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湘三上美术12《盘泥条》优质课+教学设计

全册精讲+→ 中小学师生 2022-04-10

全册教案设计


★为什么要学陶艺?

中国,China 就是陶瓷的意思,而在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上,又是先有陶再有瓷,所以陶艺在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陶艺带有很强的可塑性,不仅会带来无穷的新鲜感,还会让你在快乐中体会到这一古老艺术的神奇。

对孩子而言,每个孩子都是玩泥高手,这是孩子的天性。学陶艺是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人的智力发展起源于动作,而学陶艺的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双手协调能力,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且不说是否能提高孩子的艺术欣赏力,最重要的是玩陶土能带给孩子快乐。在每一个孩子的眼里,世上的万物只分为好玩与不好玩的,而陶艺无疑属于好玩的行列。带给孩子一份快乐的心情是每个爸爸妈妈都希望的,当孩子们通过自由地玩陶土,随意地糊泥、用力敲打泥巴、捏塑泥块等等所获得的快乐,不正是爸爸妈妈的希望吗?

   陶艺制作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因为哪怕完成一条粗线,也要经过搓、磨等等工序,更不说完成一件小作品了。当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被上釉后烧制成彩色的瓷器,一定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更有信心。


泥是大地的元素,是自然的产物,也孕育了人类丰富的文化。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可是我们可爱的孩子,却远离了乡土气息,在家长和老师的“呵护”下,孩子很少沾上一点土。还记得我小时候,泥巴就是我的最爱:将泥巴做成各种形状放在烈日下暴晒,于是泥碗、泥杯子就出现了,虽然它们干了后会开裂,盛满水时又变成了泥巴。


孩子爱玩泥巴似乎是他们的天性所在,玩泥巴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孩子们手眼协调的准确度,小肌肉群也得到了锻炼,小手在制作的过程中,手部神经得到了按摩,从而刺激脑细胞的生长。泥的捏、揉可以提供孩子自由体验的机会,那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在训练手指的灵巧度的同时,还锻炼了手臂、手腕。孩子们在一起,在这种单纯里流露着一种轻松和愉快,体现孩子的稚拙与单纯。


千万可别小瞧孩子们,他们的手可巧了,能捏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如撮成长条,孩子们便说像蛇,像面条,搓成团形,便说像汤圆、像气球。不论捏成什么样的形状,他们总能说出类似物品的名称。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捏、团、压、搓等基本技能。


第12课 盘泥条

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运用泥条盘筑的制作方法并进行陶艺创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玩陶的乐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

难  点

重点:学习、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

难点:大胆想象,敢于表现和创造,作品有个性。

教法学法

欣赏导入、技法探究、体验创新、交流评析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欣赏导入

出示一件范品

提问:这件作品是什么形状的?仔细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

二、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骤

(一)制作泥条的方法。

1、将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块,揉成泥团。

2、用手掌将泥团搓成粗泥条。

3、将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条继续在桌上搓成细而均匀的泥条。

(二)泥条盘筑的方法。

教师播视频:泥条盘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领。强调泥条与泥条之间要粘牢。

(三)教师示范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骤。

1、制作器皿底面。(压一块泥板,切割成手形。

2、盘筑器皿坯体。(将搓好的数根泥条,沿着底面的边缘进行盘筑,按顺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条。)

3、装饰整理作品。

三、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一个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

2、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五、评价指导:评议学生作业。

 

学生欣赏,说说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1、学生欣赏学习泥条的方法。

 

 

 

2、学生欣赏学习泥条盘筑的方法。

 

3、学生欣赏学习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骤。

 

 

 

 

尝试创作,按要求完成作业。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谈感受。

教学反思


版权声明:以上图片和文字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在后台留言,我们将立即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下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