验。所以,「回到纸书」,做一个有趣的人,它们之间是互相关联的。

 

我认为阅读纸书会带来三个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结果,或者说我认为它可以给我们阅读者以及我们身在的这个社会产生一些更好的效益。

 

第一,阅读可以使我们培养一种「温和的理性」。我非常喜欢一位发言者讲到的一句话是,「在一个人的气质里隐藏着他读过的书」。一个阅读的人,首先他是一个心态比较平和的人,焦躁不安是没法阅读的。读书能使人安静,这句话我相信,手里捧着书和握着拳头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这个社会充满了戾气,可能我们因为缺乏深度阅读的体验,深度的阅读可能使我们的人变得温和。阅读的目的,尽管我们可以不去设定这样一个目的,但书读多了,它自然就长出了一种气质,这种气质我把它称为「温和的理性」。我们缺乏温和,缺乏斯文。我不敢说我们这个时代是斯文扫地,但是我们缺乏斯文,可能每个人都感受到,缺乏斯文使得我们「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而追求高雅被称之为装,那为什么低俗不是装、高雅就是装?对这样一个判断,到目前为止我也不理解,好像高雅都是装出来的,低俗才是人的本性。

 

第二,阅读可能使我们产生一份耐心。我认为我们现在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失去耐性,我们总想天上有一个窟窿哗哗地掉钱,于是我们就成为一个千万富翁,我们对任何事物都失去耐心和耐性,追求一夜暴富、一夜成名,而阅读使我们静下来守候那份耐心。这份耐心对我们现代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读书人要守住自己的那份耐心,如果把耐心和耐性再往前延伸,那就是要守住自己那份寂寞,寂寞跟耐心是关联的,一个耐不住寂寞的人肯定失去了耐心。

 

第三,我认为阅读传统的纸书会使我们的脚步放慢。刚才有位编辑说得很好,阅读本身就是一个慢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建立起丰富的联想,去寻找阅读的快乐,寻找阅读的诗意,这是一个非常慢的过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读书从来不是一个统计学上的行为,比如一年要读1000本书,我认为这样的目标是毫无意义的。读书本身就是一个慢活,读书能使我们这样一个快节奏的脚步、焦躁的脚步放慢一点。「慢吞吞」这样一个说法好像是一个反讽,是对我们这样一个快节奏社会的反叛。如果我们的传统全部失掉了,我们会找不到自己、会迷失自己,而阅读能使我们保留一份古典。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是既活在现代又活在过去,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一种状态的人,这是我的理解。所以说,阅读纸书可能最终会给我们带来这三个无预期的目标。我们读书绝对不是为了耐心去读书,也不是为了放慢脚步去读书,更不是为了培养一种温和的理性去读书,但是读书会产生这么一种效果,我把这种效果称之为一种无预期的结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么多年来有很好的口碑,在学界当中会成为一个品牌,原因就在于此。她制造的产品能使我们这些人的脚步放下来,守候那份耐心,培养一种温和的理性。用咱们的「新民说」的一句话说就是「成为更好的人」,我再发挥一下——要做一个有趣的人。而有趣跟我们的阅读方式有关,当然也跟我们选的阅读对象有关。我们把阅读称之为「人与书的相遇」,这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主题,我认为人与书的相遇实际就是把我们人的那种孤独安放于时间之外,是与另一个自己的相遇。人天生是孤独的,人天生是无聊的,所以我们经常用阅读来打发、排遣我们的孤独,因此阅读方式很重要。我认为在现代性的社会之下,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技术性的阅读」,我们为了提升自己,为了拿一个证书、拿一个学位,往往抱着这样的目的去阅读,当然这样的阅读是有价值的,我们的人生要过关,要过很多的关口,这个关口要闯过去。我把这种称之为「技术性的阅读」。技术性的阅读除了有正面价值之外,一个最大的负面价值就是消解了阅读的乐趣,使我们对阅读产生了畏惧、厌烦的心理。我经常看到我的学生要参加司法考试,天天拿一个辅导材料划过来划过去,愁眉苦脸。我说完了,阅读带来的就是一场痛苦,阅读成了苦旅,不是快乐的东西,所以这种阅读读多了肯定会对阅读的乐趣产生消解。这种经历我们都有,高考有很多数理化的辅导材料,我们都是阅读那些对象物而走向大学的,同时高考又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但是后来想想,确实对我们后来的阅读起了消解作用。

 

除此之外,我觉得把阅读作为一种乐趣,那就应该是随性的阅读、自由的阅读,不要怀着一个伦理道德的崇高目标去阅读一本书。你想读就读,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这才是能够在读书当中寻找到快乐的一种方式。用我自己的读书体验来讲,一种最好的阅读方式就是闲逛式的阅读。闲逛即可能是在挤满了人群的地方背过身去又被人群推挤的这样一种存在状态,闲逛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你在书页里面闲逛,东翻翻西翻翻,东瞧瞧西看看,看一本文学的书、看一本哲学的书,就在书页里面闲逛。这是我「夜生活」的最重要的方式,当然也观看影像,也聆听声音,我把自己界定为一个闲逛者。刚才一位年轻的同行提到我一本书叫《孤独的敏感者》,那本书就是一个闲逛的产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通过阅读来分享自己阅读的快乐,排遣自己的寂寞。这种碎片化的阅读大家可能觉得没目的、没目标,但是大家要相信,我们的大脑有整理碎片的功能,你闲逛多了,杂书读多了,最终会通过大脑的处理把它培养成一种学养、修养、气质,所以我认为闲逛式的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思考。一个人固定在一个对象上,我认为缺乏趣味。人有时候应该做一点不务正业的事,或者说做一点不靠谱的事,不要总是说跟我的专业没关、跟我的职业没关,我认为反叛我们职业式的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个做律师的人去阅读文学,那种体验跟中文系老师们的阅读体验肯定是不一样的。要做一个阅读的人,首先是一个闲逛者,阅读就是一种懒散的东瞧瞧西看看的方式,我们的乐趣由此而来也从中发现。

 

当然,人都有一种追求优秀、追求卓越的天性,那么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肯定会选择那些对我们这种天性有培养价值、培养作用的读物。书有好坏,读者有高低,这也不能不承认。因此要追求卓越、追求优秀,那就选择一些好书去读。一个读过一本经典名著的人,和一个经常在网络上读美女作家小说的人,其意义肯定是不一样的,两个人的存在方式以及气质肯定也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不一定提倡大家都去读经典,但是逆流而上去读一些比较难读的书,这是我们培养乐趣、培养兴趣的一种方式。读书也是一个逆流而上的过程,而不是顺流而下。人越顺流而下可能就越平庸、越庸俗,越是逆流而上,这个人可能就越高雅。我认为追求高雅这应该是我们阅读的一个小小的目标,我们每个人无论多么平凡,都有追求优秀、追求卓越的本性,在这样的天性之下,多读点好书,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最后我要说的是,阅读会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阅读会使自己变成一个有趣的人、一个好玩的人。

 

延伸阅读:王人博:不为什么而读书

王人博:经典往往都是薄薄的小册子




麦读送给法律人的 2019 年新年大礼

明日揭晓




关注「麦读」公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经典文章:

精要目录  集成目录 微课  公共课  栏目精选

回复 实务书单 给你 30 份良心书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