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烈点校:《两汉纪》(上下)再版
荀悦(148~209),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史学家、政论家,思想家。荀淑之孙,荀俭之子。汉灵帝时期宦官专权,荀悦隐居不出。献帝时,应曹操之召,任黄门侍郎,累迁至秘书监、侍中。侍讲于献帝左右,日夕谈论,深为献帝嘉许。后奉汉献帝命以《左传》体裁为班固《汉书》作《汉纪》,写成《汉纪》30篇。建安十四年(209年)逝世,年六十二。荀悦另著有《申鉴》5篇,抨击谶纬符瑞,反对土地兼并,主张为政者要兴农桑以养其性,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表现了他的社会政治思想。还著有《崇德》。
袁宏(约328年——约376年),字彦伯,小字虎,时称袁虎。东晋玄学家、文学家、史学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最初的时候他是做谢安的参军,后来担任了桓温的记室,并出任东阳太守。因为不满当时已出的几种《后汉书》,继荀悦编著《汉纪》后,他编著了《后汉纪》,并著有《竹林名士传》三卷及《东征赋》、《北征赋》、《三国名臣颂》等篇。今存《后汉纪》三十卷。太元初年去世。
点校者张烈,1932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华书局编审。主要著作《两汉纪》《史记探源》,组织策划《汉书注释》《后汉书注释》《三国志注释》等多部古籍整理项目。
内容简介:
《两汉纪》,系《汉纪》与《后汉纪》的合称。后人为了便於区别此二书,如同别前汉、后汉两个朝代一样,有时又称《汉纪》为〈前汉纪》。《汉纪》,东汉人荀悦撰。建安三年(198年),献帝以《汉书》文繁难省,乃令悦依编年体《左传》撰《汉纪》,至建安五年(200年)书成。荀悦撰写《汉纪》的时候,只有《汉书》这一部已确立了权威地位的纪传体西汉史,他运用较高的史学识见和编撰技术,对《汉书》加以剪裁,就写成了卓有成就的新著作。但《汉纪》自有剪裁,非一味抄袭者可比。《后汉纪》,东晋人袁宏撰。《后汉纪》的撰写,历经十年。袁宏所以采取编年体裁记录东汉史事,是受了荀悦《汉纪》编写成功的影响。以时间为经,理出了东汉一代历史的发展线索;以人物、事件为纬,展示了同时期各事件间的联系,及各人、各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容易使人们建立起对东汉史的整体印象。他以8卷的篇幅写光武时期约40年的历史。以光武帝事业的发展为基本线索,综述吕母,赤眉、新市、平林诸起义军的始末,以及王莽的覆灭、群雄的兴败,又叙述了东汉开国功臣们的生平及战绩,头绪繁多而有条不紊,人物众多而各有特色,关系错综而无纷乱之感,清楚地交待了东汉兴国这一历史事件。他以后6卷写黄巾起义以来,董卓当权、群雄混战、曹操得势、赤壁之战,以致曹魏代汉,也是铨综得当,脉络清楚,堪称全书最详细、精彩的部分。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编:《历代三国志文献集成》(第一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