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鉴画如看美人,高手不看外表
中国古典艺术 4.20本周六
迎来最后一讲 收 官 课 程
第 七 讲 : 气 韵 生 动
敲黑板, 为同学们做预习准备
最后一讲有彩蛋,我们不见不散
GIF 来自网络
“气韵生动”历来为后世的画家、鉴赏家所看重。作为“六法”的第一法,“气韵生动”是重中之重,玄之又玄的一点。如何看待它的涵义以及它所包含中国艺术传统?在了解其他五法的基础上,我们特意将其放在《中国古典艺术》的最后一讲来为大家解读。
元代鉴赏家汤垕在其《画鉴》一书中说:“看画如看美人,其风神骨相在肌体之外者。”理解“气韵生动”的涵义,首先需要了解,在谢赫所处的时代,品评文艺有一种“积习”:拟人化。也就是说,将绘画作品当做有生命的个体,用评价人物的语汇、方式来进行鉴赏和评价。
🔍 可点击图片放大查看细节
←明 唐寅《秋风纨扇图》纸本墨笔77.1x39.3cm上海博物馆
→南宋 梁楷《布袋和尚图页》绢本设色31.3 x 24.5cm
气韵所指,即一幅作品的气质风韵,而生动,则是由绘画的语言形式的组织运用而生发的美感。这是一种总体的美感气质,非指具体的形式技巧,正如懂得美人之美的人,一定不会说这是因美人的某一处长得好看,伯乐眼中的千里马,自然也就不是以皮毛、外貌取胜的了。
在课堂上,彭莱老师将为我们解读,如何赏鉴中国传统的人物、山水、花鸟等不同类型作品的生动“气韵”,并帮助我们理解绘画史上一些重要流派的独特风神与气韵。
< 左右滑动,🔍 查看完整图片 >
五代 董源 《潇湘图》绢本设色
50cm×141cm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气韵生动”一经提出,为后世所重,历代的画家、理论家围绕这四个字阐述颇多。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北宋郭若虚所说:“气韵非师”。他认为,“气韵生动”是生而知之的东西,而不是靠后天学习所能达到。他还提出,画为“心印”,将绘画看做画家心灵的印迹,将气韵归结于画家本人的人品、学问和涵养。他的观点追随者众多,就形成了“画如其人”的认识。
🔍 可点击图片放大查看细节
唐 韩幹 《照夜白图卷》 纸本设色
30.8×33.5cm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 可点击图片放大查看细节
清 八大山人《花鸟册页》
🔍 可点击图片放大查看细节
恽寿平 《山水花卉册》(十开) 之一
虽然,绘画作品是画家的个人思想观念、生命体验或自我修养的显现,这一点,不论在古代中国还是在西方现代艺术理论那里都得到了共识。但是,“画如其人”,是否是一条铁律?中国画注重画家个人的精神涵养,是否意味着轻视技术的锤炼?在本节课堂,老师不仅将例举绘画史上个性鲜明、画风独特的画家,为我们解析其作品、其人生之间的奇妙关联,还将触及绘画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文人画”的审美追求与形式特征。
欢迎大家在本周六带着敏锐感知力来到课堂,和我们一起感受优秀作品中的“气韵生动”。感谢同学们与我们共同迎接《中国古典艺术》春季课堂最后一讲,课程结束,但我们的学习脚步永不停止,无论是课堂外的ART TOUR还是美术馆课堂,随时欢迎大家加入!
授课老师
彭莱
美术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沉浸中国艺术二十年,终究还是倾心那不留意于物的茫茫、漠漠之精神。最爱苏东坡,以及他的偶像陶、杜。诗、书、画连结了中国人素往的幽微与博大,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去感知。
著作:《中国花鸟画通鉴:得于象外》、《中国山水画通鉴:一片江南》、《古代画论述》
上课时间:4月20日周六14:00-16:00
上课地点:上海市复兴中路505号
《中国古典艺术》
/ 课程目录 /
*每讲为上下两节,共120分钟
2月23日【第一讲】格物致知
有别于西方,中国人有着生动的视觉表达系统,
古人自有探究万物、观照世界和表达自我的方式。
3月02日【第二讲】应物象形
该讲指向作品造型,是艺术最基础最根本的问题。
中国古代艺术家如何追求真实、努力地超越真实?
3月09日【第三讲】随类赋彩
中国画绝非寡淡,却道不明,究竟何为中国的色彩?
换个角度谈墨分五色,水墨画是“另类”的色彩艺术。
3月23日【第四讲】经营位置
此“经营”非彼“经营”,追求的是构思立意非同凡响。
画家想传达何种意涵,决定了他采取何种“布置”。
3月30日【第五讲】骨法用笔
笔墨”,是画家塑造形象的技术和手段。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之间,有没有关系?
4月13日【第六讲】传移模写
临摹,是中国传统绘画传承、创造的一种内在机制。
你可知通过传移模写,还衍生出了不同的艺术流派。
4月20日【第七讲】气韵生动
看画如看美人,其风神骨相在肌体之外者。
作品的气质风韵,是绘画语言形式生发的美感。
💳
单节课程 🔗点击链接购买
完整课程 🔗点击链接购买
关于课程与导览咨询
请添加ARTPASS课程顾问
———你可能对这些课程也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