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秋 |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获取配套课件教案试卷请拉到文末

获取配套课件教案试卷请拉到文末

获取配套课件教案试卷请拉到文末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电子课本图片

教科版四上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教案

第二单元 教案 

第三单元  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 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2.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科学探究目标

1.调查了解不同类型车的动力系统。

2.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3.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4.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的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教学重点

    通过让小车运动起来,知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是运动的物体静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车、绳子、曲别针、垫圈、计时器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

5 分钟

物体有时是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怎样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呢?怎样改变运动的快慢呢?

学生任务:结合生活经验,思考问题。

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了解学生是否能够认识运动与力有关。

二、聚焦

5 分钟

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

提问:你知道哪些类型的车?它们都是怎样动起来的?

 

学生任务:观察车的样式,思考它是怎样动起来的。

聚焦问题。

三、探索

25 分钟

任务一:让小车动起来

活动:接下来我们也试一试如何利用材料让小车运动起来。怎样利用垫圈、绳子让小车运动起来?

任务二: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

活动:增加垫圈数量使拉力变大,用计时器记下小车运动相同距离的时间,比较不同垫圈数量时,小车运动的时间长短。

研讨:

问题一: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

问题二: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总结:

1.要使静止的小车运动,就必须对小车施加力,比如用垫圈的重力让拉小车的绳子具有拉力,使小车运动。而我们要使运动的小车静止也必须对小车施加阻力。就如我们实验中用手挡住小车一样。

2.垫圈达到一定数量也就是说拉力到达一定程度时,小车才会运动起来,结合实验数据我们会发现,垫圈少,重力小,拉力就小,小车运动的慢;而垫圈多,重力大,则拉力大,小车就运动的快。

 

学生任务一:思考如何让小车运动起来

过程:交流讨论,总结方法。可以将绳子和垫圈安装在小车上,将垫圈垂在桌面下方。运用垫圈重力,转化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使它运动起来。

学生任务二:各小组分别预测结论,并通过实验验证。

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如何使小车在终点处停下来呢?(用手挡住小车,可以让它停止。)

2.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垫圈,直到小车可以动起来

3.再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观察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4.记录每次垫圈的数量和小车运动的时间。

总结:垫圈多,重力大,则拉力大,小车就运动的快。

研讨任务:各小组之间依据记录单和实验数据,思考并讨论研讨问题,总结出研讨结果。

 

 

通过实验的方法实现了科学探究目标和态度目标,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

 

四、拓展

提问: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的?

总结:对足球施加力可以改变足球的运动快慢。比如用脚踢静止的足球,启动足球,用脚踩住运动的足球时,可以使其变成静止状态。通过改变脚施加给足球的力的大小来控制足球运动的快慢,脚施加给足球的力越大,足球运动越快,力若小,足球便运动的慢。

学生任务:利用已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说明。

 

第三单元  2课《用气球驱动小车》( 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就要对物体施加力。反冲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组装用气球反冲力作动力的小车。

2.会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

3.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意识到要把实验现象转化为支持观点的证据。

3.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体会到可以用反冲力作为动力驱动车辆、火箭、飞机等物体运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2.   改变喷气管粗细和气球充气量会影响小车的动力大小。

教学重点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反冲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大气球、小气球、打气筒、小车、粗吸管、细吸管、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

3 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你还记得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方法,同样也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

板书:用气球驱动小车

学生任务:对上节课的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

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掌握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聚焦

2 分钟

把气球充足气放开,气球会怎样运动?

我们自己也可以玩一玩试一试。当把吹足气的气球放开时,气球运动不是朝着一个方向,而是胡乱变化方向的。

我们能用气球驱动小车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试一试。

学生任务:思考问题,利用材料简单操作。

聚焦问题。

三、探索

30 分钟

任务一:

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气球喷气方向与气球运动方向有什么关系呢?

把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观察并画出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试着做出解释。实验要求:用打气筒将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把手放在气球口感受喷出的气体;气球向下喷气时,把手放在气球上方,感受气球上升的力;气球需要朝着上下左右不同方向喷气,仔细观察气球运动方向。重复进行实验,将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在实验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气球向下喷气时,气球所受的力是向上的。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推力叫反冲力。

任务二:利用气球驱动小车

活动:给气球充足气,放开气球的喷管,让小车运动起来。

任务三:改进小车

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使小车运动。怎样才能使气球小车行驶的更远?

利用实验证明气球的大小和喷管的粗细是否会影响小车行驶的距离。

研讨:

问题一:你知道气球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运动的吗

问题二:怎样改进可以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总结:

1.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产生了和喷气方向相反的反冲力,小车就在这个反冲力的推动下向前运动起来了。

2.使用更大的气球,用更粗的喷管可以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学生任务一:对于气球的喷气方向与气球运动方向的关系提出猜想。

过程:把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观察并画出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试着做出解释。学生任务二:各小组分别运用各自方法让气球驱动小车前进。

学生任务三:做对比实验,完成记录单。

用笔标出小车起点,同一个喷管分别吹成大小不同的气球,测试小车行驶距离进行比较。

选择粗细不同喷管、大小相同的气球,测试小车行驶的距离。

研讨任务:各小组之间依据记录单的实验数据,思考并讨论研讨问题,总结出研讨结果。

 

 

通过实验他牛方法实现了科学探究目标和态度目标,总结气球喷气方向与气球运动方向相反,从而可以运用气球驱动小车。并通过对比实验找到了小车的改进方法。

四、拓展

5 分钟

在我们的生活中,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我们还知道哪些反冲力的例子?

总结:过年时燃放的烟花也是靠火药产生的反冲力飞上天空的,乌贼是靠喷水产生的反冲力向前运动的。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查阅更多资料了解这方面的实例。

学生任务:整理和总结出一般昆虫的特征。

感受生活中的反冲力的应用。体会到可以用反冲力作为动力驱动车辆、火箭、飞机等物体运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第三单元 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

3.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科学探究目标

1.会安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

2.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认同收集数据作为证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不同小车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

2.改变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

教学重点

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橡皮筋、小车、软尺、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

3 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气球驱动小车

提出问题:

1.气球是如何驱动小车的呢?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驱动小车的形式。

板书: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学生任务:交流讨论,对之前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了解学生是否掌握反冲力驱动小车的概念。

二、聚焦

5 分钟)

大家玩过橡皮筋吗?拉一拉会有什么感觉?松开手呢?还有其他发现吗?

我们能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吗?

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驱动小车。我们可以在小车上拧上橡皮筋,小车要行驶需要车轮转动,而车轮与车轴相连,所以我们可以将橡皮筋缠绕在小车的轴上,这样就可以使橡皮筋带动车轮转动,从而使小车运动起来。

 

学生任务:结合已有经验,思考并回答问题。

聚焦问题。

三、探索

30分钟)

任务一:组装橡皮筋小车。

把两根橡皮筋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转动车轮,让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松开手车轮就会转动。

任务二: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有什么关系?

活动:在车轴上缠绕不同圈数,做对比实验。

研讨:

问题一: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哪里?

问题二: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

总结:

1.车轮转动的力来自橡皮筋。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所以我们的车轮转动是橡皮筋的弹力在驱动它。

2.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产生的弹力大,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小车行驶得远。

学生任务一:组装橡皮筋小车

过程:按照组装方法,将橡皮筋小车组装完毕,并试验小车是否可以运动。

学生任务二:各小组分别实验,总结关系

1.每次实验都要从同一起点开始,用软尺测量出行驶的距离,并及时在活动手册上记录2.缠绕不同圈数进行实验,相同圈数实验3次,求平均值。并记录分析

研讨任务:各小组之间依据记录单的实验数据,思考并讨论研讨问题,总结出研讨结果。

 

 

通过实验探究实现了科学探究目标和态度目标,掌握了组装橡皮筋小车的方法,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

四、拓展

2 分钟)

在橡皮筋下挂钩码并逐渐增加钩码数量,我们发现被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拉得越长,橡皮筋产生的力越大。除了这种方法你还能用其他办法使橡皮筋产生不同的力吗?课后同学们可以有更多的尝试。

 

学生任务:想办法使橡皮筋产地不同的力。

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来改变其产生的弹力大小。

 

第三单元 第4课《弹簧测力计》( 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弹簧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

3.力的单位是牛顿。

科学探究目标

1.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

2.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2.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

教学重点

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弹簧测力计、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各种重物。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

2分钟)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各种力驱动小车,也知道了各种控制力的手段。怎样知道我们用了多少力呢?

学生任务:各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回答问题。

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了解学生是否了解测量力的手段。

二、聚焦

5 分钟)

研究运动和力时,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要知道力的大小,需要用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一种工具。你认识弹簧测力计吗?

板书:弹簧测力计

学生任务:针对弹簧测力计准备交流与讨论。

聚焦问题。

三、探索

25 分钟)

任务一:

观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任务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下力的大小。

活动:先用手拉一拉弹簧测力计,分别使指针指到1N、2N、5N等,感受不同大小的力。测量物体之前可以先掂一掂,估测一下再进行测量。

测量前,手持提环,拿起弹簧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保持相平。测量的力不能超出刻度板所标最大数量。

研讨:

问题一: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问题二: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还有弹力,这些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总结:

1.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由弹簧这一部分被拉伸而产生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前要检查指针、调零,将估测可以测量的物体放在桌面上,挂上挂钩,慢慢提起。测量的力不能超出刻度板所标最大数量。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保持相平。

2.撑杆、海绵垫、健身球、跳板、蹦床等都具有弹力,它们都是在外力作用后,发生形状变化,之后产生了恢复原来形状的弹力。以蹦床为例,小朋友接触蹦床后,重力使蹦床发生形状变化,因此产生恢复原来形状的弹力。

学生任务一:观察测力计结构

过程:小组观察测力计,研究并讨论。用力慢慢拉挂钩,看看弹簧怎么变化,指针怎么移动。认识力的单位。

 

学生任务二:各小组分别运用测力计测量其他重物的重力。

1.   测量前,手持提环,拿起弹簧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

2.   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保持相平。

3.     测量的力不能超出刻度板所标最大数量

 

研讨任务:各小组之间依据记录单和测量实验,思考并讨论研讨问题,总结出研讨结果。

 

 

通过观察认识弹簧测力计,并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四、拓展

8 分钟)

   

这是用橡皮筋、硬纸板、曲别针制作的测力计。想一想,怎样标画出这个测力计的刻度呢?

课下同学们也动手试试吧。

学生任务:讨论方法,利用已知钩码或挂已知重量物体的方法,在测力计纸板上画出刻度。

建立在认识橡皮筋具有弹力的基础上的,思考制作方法。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

 

第三单元 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 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

2.会研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不同运动方式的物体之间的关系。

3.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轮子的发明将物体的运动改变成用滚动的方式前进,这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2.意识到人类可以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来满足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需求。

教学重点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纸盒、绳子、小木棍、轮子、曲别针、垫圈、木板、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重物。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

5 分钟)

用课件或实物演示皮球滚动。

提问∶"皮球在桌面滚动过程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解释∶"皮球在滚动时与桌面发生摩擦,摩擦时会产生一个阻碍皮球向前运动的摩擦力,使皮球慢慢减速直到最后停下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有关的问题。

板书:运动与摩擦

学生任务:观察、各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发现皮球运动时,先慢慢减速,最后停下来。。

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使学生对摩擦力有初步的认识。

二、聚焦

5 分钟)

当我们看到雄伟的古代建筑时可曾想过,古人在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是如何搬运巨石等重物的?

人们在搬运重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怎样才能减少这种摩擦力呢?

学生任务:思考、准备带着问题开始探究。

聚焦问题。

三、探索

25 分钟)

任务一:

在一硬纸盒中放入橡胶棒等“重物”。借助垫圈的重力来拉动它在平面上运动一端距离,刚好能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相当于它受到的摩擦力,用垫圈的重力拉动纸盒,所以刚好使纸盒运动时的垫圈数就代表它受到的摩擦力。记录下垫圈数量。实验三次,取平均值。

任务二:

活动:在纸盒的下方放几只笔或筷子等作“滚木”,实验会不会有所变化呢?

任务三:有没有办法比滚木更好呢?试一试给纸盒安上轮子,往托盘中逐渐增加垫圈。

研讨:

问题一:通过三次实验,你知道怎样搬运重物最省力吗?哪一种方式搬运重物产生的摩擦力最小?

问题二: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

总结:

1.三种情况比较,安装轮子搬运重物的垫圈数最少,即受到的摩擦力最小,因此用轮子搬运重物最省力。

2.自行车轴承,车轮与轴之间使用滚珠,从而减小摩擦力,骑车时更省力,而且使用寿命也更久。而鞋底为了防滑,需要增大摩擦力。

学生任务一:模拟搬运重物,探究硬纸盒直接放在木板上搬运时的摩擦力。

过程:在一硬纸盒中放入一些“重物”,将纸盒放在木板上,在纸盒连接的绳子的另一端挂钩上逐渐增加垫圈,当纸盒开始运动时,在活动手册上记录下垫圈的数量。

学生任务二:在纸盒的下方放几只笔或筷子等作“滚木”,当纸盒开始运动时,记下垫圈数量。

学生任务三:给纸盒安上轮子,往托盘中逐渐增加垫圈。当纸盒开始运动时,记录下垫圈数量。

研讨任务:各小组之间依据记录单的数据,思考并讨论研讨问题,总结出研讨结果。

 

 

通过多次实验和分析,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从而意识到轮子的发明将物体的运动改变成用滚动的方式前进,这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四、拓展

5 分钟)

各种交通工具都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呢?

气垫船以空气在船只底部承托,行驶时船身自水面抬升而起,大幅减小船体与水面的摩擦力。

悬浮列车由于磁力使之悬浮在空中,行走时无须接触轨道,也减小了轨道对车身的摩擦力。这两种交通工具使用不同技术方式都减小了摩擦力。

 

学生任务:认识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减小摩擦力的方式。

联系生活实际,知道摩擦力对于生活中一些影响。

  

第三单元  6课《运动的小车》( 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2.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有的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敲击实验和撞击实验,认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2.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不同的能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研究能量的兴趣。

2.意识到通过实验结果作为证据而形成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并且以各种形式存在。

教学重点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音叉、斜面、木块、纸带、软尺、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号笔。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

2分钟)

前面的课程,我们主要研究了小车的运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运动的小车具有什么特点

板书:运动的小车

学生任务:思考、讨论。

揭示课题。

二、聚焦

5 分钟)

飞行的子弹将物体击穿,踢飞的足球把玻璃打碎,呼啸的狂风将大树连根拔起,奔腾的江水驱动水轮转动……它们都具有能量。我们的小车或其他物体有能量吗?

 

学生任务:交流与讨论。

聚焦问题。

三、探索

30 分钟)

任务一:敲击实验。

活动:首先用橡皮槌轻轻地敲击音叉,第二次用橡皮槌重重地敲击音叉。仔细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并用手触摸音叉,两次实验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任务二:小车是否具有能量

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让小车滑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测量、记录木块每次被撞后滑行的距离。

研讨:

问题一:橡皮槌和小车在什么情况下具有能量?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问题二: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大小有什么关系?

总结:

1.   从橡皮槌敲击音叉时发出声音大小和音叉振动和小车释放后撞击木块,木块滑行可以判断挥动着的橡皮槌和运动的小车具有能量。

2.通过总结实验现象轻轻地、缓慢的敲击音叉,橡皮槌具有的能量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小,振动小。重重地、快速的敲音叉,橡皮槌具有的能量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大,振动大。小车在坡度越高的斜面运动速度更快,具有的能量越大,木块被撞击后滑行的越远。我们不难发现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具有的能量越大。

学生任务一:敲击音叉,仔细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并用手触摸音叉,两次实验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过程:缓慢地敲击音叉、重重地敲音叉,对比实验现象。

 

学生任务二:各小组分别实验

1.用小旗子或其他物体标记木块的起始位置

2.释放小车去撞击木块

3.用小旗子或其他方式标记被撞后的位置

4.测量距离并记录数据。

 

 

 

 

研讨任务:各小组之间依据记录单的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并讨论研讨问题,总结出研讨结果。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并进一步意识到通过实验结果作为证据而形成观点。

四、拓展

3分钟)

挥动着的橡皮槌和运动的小车具有能量。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形式的能量,运动的小车、发光的灯泡、燃烧的蜡烛、拉长的橡皮筋……都具有能量。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学生任务:进一步了解能量。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并且以各种形式存在。

并了解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有的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第三单元 第7课《设计与制作(一)》( 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工程设计中需要运用相关的科学概念来解决问题。

2.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执行程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任务和提供的材料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

2.在设计讨论活动中,能倾听他人的想法,并与之交流。

3.能对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和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对工程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2.能够接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制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制作的关键在于设计。

2.人们不断改进设计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促进社会发展带。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任务和提供的材料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硬纸盒、剪刀、橡皮筋、轮子、连接轴、胶水、吸管、胶带、气球、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活动手册。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

2分钟)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直离不开一样东西,它是什么呢?

它就是小车,我们今天这节课的任务是要设计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

板书:设计与制作(一)

学生任务:回顾学习过程、思考并回答问题。

揭示课题。

二、明确问题

6分钟)

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为:①明确问题———明确设计什么,用途是什么,具体要求有什么;②制定订案——头脑风暴,研究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制订最优方案;③实施方案———团队协作,根据方案加工制作,汇报展示;④评估与改进——根据标准评估、打分,反思方案、制作以及整个过程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改进。我们的设计制作任务要求如下:

任务:请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设计制作一辆具有动力的小车,使它能在5秒内把两块橡皮运输1米远。

要求:1.车身长度不超过25厘米。2.用橡皮筋或气球作动力。3.只能利用提供的材料。

制作小车的材料有:硬纸盒、剪刀、橡皮筋、轮子、连接轴、胶水、吸管、胶带、气球。

学生任务:了解设计制作流程,明确问题及任务要求。

了解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执行程序,并明确问题。

三、制订方案

30 分钟)

任务一:观察小车模型。

教师出示小车模型,学生分小组观察小车模型,了解小车的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模型小车的结构和每个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任务二:讨论、确定小车的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

1.思考本组设计采用的动力方式,橡皮筋驱动小车或气球驱动小车。

2.各部分所用材料有什么,每种材料的加工方式和使用工具以及各部分的连接方式。

3.设计图可以从多角度进行绘画,更全面地反映小车结构。

4.对于各部分结构所需用的材料和尺寸在图纸上进行适当的标注。

 

学生任务一:观察小车模型

过程:观察分析小车模型的结构、思考每个结构具有的特点与自身的作用

学生任务二:确定方案、绘制图纸

过程:

1.小组讨论、思考安装橡皮筋回顾用橡皮筋和气球作动力的小车的安装方法;怎样增大小车的动力?怎样延长动力作用于小车的时间等。

2.商议各部分所用材料。思考怎样安装车轮可以使轮子自由转动等问题。

3.在活动手册上绘制设计图,从多个角度画出小车,记录下每部分的材料并标注尺寸。

 

在小组讨论、制订方案的过程之中,能倾听他人的想法,并与之交流。与此同时体会到制作的关键在于设计。发展对工程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四、展示

2分钟)

选取一组同学的设计,简单介绍展示。

学生任务:倾听介绍思路、反思自己的设计。

通过介绍展示,了解设计、介绍的思路,能对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和调整。


 

第三单元  8课《设计与制作(二)》(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工程制作中需要运用科学概念、使用技术手段、分工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2.对制作出产品的评估需要有一定的标准。

3.应该根据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产品。

科学探究目标

1.根据设计,能利用所给的材料制作动力小车。

2.在测试评估活动中,对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并改进。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对工程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2.认识到制作出不成功的产品也是有价值的学习。

3.能够接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制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测试和评估产品有利于不断改进产品。

2.人们不断改进产品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

教学重点

在测试评估活动中,清楚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并进行反思并改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小车的材料、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

(2分钟)

上节课,我们完成了小车的设计方案。接下来这节课我们就可以完成后续的步骤了。

板书:设计与制作(二)

接下来我们需要做什么呢?

学生任务:思考后续步骤

回顾工程设计工序,揭示课题。

二、实施方案

(30分钟)

一、明确小组分工:

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任务的不同部分,大大提高制作效率。

二、确定组装步骤,选取材料和工具。

三、对材料进行加工,

四、组装小车并进行调试。

五、汇报、测试:

包括汇报设计思路、展示设计图、介绍组装的流程等。

总结问题:小车在测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不能走直线,可能原因是车轴不正,调正即可;小车行驶距离过短,可能是因为橡皮筋小车动力不足,可能原因是一根橡皮筋驱动力太小,加橡皮筋股数或长度解决;气球小车喷气时间太短,可能原因是气球太小,换用大气球或在承受范围内尽量吹大气球解决;也有可能你的小车在行驶时出现打滑,或许是因为小车摩擦力太小致使轮子打滑,可以用增加小车重量或增大车轮摩擦力来解决等等。

学生任务一:依照设计图、按步骤组装小车。

学生任务二:组内调试小车

学生任务三:汇报小车的设计思路等并进行测试,记录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明确工程制作中需要运用科学概念、使用技术手段、分工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三、评估与改进

(8 分钟)

一、依照制作评价表进行评估:

从产品设计、产品制作、功能实现、团队协作、展示讲解等5个方面做出评估,每个项目分成了3个等级,按着本组设计与制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打分。

二、根据评估情况、制定改进方案:

小组反思设计和制作过程,针对本组实际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总结:工程师不会将不成功的模型视为失败,而是要将其看成一次有价值的学习机会,他们要根据评估的结果,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不断改进产品。

学生任务一: 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按着评价表的三个等级标准,给小组的各方面表现进行打分。

学生任务二:组内结合评估结果,反思设计制作的过程之中的问题,并商讨解决的方案,从而进一步改进小车。

 

 

通过评估和改进环节,接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制作并认识到应该根据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产品,制作出不成功的产品也是有价值的学习。并体会到测试和评估产品有利于不断改进产品。

 


热门资料免费分享


1-9年级(上下册)各科目电子课本

1-9年级语文(上)全册精品课件教案免费领

1~9年级语文(上)全册图文视频辅导

1~9年级数学(上下册)全册图文视频辅导

3~9年级PEP英语(上)全册图文视频辅导

3~6年级(上)外研版(三起)全册微课精讲 

7-9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图文辅导

7-9年级历史(上)全册图文微课辅导

8年级物理(上)全册图文视频辅导

9年级物理全一册图文视频辅导

7年级地理(上)全册图文微课视频辅导

8年级地理(上)全册图文微课视频辅导

一年级汉语拼音声母韵母动画快乐微课

1~6语文年级(上)全册课堂笔记

1~6语文年级(上)全册生字练字帖

1~6语文年级(上)全册教材课后答案

1~6语文年级(上)全册知识点总结

1~9年级各科目全册教案汇编




怎么获取课件教案配套视频等资料?


按下面方法扫码回复

免费领取方式

关注后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即可下载全套资料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朗读试卷电子课本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