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萃 | 和氏家族:东巴文字守护者笔下的活化石
或许,在丽江的大街小巷,你曾见过这些文字的影子:纸上、伞上、墙壁上......它填满了丽江的里里外外,看上去弯弯曲曲的,像字又像画,但你能从图画中大概猜出它的含义。
那~~
你知道下面的文字是什么意思吗?
(答案见文末)
再考考你:
1、请猜出上图的单字是什么意思?
A.爱 B.家 C.衍
2.以上文字代表哪个成语?
A.腾云驾雾
B.持之以恒
C.相伴终生
(文末留言,答对者且点赞前三的有惊喜!)
和闰元:2年,他接待了超过50万游客
在丽江古城,有一个网红景点:一条大约3米宽的石板路,小巷的房梁上空挂满了带有丽江东巴元素的油纸伞,在古城建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诗意。
往里走,就能看到“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不论是雨天或者晴天,白天或者黑夜,馆长和闰元都守候在这里。
2年的时间,和闰元在这里接待超过50万的游客,他们被都东巴历久弥新的文化所吸引。“小女儿快半岁了,我没有为她洗过一次澡,在老家的母亲也叫我回去看看他,可是我没有时间。”对家人的亏欠是和闰元最大的遗憾。
和闰元
和闰元从13岁起学习东巴文化,至今已27年。他起初学习东巴画,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东巴文的乐趣。“每一个看似简简单单的文字,却蕴含了古人对大自然文化的观察和思考。”
东巴文虽然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它是一种充满想象力和变化的文字,能够表达细腻的情感,能记录复杂的事件,亦能写诗作文。
“2003年,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还帮助破解了很多甲骨文字。”
事实上,和闰元在大学里修的是管理类专业,但内心始终有一根“东巴文化值得被全世界的人们认识”的弦。学业之余,他始终坚持东巴文化的传习。每日主动给自己安排东巴功课,不断研读汉文化、藏文化的文献资料,建立一个完善的文化体系,就这样一日一日坚持和努力到现在。
大学时,和闰元就开始了他的文化传播之路。最初,小社团仅有零零散散的几个人来听东巴文分享会,后来一传十十传百,上百人的大教室都坐满了人来听课。
“我在上课的过程当中,感到了一种文化自信,因为纳西族人口近40万人,东巴仅几百人。东巴文化能传承到现在,一定有其超强的生命力。传播东巴文化,我越做越热爱。”
和锡鹏:口口相传一直到34代
同样和姓的和锡鹏也是东巴文化传承者,数百年间,家族内就这样口口相传东巴文化,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三十四代传承人。
居中者为和锡鹏
“从1岁多开始和爷爷生活在一块,差不多到17、18岁,每天和爷爷睡在一起,我睡这头,爷爷睡那头。爷爷给我讲故事,他往往会先念一段东巴经文,像文言文,念完了之后,就开始给我讲经文背后的故事。那时候没有电视机,我就这样度过了一个个夜晚,那时最期待的就是爷爷给我讲东巴经文的故事。”
“在故事中,我懂得了人与人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和锡鹏说道。
传说中的东巴能与神灵交流,与鬼魂对话,在入世的生活里仍然保持着出世的神性。
2000年左右,和锡鹏开始和父亲和振伟共同在白沙的东巴文化传承馆给慕名而来的游客们传播东巴文化。这些年间,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发展,来到文化传承管的游客也变得越来越多。
和锡鹏同样还会给白沙镇的小学生传授东巴文化,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课程节奏。
和锡鹏77岁的父亲和振伟在平日里也经常给游客们、学生们讲解一下东巴文化。
有时候他也会感受到来自文化传承的压力,“传承东巴文化的就这么几百个人,很多当地的纳西族或者游客都是学会了几个字。作为旅游方面来说这挺好的,但是作为一门文化的传播,是远远不够的,我不希望几十年后文化逐渐走入了博物馆。”
东巴文,被称之为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是文字中的“活化石”。
东巴文是云南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这种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 在古代要成为一个东巴,并非人人可为,而是世袭,传男不传女。
和闰元、和锡鹏他们在东巴文化传一线阵地。也许,下一次你到丽江,可以去找到他们,亲身去聆听他们的东巴故事,也许不经意间也会开启你的东巴文化的一段旅程。
答案揭晓:云南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叫云南。
小伙伴们,记得文末留言回答后面两道小考题哦,答对并点赞前三名可获得腾讯视频3个月VIP体验卡一张!
和锡鹏与“一部手机游云南”体验官讲解东巴文
往期精彩
专访80后白发“老干部”
“一部手机游云南”与中国国际旅交会相遇上海
嘉宾眼中的游云南沙龙
识别二维码体验“游云南”APP
内容转载合作请联系:
Skylerhan@yntengyun.com
商务合作请联系:
yntengyun@yntengyun.com
“一部手机游云南”更多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