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信男”威马能靠IPO翻身吗?
在提交IPO申请一周年这个节骨眼上,沉寂许久的威马终于张开嘴说话了。
10月5日,威马汽车宣布,预计获得约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其中,D1轮融资由电讯盈科和信德集团领投,广发信德旗下美元投资机构等参投,融资金额超过3亿美元。
电讯盈科、信德集团两家投资财团分别背靠香港首富李嘉诚和澳门赌王何鸿燊,两大家族企业入股后的威马,获得了12个月以来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对大陆纯电整车新势力企业中,最大手笔的私募股权投资。
威马汽车创始人兼CEO的沈晖将本轮融资的意义归结为“使得企业更加国际化”,但业界媒体对威马此番动作,提出了“威马或放弃科创板、寻求境外上市”的猜想。
在威马方面宣布本次融资前,大幅度减资也被业界视为威马急于上市的讯号。
企查查数据显示,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在9月时注册资本由12.09亿元锐减至6.89亿元,减资比重达42.99%,对此,威马方面称本次注册资本变化是战略需要与业务发展需求所致,属于正常调整。
作为威马汽车运营的主体公司,本次减资幅度之巨足矣激发业界的想象力,结合本月的大额融资,不少媒体更加笃定,威马的一系列动作都与其寻求港股或者美股上市有关。
去年9月,威马正式提交A股科创板IPO申请,但在随后的一年里,威马的IPO申请如石沉大海,官方在辟谣“暂缓申请IPO”等不实传闻后,威马上市也再未有过相关的进展。
在蔚来、小鹏、理想汽车着手二次上市之际,业界开始频频传出“威马掉队”的声音。
沈晖就此事曾向媒体表示,由于威马的部分数据不能公开,导致外界认为威马声量小,“但我觉得这也是好事,我们能够将精力专注在用户、专注在产品上。”
不论头部新势力的位置经过了几轮更迭,沈晖始终对威马的前景满怀信心,他坚信,新势力上半场的竞速还没结束,未来的威马将会是一个长期的头部企业。
虽然一时的静默的确不等于永久的沉寂,但威马想要在竞争趋于白热化的市场中厚积薄发,属实不能仅靠沈晖的普信。
此一时,彼一时,曾经与蔚来、小鹏平起平坐的威马,已不复当年雄风。
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了20余年的沈晖,曾先后就职于博格华纳,菲亚特、沃尔沃等车企,经验丰富的他顺势抓住了新能源汽车的商机,头也不回地扛起了创业造车的大旗。
创始人的行业积累,是威马的先天优势。虽然是新势力的一员,但威马的起点显然高出了蔚小理许多,自带资源的背景下,威马在初创时期就迎来了黄金开局。
2016 年 8 月,威马与温州政府签署协议,在获得政府提供的约 30 亿元债权投资和低息贷款的同时,还在温州落地了年产能 10 万台的整车工厂,随后又在湖北黄冈建立了第二工厂。据了解,两座工厂的总产能达到25万辆,这一产能是威马2020年年销量的11倍。
此外,威马还曾接连获得多次大额融资,但即便如此,背靠百度、腾讯、红杉资本等巨头的威马,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去年10月,多起威马汽车发生起火事故,但威马第一时间锅甩电池方案供应方(中兴高能技术)的做法引发了一场舆论的狂潮。10月28日,威马官方回应正在全力配合事故调查。同日下午,威马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备案了召回计划,宣布召回1282辆威马电动车,这一比重约占威马当月销量的一半。
| 图片来源:威马汽车新浪微博
也正是在这一年,汽车市场因黑天鹅事件加速洗牌,2019年销量仅次于蔚来的威马,还没坐热亚军的宝座,扶摇而上的理想就直接将威马踢出了新势力三强的位置。
2020年,威马全年累计销量为2.25万辆,同比增长33.3%,但与销量翻倍的蔚来、小鹏相比,威马占领市场的速度,慢了不止一拍。
如今在提及头部新势力时,三强蔚小理的固定认知已经形成,从现今的局势来看,头部新势力似乎没有留下属于威马的一席之地。
尤其在脱离头部后,威马和主流新造车的差距越来越大。
最新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今年9月,威马汽车的总销量达到了5005辆,今年1-9月,累计销量为29043辆,相较于累计订单量破4万大关的零跑和哪吒,威马的市场表现显然逊色了不止一截,昔日的“优等生”如今已经站在第二梯队的边缘。
事实上,威马并没有放弃想要重回巅峰的信心,今年4月上市的威马W6,成为了威马扭转困局的关键点。
但威马W6的横空出世似乎并没有溅起多大的水花,消费者并没有因为新车搭载的“无人自主泊车系统”为其买单,在销量表现上,这辆新车甚至不如老款车型能打。
源于德语“世界冠军”的威马,无疑寄托了沈晖新造车TOP1的梦想,在这个人人都有梦的时代,与李想、何小鹏等人争夺份额的沈晖开始吃力,高开低走的威马真的有望匹敌蔚小理吗?
至少在现阶段,销量平平的威马,还很难挤进行业的头部位置。
外患和内忧,威马一个也躲不掉。
于外,多方新造车入局且势头强劲;于内,威马公司内部震荡不断,其中频繁的高层变动令外界众说纷纭。
今年3月,上任不到半年的威马汽车CRO唐军营离职,其负责的部门由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侯海靖接手。
在高速发展的汽车行业,人事变动本不稀奇,但唐军营并不是威马方面第一个离职的高层,早在去年,威马就曾有3位高管先后“出走”。
2020年上半年,威马原出行事业部总经理刘立群和原首席零售官祁立人接连离职后,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陆斌也因“个人原因”离开。与高层变动相应的是,威马方面以业务发展为由对出行事业部进行了裁员。
有分析指出,威马高层的频繁变动与其市场表现有着直接的关系,交付期内销量依然不见起色的情况下,主要负责人需承担相应责任。
威马高层相继离职,公司内部动荡不断,威马的求生之路也因此步履维艰,在烧钱即王道的造车行业,上市找钱,俨然成了威马的救命稻草。
一个板上钉钉的事实是,在四年的时间里,入不敷出的威马已累计亏损超114亿元。据悉,2017年至2020年期间,威马的净利润亏损分别为16.96亿元、24.53亿元、36.08亿元以及36.49亿元。
虽然威马急于上市找钱的心情可以想见,但在这条路远比想象中要曲折得多。
今年年初,证监会发布了《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随机抽取20家拟上市企业,对财务报表、资金流水等内容进行严格核对,但在这些企业中,有16家以撤回IPO申请材料终止审核收尾。随着科创板IPO审核愈发的严格,威马的上市梦也随之陷入静默。
在此期间,外界曾传出“威马上市材料在审核中,存在科技含量不足、研发费用率不高、持续巨额亏损等问题”,即使官方下场辟谣,但在拉扯中其IPO的步伐已远远落后于蔚小理。
接连亏损后,威马无疑急需大额融资来渡过难关,寻求上市的传闻也从其减资开始,被外界描绘得愈发栩栩如生,而事实上这一传闻的扩散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头部新势力理想在上市前夕,同样出现过减资情况。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年5月13日,理想汽车运营主体的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7.25亿元减少至约4.33亿元,减资幅度达40.2%。
上市不易,上岸更难,但内忧外患的威马不会拒绝一次续命的机会,毕竟,物质是生存的基础,在解决温饱前,威马还很难追赶上主流新造车队伍。
在这个万物皆造车的时代,人人都想做下一个蔚来、下一个小鹏、下一个理想,但谁又想做下一个威马呢?
从蔚来到零跑,威马的竞争对手很多,但把威马当做假想敌的品牌,似乎还真没有。被业界忽视的威马,同时也不得消费者的重视,“不火”似乎成了威马造车的“原罪”。
在新造车领域,声量最大的几位都有着各自的标签,鲜明的亮点,正是品牌出圈的关键。
蔚来以车电分离模式和自成体系的粉圈生态狂揽500亿市值;理想通过产品的增程式技术为消费者带来了多元化的选择空间;小鹏主打的智能化也其带来了可观的市场红利。可以说在不同的方面,蔚小理三家各有所长。
那么威马的记忆点呢?产品设计、核心技术亦或是宣传营销,威马的长处无迹可寻,与其他头部新势力相比,威马的亮点也许有,但显然不够突出。
除了缺乏鲜明的品牌认知外,威马的产品布局也略显乏力。
2018年4月,沈晖高调地向业界公布了威马的128战略,基于德国技术,调动全球资源,通过“STD”和“PL”两大整车平台,在2018年起以每年超一款新车的布局速度强化威马的市场竞争力。按照这一战略,未来的威马至少会推出8款智能汽车。
令人唏嘘的是,128战略在3年后依然是纸上谈兵。目前,威马旗下有EX5、EX6和W6三款车型在售,但三者皆诞生自第一代平台,沈晖口中的“第二整车代平台产品”在时隔多年后也没有等到八字的一撇。
威马把自己的姿态摆得很高,但业界丝毫不给威马留下一点面子。
自P7车型起,小鹏的产品已经开始搭载全新平台,而蔚来第二代NP2平台和理想第二代增程式平台的产品规划也在逐步落地,在其他新势力加速研发的背景下,威马的劣势再度被放大。
“新”势力需要差异化出圈,但在观感上,威马和传统车企制造新能源汽车的属性无异,但传统车企尚有市场基础支撑,如今的威马却只剩下昔日残破的光环。
新势力的赛跑是一场马拉松,所有新造车都还在路上,已经落后主流新势力半场的威马,还有弯道超车的后劲儿吗?威马自己也给不出一个肯定的答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表现不温不火的威马,由天秀开局直线坠入寸步难行的沼泽,正如沈晖在威马W6发布会上所言,如今的威马确实“没有退路可言”,在彻底掉队前,获得大额注资的威马或许想靠IPO的机会搏一搏,在将重回头部设定为阶段目标之前,如何在第二梯队站稳脚跟,才是沦为平庸的威马应该思考的问题。
欢迎在留言区评论。我们会在每周留言点赞前三名(统计周期为7天)的评论中选出1位网友,送出德鲁克管理书籍套装一套。
原创文章转载、进群,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值班编辑”。
▽“点赞”是喜欢,
“在看分享”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