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任务单】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汉语拼音复习巩固练习(一)

获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获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获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课件教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课件】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ppt课件教案
【预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全册图文视频辅导
【预习】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全册图文视频辅导
预习】新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全册同步微课辅导
【课堂笔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全册
【知识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汇总
【习作范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8单元汇总
【写字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识字表+生字组词
【识字卡】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识字表》附组词造句
【预习手册】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5-8单元
【预习手册】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1-4单元

【期中试卷】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5套

【期末试卷】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拼音词语】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看拼音写词语 |可下载

【基础知识】四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 |可下载

【习作范文】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1-8单元写作指导及点评 

【思维导图】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 |可下载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巩固练习(一)

 1《观潮》

任务一(12分钟)

1.读词语。

2.读课文。【báo (薄片)】
(1)读句子。◎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依旧风号浪吼。(2)自由读课文。要求:多字、漏字、疙瘩的地方反复读;注意段落的停顿。

任务二(10分钟)


1.抄写词语,我细心。                    

     2.选择读音,我能行。

闷(mēn mèn)雷 薄(báo )雾 涨(zhǎng zhàng)潮 风号(hào háo)浪吼   3.拼音填词,我拿手。
(1)jùshuō(据说),海宁市的盐官镇是guān cháo观潮)最好的地方。每年八月十五一过,来此地的人就zhú jiàn逐渐)多了起来。(2)阳春三月,西湖边烟雾迷蒙,似乎笼罩着一层轻纱,kuān kuò(宽阔)的苏dī()上行人如cháo)。4.选择答案,我秒杀。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观”在字典中的意思有:1看;2景象或样子;3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观潮”中“观”的意思是_1___(填序号),“天下奇观”中的“观”的意思是_2__(填序号)。   5.听写词语,我不怕。

任务三(6分钟)


1.思维导图,我喜欢。2.课文填空,我最行。
    学习《观潮》一文,我们知道了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 天下奇观  。课文按照 时间 顺序来写大潮,按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的顺序把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写得生动具体。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我们知道这段话从  声音   形态  两方面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拓展题

文彦博取球(上)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选自《民国老课本》


任务四(8分钟)


◎阅读理解,我专心。

(一)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相望,等着,盼着。

1.句中“_人山人海__”一词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观潮的人非常多。

2.“昂首东望”“_等着__”“_盼着_”等词语形象地再现了潮来前人们的急切心情,

3.这句话从_侧面__(正面 侧面)描写了大潮的壮观。

 

(二)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这句话写出了大潮从远处到来时的_声音__形态_

_响声越来越大_”“_出现了一条白线_”意味着大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

2.“沸腾”在句中用来形容_ 观潮的人群情绪高涨_____

 

(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_逐渐拉长__变粗___横贯东西__。再近些,只见白浪滚,形成_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__。浪潮越来越近,犹如_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___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__。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把选文补充完整。

2.选文中与“好像”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犹如_ _如同_

3.选文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声音的成语是_山崩地裂_

4.阅读选文第2自然段,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A.这段文字描写了大潮从近到远,奔腾西去的过程。

B.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响声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大。

C.这段文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浪潮比作水墙和白色战马,将声音比作山崩地裂。

5.下列对选文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从远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

    B.作者所描写的场景使人害怕,体现了从远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C.这句话写出了在近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用千万匹战马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到时的非凡气势,用山崩地裂的声音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临时的巨大声响

6.作者按照_由远到近__的观察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形状和声音,从“从远处传来”“向我们移来”“_再近些__”“_越来越近_”这几个短语可以看出来。



任务五(8分钟)



1.拓展阅读,我喜欢。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A )

  2.霎时,潮头奔腾西去。(C )

  3.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D )

  4.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B )

    A.八月涛声吼地来    B.头高数丈触山回

    C.须臾却入海门去    D.卷起沙堆似雪堆

2.片段写话,我挑战。

读下面的词语,你还能想到生活的哪些画面?选取一两个词语写一写。

宽阔 笼罩 人山人海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题  

文彦博取球(下)    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 ——选自《民国老课本》

2《走月亮》

任务一(12分钟)

1.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注音的词反复读;不会读的问老师。


2.读词语。

(1)读词语。

(2)读多音字。

3.读课文。

(1)读句子。

◎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2)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多字、漏字、错字、疙瘩的地方,反复读;注意段落的停顿。

任务二(8分钟)


1.选择读音,我拿手。

2.抄写词语,我细心。

3.听写词语,我不怕。



任务三(8分钟)


1. 思维导图,我最行。

2.课文填空,我秒杀。

《走月亮》重点描述了“我”和阿妈在小溪边和田埂上漫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这一句串联全文,抒发了“我”跟阿妈一起走月亮时喜悦、幸福的情感。



拓展题

禽兽(上)

禽兽之属,饥知食,渴知饮。又能营巢穴,以避风雨。

——选自《民国老课本》


任务四(12分钟)


◎阅读理解,我专心。

(一)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1.完成填空,我可以

(1)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请接着往下写一句:照亮了方方的池塘,照亮了飘香的果园。

(2)作者通过描写月、山、树、路等景象,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一幅静谧而美好的山村月夜图。

(3)句中连续出现的“照亮了”,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目光欣赏了月光下的点苍山、月光下的大青树、月光下的大道和小路。这种修辞手法叫排比。

2.选择答案,我拿手

4.同学们围绕该不该去掉文中的“也照亮了”争论起来。你同意谁的说法?(B

A.可以去掉。前面和后面的句子都有照亮了的景物,这个词语后面没有,是多余的。

B.不能去掉。这个词语仿佛让我们看到天真可爱的孩子在寻找、观察月光下景物的可爱样子,同时引出了下文。

(二)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个月亮!

1.“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中 “抱”字用得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 “我”愉悦的的心情。

2.“流着”一词用了两次,我想象到的画面是溪水潺潺,花瓣落在水里,香味随着流水飘散,沁人心脾;月光倒映在水面上,波光粼粼。

(3)细读第一句话,让画面浮现于你的脑海中。你仿佛看到了一条小溪,银波荡漾,听到了潺潺的溪水声,闻到了……



任务五(10分钟)


1.选择答案,我能行。

(1)课文反复写到“我和阿妈走月亮",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是(B)。

A.反复写是为了表示“我”和阿妈去过很多地方。

B.这样的反复看似重复,实际上充分表达 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

C.语句重复、啰唆,可以删去。

(2)对“走月亮”的理解,表述最准确的是(C)。

A.“走月亮”就是在月光下行走、散步。

B.“走月亮”写出了月夜美景,让我们感到愉快。

C.“走月亮”运用了暗喻的手法,将阿妈比作美丽的月亮。不仅写出了“我”和阿妈在月下行走看到的美景,还透露出阿妈对“我”的种种启示和引导。

(3)课文中多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下列选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A.作者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可以将景物写得细致入微。

B.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使用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表达出作者热烈奔放的情感。

C.课文恰当地运用排比句式,增强了韵律感,使描写更加生动,韵味悠长。


2.课文填空,我用心。

(1)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A.我从“哟”字感受到作者的惊讶;从“抱着”一词感受到小水塘的可爱。

B.从课文中找出其他优美生动的语句,选择喜欢的抄下来。

(2)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A.“我”和阿妈沿着溪边走,听到了秋虫唱歌、夜鸟拍翅、鱼儿跳跃、沟水汨汨,闻到了果子的香味,看到了稻谷、稻穗和稻田。  

B.第一句主要从听觉(嗅觉 听觉)角度来描写,第二句主要从嗅觉(嗅觉 听觉)角度来描写。

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                         


3.片段写话,我挑战。

你还记得月下的哪个情景吗?“望星空”“踩影子”“尝月饼”“听故事”等,选一个,仿照第6自然段写一写,写出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内容。



拓展阅读

禽兽(下)

其奇者,能效人言。惟不能读书,故其知识,终不如人。 

——选自《民国老课本》

3*现代诗二首

任务一(12分钟)

1.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注音字词反复读;不会读的问老师。


2.读词语。

   (1)读生字新词。

归巢(cháo)  驮(tuó)着     芦苇(wěi)   压扁(biǎn)  

剪秋罗(luó)   睡眠 (mián)   霸(bà)占(zhàn) 

   (2)读多音字。

   


3.读课文。

(1)读句子。

◎还驮着斜阳/回去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2)自由读两首诗。要求:多字、漏字、疙瘩的地方反复读;注意段落的停顿。

(3)齐读这两首诗。

《秋江的晚上》的词语:鸟儿、斜阳、江上、芦苇。《花牛歌》的字词:坐、眠、走、做梦。

任务二(8分钟)

1.选择读音,我能行。

  归 (cháo  cáo)    芦 (wéi  wěi) 

  霸 (zhànzhān)      (jìn jǐn)管 


2.思维导图,我喜欢。


3.课文理解,我可以。

(1)在《秋晚的江上》一诗中,诗人巧妙地用__归巢的鸟儿__________斜阳___________头白的芦苇____和秋晚的江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2)花牛在草地里_走__________眠__________走__________做梦_________。《花牛歌》写出了一头_活泼可爱、自由自在__________________的花牛。

任务三(10分钟)

1.阅读理解,我不怕。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打“√”。(2)诗歌中画“——”的句子运用_夸张_______的修辞手法,诗歌中画“~~”的句子是_拟人_______句,把芦苇当作_人_______来写,大胆想象,给全诗平添了_情趣与生气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小节诗的意思。_天色已晚,倦游的鸟儿想飞回巢去,斜阳的余晖照在鸟儿的脊背和双翼上,就像是鸟儿驮着斜阳回巢。


2.片段写话,我挑战。

读了《花牛歌》一诗,展开丰富的想象:花牛还会在草地里做什么呢?仿照诗句写一写,用上拟人的手法。




拓展阅读

燕子

燕子,汝又来乎?旧巢破,不可居。衔泥衔草,重筑新巢。燕子,待汝巢成,吾当贺汝。 

——选自《民国老课本》

4* 繁星


任务一(10分钟)

1.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注音的词反复读;不会读的问老师。


2.读词语。


3.读课文。


(1)读长句子。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2)自由读课文。要求:多字、漏字、疙瘩的地方,反复读;注意段落的停顿。


任务二(10分钟)

1.选择读音,我秒杀。

半明半昧(wèi  mèi√)         纳(nà√  là)凉

摇摇欲坠(zhuì√  duò)        模(mó√  mú)糊


2.思维导图,我喜欢。



3.表格填空,我最行。

本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写的,作者三次看星星的经历,分别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当时的情景和感受是什么?请你试着填一填。



任务三(12分钟)

1.阅读理解,我专心。


2.拓展阅读,我喜欢。

◎读一读,说一说。

(一)繁星(节选)

冰心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选自《繁星•春》


(二)天上的星星(节选)

贾平凹

“星星!”妹妹突然叫了 一声。

我们都抬起头来,原本是无聊得没事可做,随便看看罢了。但是,就在我们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分明看出是有无数个光角儿的。我们就好奇起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颗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觉察,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啊,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再数亦不可数,一时间,漫天星空,一片闪亮。

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学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担的,也有的高兴极了,提了灯笼一阵风似的跑……

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了,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拓展阅读

读书

学生入校,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

人不读书,不能成人。” ——选自《民国老课本》







点击以下对应版本链接进入即可


语文/数学/英语/道德

语文1-12年级上册/教案/课件/说课反思/朗读/微课/知识点/|可下载

数学1~12年级上册/说课反思/微课辅导/知识点/课件/教案|可下载

英语1~12年级上册/说课反思/朗读/微课/知识点/课件/教案|可下载

道德与法治1~9年级上册 说课反思/微课辅导/知识点/课件/教案|可下载





点击以下对应版本链接进入即可


其它科目

【说课稿】1-9年各科目说课稿汇总

【预习】教科版小学科学1~6年级(上)全册微课+课件教案

【课件】人教版美术1-6年级/课件/教案/计划/微课/ 试卷/习题等 |可下载

【课件】人教版信息技术3-6年级上下册课件教案|可下载

【课件】人教版美术1-6年级上册课件教案 |可下载

【课件】小学音乐、美术、体育课件教案 可下载

【预习】1~9年级(上下)全册美术科资源(含微课、课件、教案)|可下载

【预习】1-9年级音乐(上下)册 同步微课+MP3歌曲+课件教案

课件】音乐 体育 美术1-12年级/微课/电子课本/课件/教案/音频 |可下载

领取方法1


第一步: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小学师生

第二步:在公众号最下面对话框输入112下载


领取方法2

打不开百度网盘链接的地区

可长按扫码直接进入下载


电脑端下载网址

http://jazpan.com/box/708.html

(回复关键词位置如下图所示)‍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朗读试卷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