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聪舜《秦汉历史与思想的几个侧面》出版

堂内小编 中古史研究 2021-01-26


中古史研究



出版社: 国立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9-10

页数: 400

定价: NT$5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6116773

作者简介 

林聪舜,台湾师大国文研究所博士,现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清华学报》主编、《清华中文学报》总编辑、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傅尔布莱特基金会」访问学者、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目前研究领域为秦汉历史与思想。已出版专著有:《向郭庄学之研究》、《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变迁与发展》、《西汉前期思想与法家的关系》、《史记的人物世界》、《史记的世界:人性与理念的竞逐》、《汉代儒学别裁:帝国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发展》等。

内容简介

这部书对帝国体制肇建,一切还在变化摸索阶段的重要历史事件与治国理念,做了与前贤不尽相同的诠释,期待在秦汉历史与思想的研究领域,产生进一步的对话。

秦汉虽走向帝国的政治格局,但统一帝国与地方意识仍在角力,专制皇权与士人角色也仍在磨合,帝国的长治久安之策更在构思与实验阶段,这是英雄、士人与实验性质的政治体制一起摸索前进的时代,后人常以帝国体制强固后的道德标准评断这些人物与事件,是不相应的。

本书第一编由思想与政治的互动,讨论帝国危机与统治路线的选择。第二编解读楚汉之际变局中的重大事件,第三编探讨汉帝国稳定后的统治及其矛盾,第四编讨论司马迁修史志业中潜存的紧张性及其消融,以及书法「不隐」与「隐」统一的「微言」叙事。

目次


导言──代序第一编:思想与政治──帝国危机与统治路线的选择壹、 「督责」与「杀力」──李斯合理化「督责之术」的深层基础一、前言二、〈行督责书〉违反常情的论述三、〈行督责书〉的法家渊源及其歪曲四、「杀力」:二世接受督责论述的深层原因五、结语贰、盐铁会议的政治涵义新探──霍光的意图与桑弘羊的盲点一、前言二、视盐铁会议为霍光与桑弘羊之间夺权斗争的主要论点三、视盐铁会议为霍光与桑弘羊之间夺权斗争的反证四、霍光发动盐铁会议的政治意图五、盐铁会议中桑弘羊在处境与角色认知上的盲点六、盐铁论争无关是否执行〈轮台诏〉的政策之争七、武帝传位卫太子反复不定与帝国政治路线的考虑八、结语第二编:楚汉之际天下变局的解读壹、鉅鹿之战的「章邯军」与「王离军」一、前言二、章邯军与王离军的属性三、章邯可以指挥王离军四、章邯军未参与第一线攻城作战的原因五、王离军的进军路线六、项羽切断章邯军与王离军联系的战略七、结语贰、「怀王之约」──楚汉战争中刘邦对楚人势力的争夺一、前言二、刘邦集团凭借楚人势力茁壮三、刘邦集团「还定三秦」后之异质化以及「据秦伐楚」之正当性困境四、为义帝发丧与「怀王之约」的宣传战五、宣扬「怀王之约」的主要要求对像是楚人六、宣扬「怀王之约」的深层目的:纾解「据秦伐楚」之正当性困境七、结语参、蒯通──超越纵横策士格局的智者一、前言二、孤身下范阳,传檄定赵:洞察秦统治即将崩解的深层原因与地方守令的不自安三、说韩信据齐自立:破局的三分计四、「跖狗吠尧」的巧辞脱罪以及曹参座上客的悠游余生五、结语:蒯通的再评价肆、项羽对齐策略检讨──楚汉相争中项羽最重要的国际关系布局一、前言:项羽对齐策略的几个阶段二、田齐的孤立主义倾向与项羽伐齐之误判形势三、项羽伐齐失计后的连环错:未能抚定齐国的严重性四、迟来的觉悟:楚汉相争末期项羽对齐策略的调整五、结语伍、项羽、田齐与韩信覆亡的共同要素──认同旧政治秩序的世界观之致命性一、前言二、项羽的覆亡:楚贵族的旧世界观三、田荣田横据齐自保的旧世界观:孤立主义者的覆亡四、韩信的悲剧:认同旧政治秩序与历史新局的冲突五、结语陆、刘邦与高起、王陵对话的探讨──刘邦为何强调「任用三杰」取天下一、前言二、刘邦「与天下同利」得天下乃群臣的普遍感受三、刘邦借助「与天下同利」的裂土分封解决问题四、「任用三杰」的识人之明与「与天下同利」的互补五、刘邦为何贬低「与天下同利」之说,强调「任用三杰」柒、齐国的视角──楚汉之际至汉初天下变局之诠释一、前言二、形胜富庶之地与特殊的政经文化风俗圈形塑的齐地共同体意识三、田齐复国与覆亡:田荣兄弟据齐自保的旧世界观与历史新局脱节四、蒯通据齐争衡天下的三分计与韩信「汉终不夺我齐」的误判五、曹参相齐:东西对抗形势下,刘邦控制关东的战略布局六、结语捌、向虚构的黄石老人故事靠拢──张良从容避祸的布局一、〈留侯世家〉以黄石老人的故事贯串全篇二、黄石老人的故事是否可信三、张良何以虚构黄石老人授书的故事四、虚构的黄石老人应该具有的形象五、结语第三编:汉帝国稳定后的统治及其矛盾壹、汉文帝的政治谋略──柔性的权力行使与皇权重振一、前言二、对军功集团与代国旧臣的权力安排三、列侯就国、周勃系狱与贾谊外放:皇权与军功集团的冲突、妥协以及皇权强化四、对诸侯王的镇压与怀柔五、结语贰、贾谊对付诸侯王与列侯集团之谋略及其挫折──文帝与贾谊治国方针的差异一、前言二、定制度、列侯就国与贾谊外放长沙:列侯集团的反扑三、宣室谈鬼神:对「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辩正四、削藩的挫折与贾谊之死:怀王堕马,哭泣而死的解读五、结语参、李广之死与「一军皆哭」──六郡良家子的共同委屈一、前言二、司马迁何以替李广立专传三、李广难封非「数奇」四、结语肆、刘秀的「柔道」与刘恒的「岂不仁哉」一、前言二、刘秀御下的严猛、苛刻三、刘秀领导统御的「柔道」四、刘恒的「岂不仁哉」五、结语伍、霍光与宣帝对汉废帝刘贺的态度一、霍光废刘贺的粗暴与后续处理的犹带温情二、宣帝对刘贺的猜忌与逼迫三、宣帝为何比霍光对刘贺更为猜忌与防范四、结语第四编:《史记》的书写壹、司马迁修史志业中潜存的紧张性──正统与异端的两面性及其消融一、前言二、正统与异端:《史记》在思想文化以及政治立场上呈现的两面性三、「是非颇缪于圣人」的评断:从扬雄到班固四、家学、父命所含多元价值的拉扯与超越五、承续《春秋》而来的正统与异端的两面性及对立的消融六、结语贰、《史记》的「微言」叙事──书法「不隐」与「隐」的统一一、「微言」:从《春秋》到《史记》二、「微言」与「实录」的统一:《史记》叙事对《春秋》的继承与发展三、《史记》「微言」的表现手法四、《史记》的「微言」:环绕着高帝刘邦的叙事五、《史记》的「微言」:环绕着武帝刘彻的叙事六、结语征引文献壹、传统文献贰、出土文献叁、专著肆、单篇论文伍、外文资料人名索引


立足魏晋,回溯秦汉:稀见稀缺史学专著书目(一)

邢义田《秦汉史论稿》出版

严耕望《秦汉地方行政制度》出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