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荐书 | 林铮顗《魏晋南北朝之酒色财气》(附前言)(总02期)
出版社:暖暖书屋文化事业
出版年:2014-3
页数:240
定价:NTD 250
装帧:平装
ISBN:9789869002745
林铮顗,台大历史系毕业,东京大学东洋史学研究所硕士毕业。旅居西雅图十余年,为当地华文报纸《华声报》及《西华报》撰写评论、专栏多年。
著有:《水浒好汉不喝水》、《非三国》。
译有:《住宅巡礼》、《镜像下的日本人》、《西洋住居史》、《罪恶的代价》、《隐私不保的年代》、《昭和史》、《自然的建筑》、《隈研吾》、《日本该如何与中国打交道》等。
内容简介:
都说竹林七贤喜好老庄、睥睨礼教、肆意饮酒……
──王戎家财万贯,却为了不让人得到好种子,卖李子前还先把果核弄坏。
──每个人都当过官,山涛和王戎还位至三公的司徒。
──阮籍嗜谈老庄自在豁达之说,但为啥总要用烧酒来浇灌胸中块垒呢?
竹林七贤,何贤之有?到底是「七贤」还是「七闲」?
南北朝实行的侨郡县和土断跟一千多年后台湾政府所实施的眷村及身分证改籍贯为出生地的措施,又有怎样的关联?
我们现在说「散步」,又为什么是「散」?是要「散」甚么东西呢?
甚么人敬酒却敬到闹出人命?又是谁那么不赏脸呢?
甚么样的人爱喝酒到愿意与猪一起趴着共饮一大瓮酒?
兰陵王高长恭、潘安再世、璧人卫玠──为什么南北朝时代盛产绝世俊男?
魏晋南北朝,从曹魏建国的二二○年,到陈朝灭亡的五八九年,一共三百六十九年。它是一个儒家思想的权威地位衰退,个人意识醒觉的时代,也是一个汉族单独活动结束的时代,更是「一个分裂与融合的时代」,所以混乱是必然的。既然如此,倘若要介绍魏晋南北朝的历史,那么应该让读者知道些什么呢?
魏晋南北朝,从曹魏建国的二二○年,到陈朝灭亡的五八九年,一共三百六十九年。它是一个儒家思想的权威地位衰退,个人意识醒觉的时代,也是一个汉族单独活动结束的时代,更是「一个分裂与融合的时代」[1],所以混乱是必然的。既然如此,倘若要介绍魏晋南北朝的历史,那么应该让读者知道些什么呢?如果想让人初步认识日本,我们会介绍富士山、生鱼片、清酒、歌舞伎、相扑、温泉、武士、艺伎……等,那么当我们想让人认识魏晋南北朝,是否能忽略掉竹林七贤、九品中正制、清谈、兰陵王、石崇、土断、侨郡县、佛教、寺院经济、民族融合……等这些当代特有或新创的东西呢?只不过在薄薄两百多页的书里,能够谈的东西,实在有限,因为如果介绍得太深,就会像论文一样,怕读者没兴趣;万一太浅,又让读者觉得没有收获,所以令人困扰不已。有一天,和朋友聊天,也算是脑力激荡吧,灵光一闪,有了方向。怎么说呢?事实上,只要提起魏晋南北朝,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不就是那竹林七贤吗?竹林七贤最爱做的是,不就是饮酒聊天吗?他们的聊天内容,既然没有记录留下来,势必无法谈论,那么酒更非写不可了。既然写酒,顺势而为,就是色,再是财,最后就是气了。酒、色、财、气就这样产生出来。在这里事先声明一下,〈色之卷〉写得不是女人,而是写美男子,他们有个共通点,就是全体出生在北方,但有汉人也有鲜卑人,包括,最近很流行的兰陵王高长恭。虽然方向有了,但总要有什么能够引起人们兴趣的东西。我想,最能吸引人的,应该就是故事吧。说来运气不错,早在约一千六百年前的刘宋时代,就已经有人帮我准备好故事材料了,那就是鼎鼎大名的《世说新语》。事实上,在该书的〈任诞第二十三〉里,总共有记事五十四条,其中和酒有关的就有三十二条,另有不少与酒有关的故事也散见在书中各处,光是这些材料,写〈酒之卷〉已经没有什么大问题。在此卷中,笔者发挥一贯的怀疑精神,证明阮籍、刘伶的酒量有夸张之嫌,此外,也证明竹林七贤,不过是竹林七先生,甚至只是竹林七「闲」而已。其次,〈容止第十四〉的记事,至少潘安和卫玠两大美男子的基本数据已经有了。话说回来,如果只写美男子的事迹,不会招徕浪费笔墨之讥吗?其实不会,所谓美男子,只是一个诱饵,先以它引起人们的兴趣,然后再引出文章真正的重点,譬如,先说卫玠,而谈到魏晋人的审美观,进而谈人像画,最后点出魏晋人个人意识抬头的事实;或者,在开头先谈兰陵王的英勇事迹,一转却谈起他祖父高欢鲜卑化的问题。相同的手法,也用在〈财之卷〉里,例如谈石崇王恺斗富,最后谈到九品中正制和占田荫亲属制,因为这两项制度,保障了世家大族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像这样的方式,如果能让读者轻轻松松地读一半的文章,不是也不错吗?然而不是所有文章都能用这样的方式处理,譬如,侨郡县和土断,这两个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东西,如果略去不谈,在道理上说不过去。因此,如果能把当时发生的事情和台湾过去发生的事情,连结在一起,应该可以让读者觉得历史好像不是那么地遥不可及,觉得历史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东西吧。当然笔者偶尔也会小小卖弄一下,如何从故事里看出一些具有史料价值,或者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小撇步,这就必须让读者慢慢去发现了。酒、色、财三卷,比较容易让人看出大致想谈的东西,可是像「气」这种虚无飘渺的东西,究竟想谈些什么?中国人爱讲「气」,信手拈来,就有理气二元、血气方刚、气宇轩昂、气急败坏,当然也有勇气、傲气、志气……等。在本卷中所谈的气,主要是指男人的「志气」,再说精确一点,就是男人的斗争,其实像这样的斗争,还可分为军事的和政治的。诸葛的伐魏,属于军事的,而高平陵事件,也就是汝颖和谯沛两集团的斗争,则属于政治的。补充一点,魏晋南北朝,其中的魏朝实际上还包括蜀国和吴国,所以,将原本见于《非三国》一书的两篇文章〈诸葛亮的北伐〉、〈姜维亡蜀〉,稍加修饰,也收录在本书中,理由有二:一,它们谈的都是男人的志气,而且这股「气」对国家的前途都有影响;二,文章中也谈到蜀国内部的一些问题。如果有读者已看过《非三国》,烦请原谅,当然您也可以将文章彼此对照一下,看看到底修改了多少。魏晋南北朝还有许多东西可以谈,但笔者受限于才能与知识,目前能写的东西,就是这些而已。不过,如果有人因为读了这本小书,而对魏晋南北朝产生莫大的兴趣,或者走进图书馆钻研历史,或者甚至考入历史系,那我一定找片竹林,在里面边喝酒,边吃蒸小猪,当做自我犒赏,毕竟好久没有像这样用功读书过了。
注释
[1] 引自张鹤泉《魏晋南北朝史》之副标题。
(感谢暖暖书屋提供,转载注明出处)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编:《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刊》(第一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