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珊·惠特菲德《丝路沧桑:从10件物品的流浪看丝路多元文化的互动与传播》出版

堂内小编 中古史研究 2021-02-24



出版社: 远流出版公司
副标题:从10件物品的流浪看丝路多元文化的互动与传播
原作名:Silk,Slaves, and Stupas: Material Culture of the Silk Road
出版年:2020-2-26
页数:432
定价:NTD 580
装帧:平装
ISBN:9789573287230

作者简介


苏珊·惠特菲德 (SusanWhitfield)

《丝路岁月》(Life Along TheSilk Road)作者,身兼学者、策展人、作家与旅行家,过去三十年来致力于探究丝路的历史、艺术、宗教、文化、物品、探索活动及人物。曾在大英图书馆主持「国际敦煌计划」(InternationalDunhuang Project),让学者和一般大众可以在网络上查询超过五万件收藏于全世界各地、年代为十一世纪之前的丝路文物原稿。

译者,陈信宏,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毕业。曾获全国大专翻译比赛文史组首奖、梁实秋文学奖及文建会文学翻译奖等翻译奖项,目前为专职译者。译有《正义:一场思辨之旅》《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1491:重写哥伦布前的美洲历史》《全球化矛盾:民主与世界经济的未来》《全球化的时代:无政府主义与反殖民想象》等书。


内容简介


多种民族透过遗落的物品,在绚烂的丝路历史中对话

◎为什么古中国不流行玻璃,却在南越王族墓中发现希腊化的玻璃碗?

◎为什么埃塞俄比亚无人闻问的修道院中,会发现贵霜帝国的一百多枚金币?

◎为什么北周李贤将军的陪葬物中,竟有一支描绘特洛伊战争的银质水壶?

继《丝路岁月》这部畅销作后,苏珊.惠特菲德藉由对物品描绘诱人的图像,进一步拓展我们对这条巨大文化公路的探索。《丝路沧桑》讲述的故事聚焦于九件非常不同的物品,以及被当成商品贩卖、流落各地的奴隶,这些彷佛触手可及的事物,让我们得以窥见这条漫长贸易路线上令人难以置信的民族、技术、经济与文化互动。

让我们透过十件遗世物品,展开一段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沧桑旅程。


目次


关于音译与姓名的处理方式引言
1.一对鄂尔多斯干草原的耳环
2.一个希腊化风格的玻璃碗
3.一批贵霜帝国的金币
4.一座阿姆路克达拉的佛塔
5.一支巴克特里亚的水壶
6.一块于阗王国的木画
7.一张蓝色的可兰经
8.一块拜占庭的猎人丝绸
9.一份敦煌藏经洞里的中国历书
10.一个不知名的奴隶致谢参考书目

推荐语


名人推荐

「没有一本书能像《丝路沧桑》这样贴近丝路生活。」──卜正民,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维梅尔的帽子》(Vermeer's Hat)作者

「苏珊.惠特菲德以微观到宏观的方式讲述这几件欧亚大陆的关键物品,对于探讨丝路的书籍而言是一种新方式;极少有其他学者能做到她在本书达到的成就。不仅如此,无论学生、博物馆参观者、喜爱神游四方的椅上旅人,以及文物研究专家都适合阅读她所撰写的内容。」──米华健,着有《丝绸之路:一份短短的简介》(The Silk Road: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苏珊.惠特菲德对于丝路物质文化的理解无人能比。借着对于丝路文物既深又广的研究,她带领读者前往世界的遥远角落。」──刘欣如,着有《一带一路:带你进入丝绸之路的历史》(The Silk Road in World History)

「传说中的丝路在这本引人入胜又博大精深的书里活了起来。书中针对现代人种种熟悉与不熟悉的物品、民族与地貌,讲述一则则迷人的故事。」──杨雅南,着有《印度市集:比哈尔的市场、社会与殖民邦》(Bazaar India: Markets, Society, and the Colonial State in Bihar)

「能在欧亚大陆和非洲的各民族、文化、政体中既深且广的延伸,是惠特菲德的研究特点之一。尽管十章中有一半的物体在今日的中国疆界内被发掘,惠特菲德仍竭尽全力将这些发现与中国之外更广泛的欧亚交流网络联系起来,反映了中国丝绸之路研究领域长期以来以中国为中心的偏见。」──《丝路日报》

「惠特菲德确立一个值得追求的主题:丝绸之路上的文物不仅引人入胜,光是一件文物就能承载着人类历史上绵长的年代与庞大的地域范畴。」──《亚洲书籍评论》

林圣智 (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

寒波 (演化人类学「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版主)

谢金鱼 (历史作家)

谢哲青 (作家、知名节目主持人)

──各界珍奇推荐



魏泓《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出版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出版
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增订本)出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