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图文讲解


精典往期

小学PEP英语3456年级下册 全册图文讲解预习单|语文数学英语1~6年级下册|图文讲解部编小学语文123456年级上下册  学习资料小学语文123456年级下册教案课件试卷下载人教小学数学123456年级上下册  学习资料小学数学123456年级下册教案课件试卷下载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 图文精讲+朗读习题

第一单元
1. 识字1《古诗三首》 图文精讲+朗读习题2. 识字2《燕子》 图文精讲+朗读习题
3 识字3《荷花》 图文精讲+朗读习题
4. 第4课《昆虫备忘录》图文精讲
《语文园地一》图文精讲
第二单元
第5课《守株待兔》图文讲解

电子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课前预习

1.朗读

①朗读课文共(    )句话,我读了(    )遍,能做到(正确  通顺  流利)地朗读。

②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2.概括

本文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写的是一只兔子偶然撞死在田边的_____,一个农夫捡到了,从此就放下锄头整天_____,希望再有兔子撞死,可是他__________,田地也荒芜了。

3.生字词

①读词语,不会读的在旁边做上标记。

守株待兔  兔走触株  折颈而死

②认生字,在上面注上拼音。

宋  耕  释  冀

4.理解

①借助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因释其未而守株,冀复得兔。

②根据句子的意思,试着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因 释 其 来 而 守 株。

③这个故事的结果是怎样的?把相关的句子写下来。

5.搜集另一则寓言,把故事讲给同学听。

知识点

我会写

守(shǒu) 把守  守候  守望  守卫

株(zhū) 株守  植株  株距  一株

待(dài) 期待  接待  等待  担待 

  (dāi) 待会儿

宋(sòng) 仿宋  南宋  北宋  宋瓷

耕(gēng) 耕种  耕地  耕耘

触(chù) 接触  感触  触犯  触角

颈(jǐng) 头颈  瓶颈  颈椎

释(shì) 解释  诠释  阐释  释放

其(qí) 其中  与其  其实  尤其


多音字:

为wéi(为人)wèi(为什么)


字义:

①株:露在地面上的树的根和茎。

②走:跑。

③折:折断。

④因:于是。

⑤释:放下。

⑥来: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⑦冀:希望。

③复:再,又。

⑨身:自己。


了解作者:

韩非(约前280一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出身韩国贵族。师从荀子。

《韩非子》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五蠹》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说理文进一步发展的代表作。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在对比中指出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论据充分,词锋锐利,推理切中要害。


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改编自《韩非子》中一文,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课文翻译:

有一个宋人在田里耕作。田中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这个宋人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兔子(当然)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反倒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课文主旨:

本课通过写宋国一个农夫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就放下农具守着树桩等待再有兔子折颈而死,最后一无所获被人耻笑的故事,告诉人们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课后习题: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因为兔子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去,是偶然发生的事情,并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种田人不会再得到兔子。因而,他的行为被宋国人嘲笑。


3、读读“阅读链接”,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 

坐车人把方向弄错了,却还在用自己的有利条件来辩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方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故事中的坐车人找错了方向,而且他的有利条件——马好、车夫本领大、盘缠带得多,将会带他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同步练习1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喜欢就扫码关注


教育是个美好的过程

有我你不寂寞 



推荐阅读

滥竽充数

请认真阅读,思考问题。

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原文: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三百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三百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pǐ)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三百人的吹竽队中。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三百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mí)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他认为三百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好听。于是齐湣王颁布了一道命令,要这三百个人好好练习,他将让他们一个个地吹竽给他听。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参考答案:

南郭先生是一个不学无术、自欺欺人、靠蒙骗混饭吃的人。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画蛇添足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1.借助注释说说这则寓言的意思。

2.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原文:

楚有祠(cí)者,赐其舍人卮(zhī)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1.祠: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4.相谓:互相商议。

5.画地:在地面上画。

6.引:拿,举。

7.固:本来,原来。

8.子:您;你。

9.安能:怎么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为:给。足:画脚。者:……的人。

14.终:最终、最后。

15.亡:丢失,失去。

参考答案:

1.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议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恐怕不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那么)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吧,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这时他)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就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那壶酒。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不要多此一举,更不要盲目乐观,否则很可能得不偿失甚至招致失败。

同步练习1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标出。

宋(sònɡ  shònɡ)  冀( jì   yì )    颈(jǐn jǐnɡ )     

释(sì   shì)   守(shǒu  shuǒ)     触( chù  cù )  

  

二、比一比,组词语。

宋(       )  释(       ) 颈(       )  待(       )  

守(       )  彩(       ) 劲(       )  诗(       )  

三、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因释其耒而守株。

                                                                            

2.冀复得兔。

                                                                                


四、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③冀复得兔(    )  ④而身为宋国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    ”的句子。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五、如果你是种田人的朋友,你会怎么劝说他?

                                                                  

                                                                  

参考答案

一、

sònɡ  jì  jǐnɡ  shì  shǒu  chù 

宋   冀   颈   释    守    触  

二、

宋(宋朝)  释(解释) 颈(颈项)  待(等待)  

守(守门)  彩(彩色) 劲(劲头)  诗(诗人)

三、

1.因此,种田人就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

2.种田人满脑子想的都是,再有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自己白捡个大兔子。

四、

1① 跑 ② 放下 ③ 希望 ④ 自己

2. 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五、

赶紧去种田吧。你的田地都荒芜了,再不种田,来年你吃什么?兔子撞死的事情,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稀奇事,不可能经常发生,靠等兔子过日子,是极其愚蠢的行为。

同步练习1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 图文精讲

01


第一单元

1. 识字1《古诗三首》 图文精讲
2. 识字2《燕子》 图文精讲
3 识字3《荷花》 图文精讲
4. 第4课《昆虫备忘录》讲《语文园地一》图文精讲

02


第二单元

第5课《守株待兔》图文讲解

第6课《陶罐和铁罐》图文讲解





往期精彩推荐




小学语文:小学语文1年级-6年级电子课本
小学语文低年级期末复习归纳小学语文1-6年级上册期中试题试卷
小学语文1-6年级整套教案设计小学语文1年级-6年级上下册教学资料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1-6年级电子课本小学数学1年级-6年级资料汇编小学数学1年级-6年级全册教案汇编
小学数学1年级-6年级期末考试复习要点小学数学(1-6年级上册)半期考试卷及答案

小学英语:PEP三年级-六年级英语资料汇编
PEP英语3-6年级电子课本教科书PEP小学英语3年级-6年级上册 知识点+范文+期末试卷外研版3起小学英语3年级-6年级上下册 朗读+知识点精讲小学英语1年级-6年级电子课本(新起点、精通版、PEP)外研版1起点 小学英语123456年级上下册 朗读+知识点精讲北师大版 小学英语3年级-6年级上下册 朗读+知识点精讲
小学科学:小学科学1年级-6年级全册教案汇编
1年级-6年级科学上册 期末测试卷汇编
1年级-6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小学道德与法治:小学道德与法治1年级-6年级全册教案小学道德与法治1年级-6年级电子课本1-6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期末试卷汇编





喜欢就扫码关注


教育是个美好的过程

有我你不寂寞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朗读试卷整套资料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