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逼孩子努力, 不如给孩子自制力

德育行 2019-06-20



你觉得决定一个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千万个妈妈有千万个不同的答案。

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米歇尔教授做了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他邀请了许多四岁的孩子参与这个实验。


      开始时,他告诉孩子们,「这里有颗棉花糖,我需要离开房间 15 分钟,等我回来时,如果棉花糖还没有被你吃掉,我就会再给你一块作为奖励。」


      当教授离开房间以后结果怎样呢, 有些孩子马上把糖吃掉了,有些等了一会儿也吃掉了,有些等待了足够长的时间,最后还是把棉花糖吃了。


      有趣的是,1/3 的孩子并没有吃掉棉花糖,他们有些闭上眼睛等了十五分钟,有些不停地闻甚至舔上一口,有些通过玩裤子,玩手指,唱歌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的确,这段时间对于这些孩子是难熬的。


      14 年后,他找到了当年参与棉花糖实验的孩子进行了后续调查。



      他发现当年可以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普遍「更具有竞争力」,更强的体魄,高考成绩也比吃了棉花糖的孩子平均高了许多分。


      至此,他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发现:延迟满足的能力,也就是自控力,是决定孩子今后成就的重要关键。


      「我的孩子真不懂事,放学回来都要玩游戏,叫他先做完作业再玩就是不听,天天都是很晚才睡觉。」


      「每个月初我会给孩子二十块钱零花钱,没几天就花完了,月底老是问我再要一些买零食,说小伙伴们都吃就他不吃不好。娇娇妈,你说我是给还是不给。」


      这些问题都是妈妈们问的典型问题,其实也侧面反映了孩子的自控能力。


      其实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怎么培养呢?


      回到延迟满足的定义: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放弃眼前的诱惑。



      为什么孩子会把棉花糖吃掉?无非这两点:


一、对未来的目标期待不大


      后来,罗彻斯特大学教授  Celeste Kidd 重新做了这个实验。


      在引入「棉花糖」实验之前,她将孩子分成 A、B 两组,「你们可以现在用这些旧的蜡笔,或者稍等一下,待会叔叔去拿一些全新的更加漂亮的蜡笔给你们用」。十分钟后,A 组的那个成人拿着全新的蜡笔回来了;


      而 B 组的成人空手回来,和孩子们道歉,说,「对不起,我记错了,我们没有新蜡笔了。」


      经过这次「热身」后, Kidd 开始引入了「棉花糖」实验。结果非常令人震惊,A 组(也就是成人兑现承诺的那组)的孩子通过测试的比例要比 B 组的孩子高出四倍。


写完作业,你就可以玩游戏了。


快点,吃完这碗饭,妈妈就带你去超市买糖果。


别玩了,听话,现在去睡觉,妈妈周末带你去公园玩。


      这是我们经常对孩子的许诺,可惜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乖乖听话了,可是我们也许太忙了,就会把这些随口许诺忘记了,并且以为孩子小,没记性的,不影响的。


      其实孩子记得的,而且记得很清楚。


      当我们再要求孩子先写作业的时候时,孩子第一时间就要先玩游戏;


      当我们再要求孩子吃饭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先吃糖果;


      当我们再要求孩子去睡觉的时候,他们的要求是多玩一会。


      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给他们的口头承诺都没有兑现,孩子慢慢就明白那只是说说而已,「忍耐一会就能多吃一个棉花糖,那是骗人的。」


      而我们再回头看一下,很多时候我们随口的许诺,无非是为了自己方便,写作业,吃饭,睡觉这些问题本来我们应该去思考和耐心的引导。


      但我们却从未真正想过要从源头解决问题,而是想用一句轻易的许诺来蒙混过关,要知道,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狼来了」的故事说多了也就不奏效了。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我们对孩子做出的承诺一定要想方设法兑现。


      当孩子又出现任性淘气的现象,我们又想「哄骗一下」饮鸩止渴时。


      请千万三思,这样的许诺,虽然似乎「解决」了当下的问题,但从长远损害了孩子成功的能力,值得我们去做吗?



二、对眼前的诱惑难以拒绝


      其实成年后我们所面对的诱惑,又未尝不是这样呢?


      自控力缺乏的我们对于生活的危害随处可见,没法抵御美食的诱惑暴饮暴食,眷恋沙发上的舒适而疏于运动,惊喜于淘宝的打折而过度消费。


      我们都知道我们应该这样,可现实中我们往往选择那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后来,另一个教授 William 认为 15分 钟对于孩子来说太长,于是也把「棉花糖」实验改了一下:


      在做实验的时候他陪在孩子身边,每隔几分钟就鼓励一下孩子,「差不多了,还有 5 分钟就可以得到两块棉花糖了,加油,你做得到的。」


      实验结果出来的时候,通过测试的比例要远远高于 1/3。


      我们实在是太喜欢「挑剔」了,即使已经做得足够好,也要在满意的成绩上挑点瑕疵。


考 95 分不算好,你看别人能考 100 分。


学这首曲子竟然学了两个月,你看看别人,才一个月就能弹了。


      也许是不知道怎么鼓励孩子,也许是习惯这样表达,当随口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我们自以为是地认为这是勉励孩子的方式,有比较才有进步,他们会向「100分」、「别人」看齐。


      如果你像那个教授那样说,用鼓励去替代挑剔。「很努力哦,95 分,比上次进步了不少,下次争取 96 分。」那么相信孩子听到后会为长远的目标继续努力的。



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自制力?


 帮助孩子理解各种活动的目的,使孩子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动。比如好好学习,这是为将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做准备,不好好学习,会一事无成。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儿童喜欢模仿榜样的行为。榜样的替代性学习可对他的行为产生影响。如榜样的行为受到赞扬,儿童就会学习该行为,反之,则拒绝。


 从生活小事着手。要求孩子定时完成的任务,一定要如期完成。既定的目标只要是正确的,就鼓励孩子坚持从头做到底,决不半途而废。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遵守规定的纪律和制度,必须控制自己,不做违反纪律和制度的事。抗拒种种诱惑,需要一定的意志力。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要充分注意鼓励、表扬、批评、责备等强化措施的灵活运用。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精彩推荐:

话该怎么说才好?

大声朗读课文原来有这么多好处,记得提醒孩子~

南怀瑾:修心养性“六字诀”,字字千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