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动势能品牌模型2.0:新消费品牌的4大类型与典型打法

刀姐doris 刀姐doris 2022-10-22

2022年,对于品牌而言是重要的一年。


今年我们听到了很多声音在唱衰新消费,但是刀法始终相信,中国一定会出现世界级的好品牌。作为「提供品牌解决方案的平台机构」,越是艰难时刻,我们越是要帮助品牌成长,赋能品牌。


很多人认为新消费品牌是淘品牌的另一种形式,换汤不换药,只是把渠道从淘系换成了抖音等新渠道,但我认为这并不是新消费品牌的本质差异。


新消费品牌的核心变化是背后运营品牌的思维正在发生变化,从过去的动销驱动模式,到以人为本、从渠道驱动到品牌驱动、从大分销到DTC。


于是 4月22日我们举办一场「品牌破局」线上峰会,在会上我分享了最新升级迭代的「动势能品牌模型 2.0」、对未来品牌发展趋势进的几点判断,以及和大家介绍了刀法成就中国好品牌的下一步计划。


在当天10小时的直播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于是,我精心整理了这篇当天分享内容的脱水干货版,希望能够给更多中国品牌人带来启发和价值——


相信有很多朋友还记得,在上一次刀法品牌峰会的时候,我提出了「动势能模型」,总结了“动能品牌是以渠道为先,势能品牌是以品牌为先。”并分析了动势能品牌的不同打法、成长路径和模式。


我简单给大家回顾一下,动能品牌就像是品牌届里的“暖男”,底层逻辑是“多快好省”,消费者想要什么,就更快、更准、更好地提供什么,核心关键词就是“效率”,比如完美日记、Ubras等宝洁系品牌;而势能品牌则像是品牌届中的“男神”,刚起步时体量不大,创造出的品牌稀缺感和价值感,让消费者感到“明明很想要,却得不到我”的势能差,非常典型的就像观夏、NEIWAI内外等lululemon系品牌。


「动势能模型」

可以点进这篇文章回顾完整版《动能VS势能:完美日记系和lululemon系品牌的两种增长路径》


在此之后,我收到了很多创始人和品牌人的反馈,告诉我这套模型带来了很多视角和洞察,能够很好的反思自己的品牌。我很开心我总结的这套「新锐品牌的打法地图」能够给大家带来价值,但与此同时,我也一直在思考和迭代这套模型,因为我发现这其中还是有很多漏洞和不足。


首先,没有考虑到品类的差异性,不同品类的品牌,有着不同的动势能打法;其次,这套模型虽然总结了两种类型的品牌打法,但并没有给到品牌一个可以借鉴的路径。


于是,过去一年,我对套模型做了迭代升级。或许它还是不够完美,有一些漏洞在其中,但是如果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洞察和启发,那我认为也是很有价值的贡献了。


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和我多多交流你的看法,我们一起碰撞迭代出更好的想法,共同成就中国好品牌。


接下来的分享将分为 3 个部分展开:

1、 动势能模型升级:「动势能四象限」拆解动能和势能品牌有各自的类目特性

2、2022消费品牌发展趋势:以人为本做动势能品牌

3、刀法的下一步计划:我们将如何进一步挖局动能品牌、势能品牌各自的机会,成就中国好品牌?



01

动势能理论升级:动能和势能品牌各自的机会点与打法是什么?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灵魂拷问:“品牌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样的品牌是好品牌,什么样的品牌是坏品牌?”


相信每个人心中,对“品牌”都有不同的定义,有的可能想到的是品牌企业,有些蹦出来的是“品牌营销”。


那么今天,我想借用哈佛商学院的一个理念来统一话语体系「一个品牌根本没有客观存在:它只是消费者头脑中现有认知的集合。」也就是说,品牌对消费者而言,是一种心理印记,包含功能联想和精神联想两个层面。



而这两个层面,恰恰分别对应了动能和势能模型的底层逻辑。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动能品牌像暖男,势能品牌像男神。那么暖男和男神的本质上的差别是什么呢?


白了,暖男的核心本质就是“易获得性”(Accessibility),也就是只要我需要的时候,你都会出现在我身边;而男神的本质就是“渴望度”(Desirability),你就是天上的星星,虽然我够不到,但是我好想得到你。在我看来,这两种状态是对立的,就像谈恋爱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又是嘘寒问暖送药的暖男,同时又是若即若离令人日思夜想的男神。


经过这样一番思考后,围绕品牌的易获得性 vs 渴望度、功能需求偏向 vs 精神需求偏向,我升级迭代了「动势能品牌模型 2.0——动势能四象限」



为什么我会这样划分呢?


首先我发现,无论一个品牌的动能或势能特性有多明显,最终还是要归到品类特性上来。比如内衣、运动服装等品类,就非常强调功能需求。无论一个内衣品牌多么努力打造精神价值提升品牌势能,最终消费者对品牌的体感,还是要回到是否舒服、好穿等品类特性上来。


其次,有一天某奶茶品牌创始人跟我说,奶茶这个品类,不管品牌如何去提升势能,但最终消费者买不到、喝不到,那也是没有意义的。就像大部分人可能都会很爱茶颜悦色,但只有一部分人会买,其他人不是不想买,而是因为它只开在长沙。因此,“怎么做品牌”和品牌所在的品类特性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品类特性,是我迭代这套「动势能品牌模型 2.0」的关键因素。


在新消费崛起之前,过去大部分品牌都主打“功能需求偏向”与“易获得性”,比如红牛、海飞丝、农夫山泉、老干妈等,我也把这些品牌所在的象限成为“实用刚需大通货”。



这类品牌在打法上,首先采取品类战略,也就是定位理论中的,品牌先要找到一个定位,然后做到这个定位的领导者,圈下品类心智。

其次就是“大渗透、大渠道”策略,在线下商超、KA各个渠道铺货,目标就是让消费者不仅能够记住我,还能买到我,同时走性价比路线,提升复购率。


这其实也是过去大部分中国品牌的常规打法。


但新消费时代来临之后,新人群、新渠道、新营销,从各个维度洗刷着这套传统的品牌策略。


首先,随着新人群迭代,相较于喜欢囤货、便宜货的50-60后,70-80后们更喜欢海外名牌带来的社交价值,而当下的80-90后们则更加追求个性化、自我认同的精神需求,喜爱国货、反对营销套路;而在渠道方面,随着抖音、天猫、小红书、B站等平台的涌现,流量的去中心化、碎片化已是常态,与此同时,新营销方式从传统的“有限心智、有限货架”,到如今内容驱动、去中间商的“无限心智、无限货架”,如今再做大渠道、大渗透已经很难了。


说白了,去中心化 、消费升级、精神诉求 、国民自信,这四个底层变化,正在驱动品牌战略趋势变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消费升级”。


那么“消费升级”到底该怎么做呢?在动势能四象限上,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清晰的路径。我们可以看到实用刚需大通货的象限,正在不断的往右上角迁移。也就是说,消费者想要更好的产品,同时也在加强对精神需求类品牌的渴望度。


于是,随着这条迁移的动线,我们也能发现新消费有 4 种典型的品牌类目,并有着各自典型的品牌打法。



左上角我称之为“功效领先”型,围绕功能需求偏向与渴望度,通常能够给用户带来专业性或科技感,就像护肤类品牌,每年都会有成分、功效等不同细分与迭代,从而杀出强势的新品牌们。


右下角这个象限,我称之为“成瘾小确幸”型。同样也是打易获得性,但更聚焦精神诱惑,也就是让人上瘾。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三年咖啡、奶茶、酒等赛道里的品牌炙手可热,就是因为这个象限里的品牌,会让人感到又实用又上瘾,就像一个让人上头的大暖男,欲罢不能。


右上角这个象限,我称作“精神领袖”型。偏重精神需求和渴望度,往往是生活方式和时尚类品牌的主阵地。


这四个品牌类目,各自对应着人的 5 大基础需求的满足,也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基础的生理、安全需求,往自我实现需求一步步迁移上升。



那么,发现了这四个品牌类目后,对我们接下来做品牌有什么帮助呢?


当我把中外老消费、新消费、DTC等等品牌都放到这个四象限坐标中后,我发现,国外消费品牌其实也是遵循着从左下角往右上角迁移的过程。左下角的“实用刚需大通货”,也就是以前快销集团惯用的“规模效应”,基于品类积累与渠道资源,展开大渗透、大渠道、大心智的组合拳打法。


而随着国外消费市场的成长,消费品牌逐渐往右上角迁移迭代后,发生了什么呢?


每个象限都出现了代表性的品牌,比如,左上角“精神领袖”象限出现了 lululemon ;右上角“科技领先”象限,出现了戴森、特斯拉等科技品牌;而右下角“成瘾小确幸”象限也出现了Monster等提供情绪价值的功能性饮料品牌。


如果我们对比中国消费品牌的成长轨迹,也可以发现在这 3 个象限,也已经出现了很多有代表性的品牌正在出现,而这也恰恰意味着新消费品牌,区别于老消费品牌走出破局差异化的机会——往这 3 个象限走,可以获得更大的赢面。



但也不是说左下角的“实用刚需大通货”这个象限,对于新消费品牌来说就没有机会了。我们也可以看到,元气森林、Wonderlab等品牌同样杀出了一条血路。关键还是要回到,你的产品是不是真的满足了消费者尚未被发掘或满足的基本需求。


另一方面,针对这四个品牌类目,其对应的品牌打法其实也显而易见。



左边功能需求偏向,品牌需要突显功能价值与利益点。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类品牌,通常都是走定位理论与USP理论(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独特的销售主张”)。


右侧侧重精神需求偏向,品牌重点就不是功能价值,而是情感价值,或是情感需求的场景的打造,比如“情绪发泄”型的浴室场景,“自我探索”的睡眠场景等等,品牌战略上也会更偏向于采用类似文化战略的方式,强化品牌的精神属性。


上方势能品牌路线,主要是创造渴望度。通常品牌们会使用品牌形象论,来提升品牌的高度与深度,就像女神一样,让人心之向往,想要拥有或成为她;而下方的动能路线,讲究的是易获得性,相较于以往的大渗透、大渠道、大分销,到了当下的新媒体语境中就是大分销、大铺量。


大部分品牌都可以从这个打法地图中,找到自己所属于的类目,选择相应的打法。但目前这个打法地图也存在一些漏洞,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下一部分深聊,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和我交流。


我先来和大家分享,我在这套打法地图中看到的一个更清晰的消费品机会。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中国很难再出“宝洁”,但会出现无数个“lululemon”》。按照动势能四象限归类的话,我会把宝洁归类到左下角“实用刚需大通货”这一类型,虽然宝洁也不能完全这样定义。但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到右上角这一类目的品牌,可以发现,这类品牌很少说自己是“类目第一”、“xxx行业的领导者”这种定位策略,而是主打文化战略。


与此同时,在打法上,右上角的品牌们也不是采取大分销做销量,而是往往选择了DTC路线(Direct to Consumer,直接触达消费者的品牌商业模式),因为他们更重视与超级用户中间的关系经营,做好品牌的圈层效应。并且它们也不再打性价比,而是会创造一定的品牌溢价空间。


显而易见,这两类品牌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径。这也说明了当下消费品牌正在发生的改变。


但我们在左下角的象限中,其实也能看到新消费品牌的身影,比如元气森林。元气森林的“0糖0卡0脂”定位切得非常精细,但事实上在打法上,它跟以前可口可乐等饮料的策略没有区别。这也注定了元气森林会走一条比较艰难的道路,因为它在传统赛道、打法上,与大集团直接对线对刚。但大集团在这些方面,其实已经有很深的积累了,比如我的老东家联合利华,有个极大的优势就是,拥有超多的经销商和网点,有渠道的资源。新品牌和它硬PK,真的是非常难的。


我也曾了解到元气森林想通过内容营销来破局,但最终没有激起什么水花。其实在我看来,在这一象限里的品牌,做精神类的内容营销作用是不大的,最关键的是要把自己的功能利益点、品牌定位心智紧紧占牢。也就是元气森林的“0糖0卡0脂”,然后拼命铺渠道网点、投分众广告,让消费者能够看到买到。我认为这是左下角类目品牌该做的事情。


今天,我们可以也看到,左下角也有很多品牌尝试走新消费、DTC路线,但是最终没跑起来,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这个象限明明最应该做的就是大铺货、大渗透、拼效率,但却抛去做内容营销打精神需求了,归根到底是用错了方式。


而相应的,新品牌要是想和老品牌大集团形成差异化,弯道超车的话,我觉得最好选择其它三个象限的品牌路径。因为一方面不用挑战他们在渠道能力上的优势,另一方面,这些大品牌一时半会儿也没办法往这些品类拓展,这时候正好给了新品牌成长的时间和土壤。



这或许也是我一个不成熟的理解,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也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交流你的洞察和观点。



02 

以人为本的时代,2022动势能品牌发展趋势预判



虽然说往右上角迁移是新消费品牌的机会点,但当我们把视线放到海外市场,可以看到很多DTC品牌都陷入了利润模式跑不跑得通的争议中,比如Casper 的床垫,卖着卖着也不赚钱,但也没有那么绝对,Warby Parker 在上市后,目前的盈利模式还是相对健康的。


这也就反应出了另一个话题,消费品牌在从左下角向右上角迁移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去看它们的增长模式,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就是不断地在靠近 DTC 品牌。比如,它们很少做分销、采用经销商,没有左下角这类品牌那样快速地铺开网络,而是花了更大的精力在做深层的用户关系经营上,离用户更近,以人为本。


我认为,这也是新消费品牌所带来的最大的变化,不仅仅是背后的需求变了、人变了,品牌底层的经营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过去,虽然很多品牌都会说,以用户为中心,以消费者为中心。但其实大部分品牌往往最关注的还是在动销问题上,核心就是大分销,思考怎么卖货?怎么让渠道给到更好的位置,卖出更多销量?这是我们以前在快销集团常做的事,逻辑上主要是以品类为本做品牌,往往通过一个大单品来定义这个品类,然后用圈地逻辑,让自己的品牌成为品类标杆。


但在以人为本的消费品时代,我们可以发现,现在越来越多品牌开始“以使命为本做品牌”。它们会首先强调做这件事,背后代表着什么样的使命?代表着怎样一个圈层?比如我有两个非常喜欢的品牌,三顿半和蔚来汽车。


三顿半从来不会说“速溶咖啡就选三顿半”,甚至它不会向你强调它的slogan 是什么,但从品牌的每一个动作,都能让我隐隐约约感受到,它的使命是让大家喝到好的咖啡。与此同时,通过返航计划、线下门店等品牌动作,有节奏的圈层运营消费者,做好核心用户、超级用户的经营,创造更多消费者体验场景。


换言之,为了对抗原本大分销大渠道的品牌经营策略,它们采取的方式是,提升用户的LTV,并且持续地吸引更多用户,为品牌创造口碑和影响力。以人为本做品牌,就是新消费和过往以动销为本做品牌,最大的差异点。


今天的新消费,绝对不是当年的淘品牌换了新的渠道。我认识和交流过的很多新消费品牌创始人,他们是带着理想、价值观和使命觉悟投身这个行业的。他们常常会跟我说,“我想要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就像我在今天的分享一开始就说了,品牌的核心是心理印记,当下做品牌一定是脱离以渠道为本做分销,回到以人为本的品牌经营中。



让我们在回到「动势能四象限」里,我刚刚也提到了,目前这个模型中也有一些漏洞,比如无论是“圈人”还是“圈地”,这两个概念都带了点理想主义色彩。因为在中国复杂的网络和环境,其实很难或者很少见会看到100%纯粹DTC 和100%纯粹的分销。


据我们所知,有很多的大品牌也正在开发DTC业务,渴望直接触达用户,以用户为中心做品牌;同时,一些DTC品牌,尤其是海外DTC品牌,到了一定阶段后也会进入分销渠道,因为分销的效率更高。往往那些还停留在DTC模式的品牌,是因为它觉得自己的品牌势能还没有积累到足够支撑分销的阶段。


我们在回过来看中国,中国复杂的环境,其实会让品牌经常处于一个中间态。由此,我也产生了几个预判的观点,这些观点可能会不对,也欢迎大家和我交流探讨。


第一,中国的快速数字化和文化底蕴,会让中国产生许多比国外更强的DTC品牌。今天中国有很多品牌,其实没有去做分销,它就是DTC,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数字网络、支付宝、阿里巴巴、腾讯、抖音、微博等等,让中国的数字化营销一定会比外国走得更强。但是中国又有复杂的渠道环境,今天也有很多新出现的拼团等等,我觉得中国复杂环境也会让DTC和分销去共生共存。


第二,就是大家别觉得我一直在夸势能品牌,事实上势能品牌有牛逼之处,但动能品牌也充满了机会。中国还有很多人没有用上好东西,而动能品牌,就是真正把好的产品、好的品牌,以每个人都能买得起的方式提供给市场,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所以动能和势能品牌都有各自的机会点,也有各自发展的阶段性。


我最后想说一个观点,动势能它是一种模型,但它其实也是一种阶段。比如,我认为安踏就是个非常典型的正在从动能走上势能的一个品牌。


再举个经典的例子——可口可乐。因为我非常喜欢可口可乐,在我研究了它百年以来的slogan后发现,可口可乐1.0的阶段,说的是可口可乐美味、清爽、提神醒脑,它打的是USP;到了2.0阶段,它说不行我要占领这个品类,我才是真的可乐,往上面那个象限升级了;到了3.0阶段,它发现不单单要是真的可乐,还要让消费者喝可乐的时候,想到一种理念,于是在这个阶段,它就开始说就是凉爽和快乐的地方,总是令人心旷神怡。


但这三个时期可口可乐一直是在美国的,没有在全球化上取得完全的胜利。最后是二战时期,凯旋而归的美军,拿着可口可乐表达胜利的喜悦,并且很多报纸媒体也在宣扬二战回来美军都爱喝可乐,让大家产生可口可乐等于美国,等于胜利的喜悦的这一心智。于是可口可乐逐渐开始在全球市场站稳了脚跟。



套用「动势能四象限」,可口可乐百年来一直在这 4 个象限中迁移,今天我们搜可口可乐slogan,会发现它仍旧在这 4 个象限中不停的跳来跳去。


因为品牌的动势能是有阶段性的,是动态调整的。刀法的会员可以在小鹅通中找到我的分享的视频版本。


这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动势能品牌模型 2.0」,接下来我也会基于这个模型再深研探讨,用它帮助中国品牌,成就中国好品牌,这也是我们刀法的使命和我们的愿景。


可能这个模型还是不够完美,我可能说的都有bug,但是我相信,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欢喜。如果用我们自己的思考,能够给行业带来更多的启示,从而诞生好的品牌,给大家带来希望和信心,那就足够了。



03 

刀法的下一步计划:今年我们将如何成就中国好品牌?



刀法就像是一棵树,从2019年成立至今,在行业里各个品牌人的浇灌下,茁壮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越来越清晰自己的使命「成就中国好品牌,带领走向全世界」


去年,我们在刀法的全媒体矩阵、刀法的品牌峰会、刀法品牌操盘手会员俱乐部等产品之外,开始了第四条业务线,就是乘就品牌智库,我们会给品牌创始人,尤其是品牌的决策层、创始人层做核心的认知赋能,以及解决方案。以轻咨询的方式来帮助企业打造品牌战略,并且达成内部共识,同时也希望帮助品牌匹配合适的优质的服务商,形成合作伙伴。



这个业务板块的负责人,是我们刀法新任的合伙人,酸奶哥。



那么今年,刀法的下一步计划会怎么做呢?


在我看来,刀法的公众号、媒体、社群,都是我们开始的地方,刀法的会员们,也是我们的超级用户。但是下一步刀法,也需要开始去做产品化的事情。


我观察到的一个趋势是,中国营销生态正在快速变革,新老变革是当下的一个趋势点,就是我们今天处于一个很不幸的时代,因为很多大机会没有了;但是也是个很幸运的时代,因为其实变革就发生在我们这一个年代。


不单单是品牌端正在发生变革,其实大家发现营销供给端正在发生变革,这短短的三年内,不仅看到了很多新锐品牌出现,我也看到了许多新锐服务商、新锐营销机构、新锐营销专家的出现。


我们越来越觉得,以前我是一个营销人,是一个操盘手,但是今天,我希望自己能够推动中国新品牌好品牌的出现——我要成为一个平台,我要让更多有能力、有想法的营销服务机构、营销专家们站到我们的肩膀上来,来为更多的品牌提出解决方案。


所以说我认为如果从终局倒推的话,刀法的下一步定位是希望致力打造全球品牌的营销智库,我们希望今天我们沉淀下来的那么多内容逐渐更加聚焦,更加聚焦于如何让中国的品牌,尤其是品牌和品牌人的营销和增长问题,能在刀法更高效的被解决。


怎么被解决呢?我们认为有几套方案。


首先从个体来说,我们希望我们的会员逐渐变成一个智库,能够在这里面积累,不停积累营销的方法论、营销新的资讯,我们内容团队会更加多的去采访和写一线的操盘手的想法和观点,呈现在「刀法研究所」公众号上。我们的刀法乘就俱乐部业务,会联合更多行业的专家来为品牌提供解决的方案。


所以我们希望刀法能够成为一个平台,能够让更多的新锐营销服务商和专家在我们平台涌现,然后来跟我们一起共创解决方案,来帮品牌解决问题。以前只有头部的品牌才能得到咨询服务,而咨询服务都是要千万以上的预算,我觉得今天在这个去中心化碎片化的过程中,我们希望更多的品牌出现,我也希望未来一定是去中心化的。


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刀法操盘手会员俱乐部,接下来我们会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营销智库的雏形。我们目前很感激大家一路以上的支持,我们社群内有20000+ 品牌操盘手,70%来自品牌方,24%来自平台方、流量主和广告公司,6%来自投资机构,也就是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们,感谢你们一路的支持。


我们俱乐部至今其实已经聚集了三大资源,一个是我们会一直请行业专家来分享品牌营销增长的方法论,聚集品牌战略、营销传播和增长运营三大类目的方法论。

其次我们会每天提供品牌的动向资讯,以及下一步,我们也希望整合更多的优质行业服务商资源进来。今天我们发布了刀法服务商资源手册,这个服务商资源手册整合了我们到现在做的14场资源对接会,所整合下来的优质的一些服务商。


我们在品牌营销增长上已经积累了许多的内容,我们已经做了54期轻分享,14期资源对接会和很多期的社群圆桌,其实我们内部已经有了腾讯文档,大家如果好奇的话可以扫文末二维码问小花藤要,把我们今天所有会员的资料库形成了一个腾讯文档。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在品牌营销、传播、增长、运营,希望给大家带来资讯、认知和资源更多的累积!



我们希望做时间的朋友。在此过程中,我们就会积累越来越多的智库,让大家只要是做营销,就能在我们这个智库里面就能找到你想要的干货,想要的方法论和资源,是我们希望能达到的目的。


在本次刀法线上峰会上,我们也推出了第一版刀法服务商资源手册,为新品牌们精选的服务商资源。



刀法Digipont 希望打造全球领先的营销智库,为中国品牌人提供更多的服务。


如果你也是行业里面新锐的营销专家、新锐的营销机构,想跟我们刀法一起打造这个智库,一起合作的话,欢迎扫码加入,也欢迎你加入我们的会员!


文中演讲PPT 完整版,可扫上方二维码添加小花藤,回复「刀姐PPT」领取

刀法会员可免费回看我的演讲视频



作者 | 刀姐doris

编辑 | Mammon

排版 | 小花



关注刀姐doris看更多品牌分析和采访

或关注刀法研究所看更多新消费、新品牌、新营销一手报道


如果你想成为品牌操盘手圈内人,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我们的品牌操盘手俱乐部。


如果你在品牌增长上遇到瓶颈,想要学习品效合一的打法,欢迎学习我们的品牌营销实战课。


如果你是品牌创始人,欢迎加入我们的刀法·乘就品牌创始人俱乐部。



联系我们/

小助手微信:digipont001

商务联系:DigipontBD

如果喜欢,让我知道你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