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由《爱,死亡,机器人》第三季,我们与未来事务管理局聊了聊
深一脚,用力拽;浅一脚,用力拖。作为木卫一“艾奥”仅存的探索员,玛莎正用力拖拽驮着队友波顿尸体的滑橇,朝着40多公里外的着陆器走去。这时,玛莎仿佛听见艾奥星在与她对话:“把你自己投进去。物理结构将会。毁灭。神经结构将会。得到维护。也许。”或许是注射的药剂作祟,玛莎已经陷入绝望。她决定加入它,“也许我将永生,谁知道呢?任何事都是有可能的。”
未来事务管理局
Micheal Swanwick
这个故事是《爱,死亡,机器人》第三季第三集《机器的脉动》的小说原型,作者为美国科幻小说家Micheal Swanwick。他将木卫一艾奥星视做一台“机器”,试图用各种无与伦比的诗句和物理知识与玛莎对话,请求她加入星球的集体意识。故事发表于1998年,次年就获得了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奖。
《爱,死亡,机器人》第三季第三集《机器的脉动》玛莎正拉着队友前行
在动画表现上,《爱,死亡,机器人》采用了漫画大师墨比斯的创作风格来表现《机器的脉动》中玛莎眼中扑朔的星球样貌,无论是梦幻清爽的颜色,还是简洁灵动的线条,都将主角玛莎的一颦一笑和艾奥星上翻涌的火山勾勒得恰到好处。
《爱,死亡,机器人》第三季第一集《差劲旅行》在外星海洋航行的船员
在《爱,死亡,机器人》第三季的预告片释出后,我们与未来事务管理局的影视总监罗亦男聊起她最期待的剧集,除了有总导演David Fincher的第一部个人动画作品《差劲旅行》外,她对于《机器的脉动》怀着滥于言表的期待,“第三集《机器的脉动》是我们最最期待的。因为原著太棒了,曾经获得过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是我们无数次脑补过被搬上大荧幕呈现的作品。Swanwick也是我们未来局的老朋友,是个特别可爱的大叔,非常热爱中国文化。”
未来事务管理局Logo
未来事务管理局的合伙人邓韵向我们介绍到,未来局是一家2015年开始运营的科幻文化公司,“在我们创业之前,整个产业链的生态基本只有小说这一种产品类型。我们基本上是从科幻创作的源头开始建立,培育更多的作者,并推动科幻产业在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出产内容或产品。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努力放大科幻的价值。”未来局发起科幻工作坊,政府机构、企业公司共同参与,将科幻赋能于品牌与技术。
《爱,死亡,机器人》第三季剧照和海报拼图
而两天前《爱,死亡,机器人》第三季更新,我们便借此机会与未来事物管理局聊聊《爱,死亡,机器人》到底为什么吸引我们?
“《爱,死亡,机器人》的动画短片的表达,保留了原作轻盈而自由的特质”
《爱,死亡,机器人》第一季《齐马蓝Zima Blue》
《爱,死亡,机器人》第一季《古鱼复苏Fish Night》
《爱,死亡,机器人》第一季《狩猎愉快Good Hunting》
《爱,死亡,机器人》第二季《溺死的巨人The Drowned Giant》
谈及自己最钟爱的剧集,罗亦男向我们列举了《爱,死亡,机器人》第一季中的《齐马蓝Zima Blue》、《狩猎愉快Good Hunting》和《古鱼复苏Fish Night》,还有第二季中的《溺死的巨人The Drowned Giant》,并评价道,“这四个故事都有科幻小说原著作为剧本基础,且都是具有散文诗性质的、多重文学意蕴的优秀文本。”她认为这四则故事,都很好地保留了原著文学性的笔触、古典式的怀旧感伤、奇幻科幻相融的奇思妙想,“有着有别于其他篇目的跳跃性,凝练又留白,用那些惊异而美丽的场景、情绪、意象和象征对抗逻辑”,并强调,“这正是动画和短片所特有的体裁优势”。
的确,《爱,死亡,机器人》除了直观的视觉冲击和曲折的故事情节之外,那独树一帜的动画加短片的表现形式似乎正让他背后科幻故事展现出本质属性,“(科幻作品)它就应该是一种呈现异于现状之无限可能性的揉杂的艺术形态。”
David Fincher《爱,死亡,机器人》总导演
影剧第三季上映后的第二天,David Fincher作为总导演接受媒体的采访,他同样谈到短时长的目的。他解释道,“我们从来不想要做长片,我们的所有人在做的事情就是把片长尽可能的压缩,除了预算的考虑外,我们希望足够得尊重我们的观众。这就是短片的艺术形式,这是一种技能。我们要讨论一部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
《爱,死亡,机器人》第三季第九集吉巴罗与武士
而罗亦男认为这种短片加动画的形式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性,“那些创意天马行空、视觉想象极其狂野的小说,用动画短片去表达,正好能保留它轻盈而自由的特质。”当然,一个好的故事仍然是科幻影视作品最核心的,正如邓韵告诉我们的,“视效更是服务于表达的技术手法,它很大程度上决定观众对那个世界的信服和向往程度。所以科幻作品影视化最关键的还是你能否构造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奇观,并且有与之匹配的故事、人物、乃至世界的细节。”
科幻迷们在不同科幻作品中找到自己热爱,安放着对于另一个世界的幻想,然而一部科幻作品要如何带来影响力?我们似乎仍首先要回归它原始故事情节,然后探究影视的视觉效果和形式。
“科幻也是一种描写未来的文学,它反映的是蒸汽时代、电力时代、原子时代、信息时代、生命时代的新生活。”
“科幻是一种世界性语言,它关照的是人类的整体命运,这对于出生成长在互联网时代、全球化浪潮中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熟悉而亲切的存在。当然,科幻符合赛博时代各种新艺术样式的创作需求,它总是能生产各种新和酷的东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罗亦男的话道出了一个道理:科幻作品总在描述未来。
《弗兰肯斯坦》剧照,科学家弗兰肯斯坦正在制造科学怪人
《海底两万里》中发现的新大陆
《三体》概念照,水滴与光速飞船
从1818年第一部科幻小说Mary Shelley的《弗兰肯斯坦》开始,这关于未来的思想实验在不断上演。Jules Verne的海洋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探究着人与科学技术的关系;Herbert Wells的《世界大战》更着墨于人的社会性;Isaac Asimov又通过《我,机器人》中的机器人三定律提醒着人们——如果我们创造了像人一样的机器人,那我们与机器人的边界在哪里?刘慈欣的《三体》诗意地探讨着我们心中的道德和头顶的星空——我们到底要不要建造光速飞船?那决定着两个文明的引力波广播按钮是按还是不按?
或许我们可以借用刘慈欣《三体》三部曲终章《黑暗森林》的最后一句话,来总结科幻作品带给我们的影响,“小块陆地上的草丛中,有一滴露珠从一片草叶上脱离,旋转着飘起,向太空中折射一缕晶莹的阳光”。当我们阅读科幻作品,还是观看改编的剧集,我们似乎都在与创作者一起感受科幻的光芒,感受一个被重新创造的更神奇的世界。
weibo :nylon-china
wechat:nylon尼龙
instagram :nylonchina
今天,我反对这门婚事!
2022,我们在无声无息中毕业
用塑料袋代替口罩?这位韩国“充气时装”设计师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