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再流浪的大师还有价值吗

凯迪网络 2019-12-07

以下文章来源于纸上建筑 ,作者纸上建筑


流浪大师实际是一面镜子,从貌似不正常的他身上,照出了这个社会的不正常。

一个多月之后,热度顶峰已过,流浪大师沈巍结束了四处远游,回到了当初走红的福地上海,并租住下一所房子,这意味着他长达26年的流浪生涯也彻底结束。

红星新闻再次回访了他的近况,然而这一次跟评寥寥,不及当初百分之一。长江后浪推前浪,看来这一拨是真的过去了。

当然在这爆红的一个多月,沈巍也并非一味躲避,而是把自己的讲坛从大街移到了网上,成为一名网络主播,并且战果不错,直播一个月,已获打赏二三十万元,超过他毕生的积蓄。当然他还有更多更具诱惑力的商业邀约,但是大部分都推掉了。26年的逃避生涯,教他认清了自己,也教他认清了世界,忧患与警惕,令他推脱了自己无法承受的不虞之誉。

从这一点上来看,他比绝大多数意外走红之后过度开发的年轻网红要清醒得多。

在居无定所的岁月中坚持读书,无疑是可贵的,然而在声名鹊起之后还能够坚持自我,就更可贵了。

如今住在酒店里的沈巍,与住桥洞的沈巍一样,依然保持着犀利,不再流浪的他,可能比流浪时的他更像大师。

他感谢网友、感谢网络、感谢这个时代给他带来的红利……表明他从未故作清高,虽然躲避这个世界,但并不仇视。虽然他在26年中处于边缘人的位置,但是内心的充实,令他拥有了普通边缘群体所缺乏的平和。

在总体的感恩之下,对少数紧紧跟随他的人,却保持着清醒。直说那些声称要嫁给他的女性,无非是为蹭粉炒作。虽然对自己没有后代感到遗憾,但不认为爆红时涌来的异性能够真正进入他的人生。他对接近的人保持友好,不介意他们分享红利,但也会告诉一直追随他的十几个人,自己总会归于无名,让他们离开。

这些从各地赶来的人,多是专职主播,无论他们如何表达对大师理念的认同和崇拜,但终究他们是为热度而来,也会为热度而去,并没有谁想改行去捡垃圾。其实每一个名人身边都围着类似的人群,口是心非、阿谀奉承,但不是每个主角都能保持这样的清醒,估计很多人会认为盛宴永远不会结束。

这个世俗已经与他格格不入,半生的读书与流浪,早已奠定了他的价值观,看到粉丝请客时满桌子的饭菜,对浪费和面子讲究都感到不适。真正志同道合之人,不会出现在这些宴席之上,可能永远也不会出现,终究他还是要重归孤独。正如每一个与他拥有类似理念的人,也都将面临长久的孤独。

漂泊之人最大的红利就是安稳。那些终日奔波的空中飞人,和整日颠沛流离的拾荒者,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正如沈巍的自嘲:从前是低级流浪,现在是高级流浪。

虽然正常人都宁愿做一个高级流浪者,但是真正内心的呼唤,也许是拥有真正稳定的家园。每一个人都应学会何时止步,无论是724大老板,还是996社畜,死在高级流浪的途中,可能并非自己真正的追求。

无休止的欲望,是现代人的绝症。灯红酒绿中走了一圈,沈巍看明白了这一点。很多人上蹿下跳,渴望一夜成名,从此开启灯红酒绿的人生,沈巍却给了完全相反的示范。虽然其拂身而去的行为极具启示意义,但是这一节将会被网友自动忽略。大家自以为认同什么赞赏什么,其实不过各取所需。

没有谁真正认同什么理念,大家只不过看个新鲜。谁还在乎垃圾分不分类?重点就是衣衫褴褛的流浪汉,竟然饱读诗书出口成章,就这么一点,大家看个反差戏,看完就走了。

流浪大师的价值依然在体现,但是大家不再关心了。重头戏已过,大家只喜欢看逆袭这一节,放弃的章节,不看。

多数人都认为他应该结束流浪,换种方式为社会提供更大价值。然而事实是,他用26年逃避或曰对抗的人生,已经向社会提供了最大的价值。很多学富五车吃皇粮一辈子的专家,未必能做到这一点。

如果他的人生经历不能给你任何启迪,那么哪怕他走上央视百家讲坛讲一百期,也不会给你更多东西。于丹可以。因为真话太简单、太朴素了,只有谎言才能花样百出,让人以为天天都能学到真东西。

为了坚持一个小小理念,沈巍付出了一辈子。他的智商足以安安稳稳做公务员,仅仅因为当众捡了垃圾,就被视为有病,不能被体系所容。大概全国所有的公务员体系之内,都找不到一个工余捡垃圾的怪人。容不下这一点点并不具备任何颠覆性的小小坚持,这个体系对个体之苛刻令人发指,而我们浑然不知。

沈巍不仅是在为一个理念较劲,而是在向社会这座咔咔作响的庞大机器较劲,拒绝用自己正常的头脑为一架不正常的机器添砖加瓦,他像鼹鼠一样在黑暗中耗尽半生,穿梭在这荒诞世界的地基之下,在他人生短暂的高光时刻,庞大的机器为之一震,可惜我们没有听见。

我们已经是被强奸到每一个神经末梢的麻痹生物,自动屏蔽一切反抗的本能,连膝跳反射都不会再有。社会也企图将流浪大师镶嵌回机器之上,没想到这个不驯服的零件又掉了下来……作为一个曾经怀有济世梦想的读书人,半生蛰伏之后,却在最好的机遇再次折身而去,这一次放弃比26年前的放弃更需要勇气。

这可能是沈巍留下的最重要一课,然而大师真正开讲之后,我们把眼光转向了别处。


作品信息  Work information

文来自凯迪原创作者:纸上建筑 , 经授权转载自作者公众号:纸上建筑。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意见。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

ReadMore

不要妖魔化“原生家庭”

莫让众筹黑产弄脏慈善

我们没有寿司之神,只有忽悠之神

“药老板”折戟斯坦福 行贿营销不灵了?

村民为什么把罪犯称“英雄”?

五一去旅行,中国到底有哪些美景

吴谢宇,我们坐下来谈谈

孙小果:阳光灿烂的日子

副局长怼家长,是傲慢的惯性还是一贯的任性

中国男人的终极理想是什么?

仁济医院赵晓菁事件,执法面前无专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