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正义》| 金斯伯格大法官传记
她们配得上“伟大”的字眼
《温柔的正义》是国内首本金斯伯格大法官传记,其英文版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双料畅销书,内容涉及就业歧视、女性平权、性骚扰、反堕胎等,是每位女性应该一读的名人传记,也是每位法律人可以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琳达·赫什曼写的这本合传讲述了奥康纳和金斯伯格如何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较量中,为得到认可而奋斗并最终惠泽全美女性的故事。赫什曼厘清了两位大法官在解决就业歧视、堕胎、平权行动、性骚扰,以及其他女性争议性问题中,如何通过创设先例来构建现代女权主义的法律框架。
《温柔的正义》将温情的个人叙事与具体的法律问题结合在一起,充满情怀地研究,引人入胜地讲述,带我们走近这两位非凡的女性。这是一个关于伟大友谊的动人故事,也是一本关于如何改变美国法律和文化的权威著作。
【作者简介】
琳达·赫什曼(Linda Hirshman),律师及文化历史学家,她曾撰写《胜利:同性恋权利运动奏凯》(Victory: The Triumphant Gay Rights Revolution)等多部著作。她在芝加哥法学院获得应用法律博士学位(J.D.),在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布兰迪斯大学教授哲学和女性研究课程。她的作品曾多次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Slate杂志》《美国政治新闻网》《新闻周刊》《每日野兽新闻周刊报》和《美国沙龙网络杂志》等平台上发表。她现在居住在亚利桑那和纽约市。
郭烁,法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工作人员。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学院访学。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在China Legal Science和《法学》《法学家》《政法论坛》《比较法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出版专著《非羁押刑事强制措施研究》《法律援助的故事》等两部,独译著《庭审制胜》《重构社会公民权》《慈善的意义与使命》等三部。主持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司法部、中国法学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
代 序
她们配得上“伟大”的字眼
孟宪范,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
这是一部使人感奋的书。
关于这本书,作者赫什曼在本书导言中的两句话可做概括:两位主人公奥康纳和金斯伯格,是“推行男女平等的先驱”;该书“讲述了站在司法权力顶端的她们,如何共同使女性在法律面前获得平等”。当前,我国妇女维权正面临大量新的问题,译介这两位为男女平权努力奋斗的当代大法官,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伟大的代价是责任
两位先驱不凡的奋斗精神让我再次体会到伟大和责任的关系。丘吉尔1943年在哈佛大学演讲中有一句名言:“伟大的代价是责任(The price of greatness is responsibility)。”这句话凝聚着他的人生体验。在这次演讲之前的1940—1941年,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带领人民取得了英德大规模空战——不列颠战役的胜利,使得德国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作战计划。不难想象,丘吉尔说出这句话时他胸中汹涌的波涛。推而广之,想想那些在人类历史上作出非凡贡献的人,哪一个不是体悟到自己身负更多的责任呢?这类责任的具体内容虽然千差万别,但无一不具有超越个人的内涵。可以说,一个人对自己身负的责任感悟到什么程度,他的努力就可能达到什么高度。
我们看到,居于最高法院大法官高位的奥康纳和金斯伯格,是如此自觉地担负起为女性争取与男性同等权利的责任,使得这种责任在她们心中有如信仰,坚定而执着。她们配得上“伟大”的字眼。
金斯伯格的下面三件事突出体现了这种坚定执着的精神。一是进入最高法院前的1970—1980年的十年间,她参与了300多个性别歧视案子,并且将六个案子打到了最高法院并亲自辩护,赢了其中五个,在既定的宪法框架下,将现有的法律推到了极致,最大限度地打击了针对女性的歧视。二是通过十年的诉讼,金斯伯格最终做到了性别歧视适用违宪审核标准的“中级审查标准”,将以法律保障女性权益的进程推进了一大步——1868年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对公民权利的平等法律保护条款最初禁止的是种族歧视,却并不禁止性别歧视。三是当庭宣读异议意见书。2005年奥康纳退休后,金斯伯格失去了最坚固的同盟,无法通过最高法院的判决来实现她想要的社会正义。在这样的情况下,金斯伯格采取了当庭宣读她的异议意见书这一方式来表达她的不同意见。这种方式是在多数判决宣读完毕后,在媒体的瞩目下宣读自己的异议意见书。显然,这是一种激烈的反对方式,她公开宣布自己与大法官的多数判决意见相左,并认为多数判决是绝对错误的。
如果说前两件事中金斯伯格如同战士的话,后一件事中她则如同勇士。什么是先驱?先驱是在开创性理想的感召下,突破现有体制,致力于前人未曾做过的事业的人。为此,他们必是怀抱“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去披荆斩棘。在性别歧视的社会中,金斯伯格赋予了自己推进男女平等的历史责任,不怕孤独,不畏挫折,不屈不挠。她配得上“伟大”的字眼。
道阻且长
作为中国读者,我最大的一个感触是“道阻且长”。试想,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1787年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对人权有许多美丽的承诺,而美国妇女在一百多年后的1920年才取得选举权;为了争取女性进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平等机会,金斯伯格公布的最高法院针对美利坚合众国诉弗吉尼亚一案的判决,则是在1996年。这一年,距离《独立宣言》和《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发布已经有二百多年。试想,这其中的时间距离是以百年为单位,真可谓“道阻且长”!
回望中国,困难可能更为突出。一方面,我们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并且2005年重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更是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法律:“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必要的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另一方面,我们有两千年的专制统治历史,有与其相应的儒家学说,其“三纲”中的“夫为妻纲”还为性别歧视提供了充足的伦理依据。因此,面对这一两千年的传统,清除性别歧视恶习就更是“道路阻且长”了。何况,法律的实施从来就不像“水之就下”那么容易。法律规范只是一种应然状态,它规定的是抽象行为模式;而事实证明,由应然状态到实然状态,由抽象行为模式变成人们的具体行为,不会一蹴而就。具体来说,一个新法的确立,是对既有权利格局的改变,这就意味着,要想使其真正得以实施,需要社会有相应的系统变化,包括结构性变化,以及人们行为模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的变化。因此,法定权利的实现并不简单。
我国的1954年宪法已经颁行了半个多世纪,直到今天,这些法条的落实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女性的经济权益上,最近的土地确权中,一些地区农村妇女因婚姻变迁而出现的土地两头落空等情况未能得到解决,仍然有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在确权中“消失”;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更是常见。而在文化生活上,问题则更多。其中,我们周围无处不在的传媒,充斥着的是男权文化,是它对女性的集体想象,其核心是不把女性看作平等的主体,而是供其消费的客体,如将女性躯体商品化,夸大女性年轻美貌的外在价值,屏蔽女性的内在价值,在消费文化的狂欢中误导女性甘于成为男性的附属品,使其失去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进一步说,这类文化垃圾的存在本身倒还不令人忧虑,使人忧虑的是,这类文化垃圾竟然可以长期大行其道,人们对它习焉不察。商家追求利润,影视追求投资回报,媒体要谋利,但这些都应当有底线。我们急需一个倡导和监督机制来遏制越线行为。
既然这样,我们就需要一大批奥康纳和金斯伯格式的、以真正实现男女平权为信仰的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共同构建有效推进男女平权的机制,希望不要再用百年作为进展的时间计量单位了!
郭烁作为男性翻译这本书,初闻有点意外,继之又有些感动。我们一直欢迎女性研究领域有男性加入,他们对问题的独特体悟不但可以提供宝贵的视角,而且这本身就是男女两性携手发展的一种具象。进言之,我们推进使女性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不是为了使两性对立起来,而是为了两性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美美与共”。郭烁这个年轻的男性学者关注女性问题,真是让人感到振奋。
郭烁这个青年才俊,平时中文文字才情斐然,不乏灵动幽默之笔;该书译笔流畅,也很难得。当今中文翻译问题不少,除去“常凯申”之类知识性的错误,因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文句子长短、结构的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一些句子成分的位置,这就要弄清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还要符合中文表达的习惯,避免晦涩难懂的“翻译腔”。所以,真真是“译事不易”。而好的译文不仅要看译者的专业知识,还要看其母语的水平。所以,该书文字的流畅足见译者的功力,何况其中还时不时会冒出一些神来之笔。我还知道,郭烁为书中某些用语的汉译颇费心思,还曾请教他人,力求其“信”,这也是需要点赞的。
我自20世纪90年代写作若干研究女性的作品,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性别研究中心副主任,多少接触了女性研究。不过,近来关注的重点已经在其他领域,现在为这样一本描写当代女性法学家的作品作序,本想推辞,但既然郭烁一再坚持,我就勉为其难,心想也好,可以因此梳理一下自己这些年来有关女性问题的若干想法。而没有想到的是,为写序言进行的阅读,使我对美国争取男女法律权利平等的历史,以及两位伟大先驱的生命轨迹和精神有了认识,并深受教益。为此,我得感谢郭烁。
郭烁是我退休之后才到我原工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就职的,其实我们并无工作交集,但阴错阳差的机缘,使他和我们一帮杂志社退休的老朋友打成一片,周游四海,是年轻人中的异数。他的学术—语言功力和公益心,让我有什么文字上的事情,常常不讲理地交给他来做。他现在到了北京交通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我们的交流反倒更多。
时代不同了,年轻学人思路开阔,外语过关,透过郭烁的微信朋友圈能看到全世界的风景,也是我退休生活的一桩乐事。他取得的任何成绩我们都愿意鼓掌,当然包括这本两位伟大女性大法官合传的出版。
是为序。
目 录
代序 她们配得上“伟大”的字眼 / 001
序幕:荷叶领 / 001
第一部分 桑德拉和鲁斯:各就各位 / 001
第一章 乡村女孩与城里孩子 / 003
第二章 鲁斯梦想中的诉讼 / 041
第三章 “戈德华特女孩”与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正式成员 / 056
第二部分 女权运动的首席律师 / 083
第四章 第一幕:构建女性平等 / 085
第五章 幕间休息:堕胎 / 096
第六章 第二幕:在危难中争取平等 / 103
第七章 第三幕:“家庭煮夫”挺身而出 / 114
第八章 终幕:男孩和女孩在一起 / 127
第三部分 最高法院第一位女性大法官 / 139
第九章 奥康纳在亚利桑那崭露头角 / 141
第十章 欢迎奥康纳大法官 / 152
第十一章 奥康纳大法官的女性事业 / 188
第十二章 桑德拉女王的法院 / 208
第十三章 女王在堕胎之战中也不能独善其身 / 221
第四部分 最高法院姐妹花 / 237
第十四章 我是鲁斯,而非桑德拉 / 239
第十五章 金斯伯格的女权主义声音 / 259
第十六章 成为奥康纳和金斯伯格的重要性 / 296
第十七章 奥康纳大法官的自伤 / 307
第五部分 绝对馈赠 / 327
第十八章 伟大的异见者 / 329
第十九章 “声名狼藉”的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 350
第二十章 我们的女英雄 / 361
致谢 / 366
译后记:异议的漂流瓶 / 368
精彩试读
“声名狼藉”的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夏娜·克里兹尼克(Shana Knizhnik),纽约大学法学二年级学生,认为金斯伯格作为谢尔比县诉霍尔德案(Shelby County v. Holder)中的异议执笔人,应当得到一个比《时代周刊》头条更潮一点的评价。2013年春天早些时候,关于同性婚姻案的口头辩论中,金斯伯格的尖刻意见脱口而出,她为了支持这些“被排挤和被边缘化的”人群所作的霸气雄辩,让她“声名狼藉”。著名说唱歌手,克里斯托弗·乔治·拉图·华莱士(Christopher George LaTore Wallace)——一个又高又壮的家伙,别称“声名狼藉的B.I.G”,而金斯伯格的名字缩写是“R.B.G”与他相似;同样巧合的是,华莱士也出生在布鲁克林,而在他“声名狼藉”之前,他也是一名优秀学生。
克里兹尼克曾经看到一个名叫“希拉里的文字”(Texts from Hillary)的网页,上面用修图工具将这个60岁左右的外交官装扮成一个戴着墨镜拿着智能手机的女老板,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粉丝。受到启发,在金斯伯格在霍尔德案作出异议的当天,克里兹尼克又写了一篇博客,题目是《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
这篇来自霍尔德案异议的第一篇帖子让金斯伯格“声名鹊起”。当然,她犀利的影响力还在不断发酵:在费舍尔诉得克萨斯州大学一案的异议中批评“鸵鸟”政策;在布什诉戈尔案中批评同僚们自负地预言重新计票不会改变选举结果;以及与黛安·索耶(Diane Sawyer)一起在YouTube上录制视频,表示“9”对于女法官而言是一个不错的数字。在那天结束前,第一件关于她的T恤衫出现了,她仍是传统的法官形象——穿着大家最为熟悉的长法袍和荷叶领。24小时后,又出现了印着她戴上B.I.G皇冠和亮钻图案的“声名狼藉”的T恤。又过了一天,纽约一家杂志(The Cut)报道称金斯伯格已经与碧昂斯(Beyoncé)、希拉里一起成为“网红”。在这周结束前,流行观察员巴兹费德(BuzzFeed)又表示:“有19个理由表明鲁斯·巴德·金斯伯格应当是你最喜爱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她完全是一个简单直接的总裁。”一家漫画社(Bluewater)在其连载漫画《女性力量》(Female Force)中专门发布了金斯伯格卷。
这一年快结束了,每个节日都有一个有趣的开场。这一年八卦网站“法律之上”(Above the Law)的万圣节话题是一张“婴儿金斯伯格”照片。照片里,婴儿穿着金斯伯格标志性的黑色法袍和白色蕾丝衣领,戴着一副圆圆的眼镜,旁边还放了一个法槌——不是摇铃。
到了圣诞节,一款名叫“鲁斯·斯内德·金斯伯格”(Ruth Slayder Ginsburg)的玩具诞生了,这是一个穿着黑丝法袍和白色胸饰的超级英雄。而到了情人节,这款玩具则会说:“你违反了第五修正案,因为你没有以正当程序带走我的心。”
金斯伯格很快知道了自己的“声名狼藉”。书记官乔西·约翰逊(Josh Johnson)的妻子发现了那篇热议的博客,书记官很快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法官。当她的书记官向她解释“声名狼藉”的由来后,她欣然地处处以此自居。
金斯伯格的老朋友,简奈特·本舒弗(Janet Benshoof),在女性权利组织——全球正义中心,听到了关于金斯伯格的事,她让实习生们制作一个说唱视频,准备送给金斯伯格。他们决定用“声名狼藉的B.I.G”的批判性歌曲——《多汁》(Juicy)作为模板。两个聪明的女孩——凯丽·考斯比(Kelly Cosby)和伊丽莎白·嘉文( Elizabeth Gavin)开始研究关于金斯伯格的一切,包括许多影影绰绰的事件,比如她在哈佛时受到欧文·格里斯沃尔德院长的质疑,以及她标志性的白色衣领。嘉文有一个朋友,会制作录音,也熟悉那些会编辑音乐视频的人。这些孩子们在全球正义中心待了一天,每个人都认真地参与了制作工作。
这首“声名狼藉的B.I.G”号称是献给“所有那些告诉我将一事无成的老师” 的作品,被改编为“RBGuicy”。在视频里,凯丽·考斯比和伊丽莎白·嘉文两人穿着金斯伯格的T恤,戴着宝石衣领,品着茶。她们称这首歌是献给那些——
“因为性别告诉我将一文不值的法官”,以及“那些深居在我曾经挤破头都想进入的象牙塔的人”,“那些将苏珊·B.安东尼印上硬币,以此设法来收买我和所有抗争女性的人”。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
金斯伯格喜欢这种关注。在纽约城律师协会每年举办的鲁斯·巴德·金斯伯格“女性与法律”年度论坛上,金斯伯格正准备介绍演讲者卡根大法官时,这首说唱歌曲在大屏幕上播放起来。金斯伯格也曾经向简奈特·本舒弗承认,自己在感到沮丧时看过这个改编自歌曲的视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