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熊猫大使”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工作坊顺利结营

教席秘书 UNESCO 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 2023-02-22

把论文写在祖国最美的大地上

把教学落实在地方发展建设中

10月1日-7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委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承办的“熊猫大使”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工作坊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大熊猫栖息地、大熊猫国家公园顺利举行。

10月2日上午,工作坊在卧龙自然与地震博物馆开营

随着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基于当地社区生计的可持续性。鉴于此,在UNESCO-CYDF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管理”项目(四期)的资助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策划与组织了本次“熊猫大使”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工作坊,并得到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四川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政府、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川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的大力支持。

10月2日,“熊猫大使”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工作坊在卧龙自然与地震博物馆开营,四川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副主任周义贵博士,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徐红罡教授,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吴滔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主持人,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张朝枝教授出席了活动开幕式并致开幕辞,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英国杜伦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等十所高校的30名本科、硕士和博士生参加了本次工作坊。

四川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副主任 周义贵博士致辞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徐红罡教授致辞

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吴滔教授致辞

活动策划与组织者张朝枝教授致辞

本次工作坊采用了专家授课、现场考察、实地讲解、小组作业等形式,围绕“认识大熊猫栖息地”、“寻踪大熊猫栖息地”、“邂逅大熊猫”和“了解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与当地社区生计”四大主题内容分别组织了专题讲座并在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双桥沟、卧龙自然保护区邓生沟、四川卧龙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四川卧龙镇邓生沟养蜂基地开展了现场考察和实地讲解。

开营第一天,徐红罡教授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引导大家反思了自然保护地管理的模式,巡护员程跃红为大家介绍了卧龙的生态环境特征并介绍了卧龙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作的基本呢况,随后,工作坊全体成员走进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双桥沟,由管理局科研处杨晗处长为大家讲解大熊猫栖息的高山峡谷环境,并特别策划了雪山高原的星空下体验独特的生态景观。

徐红罡院长专题讲座

程跃红讲座

四姑娘山标志性景观

同学们在高原雪山星空下体验大熊猫栖息地独特环境

四姑娘山标志性景观

四姑娘山标志性景观

四姑娘山管理局科研处杨晗处长为同学们介绍大熊猫栖息的高山环境

开营第二天,学员们听取吴滔教授关于气候变化与文明特征的讲座,张朝枝教授主持了关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反思的讨论,并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巡护员何涛和明猛的带领下,在邓生沟学习辨别植被环境、粪便特征以及红外相机安装、野外生存技能等野外追踪大熊猫的知识,并了解了保护区巡护员的日常工作与生活。

同学们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邓生沟保护站前合影

邓生沟保护站巡护员何涛为大家讲解野外动物追踪技术

邓生沟典型景观

邓生沟典型景观

吴滔教授讲座

郝小斐副教授讲座

李师娜教授讲座

开营第三天,学员们在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杨建的带领下,对大熊猫进行了近距离观察并参观了熊猫博物馆,杨建主任围绕大熊猫繁育三大难题及其科研进展、大熊猫的发现及其栖息地保护、大熊猫的巡护工作、地方传统文化与大熊猫保护、以及大熊猫的发展与演变和“熊猫外交”等核心问题进行陪同讲解和专题讲座。在了解熊猫栖息地的基础上,郝小斐副教授围绕如何帮助当地社区设计文创产品、针对农副产品进行创意营销等问题,利用大量丰富的案例为同学们进行了专题讲座。李师娜教授以试验方法为基础,介绍了如何设计大熊猫旅游宣传手册,并指导了同学们的小组作业。

同学们观察大熊猫活动

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杨建主任为同学们讲解

开营第四天,工作坊全体成员在自然保护区巡护员明猛的带领下,在邓生沟社区的养蜂基地进行了现场教学,从蜜蜂的基础知识到自己动手观察工蜂、蜂王特征,体验采蜜过程,并根据《识花手册》来自己寻找与认识了相关的蜜源花卉。郝小斐副教授根据现场考察的情况,对同学们的蜜蜂相关文创产品与营销策划方案进行了进一步完善。

巡护员明猛为大家讲解蜂箱结构与蜜蜂工作原理

同学们在寻找与识别蜜源花卉

开营第五天,工作坊全体成员针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发展需求分别按自然教育教材编写、研学旅游产品设计、大熊猫文创产品设计、蜜蜂产品营销方案、研学解说词编写、传播营销等主题,为提升世界自然遗产地可持续发展能力汇报了他们的策划方案,张朝枝教授、李师娜教授、郝小斐副教授对每位小组的成果进行了一一点评。

解说词撰写小组汇报

营销小组汇报

自然教育教材编写小组汇报

在五天紧张的学习、考察与交流过程中,学员们不断进行观察、思考与讨论,并不断地提出针对大熊猫栖息地可持续发展提出创意体验产品及其相关的解说词、文创产品和新媒体营销方案,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修改与完善方案,同学们在对大熊猫栖息环境有了更深刻认识的同时,相关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同时,同学们的小组作业成果也将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应用于大熊猫栖息地的社区生计韧性能力建设和自然遗产教育产品建设。

同学们的小组讨论

本次活动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文化与遗产旅游》课程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管理”项目(四期)工作的结合,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的响应和对研学旅游、自然教育等相关国家部委工作任务的落实,更是一次将教学科研与服务地方发展相结合的一次尝试。据悉,本次活动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下,将在未来几年持续举办,并不断完善与创新形式和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