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洲汉学泰斗”沙畹:《华北考古记》出版(附荣新江序)

堂内小编 中古史研究 2021-02-24

中古史研究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年:2020-5

页数:1344

定价:398.00(全四册)

装帧:精装

ISBN:9787514618952

作者简介

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1865—1918),简称沙畹,是学术界公认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最有成就的汉学大师。沙畹在国际汉学史上承前启后,在许多领域卓有建树,对中国的佛教、道教以及中国的碑帖、古文字、西域史、突厥史、地理等领域都颇有研究,且成就斐然,更是法国西域学、南海学、敦煌学、简牍学、甲骨学等学科分支的奠基人。时他也是世界上最早整理研究敦煌与新疆文物的学者之一,被视为法国敦煌学研究的先驱者。继他之后成为法国汉学与敦煌学大师的伯希和与马伯乐都出自他的门下,被弟子伯希和推许为“第一位全才的汉学家”。

1907年,沙畹从巴黎来到中国,开始第二次在华考古活动,《华北考古记》就是这次实地考察的学术成果。沙畹是第一位运用现代考古技术对中国遗址进行实地考察与测量的学者,通过大量拓印、抄录遗址文物中的碑文题记,收集整理了一千七百余张图片,并对遗址文物进行了艺术、政治、宗教、社会等多角度的阐释。这些遗迹在后来的战乱过程中或损毁或流失,均遭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些图片及资料对于后世的研究就更显弥足珍贵。

译者袁俊生,1955年3月生于北京。1978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并留校任教。北京外国语学院教师。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工作多年,现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任副教授。主要译著有中短篇小说《嘘——小黑猫成长记》《说烦了爱》《风月趣谈》《前世今生》《磨坊信札》;科幻小说《没有重点的生命》;人物传记《卡萨诺瓦传奇》《永远的小王子》《齐达内传》《布勒东传》《阿拉贡传》《兰波传》《杜尚传》;文学理论著作《超现实主义宣言》;科普读物《孤独的真相》;艺术史著作《维米尔》;诗集《心的记忆》;中国近代史专著《中国鸦片史》以及园艺文学读物《催情植物传奇》《传情植物》等。

内容简介

《华北考古记》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考古文献,同时也是中西学术交流的历史见证。1909年本书法文版面世,中国的登封三阙、孝堂山、武梁祠、龙门石窟等遗址由此进入西方学术视野,成为世界汉学及东方艺术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金石学也首次被纳入法国汉学的研究领域。同时,西方现代考古学方法也为中国学界所重视和运用,推动了中国传统金石学研究的发展。

该书最大的特点,即通过现代考古技术进行考察、取证,从中国传统古籍文献中获取史籍资料,再通过西方学术论证分析方法,探取其文化内核。作者在著书过程中,也采择了大量中文古籍文献作为参考与佐证,学科涉及金石、历史、宗教、建筑等诸多领域,可谓是涉猎广泛,且都极具代表性。尽管距离首次出版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沙畹《华北考古记》依然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与史料价值。作者以其深厚的中国历史积累与西方学术理论方法相结合,互补长短,使史料更加接近史实,从而还原更加真实的历史。

袁俊生先生的译本,在精准表达法语原文的意思同时,在处理文中所引用的中国古籍方面均采用了“回译”,即力求保证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一致性。在翻译《华北考古记》的过程中,译者查阅了约十余部典籍文献,做了至少六万字的笔记。并且还在其中作了校勘史料、改错补漏、整合译名等,还对书中的文献资料添加附注,使其更具可读性与准确性。

该书共收录图片1793张,其中拓片千余幅,照片300余张,抄录的铭文造像记400余则。


目次

第一卷 · 石阙及石祠卷前言第一章    绪论绪论第一节    祠堂第二节    石阙第三节    汉代浮雕艺术及考古价值第二章    登封县石阙第一节    太室阙第二节    开母阙第三节    少室阙第三章    孝堂山石祠第一节    石祠外景 第二节    陇东王感孝颂铭文第三节    八角石柱题铭第四节    石祠后壁的两块石板第五节    两侧石壁第六节    三角石梁第四章    其他各类画像石第一节    刘家村石刻画第二节    焦城村石刻画 第三节    周公庙石刻画第四节    南武阳石阙第五节    六幅石刻画拓片第六节    墓祠食堂第七节    沂州石刻画第八节    李翕颂第九节    菲舍尔带到欧洲的文物第十节    济宁晋阳山慈云寺石刻画第十一节 持斧男子石刻画像第十二节 汉鲁恭王墓石刻守卒第十三节 郭泰墓碑第十四节 出处不详的石刻画拓片第十五节 射阳石门画像第十六节 不其县令石阙第十七节 汉代墓碑第十八节 汉砖第十九节 汉王稚子阙画像第二十节 济南府公立图书馆汇集的画像石第二十一节 置于济南府的另外十块画像石第二十二节 出处不详的石刻画拓片第二十三节 两城山石阙第二十四节 汪涅克带到巴黎的画像石第二十五节 劳费尔所公布的石刻画拓片第二十六节 关野贞所公布的石刻画拓片第二十七节 出处不详的画像石 第二卷 · 武梁祠卷武梁祠墓群第一节    墓碑第二节    考古学家的研究成果第三节    两座石阙第四节    武梁祠第五节    美妙的祥瑞图像第六节    前石室第七节    左石室第八节    后石室第九节    新发现的第二块画像石第十节    孔子见老子的石刻画像第十一节 损毁的画像石第十二节 三面镌刻的画像石像
第三卷 · 石窟卷绪论第一章    云冈石窟第一节    第一组石窟第二节    第二组石窟第三节    第三组石窟第二章    龙门石窟第一节    潜溪寺内的石窟第二节    E 组石窟:距潜溪寺最近的石窟第三节    双窟(G 号窟)第四节    石狮窟(H 号窟)第五节    石塔窟(I 号窟)第六节    双窟与石塔窟之间的小石窟第七节    毗邻石塔窟的南窟第八节    在全景图上标示 J 和 K 之间、紧邻道路的石窟第九节    K 号窟第十节    L 号窟第十一节 M 号窟第十二节 不平整的洞穴(N 号窟)第十三节 Q 号窟第十四节 S 号窟第十五节 T 号窟第十六节 大佛(U 号窟)第十七节 V号窟第十八节 X 号窟,又称老君洞第十九节 Y号窟第二十节 伊水东侧石窟第二十一节 龙门题记碑文所包含的信息第三章    巩县石窟寺第四章    济南府千佛山第五章    石窟以外的佛教雕塑第一节    少林寺里的两尊石碑第二节    碑林里的佛教浮雕画第三节    刻于武定元年(543 年)的画像石第四节    刻于北魏正光六年(525 年)的佛座石刻画第五节    图 437第六节    图 434第七节    图 430 和图 431
第四卷 · 图谱卷唐太宗昭陵图集唐太子恭陵图集唐高宗乾陵图集武则天皇帝于 700 年为母亲修建的顺陵图集唐睿宗桥陵图集唐宪宗景陵图集宋仁宗永昭陵图集博物馆收藏的珍品图集其他各类铭文图集唐代石刻经典古籍图集奉天清昭陵图集
高句丽古迹图集孔林图集孔庙图集开封府图集西安府图集韩城县芝川镇司马迁祠图集太原府图集五台山图集大同府图集 结束语图片索引译后记

序言

荣新江/序

一个时代可以成就一批大师,而一批大师也缔造一个时代,学术界亦是如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社会、学术都处在巨大的变革之中,那是一个产生革命家、英雄和学术大师的时代。但是,由于中国当时在科学技术上的落后,在许多学术领域内,中国学者尚未涉足。西方学者反而先行一步,走进中国这片未开垦的土地,创造了学术辉煌。


就在此时,法国从事汉学研究的年轻学者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 Emmanuel Edouard Chavannes,以下简称“沙”),来到中国,以华北为中心,开始他的考古调查工作。


1889年1月,沙畹被法国外交部派往北京。那是他第一次来华,时年24岁。他的身份是法国驻华公使馆散编随员,可以自行安排研究计划,当时他打算全文翻译司马迁的《史记》,并调查两汉画像石,旁及历代碑铭和少数民族文字的碑刻资料。为此,1891年沙畹曾前往泰山考察,以印证《史记·封禅书》的记载。此行还促成了他对泰山祭祀活动和民间信仰的通盘研究,最后写成了《泰山:中国的一种祭祀志稿》(Le T’ai Chan,Essai de monographie d’un culte chinois,Paris : Ernest Leroux,1910)一书;同时他在泰安碑贾手中购买到武梁祠、孝堂山、刘家村的画像石和碑刻,构成了他另一本书的主要素材,即《中国两汉石刻》(La sculpture sur pierre en Chine au temps des deux dynasties Han)。


经过四年的研究与考察,收获满满的沙畹在1893年1月回到巴黎,就任法兰西学院汉学讲席教授。1895开始,沙畹将已经翻译出来的《史记》的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约原书的五分之三篇幅)陆续出版。至1905年为止,共计出版五册。


1907年3月27日至1908年2月5日,沙畹再次来华做考古调查,他的范围更为广阔,但核心地区仍是华北。这次他先到辽宁的奉天,考察清帝陵墓,然后寻访鸭绿江畔,考察了包括“好太王碑”在内的高句丽遗迹。然后他从北京到山东,重访泰山、曲阜;再转往开封、巩县、洛阳、登封,一路考察石窟,测量碑石,制作拓片,购买方志。然后沙畹西入陕西,调查西安碑林,走访唐朝帝陵,拜谒司马迁墓;再渡过黄河,进入山西,访五台山寺院,特别是对云冈石窟做了详细记录和拍照。沙畹此行,在中国同行的帮助,和他的俄国弟子阿列克谢耶夫(V. M. Alekseev)的陪伴之下,拍摄了数以千计的照片,制作了上千张拓本,还记录了大量的笔记,取得丰硕的成果。沙畹知道这些资料的重要,回国后即着手整理,编写《华北考古记》(Mission archéologique dans la Chine septentrionale)一书。1909年,他先将经过选择的照片刊布为《图版卷》(Planches)两册,计1793张图片,每张都标注题目和拍摄地点;在1913和1915年,沙畹又分别出版了两册文字考释,即《汉代雕刻》(La sculpture à l’époque des Han)和《佛教雕刻》(La sculpture bouddhique),虽然文字没有囊括他全部的考察行程,但对武梁祠、孝堂山、嵩山三阙以及云冈、龙门石窟等最重要的遗址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阐述。


沙畹继承了他所景仰的司马迁“践行”的学术传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把实地的田野考察和书房里的潜心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做研究的过程中,同时到实地进行调查。与同时代的中国金石学家的“访碑录式”的专注于文本收集的方式不同,沙畹的实地调查依托于现代学术的考古学方法,不仅对碑刻本身做详细的测量和记录,同时对碑刻或古物所在的祠堂、墓地、周边环境等做仔细的考察和分析。再加上西方的照相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沙畹的《华北考古记》最终成为划时代的学术丰碑,他本人也由此成为汉学研究的一代大师。


沙畹的成就是欧洲学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代产物。20世纪初,欧洲的考古学者们开始实地涉足并挺进陌生的地域进行考察与研究。沙畹以其学识和眼光,选择了华北作为考察重点;斯坦因(A. Stein)则选择以和田为中心的丝路南道,格伦威德尔(A. Grünwedel)选择吐鲁番为中心的丝路北道,伯希和(P. Pelliot)直奔敦煌,尽管他只看到一件敦煌藏经洞写经,不过,他们最终都通过实地的考古调查和随后整理而成的著作,成为各自领域内的学术高峰。沙畹选择中国学术最核心的华北、泰山、云冈、龙门,来实现自己的学术抱负,虽然与竞争更加激烈的新疆宝藏相比,他的考察似乎没有那么惹眼,但其学术意义丝毫不减。而且不应忽视的是,在如此繁忙与竞争的时期,沙畹在1903年应俄国皇家科学院之请,翻译出版了《西突厥史料》[Documents sur les Tou-Kiue (Turcs) occidentaux],此书成为西方研究中亚史的必备参考书;1910至1911年,他又应友人烈维(S. Lévi)的请求,翻译《选自汉文〈大藏经〉的五百寓言故事》(Cinq cents contes et apologues:extraits du Tripitaka chinois),分三卷出版;1911至1913年,他又与伯希和合撰长文《中国发现的一部摩尼教经典》(Un traité manichéen retrouvé en Chine,Journal Asiatique,10,1911,pp. 499-617;11,1913,pp. 99-199,261-395),此书成为摩尼教研究的奠基之作;1913年,沙畹又应斯坦因请求,考释出版《斯坦因在新疆沙碛中所获汉文文书》(Les documents chinois découverts par Aurel Stein dans les sables du Turkestan oriental,Oxford),这部著作堪称整理汉晋木简和西域出土文书典范。沙畹之伟大,正在于此。


我曾给中华书局出版的《沙畹汉学论著选译》写了一篇代序的文章,题为“沙畹著作的接受与期待”,在文中我对比冯承钧翻译的《西突厥史料》等边疆史地、求法僧行记等论著,指出支撑沙畹学术殿堂的几块巨大的基石还没有人翻译。可喜的是,中国画报出版社敦请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袁俊生先生,将此书全文译出,并利用现代排版技术将图片随文放置,便于学者使用。相信沙畹这部著作的中文译本的出版,对于两汉石刻、墓葬研究,以及云冈、龙门石窟原貌的追寻,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其学术意义早有相关研究者从不同方面给予定位,在此我就不赘述了。


沙畹是我所敬佩的学者,为他著作的中文译本做序,我倍感荣幸。今承安平秋先生授意,中国画报出版社副总编齐丽华女史约请,不敢有违,因述沙畹此书之学术源流与学术价值,聊做序言。


                                                     荣新江

                                                 2020年2月杪

(该书经中国画报出版社授权本号独家发布,转载注明出处)

荣新江、朱玉麒主编:《丝绸之路新探索:考古、文献与学术史》出版
吴玉贵《西暨流沙:隋唐突厥西域历史研究》出版
张安福《远略雄心:西域两千年》出版
乌云毕力格编:《国学视野下的西域研究》出版
魏泓《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出版
贺昌群《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论稿》出版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