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兵团司令眼中的杨勇
(点击上方“晨晖军事”可阅全部文章)
——杨勇上将戎马传奇(三)
陈 辉
杨勇把战场上消耗不大,战果辉煌的战斗称之为“吃肉”。而把那些损失大的恶仗、 硬仗,喻为啃“骨头”。 杨勇打起仗来特别能“吃肉”,而且“胃口”很好,总是大口大口的吃,军史上有他“吃肉”的记载:
1946年1月,担任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司令员的杨勇,在济宁地区率部歼灭伪军1.1万余人。
1947年7月,在鲁西南战役中,杨勇指挥一纵歼灭国民党5个半旅。
1948年11月, 杨勇率一纵在张公店地区全歼国民党181师5000余人,俘敌55军中将副军长兼181师师长米文和。
1949年12月,杨勇统一指挥五兵团和三兵团五个军,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发起了“成都战役”,在强大的攻势下,敌7、15、16、18、20兵团先后起义,5兵团被全歼,俘敌5兵团司令李文以下5万余人。
………
杨勇打仗“吃肉”的战例举不胜举,然而啃起“骨头”来,更展现出将军的本色。淮海战役中的“蒙城、板桥阻击战”,是将军一生中啃的最硬的一块“骨头”。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国民党黄百韬统领的第7兵团12万人被我军围困在碾庄地区。蒋介石为救7兵团,并解徐州之困, 电令黄维12兵团火速集结于确山地区,增援黄百韬和徐州,并严令“不得以任何借口迟延行动”。
装备精良的国民党第12兵团
黄维是黄埔一期学生,国民党的一员虎将,有勇有谋,执行命令从不打折扣。他统领的12兵团下辖4个军加一个快速反应纵队, 约12万人,其中18军是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12兵团清一色的美械装备,机动性强,善于攻坚,陆、空协同,步、炮、坦协同能力强,不愧为蒋介石的王牌部队。黄维接到命令后,率领12万大军立即开跋。
解放军奋力阻击
与此同时,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杨勇接到淮海战役总前委刘伯承、邓小平的命令,要求一纵在蒙城、板桥一带凭借涡河、淝河组成防御,正面阻击黄维兵团,争取坚持3天时间,掩护中野主力集结和展开。
这时的一纵刚刚完成歼灭国民党精锐181师的恶战, 部队尚未休整、补充,而且所属的20旅正在配合兄弟部队作战,尚未归建。眼下仅有两个旅的兵力,加之挺进大别山时,重武器大都抛弃,无论从兵力、装备和部队的精力上都无法与黄维兵团抗衡。但杨勇毫不犹豫接受了这块“硬骨头”。
杨勇组织一纵在蒙城地区沿涡河北岸和板桥地区构筑了防御工事,形成了两线防御。黄维兵团途经这里,遇到顽强抵抗。于是,黄维采用炮火轮番轰击,整营、整团的集团冲锋,扑向涡河,我军奋力反击,南岸和河水中躺满敌尸,河水都被染红。北岸我军阵地,也躺满了牺牲的官兵。敌人先后发起4次大规模强攻,均未得逞。 后来利用正面强攻,右翼迂迥方式,突破涡河防线。杨勇设在涡河附近黄家的一纵指挥所,很快被淹没在炮火中。
面对黄维这块“铁骨头”,杨勇又一次迎刃而上。他带领一纵迅速在板桥地带的第二道防线,进行了殊死的抵抗。
又是一场恶战。天上飞机、地下坦克、大炮,黄维要用立体进攻,突破防线。以凶猛的炮火反复轰击后,继而用坦克摧毁我军前沿工事,然后,由步兵成散兵线队形冲击。一纵拼命抵抗,战斗减员整连、整营的递增,多次出现战场危机。
杨勇想我们困难,敌人更困难,越是在危机时刻,越要咬牙顶住。杨勇挥泪4次进行战场缩编,几级建制都被打没了,连变了排, 营缩成了连、团凑成了营。最后一纵编成了12个营,每营仅有一个连。连长、营长、团长带头冲锋,“英雄连长”桑金秋头部中弹, 3营长身负重伤,1营长徐遵成牺牲,4团团长晋士林、政委郑鲁先后牺牲。
淮海战役支前场景
战斗进入白热化。为了每一寸土地双方都要付出巨大代价。一纵最后与敌逐屋逐院争夺。敌人用炮火把一纵守卫的村庄夷为平地,用火焰喷射器,把树木、房屋烧成焦炭。多次改变攻击战术,正攻不行,便迂迥;强攻无效,便渗透,但始终没有突破一纵第二道防线,一纵官兵在杨勇指挥下用枪炮、血肉筑成了铜墙铁壁。
被俘的国民党12兵团司令黄维和官兵
整整3天3夜,一纵两个旅抗敌12万,杨勇率领一纵在我军战史上谱写了阻击战的新篇章。
3天的时间,使我军主力顺利全歼黄百韬兵团, 并为我军全歼黄维兵团奠定了良基。
完成了3天的阻击任务,一纵夜间奉命从板桥撤离。 黄维兵团喜出望外,迅速孤军深入,在南坪集又被陈赓纵队所阻,最后在双堆集陷入我中原野战军5个纵队的合围。
尚未恢复元气的一纵余部在杨勇的指挥下,又参加了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黄维兵团全军覆没,其中一纵歼敌16000余人, 俘敌兵团副司令员吴绍周等9名将官,终于雪耻了阻击战中, 被黄维兵团“弱肉强食”之仇。
从此,一纵打硬仗饮誉淮海战场,杨勇啃“骨头”闻名遐迩。
往期回顾:
——杨勇上将戎马传奇(一)
——杨勇上将戎马传奇(二)
(长按二维码可看全部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