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思贤《子书与东汉学术转型》出版

堂内小编 中古史研究 2021-01-2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年:2019-11页数:310定价:70.00装帧:平装ISBN:9787010212166



作者简介


杨思贤,1982年生,江苏连云港人。2010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访问学人(2013),北京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2018—2019)。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诸子学、经学研究,在《孔子研究》、《南京大学学报》、《江海学刊》、《江苏社会科学》、《南京师大学报》、《图书情报知识》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东汉诸子文献的专题研究,主要考察诸子学术在东汉的发展变迁,通过这一角度,进而揭示东汉相对于西汉的学术转型,以及对魏晋学术的导源。在结构上,以“专书研究”与“专题探讨”相结合。在“专书研究”部分,直接研究对象是《新论》《论衡》《潜夫论》《风俗通义》和《申鉴》这五部具有代表性的东汉子书,书稿以具体问题为导向,对这五部子书展开了较为精细的探究。具体来说,从对古学突破的角度评价了《新论》的写作;研究了《论衡》对于作者观的突破;研究了知识阶层的分化与《潜夫论》写作之间的关系;对《风俗通义》援史入子与视野转移问题进行考察;研究了《申鉴》中体现的儒、道、法三家思想相互冲突的困境。

在专书研究的基础上,书稿提炼出东汉诸子文献与经学的关系、子书与历史思维的嬗变、子书与东汉风俗批评的转向三个主题展开专题研究,并探讨了汉魏南北朝子书形式的发展与衰落。书稿*终结论认为,诸子文献是除经学以外东汉学术整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秦之后子书写作的第二个高峰。其成就体现了东汉学术风貌的多样性;也为东汉的学术转型提供了动力,直接或间接的催生了魏晋学术新范式的到来。



目次


第一章 引论第一节 诸子文献与子书第二节 诸子文献的核心特质第三节 东汉子书概览第四节 研究回顾与研究目标
第二章战国秦汉之际诸子学的衰微与变形第一节两个传统论点的辨析第二节思辨性与建构性的消长:战国秦汉之际诸子学衰微考论第三节西汉经学与王莽:先秦“百家言”的变态发展 第三章《新论》:源于“古学”的突破第一节 郎官与古学第二节 桓谭的治经风格第三节 《新论》对经学的突破
第四章 《论衡》:“作者”观的新变第一节 古典“作者”观第二节 王充与“作者”观的突破第三节 突破之原因与影响 第五章 知识阶层的分化与《潜夫论》的写作第一节 汉代士阶层的扩大与分化第二节 诸子文献作者之身份定位第三节 王符生平的三条材料及其解读第四节《潜夫论》的社会批判与哲学进展 第六章 《风俗通义》:援史入子与子书视野转移第一节 应劭以前的“风俗”观第二节 《风俗通义》的视野转移第三节 《风俗通义》的史学特色 第七章 《申鉴》:道、法夹缝中的儒家宣言第一节 末世的哲思第二节 《申鉴》中的儒、道冲突第三节 《申鉴》中的儒、法调和 第八章 东汉诸子文献与经学第一节 东汉的章句谶纬学第二节 信仰与学术:论桓谭、王充对章句谶纬之学的批判第三节 诸子文献对古文经学的突破 第九章 子书与史学之关系及“风俗”批评第一节 子书与汉代历史思维的发展第二节 论子书“风俗”批评的转向 第十章 汉魏南北朝子书形式的发展与衰第一节 两汉子书形式的变迁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子书的继续发展与衰落第三节 《文心雕龙》与中古子书的变迁
结论附论:《孟子正义》的诠释特色与启示引用文献


张宗品《校书与修史:东观与东汉帝制文化整合》出版
成祖明 《记忆的经典:封建郡县转型中的河间儒学与汉中央帝国儒学》出版
王志强《汉代天下秩序的建构与文学书写》出版
孙少华《文本秩序:桓谭与两汉之际阐释思想的定型》出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