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耀华《隋初唐书法美学研究》出版(附:白乐桑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2020-12
页数:268
定价:9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20161930
作者简介:
常耀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教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出版论著(译著)50余种,多种论著多次获省、部级奖励,主持并承担过10余项国家级、省、地厅级等科研项目。《殷墟甲骨非王卜辞研究》,线装书局,2006年;《百年甲骨学论著目》 (合著), 语文出版社,1999年;《中国文化史十七讲》(合著),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年;《神与兽的纹样学》(合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内容简介:
本书从隋唐文字学之于书学的角度切入,论述了文字学之于隋唐书法及其书学理论所起的奠基作用。隋唐五代的文字学成绩很大,尤其是字样学很有特色,文字学素养是书学研究者的基础,唐代大书家、书学理论家都在这上面有很深的修养,诸如虞世南、张怀瓘、李阳冰、颜真卿等。如果没有文字学的奠基,唐代书法美学要想傲视千古,是不可想象的。
唐代书法水平之高,几与晋人比肩,若就中国书法美学理论而言,唐代书论水平之高可用“登峰造极”四字来概括。唐代书论大家很多,如欧阳修、虞世南,尤以孙过庭的《书谱》和张怀瓘的《书断》为中国书学之冠。由于唐代书论著作太多,限于篇幅,我们只能举其荦荦大者。因此,本书重点研究了孙过庭《书谱》兼及张怀瓘的《书断》。由于唐代书论内容丰赡,故分而论之。
目次
第一章 寸辖制轮:隋唐文字学之于书学第一节 “讹替滋生”用字现状与字样学之发生第二节 “颜氏字样”与字样学之生成第三节 唐玄宗与欧阳融的字学著述第四节 张参《五经文字》与唐玄度《新加九经字样》第五节 李阳冰、徐锴之说文学及其书学成就第二章 气运有当的隋代书法美学第一节 智永: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第二节 得右军骨的智果及其《心成颂》
第三章 凌乎绝顶的初唐书学第一节 欧阳询书法及其书论第二节 德义双绝:虞世南及其书论第三节 卓越前古的唐太宗及其书论第四节 中国书学第一经典——《书谱》第五节 人多艺数的李嗣真及其《书品后》
参考文献
序/白乐桑
汉字是汉语和汉文化里最为深刻的烙印之一,是中国文化认同的核心所在,借用法国现代汉学泰斗汪德迈(Léon Vandermeersch)的话来说,汉字甚至是造就“汉文化圈”的决定性文化媒介。
汉语言文字的独特性,也使得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人类的世界遗产之一。汉字在其本质上与书法紧密相关。汉字的书法不折不扣地属于中国,是中国所特有的,它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在这一点上,我们也许触及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文化上的不对称现象:希腊语的语言、语法与哲学息息相关,西方哲学就诞生于古希腊,而在中国,成体系的汉语语法学却在两千年后随着《马氏文通》的出现才问世;然而,汉语言文字的美学在世界上又是无可比拟的,尤其随着金文(钟鼎文)的出现以及之后公元4世纪以来王羲之等书法大家把书法升华到艺术层次之后,汉字美学更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都所望尘莫及的。
书法是汉字的艺术,使得中国文化很早就在世界文化大观园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不过,其中还缺乏来自外部的评判,即书法之外领域对汉字“美”和艺术(美学)的哲学思考,因此无法将它发扬光大。常耀华教授《隋初唐书法美学研究》一书的巨大贡献便在于它具有跨学科性(涵盖美学、书学、文字学及书法理论)。他对孙过庭《书谱》的精辟论述便是证明。书法同所有艺术一样,有其历史,常教授非常清楚地意识到书法历史的重要性,提出从隋代到唐初这一段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的关键时期。
常教授在该书中旁征博引,并对中国汉字艺术的美学思考提出了独到见解。汉字因其“诗性功能”而在全世界显得独一无二。此书的出版,对于了解汉字的这种独特性大有裨益。著名语言学家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1896-1982)认为,语言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中的一个功能是更强调信息的形式,而不是信息的内容,也不是对信息接收者的关注,他把这个功能叫作“诗性功能”。“诗性功能”使得语言信息变成了美学客体。因此,对于汉字艺术的美学思考,应该主要围绕语言的美学功能概念在汉字中的运用来展开。
常教授请我们跟随他在这条正在建设中的大道共同前行,探索汉字美学的疑团和底蕴。让我们欣然从之……
白乐桑
2020年10月于巴黎
隋初唐书法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