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文最多?哪家法学院第一?| 2020年CLSCI期刊发文统计发布
易明长和法律研究院
法学学术前沿微信号
出品
2020 · 北京
蔚泽洋
统计数据蔚泽洋
本文作者蔚泽洋
数据校对蔚泽洋 牧野
庞志昊
尹本婧
王权威
黄君悦
石玥协
2020年度CLSCI来源期刊发文统计
(推送版)
【完整版】请识别文末二维码获取PDF文档。
完整版共计100页,包括各详细数据列表以及与2019年的若干数据对比分析。第一章
说 明
(一)选取观察标准
法学学术期刊评价机制与标准有很多,由中国法学会推出的“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China Leg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LSCI)是较为权威的标准之一。截止2020年度,CLSCI来源期刊共计22种。列表如下:
列入CLSCI时间 | 期刊名称 | 主办单位 |
2009年 | 中国社会科学 | 中国社会科学院(月刊) |
2009年 | 中国法学 | 中国法学会 |
2009年 | 法学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2009年 | 中外法学 | 北京大学 |
2009年 | 法学家 | 中国人民大学 |
2009年 | 法商研究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09年 | 法学 | 华东政法大学(月刊) |
2009年 | 法律科学 | 西北政法大学 |
2009年 | 法学评论 | 武汉大学 |
2009年 | 政法论坛 | 中国政法大学 |
2009年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吉林大学 |
2009年 | 现代法学 | 西南政法大学 |
2009年 | 比较法研究 | 中国政法大学 |
2009年 | 环球法律评论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2009年 | 清华法学 | 清华大学 |
2015年 | 政治与法律 |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月刊) |
2019年 | 当代法学 | 吉林大学 |
2019年 | 法学论坛 | 山东省法学会 |
2019年 | 法学杂志 | 北京市法学会(月刊) |
2019年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华东政法大学 |
2020年 | 中国刑事法杂志 |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 |
2020年 | 东方法学 | 上海市法学会、上海人民出版社 |
除备注月刊外,其余均为双月刊。 |
本次观察期刊范围为CLSCI(2020)来源期刊,共计22种。此外,将特别观察法学三大权威期刊。法学三大权威期刊是指《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
(二)统计标准说明【非常重要】
1.本次统计包括刊物中所有正式署名的文章(与法学创新网的统计略有不同,创新网排除了部分书评和综合性的会议综述)。不含主持人语、卷首语、新书推介等内容。
2.本次统计计算标准为:只计算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同一作者署名两个及以上单位,按照第一署名单位计算;两个及以上作者,按照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计算;两个及以上作者署名单位相同,按照第一作者与共同署名单位计算。
3.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与山东大学法学院共同视为山东大学法学院一并计算。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共同视为中国社科院一并计算。
4.本次统计内容包括:
(1) 2020年度CLSCI期刊单位发文量(鉴于发文单位众多,为便于阅读,仅展示发文量在15篇及以上的单位);(2) 2020年度法学三大权威期刊单位发文量;(3) 2020年度法学期刊发文单位偏好观察(含自发率);(4) 2020年度高产学者观察;(5) 2020年度学生发文量观察;对于学生发文量观察,此处“学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联合培养博士生、博士生候选人。不包括:高校教师或实务部门工作人员同时博士在读、博士后研究人员。本次统计标准为单独署名,不含与导师合作署名。(6) 2020年度法学学科领域观察(分领域);(7) 对比2019年发展变化情况。(三)统计目的说明【也很重要】
统计的目的是为了给法学同仁们提供一个总览、快捷的机会了解中国法学界过去一年的学术动态、学科分布、理论进展等情况,同时志敬高产作者和高产单位。而非意在排比、竞争。我们仅仅展示统计的结果信息,希望能为您提供及时的学术资讯。
由于时间紧张、人力有限,错误和遗漏在所难免,我们的版本只供大家参考,权威统计请最终以中国法学会相关部门的发布为准。如有错误,请大家留言帮我们更正,我们将在最终的完整版PDF中及时修改完善,并发布最终的纸质终稿,并向法学界免费派送。
易明长和法律研究院也正在研究推出包括综合性刊物法学论文在内、分学科统计的法学论文高产观察来源期刊目录,敬请期待!
第二章
2020年度CLSCI期刊单位发文量
鉴于发文单位众多,为便于阅读,仅展示发文量在15篇及以上的单位。表一为简目,表二为细目。
表一
排名 | 单位 | 合计 |
1 | 中国政法大学 | 193 |
2 | 中国人民大学 | 152 |
3 | 清华大学 | 105 |
4 | 华东政法大学 | 97 |
5 | 西南政法大学 | 92 |
6 | 北京大学 | 90 |
7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60 |
8 | 武汉大学 | 58 |
9 | 吉林大学 | 50 |
10 | 上海交通大学 | 43 |
11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40 |
12 | 东南大学 | 36 |
13 | 山东大学 | 33 |
14 | 中央财经大学 | 30 |
15 | 北京师范大学 | 27 |
16 | 西北政法大学 | 26 |
17 | 浙江大学 | 25 |
18 | 南京大学 | 24 |
19 | 华南理工大学 | 23 |
20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21 |
21 | 天津大学 | 20 |
21 | 南京师范大学 | 20 |
2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9 |
24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18 |
25 | 华东师范大学 | 16 |
25 | 四川大学 | 16 |
25 | 上海财经大学 | 16 |
25 | 上海政法学院 | 16 |
25 | 重庆大学 | 16 |
30 | 中山大学 | 15 |
表二:各期刊具体发文分布细目
第三章
2020年法学三大刊单位发文量
排名 | 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 | 法学研究 | 中国法学 | 总计 |
1 | 中国政法大学 | 1 | 10 | 15 | 26 |
2 | 中国人民大学 | 2 | 5 | 9 | 16 |
3 | 清华大学 | 2 | 6 | 5 | 13 |
4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2 | 6 | 3 | 11 |
5 | 西南政法大学 | 7 | 3 | 10 | |
6 | 华东政法大学 | 4 | 4 | 8 | |
7 | 北京大学 | 1 | 2 | 4 | 7 |
8 | 浙江大学 | 3 | 3 | 6 | |
9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3 | 1 | 4 | |
10 | 云南大学 | 1 | 2 | 3 | |
10 | 武汉大学 | 1 | 2 | 3 | |
10 | 北京师范大学 | 1 | 2 | 3 | |
10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1 | 2 | 3 | |
1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 | 1 | 3 | |
华东师范大学 | 1 | 1 | 2 | ||
山东大学 | 2 | 2 | |||
西南财经大学 | 2 | 2 | |||
中南大学 | 1 | 1 | 2 | ||
东南大学 | 1 | 1 | 2 | ||
南京大学 | 1 | 1 | 2 | ||
中共中央党校 | 1 | 1 | 2 | ||
上海交通大学 | 1 | 1 | 2 | ||
复旦大学 | 1 | 1 | 2 | ||
天津大学 | 2 | 2 | |||
重庆大学 | 1 | 1 | 2 | ||
华南理工大学 | 2 | 2 | |||
湖南大学 | 1 | 1 | 2 | ||
上海财经大学 | 1 | 1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1 | 1 | |||
华南理工大学 | 1 | 1 | |||
苏州大学 | 1 | 1 | |||
中国农业大学 | 1 | 1 | |||
南开大学 | 1 | 1 | |||
浙江工业大学 | 1 | 1 | |||
上海大学 | 1 | 1 | |||
中央财经大学 | 1 | 1 | |||
中国民航干部学院 | 1 | 1 | |||
宁波大学 | 1 | 1 | |||
华中师范大学 | 1 | 1 | |||
安徽财经大学 | 1 | 1 | |||
北京林业大学 | 1 | 1 | |||
中国法学会 | 1 | 1 | |||
河海大学 | 1 | 1 |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1 | 1 | |||
北京交通大学 | 1 | 1 | |||
江西财经大学 | 1 | 1 |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1 | 1 | |||
四川大学 | 1 | 1 | |||
西北政法大学 | 1 | 1 | |||
暨南大学 | 1 | 1 | |||
大连海事大学 | 1 | 1 | |||
浙江省高院 | 1 | 1 | |||
厦门大学 | 1 | 1 | |||
国家检察官学院 | 1 | 1 | |||
南昌大学 | 1 | 1 | |||
上海政法学院 | 1 | 1 | |||
湘潭大学 | 1 | 1 | |||
常州大学 | 1 | 1 | |||
合计 | 16 | 67 | 90 | 173 |
(附:2019年度法学三大权威期刊单位发文量,请查看完整版PDF)
第四章
2020年法学期刊发文的单位偏好
(含自发率)
强调:
第一,法学学术前沿一直主张,刊物的自发率有利于形成自己的学术流派,是正当且必要的;
第二,本次全部统计的计算标准均为:只计算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
(附:2019年度法学期刊发文单位偏好情况,请查看PDF完整版文档)
第五章
2020年高产学者
综合以上各个法学领域,考虑到高产学者众多,为了便于统计和阅读,我们把2020年度法学领域高产学者的标准定为发文量在5篇及以上。据此,法学领域高产学者共计24位。同时,各具体学科的高产统计(一般是3篇以上,少数学科是2篇即可)在第七部分有更加详细的列举。
以上24位学者,从单位来源来看,分别来自中国人民大学(6位)、清华大学(3位)、北京大学(3位)、华东政法大学(2位),东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浙江大学各1位。
以上24位学者,从学科领域来源来看,分别来自刑事诉讼法(8位)、刑法学(7位)、民法学(7位),法理学、行政法各1位,其余学科没有上榜。(见下表)
作者 | 领域 | 单位 | 篇数 |
王利明,教授 | 民法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13 |
张明楷,教授 | 刑法学 | 清华大学 | 10 |
刘艳红,教授 | 刑法学 | 东南大学 | 9 |
崔建远,教授 | 民法学 | 清华大学 | 9 |
左卫民,教授 | 刑事诉讼法 | 四川大学 | 9 |
杨立新,教授 | 民法学 | 中国人民大学 天津大学 | 8 |
刘宪权,教授 | 刑法学 | 华东政法大学 | 8 |
朱虎,副教授 | 民法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7 |
陈兴良,教授 | 刑法学 | 北京大学 | 7 |
陈瑞华,教授 | 刑事诉讼法 | 北京大学 | 7 |
李本灿,副教授 | 刑法学 | 山东大学 | 7 |
谢鸿飞,研究员 | 民法学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6 |
闫召华,副教授 | 刑事诉讼法 | 西南政法大学 | 6 |
陈卫东,教授 | 刑事诉讼法 | 中国人民大学 | 6 |
李永军,教授 | 民法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5 |
田宏杰,教授 | 刑法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5 |
劳东燕,教授 | 刑法学 | 清华大学 | 5 |
江溯,副教授 | 刑法学 | 北京大学 | 5 |
姜涛,教授 | 刑法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5 |
周新,副教授 | 刑事诉讼法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5 |
纵博,副教授 | 刑事诉讼法 | 安徽财经大学 | 5 |
丁晓东,副教授 | 法理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5 |
郭晔,博士后 | 法理学 | 浙江大学 | 5 |
章志远,教授 | 行政法 | 华东政法大学 | 5 |
(高产作者的具体篇目请查看完整版PDF文档)
上述高产学者除了发表五篇以上CLSCI来源刊物外,在2020年度还发表其他众多重要期刊论文(不含报纸、主持人语、卷首语、文摘等,剔除重复、非论文、篇幅过短等)。比如王利明教授还有14篇其他核心刊物文章,共计达到27篇。这些高产作者的非CLSCI具体情况,请查看PDF完整版文档。
第六章
2020年学生发文情况
(一)分学科细目
全年CLSCI来源期刊共刊发论文1938篇。其中法理学246篇,学生发文15篇;法律史54篇,学生发文1篇;宪法学97篇,学生发文5篇;行政法163篇,学生发文18篇;民法学330篇,学生发文13篇;商法学111篇,学生发文14篇;经济法102篇,学生发文8篇;刑法学308篇,学生发文29篇;民事诉讼法85篇,学生发文10篇;刑事诉讼法211篇,学生发文15篇;环境法49篇,学生发文1篇;知识产权法64篇,学生发文4篇;国际法91篇,学生发文6篇;社会法27篇,学生发文2篇;学生发文合计140篇,占比约为7.22%。对比上一年度,2019年度学生发文合计165篇,全年CLSCI来源期刊共刊发论文2011篇,占比约为8.2%。(见下表)
01
法理学
期数 | 篇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作者身份 | 期刊名 |
第2期 | 指导性案例与抽象司法解释的互动及其完善 | 孙跃 | 山东大学(威海) | 博士生 | 法学家 |
第6期 | 论基层执法衍射效应:基于生态学视角的考察 | 梁永成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博士生 | 法学家 |
第1期 | 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方式、策略及其风险与出路 | 侯明明 | 吉林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 博士生 | 法商研究 |
第12期 | 论司法的可错性 | 陈科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 |
第1期 | 向法理开放的法教义学——“法理与法教义学”学术研讨会暨“法理研究行动计划”第十二次例会述评 | 谭婷 王冲 | 浙江大学 | 博士生 博士生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第3期 | 经验研究可能提炼法理吗? | 杨子潇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硕士生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第6期 | 如何激励执法者——一个认知行为主义的分析进路 | 白云锋 | 上海交通大学 | 博士生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第4期 | 可信赖AI司法:意义、挑战及治理应对 | 李晓楠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博士生 | 法学论坛 |
第1期 | 区块链技术的信任制造及其应用的治理逻辑 | 石超 |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东方法学 |
第1期 | 论裁判后果主义推理的运作原理 | 赵力 | 吉林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 博士生 | 东方法学 |
第2期 | 判例区分技术运用考察与借鉴 | 雷槟硕 | 上海交通大学 | 博士生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第2期 | 论法官惩戒委员会的法律地位 | 陈铭强 |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第3期 | 人工智能法律人格论批判及理性应对 | 朱艺浩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杂志 |
第3期 | 司法改革视野下检察业务考评机制改革新思考 | 宋鹏举 | 吉林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 博士生 | 法学杂志 |
第10期 | 法官绩效考核的终极目标及实现路径研究 | 华小鹏 |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杂志 |
02
法律史
期数 | 篇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作者身份 | 期刊名 |
第1期 | 清代成案非“司法判例”辩 | 王若时 | 北京大学 | 博士生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03
宪法学
期数 | 篇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作者身份 | 期刊名 |
第1期 | 印度种姓特留权制度的宪法设计及运行挑战 | 张文娟 | 上海交通大学 | 博士生 | 清华法学 |
第5期 | 《香港基本法》第158条:起草过程、规范含义与解释实践 | 刘海林 | 中国人民大学 | 博士生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第5期 | 信息中心主义的表达自由 | 黄韬 | 美国杜克大学 | 博士生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第5期 | 转型时期南非宪法法院的策略与底线 | 李宏基 | 清华大学 | 博士生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第9期 | 论全国人大“例会”的召集——从全国人大常委会推迟决定切入 | 赖伟能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04
行政法
期数 | 篇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作者身份 | 期刊名 |
第1期 | 立法与行政的权限分配 | 黄宇骁 | 北京大学 | 博士生 | 法学家 |
第3期 | 论PPP合同中单方解除、变更权的法律属性与控制机制 | 贺馨宇 | 武汉大学 | 博士生 | 法律科学 |
第4期 | 党政机构合并背景下的预算问题研究 | 刘馨宇 |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评论 |
第6期 | 行政检察:国家行政监督体系中的补强力量 | 陈家勋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现代法学 |
第2期 | 论美国行政程序违法的法律后果 | 李烁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比较法研究 |
第1期 | 来华留学生教育治理:困境、模式与出路 | 汤妩艳 | 中南大学 | 博士生 | 法学论坛 |
第3期 | 正当程序:解释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判断标准 | 许春晖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博士生 | 东方法学 |
第3期 | 法制机构审查的局限性及其突破 | 王晓妹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博士生 | 东方法学 |
第5期 | 我国高校内部纠纷解决机制的构成、局限及其克服 | 芮振华 | 东南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东方法学 |
第3期 | 行政立法草案的审查及其制度完善 | 王晓妹 | 上海交通大学 | 博士生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第6期 | 行政允诺的审查方法——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 | 颜冬铌 | 上海交通大学 | 博士生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第2期 | 论信用行政评价的属性及其司法控制——一种后果取向的分析视角 | 张运昊 | 东南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第5期 | 行政犯的类型与违法性判断的区分 | 熊波 |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第9期 | 职权撤销违法行政行为的时间限制及制度构建 | 刘国 |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第11期 | 行政协议可撤销的判断标准及其修正 | 张彧 | 东南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第12期 | 征收中公共利益司法判断的新路径 | 颜冬铌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第1期 | 论地方事务设定的合法性要件 | 张圆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杂志 |
05
民法学
期数 | 篇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作者身份 | 期刊名 |
第1期 | 潜伏于双务合同中的等价性 | 朱朝晖 | 德国莱比锡大学法律系 | 博士生 | 中外法学 |
第4期 | 民法典视角下个人信息的侵权法保护 | 阮神裕 | 清华大学 | 博士生 | 法学家 |
第9期 | 论第三人行为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承担 | 洪国盛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 |
第1期 | 融贯民商:职务代理的构造逻辑与规范表达 | 杨秋宇 | 北京大学 | 博士生 | 法律科学 |
第2期 | 数据财产权益的私法规范路径 | 杨翱宇 | 清华大学 | 博士生 | 法律科学 |
第2期 | 代孕背景下亲子关系的确定 | 李雅男 | 华中科技大学 | 博士生 | 法律科学 |
第2期 | 比例责任在侵权法上的适用之检讨 | 冯德淦 | 南京大学 | 博士生 | 法律科学 |
第4期 | 个人数据保护中同意规则的“扬”与“抑” | 丁晓强 |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评论 |
第5期 | 论真正利益第三人合同中第三人的违约救济 | 潘重阳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东方法学 |
第1期 | 履行费用过高规则的动态适用——对《合同法》第110条第2项第2种情形的具体化 | 张兰兰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博士生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第2期 | 见义勇为中救助人损害救济解释论研究——兼评《民法典(草案)》第979条第1款 | 冯德淦 | 南京大学 | 博士生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第1期 | 我国民法典视野下的数字内容瑕疵担保责任——基于欧盟背景下德国法的比较法考察 | 吴桂德 | 柏林洪堡大学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第11期 | 我国《民法典》个人信息合理使用的情形清单与评估清单——以“抖音案”为例 | 卢震豪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06
商法学
期数 | 篇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作者身份 | 期刊名 |
第4期 | 论优先股股东类别表决权之表决事项确定 | 韩秀华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博士生 | 法律科学 |
第6期 | 非破产下股东出资期限利益保护限度实证研究 | 陈妮 | 西南政法大学 | 博士生 | 法学评论 |
第3期 | 保理项下应收账款转让纠纷的裁判分歧与应然路径 | 包晓丽 | 中国人民大学 | 博士生 | 当代法学 |
第5期 | 论我国关联企业实质合并预重整制度的构建 | 龚家慧 | 华东政法大学 | 博士生 | 当代法学 |
第3期 | 组织框架下表决权拘束协议的体系规制 | 李潇洋 | 北京大学 | 博士生 | 法学论坛 |
第6期 | 论中国双层股权上市的规制 | 吴尚轩 | 上海交通大学 | 博士生 | 法学论坛 |
第3期 | 公司高管非职务行为中言行谨慎义务的认定 | 吴金水 |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 博士生 | 东方法学 |
第3期 | 证券发行董监高签字制度立法论 | 贺锐骁 |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 博士生 | 东方法学 |
第1期 | 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证券投资基金一体规范 | 阮昊 |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第2期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法律完善研究——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视角 | 刘晶明 |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杂志 |
第2期 | 论股权众筹差异化信息披露义务 | 阴越 | 上海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杂志 |
第9期 | 论比例原则在人身保险合同现金价值强制执行中的适用 | 杨梅瑰 | 中南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杂志 |
第11期 | 公司股东承包经营制度研究 | 李旭辉 |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杂志 |
第11期 |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中的监管界权问题研究 | 陆宸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杂志 |
07
经济法
期数 | 篇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作者身份 | 期刊名 |
第2期 | 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概念厘清与制度完善——以混合所得税制改革为背景 | 蒋遐雏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商研究 |
第9期 | 竞争法与反倾销法的功能性冲突及协调路径 | 王晨竹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 |
第4期 | 论我国银行业行为监管的执法困境及其现实出路——以银行业“不规范经营”监管执法为中心 | 陆海天 | 上海交通大学 | 博士生 | 法律科学 |
第2期 | 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型:论课税要件适用的双重面向 | 黄卫 | 吉林大学 | 博士生 | 法学论坛 |
第5期 | 区块链应用技术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之治理——以数字货币为例 | 黄尹旭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东方法学 |
第1期 | 经济法主体何以成立?——以经济法权利能力为中心 | 邓伟 | 北京大学 | 博士生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第3期 | 合伙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困境和出路——从创业投资企业个人合伙人所得税争议切入 | 张牧君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第9期 | 中美商业秘密保护问题及对策研究 | 周澎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 博士生 | 法学杂志 |
08
刑法学
期数 | 篇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作者身份 | 期刊名 |
第2期 | 骗取贷款罪中“其他严重情节”的体系性反思——基于169份刑事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 | 杨绪峰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商研究 |
第1期 | 偷换二维码行为的刑法定性 | 蔡颖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 |
第7期 | 论免除罪责的防卫过当——从最高法93号指导性案例的反思切入 | 喻浩东 | 清华大学法学院 德国波恩大学刑事法研究所 | 博士生 | 法学 |
第11期 | 非法拘禁罪结果加重犯的认定规则——以介入被害人因素为切入 | 张子豪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 |
第5期 | 共同危险行为法效果之重构——内部比例责任对平均担责的替代 | 刘媛媛 | 南京大学 | 博士生 | 法律科学 |
第2期 | 逃费行为应当构成盗窃罪 | 王琦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评论 |
第3期 | 刑事归因与归责:以修正的条件说为重心的考察 | 郑泽星 |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 博士生 | 法学评论 |
第6期 | 具体打击错误司法认定标准之提炼与补正 | 邓卓行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评论 |
第3期 | 重构被害人自陷风险的法理基础 | 蔡颖 | 北京大学 | 博士生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第2期 | 论共犯脱离基准:因果关系切断说的重构 | 姚培培 | 京都大学 | 博士生 | 清华法学 |
第6期 | 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研究 | 王熠珏 | 中国人民大学 | 博士生 | 中国刑事法杂志 |
第2期 | 论法定犯裁判事实证成中人机协同系统的建构 | 孙树光 | 南开大学 | 博士生 | 当代法学 |
第1期 | “正犯主犯化”:趋势、原因及启示 | 胡宗金 | 中国人民大学 | 博士生 | 法学论坛 |
第3期 | 论犯罪成立的行政程序性条件 | 高磊 | 东南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东方法学 |
第5期 | 法益衡量视角下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的法律限度 | 阮晨欣 | 东南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东方法学 |
第2期 | 因刑法变更所致已决犯刑罚失衡问题及其矫正 | 田熹文 | 西南政法大学 | 博士生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第2期 | 正当防卫的证明难题及其破解——激活正当防卫制度适用的程序向度 | 谢澍 |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第2期 | 挪用资金罪中“归个人使用”的教义学诠释 | 戴民杰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第3期 | 盗窃罪中财产性利益占有的规范化解释进路 | 马永强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第4期 | 货物调包类财产犯罪案件的教义学分析 | 王琦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第5期 | 组织体罪责理念下单位故意的认定:以污染环境罪为例 | 史蔚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第6期 |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权利变迁与刑法保护的教义学限缩 | 张忆然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第8期 | 抽象危险犯的本质及限制解释——以生产、销售假药为例 | 喻浩东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第9期 | 被害人自我答责的司法适用研究 | 朱晓艳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第11期 |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及其特殊罪名的犯罪对象区分 | 贺卫 | 同济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第1期 | 累积犯视域下网络账号恶意注册行为的规制 | 郭玮 |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 博士生 | 法学杂志 |
第3期 | 通过现有规范解决自动驾驶汽车肇事之刑事责任归属问题 | 牛天宝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杂志 |
第6期 | 数据分层与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研究 | 朱宣烨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杂志 |
第8期 | 我国刑事驱逐出境完善研究——以国家安全为视角 | 杜少尉 |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杂志 |
09
民事诉讼法
期数 | 篇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作者身份 | 期刊名 |
第1期 | 论拟制自认在我国的扩张适用 | 王雪羽 | 西南政法大学 | 博士生 | 当代法学 |
第6期 | 涉家暴离婚诉讼中的照顾者正义 | 张琪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当代法学 |
第2期 |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理论透析、问题维度和改进路径 | 高山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论坛 |
第2期 | 立案登记制下应诉管辖的适用困境与出路 | 王雪羽 | 西南政法大学 | 博士生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第5期 | 婚生否认之诉原告资格的立法完善和规范适用 | 江晨 | 华东政法大学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第12期 | 违约方申请司法终止权:质疑回应、规范解释与漏洞填补 | 韩富鹏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第1期 | 专业审判委员会组织结构完善研究 | 谢刚炬 |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 | 博士生 | 法学杂志 |
第3期 |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民事权利诉讼救济问题研究 | 付微明 |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杂志 |
第6期 | 通过融入诉讼程序改善指导性案例使用 | 雷槟硕 |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杂志 |
第7期 | 民事审判庭审实质化问题研究 | 张济坤 |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杂志 |
10
刑事诉讼法
期数 | 篇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作者身份 | 期刊名 |
第3期 | 刑事诉讼法时间效力规则研究 | 聂友伦 | 中国人民大学 | 博士生 | 法学研究 |
第5期 | 认罪认罚“从宽”裁量模式实证研究 | 吴雨豪 | 宾夕法尼亚大学 | 犯罪学博士 | 中外法学 |
第1期 | 证明力评判方式新论——基于算法的视角 | 周慕涵 | 山东大学 | 硕士生 | 法律科学 |
第2期 | 检察权能新拓:撤案核准的内涵阐释与模式展望——兼论刑事撤案与监察撤案的制度建构 | 韩晗 | 山东大学 | 博士生 | 法律科学 |
第2期 | 刑事再审启动程序的理论反思——以冤假错案的司法治理为中心 | 殷闻 | 中国政法大学 | 博士生 | 政法论坛 |
第2期 | 契约模式抑或家长模式?——认罪认罚何以从宽的再反思 | 高童非 | 中国政法大学 | 博士生 | 中国刑事法杂志 |
第5期 | 解构与重建:论酌定不起诉从宽的困境消解 | 刘甜甜 | 中国政法大学 | 博士生 | 中国刑事法杂志 |
第1期 | 认罪认罚案件上诉问题研究 | 赵菁 | 北京师范大学 | 博士生 | 法学论坛 |
第1期 |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监察法规制定权限:三步确界与修法方略 | 聂辛东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第2期 | 证明困难视阈下的事实认定与刑事推定 | 琚明亮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第7期 | 论司法解释的权力空间——我国《立法法》第104条第1款的法解释学分析 | 聂友伦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第4期 | 庭前会议的功能定位与实践反思——以B市40个刑事案件为样本 | 吴小军 |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 博士生 | 法学杂志 |
第11期 | 论认罪认罚“从宽”中的司法适用 | 迟大奎 | 湖南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杂志 |
第3期 | 论司法解释的立法性质 | 聂友伦 | 中国人民大学 | 博士生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第4期 | 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的法源地位、规范效果与法治调控 | 聂友伦 | 中国人民大学 | 博士生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1
期数 | 篇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作者身份 | 期刊名 |
第9期 | 企业破产清算中环境侵权债权之保护——以董事责任为视角 | 孔梁成 | 中国政法大学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12
期数 | 篇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作者身份 | 期刊名 |
第6期 | 论侵犯商业秘密罪中“重大损失”的认定原则 | 王文静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评论 |
第3期 | 知识财产利益权利化路径之反思 | 黎华献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现代法学 |
第6期 | 专利实用性要件之适用标准的反思与重构 | 黎华献 | 中国人民大学 | 博士生 | 清华法学 |
第10期 | 数字内容平台版权集中的法律规制研究 | 王伟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政治与法律 |
13
期数 | 篇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作者身份 | 期刊名 |
第6期 | 涉外代理关系准据法的确定 | 林强 | 清华大学 | 博士生 | 法学研究 |
第1期 | 数据跨境流动规制中的“长臂管辖”——对欧盟GDPR的原旨主义考察 | 叶开儒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评论 |
第1期 | 中外双边司法协助协定间接管辖权条款的模式和规则 | 濮云涛 | 武汉大学 | 博士生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第2期 | 国际商事诉讼中区块链技术证据的运用及中国因应 | 李忠操 |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杂志 |
第5期 | 《能源宪章条约》下特许权征收的认定标准研究 | 吕点点 |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 博士生 | 法学杂志 |
第9期 | 维护我国海洋经济权益的相关立法问题研究 | 傅倩 |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 | 博士生 | 法学杂志 |
14
期数 | 篇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作者身份 | 期刊名 |
第1期 | 论“用工建立劳动关系”规则的目的性限缩 | 于汇 | 中国人民大学 | 博士生 | 法律科学 |
第5期 | 社会法视域下“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机制中服务合同性质定位分析 | 王笑寒 | 清华大学 | 博士生 | 法学论坛 |
(二)学生发文的单位排序
(分期刊的详细统计,请阅读PDF完整版文档)
排序 | 单位名称 | 合计 | |
1 | 中国人民大学 | 19 | |
2 | 清华大学 | 17 | |
3 | 中国政法大学 | 15 | |
4 | 上海交通大学 | 13 | |
4 | 北京大学 | 13 | |
6 | 西南政法大学 | 7 | |
7 | 吉林大学 | 5 | |
7 | 东南大学 | 5 | |
7 | 武汉大学 | 5 | |
10 | 华东政法大学 | 4 | |
10 | 南京大学 | 4 | |
10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4 | |
13 | 北京师范大学 | 3 | |
13 | 山东大学 | 3 | |
13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3 | |
16 | 上海大学 | 2 | |
16 | 中南大学 | 2 | |
京都大学 | 1 | ||
南开大学 | 1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 | ||
同济大学 | 1 | ||
大连海事大学 | 1 | ||
厦门大学 | 1 | ||
湖南大学 | 1 | ||
宾夕法尼亚大学 | 1 | ||
德国莱比锡大学 | 1 | ||
华中科技大学 | 1 | ||
西南财经大学 | 1 | ||
柏林洪堡大学 | 1 | ||
美国杜克大学 | 1 | ||
浙江大学 | 1 |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1 | ||
上海财经大学 | 1 | ||
合计 | 140 |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环球法律评论》没有学生独立署名发文。除《法制与社会发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法律科学》(山东大学)各有一篇硕士生独立署名外,其余作者均为博士生或博士生候选人。对比上一年度,2019年度除《法律科学》(山东大学法学院)与《法学》(江苏大学法学院)各有一篇硕士生独立署名外,其余作者均为博士生或博士生候选人。《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环球法律评论》同样也没有学生独立署名发文。
(三)小结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在2019年度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上曾经提到,“法学期刊是法学研究者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个人产品成为公共产品的学术市场。市场就要讲公平,讲自由,讲规则……要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既要尊重资深法学家、重视发表名人名家的文章,也要扶持青年学者(博士生、博士后、甚至硕士生、本科生),给年轻人留有机会、创造机会。……要坚持学术民主、学术自由、学术公正,支持学术讨论、学术批评、学术争鸣。”相信我们正在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发展。
第七章
2020年法学各二级学科领域详细统计
对于法学学科领域观察,教育部将法学二级学科划分为: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 国际经济法)和军事法学共10类。
为了更好反映学科特点,我们将划分为:法理学(含:党内法规、法律职业、司法制度改革、算法兴起)、法律史(含:中国法律史、外国法律史)、宪法学(含:港澳基本法、国家机关分工、军事法)、行政法(含:行政诉讼法、公共卫生法等)、民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含:仲裁法)、刑事诉讼法(含:监察法、证据法)、环境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 国际经济法、海商法、区际法)、社会法(含: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共14类。
由于不同学科存在边界性、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等原因,可能存在同一论文可以归属不同领域的情形,敬请理解。分类会考虑到学者自身专业领域和所属单位,调整个别跨领域论文。
2020年度全年CLSCI来源期刊共刊发论文1938篇。其中法理学246篇、法律史54篇、宪法学97篇、行政法163篇、民法学330篇、商法学111篇、经济法102篇、刑法学308篇、民事诉讼法85篇、刑事诉讼法211篇、环境法49篇、知识产权法64篇、国际法91篇、社会法27篇。
一
法理学
(一)期刊领域发文情况
除中国刑事法杂志、当代法学外,其他CLSCI均刊发了法理学论文。
(二)年度高产单位
鉴于发文单位众多,为便于阅读,仅展现发文量在8篇及以上的单位(见下表)。
(三)年度高产作者
本领域高产学者的标准是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据此,本领域高产学者为浙江大学郭晔博士后(5篇)、中国人民大学丁晓东副教授(5篇)、中国政法大学孙海波副教授(4篇)、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胡玉鸿教授(4篇)、吉林大学/中国法学会张文显教授(4篇)、中国人民大学黄文艺教授(3篇)、中国人民大学陈景辉教授(3篇)、中国政法大学雷磊教授(3篇)、清华大学屠凯副教授(3篇)、北京大学张骐教授(3篇)、中南大学彭中礼教授(3篇)。
有部分学者因所在单位未在本次高产之列,故在此展示其论文发表情况:
张文显教授以中国法学会为单位在《东方法学》发表了《构建智能社会的法律秩序》。彭中礼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了《论法律学说的司法运用》,在《法律科学》发表了《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研究》,在《法学论坛》发表了《智慧法治: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宣言》。张骐教授在《清华法学》发表了《中国判例之路中的经验与逻辑——霍姆斯论断的启示》,在《比较法研究》发表了《论裁判规则的规范性》,在《现代法学》发表了《论案例裁判规则的表达与运用》。
(四)年度领域研究热点
在这一年度,法理学研究首先坚守思想阵地,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法理等内容的研究;其次,法律需要回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和变化,法理学也不例外,这一年关注了如民法典相关法理问题,疫情中的法理问题,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智能社会、计算法学等法理问题;这一年,我们继续关注司法体制、基层治理等问题,并积极回应党政办公、党内法规等法理问题;当然,除了回应当下热点所需,我们也能坐得住“冷板凳”研究传统法理基础命题,如法律解释、法律推理、判例等。
二
法律史
(一)期刊领域发文情况
除中国社会科学、中外法学、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中国刑事法杂志、东方法学外,其他CLSCI均刊发了法制史论文。
(二)年度高产单位
鉴于发文单位众多,为便于阅读,仅展现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的单位(见下表)。
(三)年度高产作者
本领域高产学者的标准是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据此,本领域高产学者为中国政法大学顾元教授(2篇)、中国政法大学张晋藩教授(2篇)、华东政法大学王立民教授(2篇)、吉林大学刘晓林教授(2篇)、天津财经大学侯欣一教授(2篇)、上海社会科学院胡译之助理研究员(2篇)。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侯欣一教授在《法学家》发表的《法院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的形成及发展:以最高人民法院年度报告为例》被归入法理学领域。
后两位学者因所在单位未在本次高产之列,故在此展示其论文发表情况:
侯欣一教授在《法律科学》发表了《法学研究中政法主题的缺失及彰显——一种学术史的梳理》,在《现代法学》发表了《传统中国国家治理的逻辑及其元制度》。胡译之助理研究员在《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发表了《晚清来华传教士中国法律观的“变”与“常”——以理雅各《圣谕广训》译介为中心》,在《清华法学》发表了《平政院编制立法考论》。
(四)年度领域研究热点
在这一年度,法制史研究主要着眼于中国法制史的研究,这体现了法学界正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法治文明和法治文化传统进行研究、挖掘”,同时兼有外国法制史,主要体现为对中国的影响、传入或关联。从西周到秦汉,从《唐律》到到“海禁法令”,从租界法律到第一代马克思主义法学界,跨度与研究旨趣不可谓不丰富。史以明鉴,法制史研究也体现了对时代需要的回应,希望从历史中获得借鉴,如对民法典编撰史的研究、“御史监察”、因案修例、中国租界防控疫情立法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度开年,《清华法学》第一期专题研究了印度法,我们相信两个具有悠久璀璨文明之间的了解学习是意义深远的。
三
宪法学
(一)期刊领域发文情况
除中国刑事法杂志外,其他所有CLSCI均刊发了宪法学论文。
(二)年度高产单位
鉴于发文单位众多,为便于阅读,仅展现发文量在4篇及以上的单位(见下表)。
(三)年度高产作者
本领域高产学者的标准是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据此,本领域高产学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锴教授(4篇)、中国人民大学韩大元教授(3篇)、武汉大学法学院黄明涛副教授(3篇)、广东财经大学宁凯惠助理教授(3篇)。
其中有学者因所在单位未在本次高产之列,故在此展示其论文发表情况:
宁凯惠助理教授在《法学杂志》发表了《我国宪定基本国策之价值构造》,在《政治与法律》发表了《部门宪法、分支宪法学之构建研究》,在《政法论坛》发表了《宪法价值发生论》。
(四)年度领域研究热点
在这一年度,合宪问题仍是宪法学领域研究的重点,这也符合“宪法是根本法,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违背”的地位。作为对去年开始的香港问题的应对,《香港国家安全法》的出台引发了宪法学界对《香港基本法》、《宪法》相关问题的研究探讨,如宪法实施、宪法信仰、基本法与宪法关系、备案审查等。这体现了法学界维护国家安全、一国两制的决心与力量。此外,由于《民法典》的出台,关于民法与宪法的相关衔接问题也引发探讨;疫情下的宪法问题也体现了法律对社会问题的回应;疫情中人大会议延期举行带来了人大制度相关问题研究。
四
行政法
(一)期刊领域发文情况
除中国刑事法杂志外,其他所有CLSCI均刊发了行政法论文。
(二)年度高产单位
鉴于发文单位众多,为便于阅读,仅展现发文量在6篇及以上的单位(见下表)。
(三)年度高产作者
本领域高产学者的标准是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据此,本领域高产学者为华东政法大学章志远教授(5篇)、中央党校周佑勇教授(4篇)、中国政法大学马怀德教授(3篇)、中国政法大学曹鎏副教授(3篇)、中国政法大学成协中教授(3篇)、中国政法大学林华副教授(3篇)、东南大学熊樟林副教授(3篇)、中国人民大学王贵松教授(3篇)。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曹鎏副教授在《法学评论》发表的《论职务违法调查的理论逻辑、规制路径及证据规则》被归入到刑事诉讼法领域中。
(四)年度领域研究热点
在这一年度,行政法研究在宏观上关注政府治理、治理能力等问题,在微观处着眼于行政法各部分领域,尤其关注行政协议、行政处罚、行政诉讼、教育法领域;既关注保护规范等理论问题,也关注成片开发、学区、房屋征收等具体实际领域。此外,除了延续之前的监察法研究外,我们积极探索党政关系、机关办公等当下问题,也在积极回应突发疫情带来的应急法治、卫生法等问题。
五
民法学
(一)期刊领域发文情况
除中国刑事法杂志外,其余CSLCI均刊发了民法学论文。
(二)年度高产单位
鉴于发文单位众多,为便于阅读,仅展现发文量在12篇及以上的单位(见下表)。
(三)年度高产作者
本领域高产学者的标准是发文量在4篇及以上。据此,本领域高产学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王利明教授(12篇)、清华大学崔建远教授(9篇)、中国人民大学朱虎副教授(7篇)、中国人民大学杨立新教授(6篇)、中国社会科学院谢鸿飞研究员(6篇)、中国政法大学李永军教授(5篇)、中国人民大学王轶教授(4篇)、中国人民大学高圣平教授(4篇)、武汉大学冉克平教授(4篇)、清华大学汪洋副教授(4篇)、清华大学程啸教授(4篇)、吉林大学房绍坤教授(4篇)。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王利明教授还发表了1篇关于行政协议的核心论文被归入行政法领域,杨立新教授以天津大学作为单位还发表了2篇核心论文。
其中有学者因所在单位未在本次高产之列,故在此展示其论文发表情况:
房绍坤教授在《法商研究》发表了《民法典用益物权规范的修正与创设》,在《法制与社会发展》发表了《论《民法典》中侵权责任规范的新发展》,在《现代法学》发表了《论民法典中的居住权》,在《东方法学》发表了《民法典物权编之检视》。
(四)年度领域研究热点
对于法学界尤其是民法学界来说,这一年度的热点词汇无疑是《民法典》。伴随着《民法典》出台,本年度民法学研究基本围绕着民法典进行,从民法基本原则、立法技术,到各分编内的具体问题、法条评注,等等。这些研究也辐射到其他法律部门,例如对环境法、行政法、国际私法法典化的刺激等。此外,随着智能化的到来,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许多新兴问题,民法研究也进行了回应,如智能合同、隐私、数据等等。
六
商法学
(一)期刊领域发文情况
除中国社会科学、中国刑事法杂志外,其他所有CLSCI均刊发了商法学论文。
(二)年度高产单位
鉴于发文单位众多,为便于阅读,仅展现发文量在4篇及以上的单位(见下表)。
(三)年度高产作者
本领域高产学者的标准是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据此,本领域高产学者为西南政法大学赵吟副教授(3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建文教授(3篇)。
其中有学者因所在单位未在本次高产之列,故在此展示其论文发表情况:
王建文教授在《比较法研究》发表了《论我国构建控制股东信义义务的依据与路径》,在《当代法学》发表了《论我国类别股股东分类表决制度的法律适用》,在《现代法学》发表了《论我国民间借贷合同法律适用的民商区分》。
(四)年度领域研究热点
在这一年度,商法学研究继续在具体部门内展开,公司法、破产法是研究重点。随着《民法典》的出台,民商关系再次得到讨论;世行营商环境评估也引发探讨,个人破产的试水、董事决议、对赌协议等新兴问题、实务问题被学界关注。更多具体问题的研究,大都是在《公司法》下进行。
七
经济法
(一)期刊领域发文情况
除中国刑事法杂志,其他CLSCI均刊发了经济法论文。
(二)年度高产单位
鉴于发文单位众多,为便于阅读,仅展现发文量在4篇及以上的单位(见下表)。
(三)年度高产作者
本领域高产学者的标准是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据此,本领域高产学者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张守文教授(4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侯卓副教授(3篇)、上海政法学院丁茂中教授(3篇)。
其中有学者因所在单位未在本次高产之列,故在此展示其论文发表情况:
丁茂中教授在《政治与法律》发表了《论规范垄断协议行为的立法完善》,在《法学》发表了《我国《反垄断法》的修订路径》,在《法商研究》发表了《论我国经营者集中控制制度的立法完善》。
(四)年度领域研究热点
在这一年度,宏观上我们继续坚持习近平法治理论中关于经济法的相关研究,探讨经济法的法理问题;具体领域中,我们关注于反垄断法、税法、消费者保护法等相关问题,“市场公平”成为热门词汇。此外,关于金融监管、银行监管、区块链、电子商务等现实热点问题,经济法学界也予以回应。
八
刑法学
(一)期刊领域发文情况
所有CLSCI均刊发了刑法学论文。
(二)年度高产单位
鉴于发文单位众多,为便于阅读,仅展现发文量在12篇及以上的单位(见下表)。
(三)年度高产作者
本领域高产学者的标准是发文量在4篇及以上。据此,本领域高产学者为清华大学张明楷教授(10篇)、东南大学刘艳红教授(9篇)、华东政法大学刘宪权教授(8篇)、北京大学陈兴良教授(7篇)、山东大学李本灿副教授(7篇)、中国人民大学田宏杰教授(5篇)、清华大学劳东燕教授(5篇)、北京大学江溯副教授(5篇)、南京师范大学姜涛教授(5篇)、清华大学王钢副教授(4篇)、中国人民大学刘明祥教授(4篇)。
其中有学者因所在单位未在本次高产之列,故在此展示其论文发表情况:
李本灿副教授在《环球法律评论》发表了《单位刑事责任论的反思与重构》,在《当代法学》发表了《自然人刑事责任、公司刑事责任与机器人刑事责任》,在《法学》发表了《合规官的保证人义务来源及其履行》,在《中国刑事法杂志》发表了《域外企业缓起诉制度比较研究》,在《法学论坛》发表了《刑事合规的制度边界》,在《东方法学》发表了《刑事合规制度的法理根基》,在《法学杂志》发表了《企业视角下的合规计划建构方法》。
姜涛教授在《法学家》发表了《法教义学的基本功能:从刑法学视域的思考》,在《法学》发表了《非常时期涉疫情犯罪教义学的重要问题》,在《环球法律评论》发表了《生物刑法之预防性扩张的教义学路径》,在《中国刑事法杂志》发表了《生物安全风险的刑法规制》,在《政治与法律》发表了《非常时期涉疫情犯罪教义学的争议问题》。
(四)年度领域研究热点
在这一年度,刑法学研究呈现两个特点,一方面深耕于分则各具体罪行的教义学研究;另一方面,研究内容体现了“最后的法律”(刑法是其他法律最后动用的手段)和回应社会热点的特点。例如,对民刑关系的回应、高空抛物、假疫苗、套路贷、涉黑犯罪、毒品犯罪、人工智能、绿色原则等。
九
民事诉讼法
(一)期刊领域发文情况
除中国社会科学、清华法学、中国刑事法杂志外,其他CLSCI均刊发了民事诉讼法论文。
(二)年度高产单位
鉴于发文单位众多,为便于阅读,仅展现发文量在4篇及以上的单位(见下表)。
(三)年度高产作者
本领域高产学者的标准是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据此,本领域高产学者为西南政法大学段文波教授(3篇)、上海交通大学王福华教授(3篇)、天津大学法学院张卫平教授(3篇)、清华大学法学院任重副教授(3篇)、西南政法大学曾令健研究员(2篇)、西南政法大学王雪羽博士生(2篇)、浙江大学霍海红教授(2篇)、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黄忠顺教授(2篇)、北京大学法学院曹志勋助理教授(2篇)。
其中几位学者因所在单位未在本次高产之列,故在此展示其论文发表情况:
霍海红教授在《法律科学》发表了《重思我国普通诉讼时效期间改革》,在《中国法学》发表了《执行时效期间的再改革》。黄忠顺教授在《中国法学》发表了《惩罚性赔偿消费公益诉讼研究》,在《法学》发表了《案外人排除强制执行请求的司法审查模式选择》。曹志勋助理教授在《法学》发表了《对当事人鉴定申请的司法审查——兼论书证真伪鉴定的特殊性》,在《中国法学》发表了《民事立案程序中诉讼标的审查反思》。
(四)年度领域研究热点
在这一年度,民事诉讼法研究一方面着眼于诉讼的各个程序,如立案、送达、庭审、证据、执行、和解等;另一方面,积极回应当下的司法改革热点,如智慧法院、在线诉讼、电子诉讼、失信等。此外还有对民法与民事诉讼法关系的回应。
十一
刑事诉讼法
(一)期刊领域发文情况
所有CLSCI均刊发了刑事诉讼法论文。
(二)年度高产单位
鉴于发文单位众多,为便于阅读,仅展现发文量在7篇及以上的单位(见下表)。
(三)年度高产作者
本领域高产学者的标准是发文量在4篇及以上。据此,本领域高产学者为四川大学左卫民教授(9篇)、北京大学陈瑞华教授(7篇)、西南政法大学闫召华副教授(6篇)、中国人民大学陈卫东教授(6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周新副教授(5篇)、安徽财经大学纵博副教授(5篇)、中国人民大学李奋飞教授(4篇)、中国人民大学聂友伦博士生(4篇)、山东大学赵恒助理研究员(4篇)、四川大学龙宗智教授(4篇)、北京交通大学郭烁教授(4篇)。
其中几位学者因所在单位未在本次高产之列,故在此展示其论文发表情况:
纵博副教授在《政治与法律》发表了《庭审实质化视野下的证据分析方法多元论》,在《当代法学》发表了《第三人转述被告人有罪陈述的证据属性及其使用问题》,在《中国刑事法杂志》发表了《隐私权视角下的大规模监控措施类型化及其规范》,在《环球法律评论》发表了《不可靠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逻辑、适用困境及其出路》,在《法学家》发表了《印证方法的不足及其弥补:以多元证据分析方法体系为方向》。郭烁教授在《当代法学》发表了《在自愿与真实之间:美国阿尔弗德答辩的启示》,在《现代法学》发表了《对抗秘密取证:对质权属性及范围重述》,在《法商研究》发表了《认罪认罚背景下屈从型自愿的防范——以确立供述失权规则为例》,在《中国法学》发表了《二审上诉问题重述:以认罪认罚案件为例》。
(四)年度领域研究热点
这一年度刑事诉讼法研究的重点包括但不限于:1.认罪认罚制度,2.量刑建议与协商,3.印证,3;刑民关系、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关系,4.检察权、审判中心主义,5.企业合规,6.律师执业相关问题,7.监察法,8.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对证据与侦察的影响,等等。
十一
环境法
(一)期刊领域发文情况
除中外法学、法学家、法学、法律科学、环球法律评论、清华法学、中国刑事法杂志、当代法学外,其他CLSCI均刊发了环境法论文。
(二)年度高产单位
鉴于发文单位众多,为便于阅读,仅展现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单位(见下表)。
(三)年度高产作者
本领域高产学者的标准是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据此,本领域高产学者为清华大学法学院吕忠梅教授(4篇),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徐祥民教授(2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宝副教授(2篇)。另需说明的是,徐祥民教授以浙江工商大学为单位发表在《法学》的《“海禁法令”的立法目的——兼驳清朝文化封闭观点》被归入法制史领域。
(四)年度领域研究热点
这一年度环境法研究的重点包括但不限于:1.环境公益诉讼,2.具体相关立法的完善与填补,如长江保护法、野生动物立法等,3.民法典的绿色原则,等等。
十二
知识产权法
(一)期刊领域发文情况
除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外,其他CLSCI均刊发了知识产权法论文。
(二)年度高产单位
鉴于发文单位众多,为便于阅读,仅展现发文量在4篇及以上的单位(见下表)。
(三)年度高产作者
本领域高产学者的标准是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据此,本领域高产学者为吉林大学王国柱副教授(3篇)、华东政法大学王迁教授(3篇)、南京大学吕炳斌教授(3篇)、中国人民大学黎华献博士生(2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吴汉东教授(2篇)、北京大学法学院刘银良教授(2篇)、上海交通大学孔祥俊教授(2篇)、西南政法大学李雨峰教授(2篇)、华中师范大学杨涛副教授(2篇)。
其中几位学者因所在单位未在本次高产之列,故在此展示其论文发表情况:
吕炳斌教授在《法学家》发表了《商标侵权中“商标性使用”的地位与认定》,在《法学评论》发表了《商标财产化的负面效应及其化解》,在《当代法学》发表了《著作权法的理论前提:从“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假设”》。刘银良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了《著作权法中的公众使用权》,在《政治与法律》发表了《论人工智能作品的著作权法地位》。孔祥俊教授在《中外法学》发表了《商标使用行为法律构造的实质主义》,在《比较法研究》发表了《论非使用性恶意商标注册的法律规制——事实与价值的二元构造分析》。李雨峰教授在《法商研究》发表了《未注册在先使用商标的规范分析》,在《当代法学》发表了《知识产权制度设计的省思——以保护对象的属性和利用方式为逻辑起点》。杨涛副教授在《法制与社会发展》发表了《知识产权专有性特质的理论阐释》,在《现代法学》发表了《知识产权侵权获利赔偿制度的完善路径》。
(四)年度领域研究热点
在这一年度,知识产权法研究除了继续着眼于传统“三法”的问题,还在关注数据、文化立法、民法典对知识产权法的影响、疫情对知识产权法的影响。
十三
国际法
(一)期刊领域发文情况
除中国社会科学、中国刑事法杂志外,其他CLSCI均刊发了国际法论文。
(二)年度高产单位
鉴于发文单位众多,为便于阅读,仅展现发文量在4篇及以上的单位(见下表)。
(三)年度高产作者
本领域高产学者的标准是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据此,本领域高产学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石静霞教授(3篇)、吉林大学法学院何志鹏教授(3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河教授(3篇)、武汉大学法学院崔晓静教授(2篇)、上海政法学院刘晓红教授(2篇)、北京大学法学院何其生教授(2篇)、西南政法大学张晓君教授(2篇)、河北大学法学院宋阳研究员(2篇)、海南大学韩龙教授(2篇)、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张卫彬教授(2篇)、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时业伟讲师(2篇)、南开大学法学院左海聪教授(2篇)。
其中几位学者因所在单位未在本次高产之列,故在此展示其论文发表情况:
河北大学宋阳研究员在《法商研究》发表了《“一带一路”商事仲裁中国际商事惯例适用研究》,在《法律科学》发表了《论国际商事惯例识别方法的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河教授在《法学》发表了《论军事活动规制国际法的碎片化与开放性——从“乌克兰舰船扣押案”切入》,在《政法论坛》发表了《从大国政治到国际法治:以国际软法为视角》,在《环球法律评论》发表了《条约退出机制:法律困境、法理解读与中国方案》。海南大学法学院韩龙教授在《法学》发表了《美国汇率反补贴新规之国际合法性研判》,在《清华法学》发表了《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清算最终性与破产法的冲突与协调》。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张卫彬教授在《法律科学》发表了《领土条约的界定标准、解释方法及其运行结构》,在《政治与法律》发表了《中国拥有钓鱼岛主权的证据链构造》。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时业伟在《法学杂志》发表了《全球疫情背景下贸易自由与人权保护互动机制的完善》,在《比较法研究》发表了《跨境数据流动中的国际贸易规则:规制、兼容与发展》。南开大学法学院左海聪教授在《法学杂志》发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变革》,在《法学论坛》发表了《论人民币国际化的国际法依据及义务——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法律体系为视角》。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石静霞教授在《环球法律评论》发表了《香港法院对内地破产程序的承认与协助——以华信破产案裁决为视角》,在《东方法学》发表了《数字经济背景下的WTO电子商务诸边谈判:最新发展及焦点问题》,在《法学研究》发表了《WTO《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基于仲裁的上诉替代》。
(四)年度领域研究热点
在这一年度,国际法研究除了关注于具体条约、问题外,还在关注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香港区际私法等。
十四
社会法
(一)期刊领域发文情况
除中国社会科学、法学家、法商研究、法学评论、法制与社会发展、现代法学、清华法学、中国刑事法杂志、东方法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外,其他CLSCI均刊发了社会法论文。
(二)年度高产单位
鉴于发文单位众多,为便于阅读,仅展现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单位(见下表)。
(三)年度高产作者
本领域高产学者的标准是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据此,本领域高产学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闫冬副教授(2篇)。
(四)年度领域研究热点
在这一年度,社会法研究继续关注劳动者的言论边界、过劳问题、用工关系,但疫情无疑对劳动者的冲击是巨大的,疫情也造成了停工停产、劳动合同履行等问题,后疫情时代,网络平台、远程劳动 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第八章
结 语
每一年度的核心期刊论文观察报告是法学学术前沿的重磅内容,自2018年起我负责这一内容至今,报告内容不断丰富完善,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给学界一份适宜的数据报告,以供使用,这是我们的目的而非排比之类,我们负责提供工具,而读者您将决定如何使用。我们希望能对您有帮助,并将不胜荣幸。
当然,事无完美,我们深知囿于时间、人力等原因,难免出现错漏,对此不胜惶恐,唯恐破坏阅读体验甚至造成误导,如您发现,可以与我联系,不胜感谢!
最后,2020年对于每个人来说是艰难的一年,但无论如何我们真诚的祝福您在过去的一年以及今后都能学有所获,那么在此代表法学学术前沿全体祝福学友新年快乐!
易明长和法律研究院
法学学术前沿团队
蔚泽洋
2021/1/7
(识别图中二维码获取完整版PDF文档)
法学会:2014年CLSCI论文学科分类统计·法理、法史、宪法三部分
行政法学2012-2014年度CLSCI论文数据分析·法学会信息学部的权威统计
2015年各法学院CLSCI论文总数、论文他发数及三大刊物数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