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否,知否,智能校服=还是≠“电子镣铐”?

教育时报 2019-06-24
↑↑关注“教育时报”  与您如影随形




近期,有媒体报道,贵州和广西等地十多所中小学的学生穿上了“智能校服”。


“智能校服”的左右肩位置装有2个芯片,与学校和宿舍门口装有人脸识别摄像头的人工智能系统协同工作,可以自动识别学生信息,判断学生是否为本校学生,语音播报给门卫的同时,记录学生进校、离校、进出宿舍的时间以及进出时20秒视频,并推送到家长的手机相应APP上。


同时,通过佩戴定制的含有GPS模块的校徽,可实现对学生的实时定位。如果任何学生违规离开学校,该系统就将发出警报。



随着事件被报道,“智能校服”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微博上大量留言都在质疑这种全程监控学生行为的管理方式,也提出这样的“智能校服”是否侵犯了学生的隐私。甚至有人提出这等同于“电子镣铐”。


研发该校服的贵州冠宇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大国表示“全天候追踪学生一举一动”为误读,定位功能通过在校服外佩戴定制校徽可以实现,尚未集成到“智能校服”中,且均由学校根据需求选用。冠宇科技的官方微博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同时对目前“智能校服”的功能进行介绍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说明。




“智能校服”引发热议的几项功能,大家是怎样看待的呢?


校门和宿舍的自动信息识别和时间及短视频推送模块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信息化的门禁和进出管理系统,对学生进出校园的时间,寄宿学校进出宿舍时间以及进出20秒视频信息向家长们的推送无可厚非,让家长掌握这些时间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家长对孩子的状况更加了解和安心,也起到一个对学生安全的保障作用,当学生遇到一些特殊情况,能够让家长和学校做出更快的反应。


非本校人员的智能鉴别功能对于无论是校园的管理、秩序,还是学校师生的安全都是有利的保障。从这一功能而言,“智能校服”能够起到一些积极的因素。


当前,十多所购买“智能校服”的学校里,部分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或是乡镇上,学校周围环境比县市中心区域要稍显乱、差,在校就读的部分学生家长因外出工作无法按时接送或者照顾子女。


在此前提下,“智能校服”对于这些学校的学生和家长而言,很可能是乐于尝试和接受的。同样,其他中小学也会有许多家长因为工作原因无法按时接送孩子上学,孩子进出校门的时间的推送也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智能校服”云平台和APP


根据该公司的相关描述,该模块是对学生的出勤、考试成绩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归类,方便学校进行管理,同时可以实现便捷的家校互动、作业推送和反馈、教学资源共享等。


作为“智慧校园”的一个方面,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这样的云平台可以算是一个数字化的“家校通”,对加强学校的管理,方便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定位功能


当前,定位功能是“智能校服”引发最多讨论和争议的点。


许多网友直言的,实时定位让学生处于全方位的监控之下。学生处在这种被随时随地监控着的情境下,让学生失去了本就不多的自由和私密,可能会让他们升起更强烈的逆反心理,正如我们成年人,即使是在单位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工作,也一定不希望老板掌握自己在单位的每一点行踪。


也有网友表示,从初衷和有利的地方看,对于学生的逃课,可能遭遇的校园霸凌或者在校外遇到的危险都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和保护。


有媒体报道,部分研发“智能校服”的公司还在定位功能里加装了一键求救和报警模块,在学生遇到危险时能够给予更加有效的帮助。

实时定位信息分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确立了隐私权的法律地位,尽管没有司法解释对于隐私权的范围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明确,但是根据民法总则以及国际上通行的界定,个人行踪是可以作为个人信息而需要严格加以保护的。


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


所以,从法律、原则层面讲,实时定位信息分享这一功能触及到了学生的个人隐私权。


因而,触及到定位信息,一定要慎之又慎,学校的需求和家长的同意并不能成为给学生安装定位装置的充分理由,学生自己是个人隐私权的主体,应该给予学生在决定是否佩戴GPS模块上更多的自主权,而不是他人代替自己做出决定。


众人建议,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该功能可以更加个性化,比如将定位功能作为个性化模块,学校不再施加影响,让每个家长和学生独立做一个自主选择。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应该让学生和家长可以便捷地选择退出这种定位信息的授权而不加以干涉。



在目前的大数据时代,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智能校服”系统包含有大量的学生信息,每天也有大量的数据上传云端,数据的安全性不容忽视。


“智能校服”也许是一个好的尝试和应用,但是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保护,毕竟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无微不至到类似于监控的管理肯定是不合理也不合适的。


学生信息数据的保护也同样是学校方和相关公司需要格外重视且要做好的工作,保护学生的数据安全也正是保护学生隐私权的重要部分。


来源:《环球时报》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教育时报”。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