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胜《六朝石刻丛考》(上下)出版(附:凡例)
作者简介:
梁春胜,汉族,1975年8月生,安徽桐城人,文学博士。现为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语文》《文史》《文献》《语言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青年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和特别资助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新闻出版署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华字库工程”第15包的研发工作。获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
内容简介:
六朝石刻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目前其史学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而语言文字和文献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六朝石刻丛考》一书,主要从释录校正、字词考释、石刻辨伪等方面展开工作,纠正前人释录方面的错误,考释疑难字词,鉴别伪刻和疑伪刻,从而为学界研究这一时期的石刻提供参考。全书共考释疑难字700余个,疑难词语和典故词语100余条,校正释录方面问题2000余条,鉴别伪刻70余方。尤其在疑难字考释方面,运用科学的文字考释方法,考释出一批前人不识或误释的字,是本书一大特色。
目次
凡例
一、本書引録出土文獻資料時,缺字用“□”表示,缺幾個字用幾個“□”,不能確定者用“”表示。缺字據文意補出時外加“\[\]”。殘損字形據文意釋出時,外亦加“\[\]”。假借字、訛字在原字後用“()”注出本字或正字。
二、書中引録石刻文句時,需要討論的字形,則照録原形;與論題無關者,則徑録作通行的繁體字形。
三、古代字書在注釋中出現字頭之字時,往往用替代符號“丨”“、”“~”等表示,本文引用時統一使用“~”。
四、書中對徵引次數較多的著作採用簡稱,正文前列出“引書簡稱對照表”。文中介紹相關成果,第一次出現時使用全稱,以後出現使用簡稱。文中徵引相關論著時,均直接使用簡稱。
五、書中引用文獻資料,均隨文注出原書頁碼。若原書分爲數册,則先列册數,後列頁數。如《北圖》5/12,表示字形見於《北京圖書馆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第5册第12頁。若引用的是叢書本,且分爲數册,則先列叢書册數,後列頁數。如《新編》1/1/539,就表示見於《石刻史料新編》第一輯第1册第539頁。
六、若徵引著作每頁分爲上下或左右兩欄,則分别用a、b表示上(或左)和下(或右)欄;若分爲上中下或左中右三欄,則分别用a、b、c表示上(或左)、中、下(或右)欄。
七、書中引用敦煌文獻,S表示英藏斯坦因編號,P表示法藏伯希和編號。
八、引用文字編字形時,保留原書的簡稱。如果所列前後銜接的字形出自同書同頁,則不再一一列出書名頁碼,而於最後一形後括注書名頁碼。
九、書中徵引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採用作者名後括注“發表年∶頁碼”的方式,在參考文獻中注明學位論文的名稱、畢業院校、碩士或博士論文,期刊論文的名稱、發表期刊、期數。
十、書中例證標阿拉伯數字序號,每章單一序列(即每章均從1順至末)。
十一、本書注釋採用腳注,所引論著第一次出現時標注出版社、出版時間,再次出現時則不再詳注。
十二、爲求簡潔,行文中稱引前修時賢之説,皆直書其名,不贅“先生”等字樣,敬請諒解。
(内容如有出入者,以实物为准。转载注明出处)
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系列:
沈刚《秦简所见地方行政制度研究》出版孙继民/宋坤《新发现古籍纸背明代黄册文献复原与研究》出版
刁书仁/王崇时《古代中朝宗藩关系与中朝疆界历史研究》出版
王子今《秦汉海洋文化研究》出版
晋文《秦汉土地制度研究:以简牍材料为中心》出版(附: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