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于氏:袁世凯正妻,因一句玩笑进了“冷宫”,被袁世凯封为“皇后”,却成了全京城的笑话

老路 老路如是观 2023-10-14
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老路
1876年,袁世凯17岁,从京城的叔父家返回河南老家,参加科举乡试,遗憾名落孙山。

俗语有云,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正是这次返乡,让他意外地娶到了一位货真价实的土豪夫人,成为了他日后发迹的资本。
 


袁世凯的原配夫人于氏,是河南沈丘大地主于鳌的千金,于家田地过千顷,在当时是当之无愧的土豪家族。
 
袁世凯之所以娶她,是因为当初两家父辈的媒妁之约,他那时还小,自然无权选择。


而且,对于他这样功未成,名未就的毛头小伙而言,能够攀上一门土豪岳父,也算是脸上有光的事情。

总而言之,对于这门婚事,袁世凯没有理由拒绝。

 
不过,于氏嫁给了袁世凯,可算是错付了一生。
 

出生于土豪之家的于氏,在某些程度上确实有些“土气”。
 
其一,她只是粗识文字,略有学识,并没有书香门第闺秀六艺精通的本领;

其二,她情商不太高,说话直头直脑,不会哄人开心;

其三,她更不懂得打扮,上不了台面。
 
在那个封建时代,女人缺乏这三样东西,跟随一个有野心的丈夫四处活络,注定要吃亏。
 
有一次,袁世凯瞅到于氏腰上别着一条红色花缎子裤带,就跟她开了个玩笑,说她这身装扮像个“马班子”。

这个马班子可不是什么好词,是当地人对风尘女子的别称。
 
于氏一听,心里自然不乐意,便马上回应:

“我可不是马班子,我是有娘家的,是你袁家的内当家。”

她其实想说,自己是袁世凯明媒正娶的原配夫人,有殷实的娘家撑腰,不是没名没分的姨太太。
 
可她这样一说,真算是踩到袁大头的雷区了,因为袁世凯的生母,就是位姨太太。


袁世凯心中不悦,妻子这番话,不是明摆着嘲讽自己吗?
 
从此以后,袁世凯就把她打入了“冷宫”。
 
可怜的于氏,在婚后第二年生下长子袁克定之后,就守起了活寡,再也没能赢得袁世凯的偏爱。
 
她眼睁睁地看着丈夫开门纳妾,接二连三地将一个又个女人带进家门,直到数量掰满十个手指头为止。

而且,这还只是丈夫明面儿上带进来的,暗地里还不知道勾搭了多少粉红知己。
 
不过,于氏终究是正妻,虽然袁世凯对这位原配早已失去了兴趣,他还是保留着于氏的身份。

但令他头痛的是,这个夫人实在上不了“台面”,尤其是当自己的身份越来越显赫的时候。


我们都知道,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从孙中山手上骗取了民国大总统之位。

那么作为大总统,平日里他经常需要携带夫人去搞一下外交。
 
在一次隆重的外交场合,一位外国大使夫人满脸笑意地伸出手,想跟于氏握手示好。

可谁知道,于氏却畏畏缩缩、慌慌张张地将手藏在背后,这下可把大使夫人尴尬坏了,当场满面通红,转身离开。
 
当然,尴尬的不只是外交大使夫人,还有袁世凯,他是又尴尬又气恼。

从此,他就很少让于氏在外交场合出现了,把她扔在家里当“吉祥物”,受尽了九个小妾的嘲笑。
 

就这样,于氏一直顶着袁世凯元配夫人、总统夫人,甚至是“皇后”的虚名,演着一场没有台词的戏。

在光鲜的名头下,她的内心早已在千锤百炼中,变得千疮百孔。
 
说起“皇后”这个略显可笑的头衔,也只是袁世凯为她“画”下的一块大饼。
 
不过,于氏似乎并不怎么稀罕这个头衔,甚至还很害怕被称作“皇后”。

在后来那魔幻般的八十三天里,每当大家向她这位“皇后娘娘”朝贺时,她总是诚惶诚恐,连说“不敢当”,还被京城里的老百姓当成了笑话。

1916年6月,皇帝梦碎的袁世凯,抛下十位妻妾和一大堆子孙,匆匆驾鹤西去。

袁世凯刚一断气,于氏便当众嚎啕大哭,边哭边数落:

“袁大头你这个促狭鬼,这辈子都对不起我啊!这么多姨太太和孩子!你死了都丢给我养活,叫我可怎么办哪!”

她虽嘴上发狠,却还是在情绪发泄后,事无巨细地为袁世凯操持起了后事。

反倒是袁世凯生前最宠爱的五姨太杨氏,早早卷钱跑路,过起了逍遥日子。


话说回来,如果袁世凯肯听老实稳重的于氏谏言,打消他的复辟梦,把他从飘飘然的云端中拉回现实,也许他的结局不至于这么可悲,甚至,可笑。
 
可惜的是,他早已失去了这个机会。
 
一段婚姻,幸不幸福,不仅取决于你遇到一个怎样的人,更重要的是,你要做一个怎样的自己。

外力永远都是辅助,自己的心之所向才最关键。

点亮【赞】+【在看】,于氏品行端正务实,若是她当时能多读点书,或许她后半生的人生会明媚一些,至少内心不会如此荒芜。

 往期好文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  杨五姨太:袁世凯最宠爱的妾室,掌握袁家财政大权,却在袁倒台后,第一个卷钱跑路
|  蔡锷:为掩袁世凯耳目,与名妓小凤仙逢场作戏,却让入戏太深的小凤仙余生尽毁

你的
「赞」+「在看」,老路都看得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