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作坊第三天:邂逅大熊猫

教席秘书 UNESCO 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 2023-02-22

10月4日,工作坊进入第三天。经过前两天大家对熊猫栖息地及熊猫追踪等知识的学习,今天正式进入接触熊猫的阶段。在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野外生态研究室副主任杨建及卧龙自然保护区邓生保护站巡护员明猛的带领下,大家一起进入神树坪大熊猫基地通过现场观察、随行讲解、博物馆参观及主题讲座的形式学习了熊猫的相关知识。


工作坊全体成员在神树坪熊猫基地合影


在现场观察部分,同学们一边观察,杨建老师一边围绕大熊猫繁育的三大难题及其科研进展、大熊猫的发现及其栖息地保护、地方传统文化与大熊猫保护、大熊猫巡保护工作等问题为同学们进行了分享。在博物馆参观学习部分,杨主任就同学们关心的“大熊猫有何价值”、“大熊猫人工授精技术是如何发展来的”、“游客活动会给大熊猫的生活带来什么问题”、“未来促进大熊猫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应关注的重点”等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杨建主任为工作坊成员现场讲解


在专题讲座部分,杨建主任系统地从大熊猫的发展与演变,发现与捕猎、保护与繁育以及“熊猫外交”等历史故事进行了分享,也向大家介绍了一线熊猫巡护与保护、科研与管理工作人员的艰辛和喜悦。通过杨建主任的介绍,学员们对大熊猫相关知识有了更系统的认识,为熊猫饲养员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折服,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自然保护区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意义和世界遗产大熊猫栖息地的价值。


在系统地学习了熊猫相关知识后,工作坊的任务进入关注熊猫栖息地社区的环节。根据工作坊任务,大家需要就解决当地社区因自然保护而受影响的生计问题设计创意性解决方案。为此,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郝小斐副教授和李师娜教授分别就自然保护地文创产品设计与新媒体营销,旅游宣传手册设计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讲座。


郝小斐副教授与学生探讨营销方案

围绕旅游产品营销如何“出圈”的问题,郝小斐副教授分别从平台圈、朋友圈和代际圈的角度,用丰富的实践案例解释了如何用新媒体来进行旅游产品营销,同时她还从符号学和格式塔理论的视角,向大家解释了如何进行文创产品设计,结合卧龙自然保护地的特征,她为同学们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系统的思路和方法。


工作坊成员认真听讲座

 

围绕自然保护地如何设计宣传手册,李师娜教授根据她的试验法研究成果,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保护宣传手册设计为例,向工作坊的同学们演示了说明型文字与叙述型文字,正面图片和负面图片对用户支付意愿的影响机制,并解释营销中“框架效应”的概念,指导大家如何将这一原理在旅游手册中进行应用。在此基础上,郝小斐老师进一步对旅游宣传手册的色彩与构图等技术性问题进行了介绍。


李师娜教授给同学们介绍东北虎豹宣传手册案例

 

讲座间隙,张朝枝教授以“为什么要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的问题来启发同学们的思考引导同学们关于遗产保护与利用矛盾问题的实质问题进行反思,同时他也指出,在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和保护地管理机制变化的背景下,发展专项旅游产品是保护地的必然路径


张朝枝教授启发同学讨论

 

经过三天的深入实地调研和讲座分享,学员们对工作坊的任务已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家积极开展讨论。在郝小斐副教授和李师娜教授的指导下,今晚自然教育教材编写小组的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今天的讲座向他们介绍了较为完整的自然教材编写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叙事风格,他们明白了优秀的自然教材编写应当考虑游客受众、共情设计和互动式体验,这三点都要与IP形象相结合。本次工作坊编写的自然教材面向中小学生,因此,应从小学生、初中生的视角出发,采用相应的叙事风格,浅显易懂地传递世界遗产大熊猫栖息地的价值。


大熊猫栖息地自然教材编写组正在讨论方案

 



注:本文中所有照片和视频均来自工作坊摄影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