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从1955年7月,国家教育部发出新中国第一道“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以来,国家层面已发布了9道“减负令”,地方出台的“减负令”多达上百道。最近的一道国家层面出台的减负令是《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要求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不留作业、规范考试等。然而,记者采访的十余位小学生家长均表示,学校没有严格执行《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都不同程度存在孩子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学校在要求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同时,对家长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陪孩子做作业成了家长每天的必修课。检查作业、签字……稍有不慎便会在家长微信群里被老师点名,写作业的焦虑正在从孩子向家长传递。
民生三问:学生减负,为啥越减越累?
“啥?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我咋没听说?每天放学时老师都会把语文和数学作业写在黑板上,拍照发到家长微信群里,孩子每天都要用1个多小时来完成作业,家长必须在旁边陪着。”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在新城区新华小学读一年级,因为没有上过学前班,写作业会吃力一些,其他孩子半个多小时能做完的作业,她家孩子至少需要1个小时。
▲补课广告随处可见
家住赛罕区东苑小区的苗女士说,她每天最大的压力并不是来自于工作,而是晚上陪孩子写作业。
“有些作业与其说是给孩子留的,不如说是给家长留的,以孩子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有些作业根本无法独立完成。一旦孩子完不成作业,班主任轻则在家长群里点名,重则叫家长来学校谈话,所以我经常需要帮孩子一起来完成作业,之后还要在作业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苗女士向记者坦言:“我的性格原本挺温和的,可每当看到孩子写作业粗心、注意力不集中时,我就忍不住对他大嚷大叫,有一次老公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说他陪孩子做作业,结果老公喊得比她声音还大……”
减负越减越累已经成了一个“教育怪圈”,吞噬着孩子的业余时间和家长的耐心。那么,如何能够真正落实国家“减负”政策?
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纷纷建言献策,为学生减负开良方。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现象。孩子们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社会、家长和学校,还有教育体制、人才选拔机制等更深层次的原因。”政协委员、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实验中学校长赵俊清这样认为。
赵俊清委员分析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谈‘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实际上这里面包含着人才选拔、培养模式、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遏制补课、减少作业量,只能缓解‘症状’,并不能彻底解决‘病灶’。现在,大家都看到了学生负担重这个问题,都在想办法解决,是好事。学校想学校的办法,家长想家长的办法,社会承担社会的责任,方方面面都行动起来,一起发力,这个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赵俊清认为,学生学业负担重的根源在于唯分数论。比如有的地方中考加了体育,以前对体育不重视的家长,立刻让孩子补体育。把什么放进考试制度中,人们就追捧什么,目的就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社会形成多样化的人才结构,完善建立相对应的人才出口,让学习成绩不好,却有一技之长的人,照样能过上高质量的生活。只有社会不单一认可一种人才的时候,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减负。
对于中小学来说,多样化办学,办出特色,才能给社会和家长提供更多的选择。对于家长来说,要树立发展意识,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的、有特色的人才,反而更具有竞争优势,分数是最基本的条件,但是不能唯分数论。
“考不了高分就不是好学生?不是。不考试行吗?肯定也不行。不同的孩子,要给他设置不同的出口,设计不同的职业规划。学校不能变成一个加工厂,只有那么几种模具,套上了,就能出厂,套不上,就给孩子的未来打上一个不合格的标签,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赵俊清委员说。
▲课桌上摆着厚厚的复习资料
“ 学生减负这个话题,已经从一个教育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只有通过综合治理、标本兼治,让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中小学生才有机会获得一个‘合理的负担’。”人大代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隆盛合镇红旗村农民香凤花说。
“不同的年代,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方式是不一样的。以前,孩子吃饱穿温能上学就很好了。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不仅吃饱穿温有学上,将来还要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这些变化是与家长的素质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无形中增加了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压力。即使学校把学生学业负担减下去,家长却又在校外变本加厉地补回来,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止。学校减负、家长加压,已成为素质教育面临的新课题。”香凤花坦言。
香凤花认为,不要把“给学生减负”简单地理解为学校少留作业或者不留作业,如果不留作业,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又如何消化,做作业其实是一个消化课堂知识,温故知新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才是循序渐进的。要使学生真正能够减负,只有变“堵”为“疏”,合理引导学校、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尊重教育规律。因为每个孩子学习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摸索出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他在学习上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孩子尽管很努力了,但是他的成绩就是上不去,这个时候我觉得每位家长都会着急,那么不妨为孩子有针对性地选择补习班,通过外力辅助孩子查漏补缺。
香凤花认为,只要学校把校内教育抓上去,校外补课的现象自然就会减少;家长查找孩子的短板,为孩子量身定制补课内容,避免了孩子太过劳累。毕竟在孩子成长除了学习,还需要玩耍和休息;另外,相关部门要严查老师课外补课行为,以此杜绝老师课上教学“偷工减料”。
▲向理想学校冲刺
提起学生减负的话题,政协委员、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校长马智勇认为,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来自社会、学校、家长等多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单纯从任何一个方面减负,都不能真正解决学生负担重的问题。
马智勇委员举例说:“学校一开家长会,校门口就被发小广告的人包围了,教育机构准确地把握了家长的心理,家长认为放假了孩子不能没人管,无论如何要送个地方,学校不补课,只能把孩子送到教育机构。从家长的角度来讲,别人家的孩子补课增加负担了,自己家的孩子没补课,虽然减负了,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这也是学生负担减不下来的原因之一。”
马智勇委员认为,从教育规律上来讲,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方式、意志品质、认知能力、生活习惯。上午钢琴、下午画画、晚上跳舞……填鸭式的课外辅导,毁了孩子的童年不说,也挤占了孩子独立思考、提高能力的时间。现在,外界环境已经容不得孩子自己去思考问题,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主动学习一些感兴趣的东西。
“实际上,作业并不在于量,而在于做什么,过量的作业,反而会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枯燥的刷题作业,阻碍了孩子们思考能力的发展。那些开放性、研讨型,体现学生创造性的作业不是负担,减负是要减少那些无意义的重复训练,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马智勇委员直言。
▲学生、家长、老师期望减负能真正实现
“为了让孩子有个好成绩,家长往往会利用假期给孩子报补习班,甚至是全科补习,完全不顾及孩子的需求和意愿。然而,利用假期盲目补课的效果不仅不好,还会影响孩子下一阶段的正常学习。”谈起假期补习班,人大代表、包头市蒙古族中学教师黄图雅这样说。
黄图雅认为,在课堂上,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已经把当堂的知识点全部教给了学生,学生通过认真练习就会很好地掌握课堂知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学生们通过假期作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温习,如果有个别课程没有学好,可以有针对性地适当补习,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黄图雅说,她作为一名家长,从没让自己的孩子在假期补过课,而是让孩子多阅读,多参加社会活动,偶尔出去旅游,这也是很好的学习锻炼的机会,既丰富课外知识,又能培养独立判断的能力。黄图雅认为,假期对学生而言就应该好好休息适当放松,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希望家长们能转变思想,成绩固然重要,而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身体、品行、能力等综合素质。孩子正处于成长阶段,不应该让学习成为他们生活的全部,应该多给孩子留一些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黄图雅建议,放假期间,家长们应尽量让孩子少补课,甚至不补课,减轻学习负担,让孩子的放松身心,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中。
内容来源:北方新报(记者 王树天 郑慧英 刘 睿 摄影/牛天甲)
责任编辑:石 尧
审稿主任:马 强
值班总编:韩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