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非遗 | 古老声腔与云南民乐的碰撞——滇剧


  2020年1月8日         星期三       距离2021年还有358天




非遗丨滇剧

民族智慧的挖掘,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戏剧是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地区都有自家戏剧艺术,云南就是以「滇剧」闻名。不懂戏剧者,看昆曲、川剧、滇剧和京剧都是大同小异,今天我们就从滇剧产生之初开始解读,看看滇剧究竟有着哪些魅力与独到之处?


1

滇剧沿袭


滇剧是云南省传统地方戏剧剧种,距今约有二百多年历史,据资料显示最早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



其三大声腔丝弦腔、胡琴腔、襄阳腔,分别源于秦腔、徽调、汉调等古老的声腔,同时又受到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滋养,形成了独特的唱法风格。


光绪年间,滇剧演出活动在玉溪等地区已十分盛行,不仅有了职业戏班,农村中的一些业余滇戏班子也纷纷成立。



辛亥革命时期,滇剧逐步建立了戏园,蒙自、个旧、东川等地也先后出现了戏园。辛亥革命后,业余滇剧艺人梁星周、叶少庄等搜集了200多出小戏,印刷经销,流传较广。


民国时期,滇剧由兴盛逐步走向衰落。特别到了抗日战争期间,反动军官杨据之对艺人抓、打、关、骂,进行人身侮辱,许多艺人被迫流离失所,逃奔外乡,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滇剧已濒临绝境。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改人、改戏、改制」的三改活动,省和许多地、州、市、县都建立了国营滇剧团,通过记录整理了大量传统剧目,招收培养了数百名滇剧从业者,大大充实了滇剧的新生力量,获得了新生和迅速发展。


到了80年代末,滇剧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下再次出现衰败的迹象。直到90年代提出了精神文明重建设,通过「文华奖」「梅花奖」等各种奖项的设立保护了滇剧的发展。



2008年6月7日,滇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132


2

滇剧特点


滇剧演出语言以昆明官话为主,经过复吸收当地多民族艺术,形成独特板式和唱法。板式丰富多变,曲调自然流畅,能表演各种题材、样式、结构和情调的剧目。



丝弦腔有「甜品」「苦品」之分,既具秦腔的激越,又带云南民歌的欢快,人称「滇梆子」;胡琴腔源于与二黄同源的徽调石牌腔,但没有「原板」;襄阳腔则由汉剧襄河派西皮调演化而来,带幽默愉快之感。



音乐伴奏丝弦腔以锯琴为主,襄阳则以胡琴为主。此外尚有南胡、月琴、三弦、大唢呐、小锁呐、笛子等。打击乐器有小鼓、大鼓、梆梆、提手、大锣、小锣、钹、碰铃、镲等。






《京娘送兄》、《闯宫》、《鼓滚刘封》、《牛皋扯旨》均为滇剧代表性传统剧目,而《杨门女将·出征》为三下锅剧目,即三种曲调兼唱,地方色彩浓郁。


《七星灯》唱工吃重,孔明将死之时鞠躬尽瘁,演者低沉的嗓音必须越唱越衰,及至身衰心不衰,闻之怅然若失。



其实比起京剧等传统戏剧,川剧对滇剧的影响更重要,云南邻近四川,川剧班的演员进入云南的也不少,因为方言接近,他们中的大多数便留在云南演出,改演滇剧。于是便有不少川剧声腔、表演方式和剧目,无形中渗入到滇剧之中。


3

传承现状


滇剧的传统剧目是结合了时代特点和云南当地状况编演的,反映了边疆少数民族历史和现实生活,为地方历史文化和西南边疆艺术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京娘》


滇剧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数代人的推崇,但在近年的发展中却日渐式微,滇剧表演人才存在结构老化,滇剧传承面临断代的问题。


*滇剧老班主何四代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指出,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云南省对于滇剧、花灯传习馆、传承基地的建立,为戏曲生存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打造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成为戏曲振兴发展的一个缩影。



时至今日,戏剧不仅在年长者中盛行,也受到不少「小年轻」的喜爱,唱响滇剧,千古传承,滇剧的魅力还将不断传承。



文章来源: 56文化网





往期回顾

Review of previous periods

2019怎么看,2020怎么干 | 云南:彩云之南文旅兴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云南展演活动启动仪式在昆明举行

找旅游 |  冬季去哪儿玩?云南6条旅游线路被农业农村部推介

戳“阅读原文”进入文化云南云活动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