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正式成立量子软件研究中心,量子人才严重缺失能否得缓解?
1月15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量子软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量子软件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举行。
这标志着清华大学量子软件中心正式落成,量子计算软件研究在高校开始深耕。但这是否能解决量子人才严重缺失的情形得以缓解,需要了解其中的差异。下面先了解揭牌过程。
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吴建平院士、周立柱教授、应明生教授等人出席了揭牌仪式。
量子软件研究中心由应明生教授、季铮锋教授共同担任中心主任。
应明生教授代表量子软件研究中心致辞。他表示,团队经过20余年的努力已经产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以季铮锋教授为代表的一批杰出人才,清华大学布局量子软件研究具有独特优势,量子软件研究中心将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前沿研究中心,以培养出一批杰出的量子软件研究人才为已任,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量子软件研究中心对外表示,今后将在量子软件、量子算法复杂性、量子网络等方向上开展前沿研究,并积极在量子人工智能、量子设计自动化和量子体系结构等新方向上进行探索,全力培养、储备高质量量子软件科技人才。
清华大学成立量子软件中心,对未来中国的量子计算发展尤为重要,虽然诸多企业、机构在硬件开发上初有建树,但是底层量子软件人才的缺失,意味着离开发出真正可用的商用量子计算机仍有距离,离解决实际商用问题更有距离。
1. 稀缺的量子人才
目前的情况是全球量子人才稀缺,量子软件人才更是稀有。清华成立量子计算软件中心,能否缓解目前人才的缺失,目前不得而知。
从学术到工程化,从0到1,这条路需要太多的耐心。
因为量子软件人才和目前的软件人才最大区别是对量子计算的认识深度的差异,这个差异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成熟的现有软件工程师培养成量子软件科学家。
量子信息理论(Quantum information theory)成了两者之间最大的沟壑。
由于量子计算在硬件上处理信息的方式本质性的发生变化,过去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专家并不能轻车熟路的来构建量子计算机底层的软件。
现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模糊系统学会(IFSA)副主席、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系统与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Fuzzy Sets and Systems》、《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自动化学报》编委。
先后在法国巴黎第六(居里夫妇)大学、意大利Salerno大学与Napoli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与Mannheim大学、芬兰Turku计算机科学中心作访问研究。是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系统与数学专业委员会主任。2011年被推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2016年11月,就职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学术副所长。
应明生教授是量子软件开拓性的学者,著有《量子编程基础》英文版,后同步了中文译本。本书对量子编程这一课题进行了系统和详尽的探索,研究重点在不同量子编程语言和技术所广泛使用的基础概念、方法和数学工具上。除了量子力学和量子计算的基础概念之外,还介绍了多种量子程序结构和一系列量子编程模型,同时系统地讨论了量子程序的语义、逻辑和分析与验证技术。
PS:作为参考,这是一本专业级的量子软件研究书籍,新手量子计算开发者易被劝退(不建议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