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回顾 | 如何引导居民养成文明习惯,建立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干货来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阿牛生态 Author 阿牛君
近日,我们陆续分享了
“党建引领 多元共治”
——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论坛
暨基层赋能培训启动仪式
相关内容
点击标题回顾👇第一期:
“党建引领 多元共治”
——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论坛
暨基层赋能培训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第二期:
论坛回顾 | 垃圾分类如何实现“社区接得住,
成本降得了,居民真参与”
今天,我们接着为大家分享论坛上的干货一起来看
市城市管理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徐利,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为本次论坛致辞。
王石理事长在致辞中高度赞扬了论坛在组织形式上的创新,以及围绕有效动员居民参与等两个方面所体现的 “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主旨,指出这对建立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双碳目标之下,更需要倡导公众源头减量、绿色消费、低碳生活方式。
在主旨演讲环节,四位嘉宾围绕提升居民自主分类水平,从现实困境和难点,到行为改变理论、垃圾分类的顶层设计和社区赋能、社会组织在垃圾分类中的作用发挥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市城市管理委固废处处长康凯做了《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北京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发言。他指出,主管部门将研究修订市级垃圾分类减量以奖代补资金政策穿透到基层,统筹评估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政策,研究制定非居民其他垃圾计量收费方案。北京市将继续打好垃圾分类持久战和整体战,培育和吸引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形成政府、居民、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垃圾分类模式。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特聘教授玛丽.哈德分享了她带领的可持续行为研究课题组长达十年的跟踪研究成果,这项研究识别出了一套居民垃圾分类行为改变的关键影响因子(例如完整分类设施、居民分类主体角色认知和人际互动等),建立并反复验证了一个从“树立分类意愿”到“养成分类习惯”的行为理论模型,并在上海的多个社区中进行有效实践。
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李涛以北京市社会组织的参与为例,分析了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的优势、挑战和作用。他指出,要认可社会组织参与价值、搭建常态化的社区与社会组织对接合作的渠道与机制,通过科学的服务评估机制提高社会组织专业服务和组织治理能力等三项政策建议。他也提到,社会组织还比较弱小,在疫情冲击之下,处境艰难,希望能在国内打造良性公益生态环境,搭建起常态化社区与社会组织对接合作渠道和机制。
在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毛达博士的主持下,对话嘉宾结合政策、理论和实践,以政府部门、学界、社区居委会、物业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多元视角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北京市政府参事王维平在垃圾行业服务了36年了。他指出,垃圾分类具有三大特性:协同性、长期性、系统性。他说,北京市经过这几十年努力,后端的处理设施都已经健全了,焚烧厂、堆肥厂、废品回收体系都在努力处理之中。垃圾分类不应该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主体应该是一线的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物业、社区工作者、社区公益组织的努力。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建国教授指出:推动自主分类,推动居民习惯养成,需要多个责任主体,各个利益相关者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并且持之以恒,要形成工作的合力。物业公司要尽管理的责任,社区要针对不同的群体的特点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政府要加大分类执法的力度。刘教授说,社会组织对垃圾分类也大有可为,大家可以策划组织有影响力的活动或者说品牌项目,吸引居民的参与。所以,从居民、物业、政府、社会组织,这几个方面一定要多元参与,垃圾分类才能可持续。
北京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海淀区甘家口街道建设部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连亚荣将圆桌对话带入具体的社区场景。在“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模式下,受到疫情波动的建设部社区垃圾分类,在原有做法的基础上又做出了新的探索,形成了“1+6+N”模式。
首开城市运营服务集团总经理张德民介绍了该集团在服务的社区试点,构建“以物业为主体,以家庭为单元”的社区物资回收体系,用经济杠杆来影响居民分类习惯,初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宝程首先肯定了首开集团的做法,提出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把物业管理单位列为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的背景下,两年多以来“物业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大、服务和管理的天然冲突引发的居民矛盾”这两大挑战,指出要解决企业参与垃圾分类的内生动力,比如让物业企业参与大件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回收弥补资金不足、居民垃圾收费等可能的解决方案。
本次论坛不只是一次对垃圾分类理论、实践、成效、经验的总结和探讨,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基层赋能培训动员大会。
论坛上,北京市平谷区滨河街道承平园社区书记王玉荣分享了她在小区开展有效的群众组织动员路径,促进居民习惯养成的经历。北京燕侨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海淀区观澜国际花园管理处经理周丽丽讲述了该小区“抓物业促分类”,将分类与居民服务结合,取得最佳分类成果的心路历程。
来自北京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的这两个案例分享,开启了市城市管理委面向基层社区勤勉、务实、创新的赋能之路。目前基层赋能的方案已印发,各区将遴选本区讲师团成员,通过他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全市开展全员基层赋能培训。
来源:“阿牛生态”微信公众号
往期热文推荐
▷我市部署城市运行安全“百日行动”,确保首都城市安全稳定运行
关于我们 👇了解我们 | 垃圾分类小游戏丨垃分宝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