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遗产教育 | 第九届大学生遗产保护论坛优秀提案系列展示(一)

阳棪昌,霍祉曦等 UNESCO 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 2023-04-02

在旅游讲解系统中重塑社区遗产价值认知

——基于丹霞山社区村民集体记忆的建设路径

摘要


遗产地社区居民与政府之间存在有关遗产价值认知偏差的现象,这往往是影响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调查发现,各主体对于丹霞山的遗产价值认知均存在较大差异,并由此影响到该地的社区居民生计、旅游活动以及“政民”合作等方面的有序开展。本提案拟从旅游讲解系统创新入手,通过引入记忆理论将社区居民的遗产价值认知转换活动可操作化,凭借旅游讲解词内容更新、居民参与旅游系统、旅游讲解呈现方式创新和记忆物质化等方式建设丹霞山社区居民关于遗产的新集体记忆,从而更新其对遗产的价值认知,以期解决居民与政府之间存在的遗产价值认知偏差的问题,并在价值建设中融入社区居民生计发展活动,使二者相辅相成,在结构上实现良性闭环形态,共同促进遗产地可持续发展。


一、团队介绍

本团队所有成员皆来自于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与行业见习,在旅游领域已拥有较为丰富的知识。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整理发现,业界与学界对于遗产地社区居民参与的话题都十分关注,然而关于如何参与,如何有效参与的解答还在探索过程中。据此团队成员从旅游解说系统与遗产价值认知两方面入手,自诩“遗产价值解说家”,让丹霞人讲好丹霞故事,让丹霞人体悟丹霞价值。我们期望着,政府与社区携手前行,让丹霞山的文化枝繁叶茂,让乡愁不再是风中孤苦无依的飘零,而成为当地人心中不灭的暖意,让丹霞人在分享丹霞故事的过程中,回忆生活,铭记遗产价值。


二、案例地选择

广东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以丹霞地貌为主的风景区,也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同时也是我国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作为广东仅有的两个世界遗产地之一,在我们队员的参赛讨论中认为,相比于开平碉楼,丹霞山由于其地理位置及村落分布状况等原因,遗产地社区中的局面更难获得遗产旅游所带来的收益。此外,丹霞山始终强调地质科学内容的推介,与侨乡文化相比社区居民更难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因此,根据组委会本次赛事的主题——社区参与与生计可持续,本小组一致决定以广东丹霞山为案例地进行提案的撰写,旨在促进自然遗产地的社区更好参与到遗产旅游活动中来。


三、发现问题

我们基于本次比赛的主题要求,在积极讨论后凝练出了两大关键词:“遗产价值”与“社区生计”。而本次提案的关键就在于通过何种方式可以让遗产价值认知与社区生计产生关联。


在与指导老师深入讨论以及阅读了广泛文献后,我们发现可以从旅游讲解系统出发,让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讲解系统中来,使其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能明白遗产价值同时依靠参与旅游讲解系统的形式改善其生计。


而我们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更加确定了当前丹霞社区居民有关遗产价值认知偏差的问题。


首先表现在社区居民与地方政府间的遗产价值认知矛盾。


其一,本土居民对丹霞山的文化精神价值又较高认知,而对于丹霞山的科学历史价值却所知甚少,并且并未因丹霞的世界遗产地位而感到自豪。


其二,外来迁入者则更加注重遗产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对于丹霞山的科学文化价值并不认同,他们认为“丹霞山的石头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并且由于房屋租赁的缘故他们往往持抱怨态度对于丹霞山的归属感较低。


再者表现为社区居民代际间有关丹霞山遗产价值认知的矛盾,老一辈居民更加注重丹霞山的文化历史价值,而中青年一代则更像是外来迁入者更加注重丹霞山的经济价值,相似的两者对于丹霞山的科学价值认知都较低。


一位当地大学生指出“这里没有什么故事的,年轻人一般不怎么知道。…我出去很久了,不是很了解……我觉得故事没什么好玩的,把村子的经济带动起来才是比较好的……但主景区对于夏富村的旅游发展又不是很重视。”与上述回答相反的是一位80岁的老爷爷,他指出“丹霞山有很多故事啊,每块石头我都可以告诉你很多事……所以说啊丹霞山全身都是宝贝。” 


总而言之,不同主体对于丹霞山的遗产价值认知都不同,各有各的注重点,特色鲜明的是社会大众并不认同政府和专家所推崇的遗产科学价值,而本地人代际之间也对遗产价值的认知存在偏差。由于这种遗产价值认知偏差所导致的矛盾,当地社区居民有时并不能很好理解政府及遗产管委会的政策决定,双方的价值偏差进而影响到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资料以及实地走访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丹霞山旅游讲解系统的不足。


首先自导式讲解系统“不亲民”,当地的62块自导式讲解系统“科学”解说牌皆是对中山大学地理学家研究内容的直接借鉴,普通大众难以理解其内容,并且景区内的自导式讲解系统本质目的是服务于政府申遗活动的需要,因此在制作过程中便忽视了普通大众的可接受度(社区居民/游客)。因此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丹霞山自导式讲解系统都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而丹霞山向导式的讲解系统建设也不尽如人意。据调研所知,虽然丹霞山拥有完善的导游讲解系统,但丹霞山的导游普遍相信游客观看景观的体验远不如导游讲解所带来的体验。因此丹霞山的景区内的导游大多数都会秉承市场为导向的讲解方式,游客对什么感兴趣,当地的导游就会“看菜吃饭”,重点讲解游客所感兴趣的内容。真正具有科普价值的知识以及丹霞山的核心价值难以通过导游讲解的方式向大众传递。


根据上述的调查我们在和指导老师的讨论中认为可以让社区凭借旅游讲解系统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在改善丹霞山旅游讲解系统的过程中丰富社区居民对遗产价值的认知。这个设想也顺应了一定的社会时代背景。首先很多学者已经强调了社区参与在旅游可持续方面的重要性,但是却往往忽视了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讲解系统的路径。第一,忽视旅游讲解系统对于社区居民的教育教化作用。旅游讲解的受用对象往往是外来游客,本地社区居民被不自觉地忽视。第二,忽视了社区居民参与到解说系统中的可能性。社区居民是旅游讲解资源的创造者与传承者,因此“遗产-文化-居民”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遗产社区居民在一定程度上是遗产旅游解说最好的践行者与展示者。


此外将居民纳入旅游讲解系统中来将有诸多好处。


第一,增添讲解内容的文化内容,提升旅游讲解趣味性与原真性。赋予社区居民“地方向导”的身份使其专职于分享地方文化故事内容,在自然遗产地科学讲解内容占主导的环境下不乏为一项增添讲解内容趣味性的有效方式。另外社区居民作为地方文化的创造者及传承者,由此向游客分享文化故事也将较大程度上提升游客的原真性体验,促进遗产旅游的发展。


第二,在居民参与旅游讲解系统的过程中更全面认识遗产价值。社区居民与地方政府关于遗产价值认知偏差的问题是影响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让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讲解系统中来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其感受遗产的科学价值,从而消除对遗产保护的误解。


第三,旅游讲解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居民参与到讲解系统中来可以直接改善其生计生活问题,使其经济价值与遗产价值认知相统一。


第四,当地社区的儿童也是很好的文化代言者,在研学旅行火热的背景下让社区儿童一同参与到研学活动中来,既可以提升其自身知识水平也可以帮助外来儿童理解本地文化。


根据以上提案设想,小组以“构建社区集体记忆,重塑遗产价值认知。”为主旨进行了提案思路模型的汇编。




四、解决问题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提案。首先,解说内容的完善;其次,社区全方位参与遗产旅游;最后,旅游讲解形式创新。


1.解说内容更新:加入人文故事,让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讲解系统中来。让社区居民讲解丹霞山的地质知识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而游客往往不愿意听取有关地质知识的内容,因此对丹霞山讲解系统中的讲解内容进行更新,增添人文故事,“让丹霞人讲好丹霞事”。


2.社区全方位参与:让每个年龄段的社区成员都参与到遗产旅游中来,形成对丹霞山更全面的认识。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给出了不同方案。如针对未成年人的丹霞山研学课程,让孩子在成长中就明白丹霞价值所在,18~65周岁的向导培训和招募,让“当地人讲好当地故事”的氛围中增加对遗产地的价值认同。最后,针对65岁以上的老人设立丹霞故事库,挖掘现有的丹霞人文底蕴,打造独有的丹霞名片。


3.讲解形式创新:让丹霞山的科学价值依靠趣味性十足的新形式自导式讲解系统来完成传播。让社区居民传播丹霞人文价值,让自导式讲解系统为游客和居民呈现丹霞科学价值。譬如,使用AR故事讲解、互动视频参与体验、科学-文化馆建设等方式让枯涩的地质科学知识以全新面貌展现在游客与社区居民面前。


总而言之,提案围绕旅游讲解系统的三部分创新开展:



第一是对旅游讲解词牌内容的补充完善及修改。当前丹霞山旅游讲解词存在偏科学轻文化的问题,难以吸引游客及社区居民的观众,这也就体现了丹霞山科学价值传播的成效不佳,社区居民不认可丹霞科学价值自然与政府管理部门产生隔阂。


提案建议将丹霞山的历史文化内容融入旅游讲解词中来,首先在内容上增添社区居民耳熟能详及外来游客饶有兴趣的神话故事传说,其次在表达上杜绝直白的知识陈述转而通过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等不同句式呈现讲解内容,最后在语法上多采取不同修辞手法提升文字的意义表达。


总而言之,通过文化内容的补充激发社区居民对于丹霞山的原有记忆,进而使其能够尝试接触新记忆。


第二是对旅游讲解系统的人员构成创新。集体记忆需要日常的生活交流行为的建设,因此需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到丹霞山的各项活动中来,在生活工作中听说科学价值、了解科学价值、内化科学价值才能最终形成对丹霞山科学价值的记忆内容。


提案建议按照年龄段进行划分,为不同年龄的社区居民提供相应的参与方法。


首先,对于儿童应当充分利用丹霞山已有的丰富科普研学资源,邀请当地社区儿童参与公益科普研学活动,让社区儿童从小认识到丹霞山的科学价值,并形成对丹霞山的科学价值记忆。


其次,对于中青年应该鼓励其参与到旅游讲解系统中来,一方面改善其生计一方面使其在服务游客的过程中与游客一道认识全新的丹霞山,明白丹霞山的重要科学价值,最终在生活工作中潜移默化形成对丹霞山的科学价值记忆。


最后,对于老年人应该充分利用他们口口相传的丹霞文化,让他们原先的故事记忆成为当前丹霞山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


总而言之,依照不同年龄段社区居民的特点将其有机融入到旅游讲解系统中来,从他们的生活工作中构建起关于丹霞山新的集体记忆从而形成对丹霞山的科学价值认知观。


第三是对旅游讲解形式的创新及拓展。由于丹霞旅游讲解进入门槛的问题,对于科学类讲解内容可以通过科技提升游客的自我学习能力由此降低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讲解系统的难度,另外通过物质化的形式拓展旅游讲解内容,将讲解内容形象化、物质化以进一步巩固社区居民及游客对于丹霞山的科学价值认知。


首先,采用AR及互动视频的自导式讲解系统学习丹霞科学知识的方式,凭借新颖讲解形式吸引游客并提升科学知识的传播效率。


其次,建设<科学-文化馆>拓展AR讲解及互动视频中的文化及科学元素,并为当地社区居民打造一个在工作中交流丹霞山意义价值的物质空间场所。


总而言之,通过技术利用自导式讲解系统推广丹霞科学价值,通过当地社区居民的参与采取向导式讲解推广丹霞文化价值,并将两者充分融入到整个旅游讲解系统中来,让居民及游客充分了解丹霞价值。


最后本提案的创新点就在于将遗产价值认知转变的过程凭借记忆理论可操作化运作,从旅游讲解系统创新入手,通过引入记忆理论将社区居民的遗产价值认知转换活动可操作,凭借旅游讲解词内容更新、居民参与旅游系统、旅游讲解呈现方式创新和记忆物质化等方式,能有效更新其对遗产的价值认知,解决居民与政府之间存在的遗产价值认知偏差的问题,为促进遗产地可持续发展。


提案整体框架思路如下:

记忆-价值建设路径图


五、队员感悟

队员1

话说我本人和世遗提案大赛的关系十分亲密,因为从大一开始我就参与了这项比赛,今年已经连续参加三届了,每届赛事都有很多感悟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不然今年也不会作为优秀队伍进行展示对吧。这都是对之前参赛经验总结吸收后的成果。


今年有幸作为优秀队伍十分荣幸,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魅力,而世界遗产提案大赛最令我喜欢的还是它那种既是比赛又是交流平台的氛围。


上午的遗产论坛可以让我们在校大学生直接了解我国一些世界遗产的发展现状,为我们认清自己所处行业的状况提供帮助,也可以学习到许多有趣而新颖的遗产保护方式。下午的提案比赛则让各大院校的学子以展示促学习,互相交流碰撞思想火花。


总的来说,世界遗产提案大赛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虽然此次因为疫情原因无法现场参赛观赛略有遗憾,但世遗的理念得到了传播,祝愿赛事越办越好。

队员2

我主要负责的是提案的可视化呈现,即使用多媒体形式,解释提案中设想的讲解系统多样式表达,丰富文字提案的内容,从另一角度展现提案的可操作性。


在制作丹霞山互动科普视频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困难。


示例视频的工程量是很大的,我使用PR剪辑时,最终成品光是视频轨道就多达11个,更别提还有多个音频轨道,因技术有限,动画只能通过使用素材网站的素材并逐帧打上关键帧来呈现,音效、字幕要对齐动画也耗费了我不少功夫。


视频的剪辑花费了我三天三夜的时间,所幸一直有队伍成员的帮助,与我一同讨论视频的脚本应该如何调整细节,何种效果是在有限的技术水平下可实现的,最终才能助推互动视频的完工。


收到队伍需要在世遗决赛上进行展示的通知后,我们队伍同时也展开了准备工作,合作进行方案的提炼、PPT的制作与修改、试讲与演讲稿的修改,从组建队伍开始到完成决赛的优秀队伍展示,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就像几块碎片的集合,通过协作最终拼成了完整的世遗纪念奖,这个奖是给予我们队伍的一个肯定和回馈。

队员3

本次提案撰写主要围绕丹霞山居民的价值认知问题,是基于本小组以往的调研经历,发现丹霞山居民对丹霞山景区的价值认知普遍较低,主要体现在:对丹霞山地质知识了解较少、对丹霞山地区地方认同感低等方面,丹霞山社区居民对丹霞山价值认知较低的结果是,社区居民参与丹霞山旅游活动少,对旅游活动持漠视态度。


本小组基于此问题,顺着逻辑思路,从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活动中入手,从丹霞山讲解系统切入,让社区居民从不同方位走进丹霞山,了解这片日夜相见的土地。青少年通过研学活动从小培养丹霞山地方认同感;中青年通过成为向导,为游客讲解家乡的同时也添加了与乡土的连结;老一辈通过分享积蓄了大半辈子的丹霞故事,参与到丹霞山建设中。充分调动起丹霞山的每一环节,让这座古老的山峰重新焕发活力。

队员4

作为展示人员,最大的感受就是时间紧任务重。世界遗产大赛作为全国性的比赛,汇聚了各省份几十所高校的精英队伍,竞争激烈;而要在短短8分钟内以生动准确的语言展示提案最精华的部分,也着实具有挑战性。


演讲稿三天经过三次大改,无数逻辑的梳理、细节的调整、力求精准的时间把控。在这个过程中同伴们一直不厌其烦地聆听,及时指出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共同寻找着最合适的展示方式。非常感谢他们的理解与配合!


虽然最后很遗憾没有收获到期望的成绩,但在参赛过程中,小组五名成员一直相互支持,老师也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全国的优秀队伍的展示与评委老师的点评,增进了我们对提案的认识。而在比赛之外,遗产地保护与生计可持续之路道阻且长,仍需吾辈上下而求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