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培华《西汉贵族的甲第与食邑》出版(附引言)

编委会 中古史研究 2021-09-30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9-12
定价:58.00元
页数:258
装帧:精装
系列:通古察今系列丛书
ISBN:9787215120112
作者简介:     

王培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史学史、历史文献、历史地理与环境演变、中国古代史等,涉及西汉史、农业、水利、灾荒、气候方面。

内容简介:     

《西汉贵族的甲第与食邑》是一本小型学术专著,收录了作者关于西汉贵族甲第和食邑、汉唐长安粮食供应的四部分内容,分别研究了西汉长安的甲第居住者身份、甲第性质、营造等问题;西汉初,公主、列侯的食邑;汉初山东鲁侯奚涓—母侯刘疵的鲁侯国,吕后外孙张偃鲁王国的变迁,并推算鲁王张偃的食邑户数、租入;高祖吕后之女鲁元公主,其汤沐邑食邑的户数和租入;汉唐长安的粮食供应以及汉唐时关中的气候、水利、劳动力和消费人口的此消彼长。

目次引言西汉长安的甲第一、甲第形制和分布区域概况二、甲第居住者的身份三、甲第的营造和赐予四、甲第的性质和作用
汉初奚涓鲁侯国与张偃鲁王国的变迁——兼论环境与时局屡变对鲁地风俗的影响一、鲁:项梁、楚怀王和项羽鲁公驻地二、奚涓鲁侯国—鲁母侯刘疵三、鲁母侯刘疵居长安,还是鲁县?四、鲁母侯刘疵墓的考古发现和食邑租入推测五、张偃鲁王国和鲁元公主谥号之由来六、张偃鲁王国食邑户数和租入推算七、地理环境与时局变动对鲁地风俗的影响

汉初鲁元公主食邑考——王国维观点补证一、汉初公主食邑汤沐邑,不在汉朝十五郡而在诸侯王国内二、鲁元公主食邑琅邪等数县城三、琅邪郡的交通优势和历史地理基础

汉唐长安的粮食供应与关中天地人关系的消长一、汉唐京师长安的粮食供应二、长安纯消费性人口的增长三、关中水利田和劳动人口投入的不足四、自然变化的因素
附录1.西汉长安的甲第2.汉唐长安的粮食供应与关中天地人关系的消长
参考文献后记

引言

衣食住行是人类的最基本需求。《洪范》八政,食、货为首。《管子》说,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孟子说,人无水火不生活,五口之家,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这当然是孟子的理想,但表达了普通人民的心声。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田宅桑麻,衣食水火,永远是人类生活所必需,也是诗人歌咏的主题。衣食住行的解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关乎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基本道德。人类只有满足其基本的物质需要,才能追求尊重和自我实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人类需求,有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包括呼吸、食物、水、衣、住等,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人类生存就成了问题。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而其他的需要成为新的激励因素。人类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安全感、爱、尊重、归属感等,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五种社会需求,是人类历史上普通存在的,古今中外,居庙堂之上的圣贤,处江湖之远的隐士,大概很少有例外的。

历史文献记载,周武王灭商后,给功臣谋士授民、授疆土,就是给功臣谋士分配土地和人民。师尚父为首封,封于营丘,曰齐国,是为姜氏齐国。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国。封召公奭于燕。其余以次受封姜氏齐国,后来为田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田氏齐国,在威王、宣王时代,举办稷下学宫。齐王对淳于髡以下,皆命为列大夫,为开第于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以高门大屋,吸引士大夫。汉高祖大封功臣为王、侯,赐予列侯、公主们国邑食邑、甲第(高级住宅),既是战后分享胜利成果,也是激励贵族大臣的手段。霍去病征匈奴,汉武帝为其兴造甲第,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后来,汉武帝赐予多位从征将士爵邑,就是给予功臣物质奖赏,并以此激励将士。龙城飞将军李广,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生不言家产事。自汉击匈奴以来,未尝不在军中,但一生不得爵邑,他心有不甘。他的追求不在物质,而在精神、荣耀汉皇帝大封功臣为王侯,或外戚、宠臣、佞幸、方士,以恩泽为侯,都赐予甲第。甲第,由财政部门司农司出资,将作大匠指挥营造,竣工后,再分配给贵族。国家既可赐予甲第,也可收回甲第。甲第和食邑,具有政治属性,不能用来交易,与财富关系不大。从需求层次上来讲,功臣,或宗室、外戚,获得甲第和食邑,会得到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三个方面的求满足。自辽金以来,北京作为千年古都,不知有多少贵族,多少甲第,仅乾隆年间,就有三十座王府,嘉庆年间有四十二座王府,至清末,仍有五十座王府。这些王府,都是清皇帝给予高级贵族的最高物质奖赏,同时,也是莫大荣耀。

唐人孟浩然诗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刘禹锡诗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政权更迭后,南朝建康(今南京)高级贵族的住宅,随着政权迭代,或鞠为茂草,或不知落入谁人之手。千年古都长安,情况也是如此。韦庄《秦妇吟》诗云,东南断绝无粮道,一斗黄金一斗粟。长安寂寂今何有?甲第朱门无一片。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反映唐末黄巢屠长安时,东南漕运粮道断绝,粮价高昂,长安城贵族、官员、百姓的惨死,甲第的残破。元人张养浩《潼关怀古》写道:“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正揭示了封建王朝国运不能长久。古都北京,现存王府十九座,保存较好的有八座。我们徜徉在北京后海周边,尚能看见清人遗迹,如恭亲王府、涛贝勒府、达王府等。1949年以后,这些王府甲第,都有了新的用途。我们研读历史文献、朗诵古诗,登临历史遗迹,深切体会到,中国文明所经历的苦难,和中国文明的延续。

随着科技进步,文明发展,人们的饮食和居住条件好了,选择多了,方式也有变化。但住宅和食物,作为激励人们努力和进步的基本物质条件,作为吸引人才的条件,没有改变。居住与饮食的历史,逐渐成为一种物质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由近及远,两千年前,西汉首都长安城里,高级贵族的住宅、粮食供应,是怎样的情况?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史研究中,服饰史、饮食史、水利史、交通史等,都有很多研究成果;就汉代住宅而言,近年来,一些学者根据考古、墓葬明器、画像砖、画像石、墓葬壁画等,研究西汉民居、河西屯戍吏卒住所。至于汉代长安贵族的甲第(高级住宅),以及他们的食邑,具体情况,尚不清楚。但是,当代学者在西汉考古、秦汉史、简牍、交通史、历史地理,如长安地图、漕运海运、政区沿革、人口变迁、侯国食邑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也给予我们较好的启发。但是,西汉长安贵族的甲第、食邑,以及汉唐长安的粮食供应问题,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本书收录作者十年间,关于西汉贵族甲第和食邑、汉唐长安粮食供应的4篇论文,分别研究以下问题:( 1)西汉长安的甲第居住者身份、甲第性质、营造等问题;(2)西汉初,公主、列侯的食邑,不在朝廷自有十五郡内,而是在东方诸侯王国内;(3)汉初,山东鲁侯奚涓—母侯刘疵的鲁侯国,吕后外孙张偃鲁王国的变迁,并推算鲁王张偃的食邑户数、租入;( 4)高祖吕后之女鲁元公主,其汤沐邑食邑的户数和租入;(5)汉唐长安的粮食供应;(6)汉唐时关中的气候、水利、劳动力和消费人口的此消彼长。

西汉长安贵族的甲第与食邑,仅仅是历史发展长河中,一个小小的记忆符号。从住宅和食邑研究和回顾中,我们仍能体会到中国历史的厚重。秦汉史研究,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成果最为丰富的断代史研究之一。前贤往哲,当代学者,有大量的优秀研究成果。我所做的工作,仅仅是拾遗补缺,再现历史真实而已。不足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感谢河南人民出版社,内容如有出入者,以实物为准。转载注明出处)”通古察今“系列丛书相关推介:宁欣《城市社会与流动人口:以唐朝为中心的考察》出版
宁欣《选官与文化:唐朝官吏的选拔与管理》出版
宁欣《从唐太宗到唐德宗:对若干历史问题的思考》出版
宁欣《山树与臣绢:唐代城市商人与商业》出版(附引言)
宁欣《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反思:以唐宋都城为中心》出版(附引言)
凌文超《秦汉魏晋丁中制衍生史论》出版陈涛、宁欣《如何认识唐宋城市社会变革》出版(附前言)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