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士《中国中古礼律综论续编:礼教与法制 》出版
出版社:元照出版公司
出版年:2020-3
定价:NT$600
装帧:平装
系列:法史论丛
ISBN:9789575112943
作者简介
高明士,1940年生,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名誉教授。曾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汉城大学(首尔大学)国史学科研究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史、法制史。著有《东亚传统教育与法文化》、《中国中古政治的探索》、《中国中古的教育与学礼》、《战后日本的中国史研究》等书。
内容简介
本书〈序言〉指出「情理平恕」是礼律的精义,也是法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礼教篇〉各章,强调传统的公私教育制度,不只从事教学,更重视教育活动中的学礼,书院教育以及贡举考试过程亦然。其意义在于提示知识教育之外,更重视人格教育与文化传承。〈法制篇〉各章,除论述中古时期的律令制度,致力于实现政治法制化外,亦兼论「唐宋变革」在法制上的意义,尤其著重于礼与敕对律令制度所产生的作用及其影响。
目次
序 言 传统法文化核心价值刍议──情理平恕的实践/1
导 论 律令与礼刑的关系/13
礼教篇
第一章 论隋唐学礼中的乡饮酒礼
前 言/43
第一节 隋唐乡饮酒礼的建制过程/46
一、隋代的乡饮酒礼/46
二、唐代的乡饮酒礼/48
第二节 乡饮酒礼的内容/55
一、实施的对象与地点/55
二、行礼的时间/58
三、实施的礼仪/64
结 语/66
第二章 谒圣礼、谒圣试与下马碑──东亚科举与圣域的另一章
前 言/69
第一节 圣域与下马碑/70
第二节 谒庙(圣)礼/84
一、诏书的系年问题/85
二、所谓「诸州乡贡明经、进士见讫」/86
三、「学官为之开讲,质问其义」/87
第三节 谒圣试/89
一、关于太宗十四年(1414)的亲试(别试)/90
二、关于「谒圣」试名称的成立/91
结 语/95
第三章 书院祭祀空间的教育作用
前 言──问题所在/99
第一节「庙学」制度的成立/101
一、「学礼」与教学/101
二、「学」与「庙学」/102
第二节书院祭祀空间的成立及其作用/104
一、书院祭祀空间的成立/104
二、供祀的教育作用/107
结 语──批判与继承书院教育传统/111
第四章 常鸿墓志与隋代宾贡科
前 言:关于「宾贡科」研究/113
第一节 隋常鸿墓志所见家世背景/116
一、父、祖为中层官僚/116
二、常基参与建唐有功/118
第二节 常鸿登隋代「宾贡」甲科/119
结 语/121
法制篇
第五章 再论礼律──以「失礼入刑」为例
前 言/125
第一节 礼的秩序:纳礼入律令/127
一、礼律建国/127
二、律令与礼/130
第二节 《新唐书》礼律说的检讨/132
一、「礼乐为虚名」如何理解?/133
二、何谓「刑书」?/133
第三节 失礼入刑举隅/137
一、家:以家长、尊长的角色为例/138
二、学:以师生关系为例/143
三、国:以君臣关系为例/164
结 语/168
第六章 从军礼论隋唐皇帝亲征
前 言──军礼的成立/173
第一节 从军礼论隋炀帝亲征高丽/179
一、隋朝军礼源流/189
二、祭诸马神、禡于所征之地/190
三、祀天之礼:帝服大裘冕到?冕之演变/191
四、軷 祭/197
五、所谓刚日/198
六、关于纂严/198
七、其 他/198
第二节 从军礼论唐太宗亲征高丽/199
结 语──从军礼论失礼入刑的意义/211
第七章 唐代的身分制社会
前言:身分、身分法、身分制/221
第一节 政治身分的等差秩序/225
第二节 社会身分的等差秩序/234
第三节 身分差序的源流:礼/238
结 语/242
附 记/243
第八章 唐代的籍年与貌定
前 言/245
第一节 从《名例律》五十五条说起/246
第二节 貌阅实例/251
一、敦煌吐鲁番文书所见貌阅实例/251
二、《法例》书所见的实例/254
结 语/257
第九章 敕礼与律令位阶问题探讨──兼论「唐宋变革」在法制的意义
前 言/259
第一节 礼与律令制度/260
一、何谓律令制度/260
二、纳礼入律令/265
三、违礼令依律处罚/268
四、礼律令冲突之解决/270
第二节 敕与律令制度──从律令格式到敕令格式/280
一、唐宋律令制度的演变/281
二、以敕改律/300
三、以敕改令/309
结 语/322
结 论/325
附 录
一、东亚科举与教育史研究的交融──高明士先生访谈录/刘海峰/327
二、法史经验谈:研究方法与法学教育──高明士先生访问录/舒 砚/337
三、礼者天地之序──评吴丽娱主编《礼与中国古代社会》/353
原刊论文目录/383
后 记/385
索 引
人名索引/387
名词索引/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