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先行先试,探索大湾区基础教育互通共享新模式
“我好喜欢这个学校!因为这里的学习环境很好,老师会给我们讲有趣的新知识,在学习的时候也不会害怕被打扰到!”
“我觉得在这个学校读书好开心!因为课间可以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来自G3的Alicia如是说。
走进这所毗邻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学校,你会发现这里的学生的谈吐是自信的,眼睛是有神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和快乐,他们不会羞涩于表现自己,而会主动去展现自己。无论你用普通话、粤语还是英语跟他们对话,他们都可以应答如注。
这里是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学校采用高师生比的小班制教学模式,构建个性化成长档案,精细化、分层次的教学,切实关注到学生的性格养成和兴趣培养,关注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在这里,学生可以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自由地探索人生、世界。
设立港澳子弟学校(班)新兴教育模式是
民之所盼 湾区所需
谈起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不得不提到其创立背景。“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曾提出要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教育和人才高地。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服务世界重要人才的中心和创新高地,粤港澳大湾区在教育强国战略中发挥着最前沿的探索性、示范性作用。广州,作为大湾区的中心城市之一,也作为与港澳沟通交流的重要窗口、教育高地,在其中承载着重要的使命。
一方面,开放包容是广州的城市底色,五湖四海的人才也因此选择扎根广州,这当中不乏港澳地区的人才,广州教育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来满足培养来自不同地区的人的需求。根据香港特区政府最新人口普查数字,目前在广东生活和工作的香港永久居民约有53万人,14岁以下的港籍子女占33%,这些港籍学生普遍面临着无法有效适应内地教育模式的问题。另一方面,大湾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支撑,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高质量教育的发展。港澳子弟学校(班)应运而生,这一大湾区新兴教育模式的出现,是国家所向、民众所盼、湾区所需。
广州市积极落实国家试点政策,参照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进行管理,解决在广州就业创业港澳专业人才的后顾之忧,促进穗港澳教育服务一体化,吸引港澳高端专业服务人才。从2019年起,广州市试点开办港澳子弟班。目前,广州全市共有6个区(越秀、天河、南沙、黄埔、花都、白云)9所学校(广东华侨中学、培正中学、朝天小学、南国学校、广州外国语学校附属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雅正学校、华美英语实验学校、培英中学)开设25个港澳子弟班,共有港澳籍等学生约600人。
全国首所港澳子弟学校
助推粤港澳三地基础教育融合发展
作为全国首所港澳子弟学校,“暨大本色、湾区底色、港澳特色”是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发展定位,为港澳台、华人华侨及外籍人员子女提供学前、小学、初中及高中15年一贯制的优质国际教育。学校采用高师生比的小班制教学模式,主打“IB+香港课程+HKDSE”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实现内地、港澳台以及海外三通升读大学。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参照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办学模式,在2022年获得国务院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被称为“广州模式”在全国推广。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的创办是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融合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同时极大程度促进了粤港澳三地基础教育互融、互通、互享。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时代背景下,暨南大学结合“侨”教特色和五洲四海的办学资源,释放学校基础教育品牌势能,在品牌打造、科研合作、学生培养、人才培育四方面给予港澳子弟学校大力支持,通过“名校+名企”合作模式指导创办港澳子弟学校,致力于将港澳台侨学生培养成自觉拥护祖国统一、为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贡献的坚定爱国者;将华人学生、外籍学生培养成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对我友好、主动担当中外交流的文化小使者。
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新独有的特色国际教育新生态
作为大湾区全新且独有的国际教育新生态,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不同于现有的国际学校教育模式,它既借鉴了港澳地区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又遵循内地的法律法规和教育管理体制。
“我们平时上课都会用到普通话、粤语、英语,也会学习简体字和繁体字的书写,得益于此,我们可以在这两种文字和三种语言中自由切换,增强了我们学习多种文字和语言的能力。”G11的付同学这样分享他们上课的小日常,“学校有来自香港和内地的老师,香港老师会使用繁体字进行授课,内地老师会使用简体字进行教学,英语课则使用全英教学。除此之外,学校每周都会安排外教课来培训我们的口语。”
学校在幼小、初中阶段开设“IB+港澳融创课程”,以香港课程为核心,IB课程理念为引领,并融入内地课程精髓与国民教育。高中阶段,学校主要开设香港DSE课程。
“与之前的学校相比,现在的学校课程更多样化,比如,我可以接触到中国文学 、经济、公社等课程,这些都拓宽了我对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对我未来大学专业选择提供了帮助。”付同学说出了学校课程设置给她的切实感受。
相比于国内高中课程,DSE课程具有近70%的内容重合,且理科难度稍低于内地同等学习内容,学生若有一定的理科基础,能够通过阶段性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学生可以凭DSE成绩录取港澳台、内地及海外的知名大学。目前,全球有超过16个国家400多所高校认可DSE考试成绩,港籍学生可凭借DSE成绩报考国内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138所大学(涵盖内地985、211高校)。
除此之外,学校还开设体育、视觉艺术、升学规划指导等多类课程给学生自由选择。
这种教育模式为港澳学子在报读大学时提供内地、港澳台和海外高校的多元化升学通道,也为内地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示范。
此外,学校特别注重中国文化和语言的学习,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增进对中国的了解,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例如,学校在语文和文学课程中融入岭南文学经典,如潮剧、粤剧、岭南诗词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热爱本土文化;开办“茶艺小组”“粤语培训班”,深入挖掘广府文化的渊源;组织大湾区文化沙龙,邀请专家学者、文化传承者到校进行讲座,引导学生认识岭南书画艺术;组织学生参观岭南印象园、陈家祠等文化经典,深入了解广州特色文化、园林和建筑特色。
得益于这样的培养模式,港澳学子对祖国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得到了增强。
“我们希望借助自身的优势,触动湾区融合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成为基础教育融合示范校。未来我们希望能够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港澳台侨及外籍人士子女提供高素质的基础教育,促使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投入到湾区的建设中。”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执行校长封岩说道。
“学校承载着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的责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底蕴,我们积极与港澳及内地学校缔结姊妹学校,以姊妹学校为纽带,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执行校长封岩介绍,学校每年都会跟香港拔萃女书院、香港官立嘉道理爵士小学开展演讲友谊比赛,以“我的家在中国”“我看大湾区”等为主题,增进港澳学子增进对大湾区及家国的理解;与香港福建中学附属学校开展“同题异教”主题活动,通过对同一主题的不同呈现,发现彼此课堂的优势,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等等。
广州市教育局也将继续支持港澳子弟学校的发展,为高质量做好港澳子弟教育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保障,促进学校更好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广州优质国际教育资源持续增加,同时助力湾区成为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共谋“中国特色国际教育走出去”发展大局,打造中国教育品牌,传播中国声音。
来源:凤凰新闻
微信改版后
很多人说找不到“广州教育”了
为了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把“广州教育”设为星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