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修 || 思维死亡无常五个纬度 · 2013《大手印了义炬》

正法互联 2021-04-24


生为人时,和其他生命不一样,

我们还特别具备一种智慧、

能够知道对错和善恶,

然后知道如何正确地去做和取舍,

而且取舍的目的不只为了求得暂时的快乐,

还能有助于得到究竟的快乐,

这是非常难得的一种智慧。


四共加行



2013

系列七


| 关键词 |

无常 前行 暇满人生 观死无常

四共加行  四不共加行

恭录自 // 

2013年第⼗七世⼤宝法王噶玛巴

开示《大手印了义炬》 第三天



实修 || 闻思修与闻思修三慧有所不同 · 2013大手印了义炬

实修|| 修持四共加行的意义和根本 · 2013大手印了义炬

实修|| 改变自己要点和关键是什么· 2013大手印了义炬

实修 || 到底该如何开始修行 2013《大手印了义炬》


✡︎ 为什么我们会无法察觉到无常呢?

✡︎面对死亡的重点,就是「接受」

✡︎  什么时候开始去想死亡呢?

✡︎ 观四无常的三个好处




观死无常



  今天讲到「四共加行」的第二加行「观死无常」。《了义炬》中引述噶当派的五根本句,来讲述死亡。


    这五根本句为:

    一,先思维不住、变化;

    二、思维他人多已亡;

    三、思维死因何其多;

    四、思维死时将如何;

    五、思维死后将如何。


(以下楷体字皆为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

《了义炬》释文,妙融法师藏译中初稿)



第一点,先思维不住、变化


思维:

「外在的物质世间,形成之后虽得持续一段时间,却总是因为水、火的灾害而遭毁灭,最终连一点尘埃也不会留下。同理,去年、今年、昨天、今天等日子瞬间就消逝。居住在这物质世间里的一切有情众生,也是无常的,从幼儿时期开始,时间即是这样飞快地过去,然后孩童是这样、青年是这样、老年也是一样,每月每日越来越近的迈向死亡。这该怎么办,如何是好呢?」



文中谈到一切事物乍看虽是延展的续流,但其实每个刹那都在变化,例如此刻的你和早上起床时的你,已有所不同,因此虽然有着延续性。


但早上那个你已如东流逝水,任何物质都是刹那、刹那间在改变,最适切的比喻就是手表或钟,你看秒针不停的往前走着,这就是提醒一切事物都在改变、片刻不停留,这是噶当派思维无常句子中说的,「先思维不住、变化」。


 虽说一切都在刹那变化,但我们却总觉得此刻的我们跟往昔之我并无不同,为什么我们会无法察觉到无常呢?

是因为对于延续性的感受错乱了。


从延续性的角度说,感觉一切恒常;但从细微处观察,就会发现一切无不是无常,并且刹那间变化著。

例如我们的成长,并不是在一天中就发生,而是从婴儿开始,每一分、每一秒的变化著,而变成现在这样,总之第一个思维无常时,要了解到一切事物都是无常、易变、不会驻留的。





第二点,思维他人多已亡


要想着:

「那些比我们年老、年轻或是同年的人,多数都已经去世了。『这个人是这样那样的就死了,那个人本来怎么样的最后也走了』,能够活到老而寿终正寝的,只有零星的几个人。

多数都在想也想不到的突然勾召之下,本来快快乐乐好端端的就突然死去。

还没有死的,有些人从高位跌落至低处,又从低位爬升至高处;从贫穷变得富有,抑或从富有变成贫穷。

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无常,我的无常什么时候到来呢?

在还有时间的时候,怎能不赶快在正法的修学上精进努力呢?」

接着思维他人多已死亡,不仅思维多数人已去世,也可思维许多人的荣华富贵如楼起楼塌、喜乐痛苦如过眼云烟,或正值盛年却意外离世等,总之不断探究,就会体会到无常和死亡并不是与我们遥不相干,而是深植在生活的片刻中,是我们伸手可及、张眼可见的寻常经验。


即便如此,过去祖师仍提及,旁观别人的死亡看似容易,但想到自己也不免一死,就万般困难,当我们反观己身时,赫然发现,「原来我也是逃不了死亡的」,那冲击感自是截然不同。


「无常」是辩经时经常修持的主题。

辩经时,都会以「宗(主旨)」、「因(原因)」、「喻(譬喻)」几部分来进行立论,例如以「声音为无常」为要立的宗,原因是「所作性故」(因为它是被造作出来的);而观察己身时,却很少人感觉连自己也是无常的。


因此在辩经时,若把比喻的主角改成是自己,或许会更好。


因为我们也是「所作性故」,因此也是无常的,即使这一刻仍鲜活呼吸,但刹那间是都在朝着死亡变化著的。






第三点,思维死因何其多

  接着第三点,是思维死亡因缘有万千种,例如现代交通繁忙,各式意外也层出不穷,以此就更易体会到无处不潜伏著死亡之因。


 努力的去思维:

「悬崖滚下的石头、坍塌、闪电、中风、肠胃绞痛等死亡因素非常的多,不知道会如何的发生,什么时候发生?若这是定业,也没有阻止的办法。举凡食物、财富、衣着、朋友、亲眷等等,都可能成为我们死亡的因素。真是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死?我现在会发生什么事呢?」



 《菩萨藏》中提到九种突然死亡的因素:

    • 吃了不适当的食物。

    • 吃饱了还继续吃。

    • 上一餐没消化就吃下一顿。

    • 不按时排泄。

    • 生病时,不听医生和护士的话。

    • 被凶猛的邪魔所缠。

    • 吃催吐剂而呕吐。

    • 冲动的使用暴力。

    • 没有节制的纵欲。


    对于以上这些情况要多加警惕。




第四点,思维死时将如何


死亡,并非我们喜欢发生的事,而是不想要发生却不得不发生的事情。

一个罪业深重的人,加上过去恶业的引发,临终的时候会体验到无尽的肢体拆截之痛苦,尤其是感受到生命终止的恐惧,生起很多颠倒错乱的幻象,身心不受自己控制,心中想什么都没有一个限度;虽然只是生起一个小小的不善心,也会因为临死时的心识力量强大,必定会堕入恶道。


这一切都取决于现在的习惯,所以现在就应该要养成熟习佛法的好习惯。


    不要想以占卜、驱邪、医疗、念经、食物、财富等方法去骗过死亡,就连佛陀的力量也都不能挽救寿命的耗尽。


不死的方法根本是没有的,如果希望临死时心中无悔,现在就要开始修行。


    当然无人想死,但却无人能躲得掉死亡,因为有生就有死,以逻辑观察,死亡的因是什么?就是出生,有生就有死,可以说出生就是死亡的因。

由于不了解这个因,让我们对死亡总是莫名恐惧、且备受煎熬。

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多为死亡做准备,去思维临终时的情况等,且要现在就开始准备。


其实有时想想,人比其他动物更怕死,当然我们无法知道动物们的真实感受,但想想为何身为人类的我们这么怕死呢?就是因为我们的贪著太重、太放不下。


其实面对死亡的重点,就是「接受」,能接受,就不痛苦;而人就是太执著、放不下,因此往往痛心疾首。


在世间万物中,如果有某一个事物不会经历成、住、坏、空的过程,那或许我们可以说,我也应当如此,也自然会对死亡感觉到恐惧;但是,既然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逃离不了生住灭,身为大自然的一部分的人类,自然也不会例外。


但有时我们就是不愿接受自然运作的律则,然后因为执著和万般牵挂,而让死亡变得可怕。这种多余的痛苦,其实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因此思维「无常」时,重点是要具有一个能够坦然面对死亡的观念。这观念就是:我们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人例外。


借由这样的思维,就算没有办法马上开心地接受「死亡」,起码也不会因为害怕而备受折磨。


什么时候开始去想呢?就是现在!

从现在起培养「无常」的观念,而不是在临终的那一刻才开始,届时为时已晚,想准备也会力不从心。


所以当面对「死亡」时,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准备。

过去祖师的口诀就是,将我们的一天视为一生,起床如同婴儿呱呱落地,盥洗、打扫如同出生后的沐浴,吃饭如同被哺育,工作如同逐渐长大,下班后躺在床上时则想,这就是我的临终时刻了。


借由这样的反复思维,第一个好处是会更珍惜每一天,不仅不再虚度光阴,也可以改变对于「无常」的负面感受,不再觉得死亡就像天昏地暗一样的让人万念俱灰。


第二个好处是让「无常」成为光明积极的同义词,赋予我们新的、重生的机会,就好像即使前一秒造作了恶业,下一秒也可立即选择忏悔、选择改变。

因为「无常」,我们才有机会得以改变。


第三个好处是,因为每天如一生,等于每天都在实习死亡,因此真的到了临终的时候,「死亡」就不再是突发的噩耗,因为平常练习很多次了,而变得稀松平常,你也会因此更坦然、放松地接受死亡。




第五点,思维死后会如何


要观想:

「死后,就算是转轮圣王,也带不走一口饭、一件裹身的衣服、一小块珠宝,甚至连最卑微的仆人也无法带走。当身体被捆尸布包裹后,用绳子捆绑起来,所有人看了都觉得恶心;过了几天之后,一点痕迹也不会留下。

到了那时,心没有方向,就好像鸟的羽毛被风吹着走一般,走在中阴恐惧的险道上,在不熟悉的世界另一边陌生的游荡著,只能跟随着善业恶业前行,而过去造下的罪业已经没有办法抛下,只有正法和善行才能有所帮助。现在若不努力,到时候就是想找谁帮忙,也不会有任何人能给我们帮助补救。」



    总之,现在不修学佛法是不行的;而佛法也不能就只是这么随便放著,还必须要将佛法放在心上,要修持到心与法相应结合才行。此外,当修持获得稳定之后,自己临终时会感到欢喜,别人也会称赞:「是个真修行人呀!」并且把你当作礼拜供奉的对象。


 我们会说:「哎呀呀,某某人死了呢!」还有些地方的人,见到有人死去时会说:「喇嘛千(上师鉴知啊)!」


虽然嘴上这么说,却不觉得死亡也会很快的发生在自己身上;就算知道总有一天要死去,却也觉得自己一时半刻是不会死的。


    纵然了解不知何时会死的道理,却没有坚定的认识,在遇到一些违缘,心被世间的幻象所欺蒙的时候,便会做出违背佛法的行为,这真是太没脑袋了,让过去一大半人生都浪费了。


要想着:「现在阎魔王就快要来到门前,已经没有时间再去想那些名闻利养了。」因此,要赶紧地让身语意进入到佛法的道路上。


很多人认为死亡超出经验范围,但很多事物并不会因为无法经验就不存在,例如拜科技发达之赐,而让我们体验到更多人类感官体验范围外的丰富世界。


谈到「死亡」的时候,对于相信死亡、相信轮回者来说,死亡不代表一无所有,而是辗转继续投生。因此当思维「死亡无常」时,也要一并思考死亡后会如何。


第五句谈到,死亡时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毕生汲营的财富无法携带分文,会跟随我们转世的只有累世积聚的善业和恶业,同时这些善恶业也会牵引着我们投生善道或恶趣中。


因此我们从此刻起,就要了解因果,以如履薄冰的心态面对因果,以长远的眼光来止恶行善。


因为投生并不是只有一、二次,而是在未证得解脱前,都还得继续转世,眼前的路还很漫长的呢。因此在这个当下,为了未来更大的利益,也就是证得解脱佛的果位,从当下起,就要念念警惕地精进止恶行善。




2013

《大手印了义炬》

 点按二维码 完整视频播放


往期精选

15  Dec 2018


碎片化系统闻思修

DharmaInterconnected

正法互联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