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最亲爱的祖国啊!为职业教育奋斗终生,就是我对你的爱!

我和我的祖国 教育时报 2022-10-09

点击标题下「教育时报」可快速关注



国庆70周年

让我们共同走近

河南年度教育新闻人物

撷取那些令人动容的瞬间

讲述他们成长路上的故事


今天时报君带大家走近

首届河南年度教育新闻人物

李海燕

倾听她心中的

“我和我的祖国”


铮铮誓言,是我对你爱的证明


从最初的裁剪培训班到1981年的海燕技校,再到1994年的海燕职专,从2008年晋升为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到2018年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高校,再到今年5月即将更名的“河南科技职业大学”,38年来,李海燕痴心不改办职业教育,不懈努力、艰苦创业,结束了周口市没有市属本科高校的历史;以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无私奉献,竖起了“海燕技工”的金字招牌,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型技能人才。


最近,教育时报记者几次来到周口市,走进周口科技职业学院,走近首届河南年度教育新闻人物李海燕,听她讲述办学路上的故事和那些令人动容的瞬间。


 “我们学校没有校歌,只唱三支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学习雷锋好榜样》这三支歌,唱出了李海燕对祖国的浓浓深情,也唱出了她创业和奋斗的历程。


4月15日,星期一。和往常一样,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各系师生在学校综合楼前的广场上举行升旗仪式。国旗下,全体师生共同唱响了三支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学习雷锋好榜样》。


学校理事长李海燕说:“在我们学校,这三支歌是每个学生必须会唱的。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一技之长,也要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爱党、爱国、爱人民,懂得用勤劳、智慧去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为社会、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个世纪80年代,周口火车站前准备前往香港服装厂就业的培训班毕业生


“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就没有我们民办学校的今天,也不会有我李海燕的今天。”李海燕告诉教育时报记者,这三支歌,唱出了她对祖国的浓浓深情,也唱出了她创业和奋斗的历程。


高中毕业后,原本打算当一名教师的李海燕,阴差阳错地到平顶山一家国有服装厂当了一名制衣工人。也正是这段经历,使李海燕掌握了裁剪缝纫技术,为她日后顺利开启职业教育生涯奠定了基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g0861dc7h4m

“国庆三问”之一:

国家的哪些政策对你影响最大?


1981年,20岁的李海燕发现在周口市当时最热闹的五一路上,有三四家裁缝店都门庭若市,但成衣店却门可罗雀。原来,买一套成衣需要近30元钱,而做一套衣服只需要13元钱。自己有很好的剪裁手艺,何不开家小店教人做衣服呢?于是,想到就干的李海燕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正式工的工作,在五一路南段租了两间房,开起了小服装店。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思想还很保守。面对家人的不理解,李海燕毅然坚持自己的选择。


与其他店不同的是,李海燕的小服装店不单做衣服,还培训剪裁缝纫技术。由于收费较低,第一批学员毕业,李海燕没有挣到一分钱。然而,这批技术过硬的学员分散到周口各地后,却引来了100多名农村女青年,甚至还有服装店的裁缝,他们甘愿出高学费向她学真本事。



李海燕在辅导学生


同年,李海燕夫妇创办了周口市第一家民营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海燕技校。10年时间,海燕技校为周口培养了3万多名裁缝,全市183个乡镇1000多个行政村的集市,凡有服装店,必有她的学生。


随着社会发展,有前瞻性眼光的李海燕盯上了全国市场这块蛋糕,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企业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增设厨师、家电维修、美容美发、电子应用等专业。


如今,经过38年的艰苦创业和发展,昔日的海燕技校已成为一所有在校生1.2万多人、短期技能培训人员每年都超过1万人的本科职业高校。


“学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像滚雪球一样发展到现在,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得益于国家和领导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和重视。”谈到几十年来的创业历程,李海燕感慨万千。


 “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全家脱贫”

李海燕心中不仅装着祖国,还有尚未脱贫的父老乡亲。

学校成长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厚爱。正是抱着一份真挚的感恩之情,李海燕早已把利民为民、帮助农村孩子成才、帮助父老乡亲脱贫、回报政府和社会当作办学的第一源动力。


在国家企业改制初期,周口市有大批职工下岗,学校立即抽调大量教育资源,为他们提供培训。针对部分家庭负担特别重的下岗职工,学校除免收学费外,还常常为其捐款捐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后来,周口市政府了解到学校为培训下岗工人已影响到正常运转的情况后,决定从本市财政拨付一定的经费给予补偿。李海燕却说:“当我们学校还在创业的时候,政府给了我们极大的关怀和照顾,使我们能够渡过难关。现在政府有困难了,我们理应做出贡献,绝不能向政府伸手。”就这样,李海燕把送到嘴边的“唐僧肉”推了回去。这件事在周口传为美谈。


李海燕在2006年首届河南年度教育新闻人物颁奖典礼上


与此同时,学校还在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扶贫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李海燕深知,农村孩子求学不易。她坚持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员、残疾学员、孤儿等减免学费,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好在社会立足。他们也视李海燕为校长妈妈,把她当成自己的亲人。


38年来,学校在持续扩建、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先后免费培训家庭经济困难学员27630人、下岗职工4106人、残疾学员5182人、孤儿613人,使他们变“社会包袱”为社会财富,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全家脱贫”。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g0861j29lk5

“国庆三问”之二:

你认为自己为祖国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李海燕算了笔账:38年,学校总共培养了15万专业技能人才。如果每个人平均每年往家里拿1万元,就等于为周口创造了15亿元的收入,等于建了一个高效益的大企业。在李海燕眼中,干啥也没有干职业教育这一行光荣。


为人民解忧,为政府排难,学校赢得良好口碑,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就业培训中心”“河南省扶贫开发劳务技能培训基地”,荣获“下岗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全省扶贫开发先进单位”等称号。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是根除穷困、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培养‘造血功能’、根治贫困的基本途径。”李海燕说,实现脱贫攻坚,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发展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实践告诉我们,再难的事情只要有锲而不舍、努力拼搏的精神,就一定能成功。


2018年12月19日,对李海燕来说是终生难忘的日子:“为周口申办一所非营利性本科大学,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人生价值的体现,今天终于实现了!”当天,教育部复函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并将于今年5月中旬对学校进行评测指导。届时,教育部将批准周口科技职业学院更名为“河南科技职业大学”。


今年1月8日,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庆升本、迎新春”师生联欢晚会上,李海燕动情地说:“当我看到教育部批文的那一刻,我流泪了。此时此刻,我想起了习总书记的话——‘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再难的事情只要有锲而不舍、努力拼搏的精神,就一定能成功。”


有一种幸福叫艰辛,所有的幸福都是艰辛的积累,重温奋斗的艰辛,才能体会奋斗的幸福。在升本的过程中,用李海燕的话讲就是“学校的升本路是拼出来的”。在李海燕的讲述中,教育时报记者觉得把“夙夜不怠”“衣带渐宽终不悔”用在她身上恰如其分。


载誉归来


至今,李海燕都清楚地记得,在评估专家组来的那段时间,她常常彻夜难眠。特别是专家组来的那天晚上,吃安定片都不管用。实在没法儿了,她就温了几两白酒,喝了之后才勉强睡了两三个小时。


学裁剪缝纫出身的李海燕,对衣着非常注重。为了迎接专家组的到来,她半年前就准备了一套西装。结果原来很合身的一套西装竟然穿不成了——人瘦了一大圈。无奈之下,她只好找了一身套裙穿上了。


送走专家后,李海燕带着儿子回到了老家郏县,来到亡夫徐国志的墓前,第一时间把这一好消息告诉和她一起奋斗多年的战友,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徐国志于2007年患脑溢血去世。“当时学校实行‘长短结合’模式,他要亲自送学生去往南方,这样一批又一批,经常饥一顿饱一顿。他身体又不好,很快就扛不住了。”说到这里,李海燕声音哽咽,一脸悲伤。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j08616tuc9k

“国庆三问”之三:

你为祖国流过泪吗?


但谈到自己的学校,李海燕的脸上立刻重现平日里的光彩:“下一步,我们要加倍努力,绝不辜负周口人民的期望和各级领导的重托,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流的本科职业大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高层次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李海燕现任周口市政协副主席,曾经连续三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受到习近平、胡锦涛、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这么多年,国家给了我这么多荣誉,各级领导给了我这么多信任,周口人民给了我这么多支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当我不能动的时候,我要把这所非营利性质的本科大学完全交给国家,并且不欠一分钱的外债。”采访结束时,李海燕坚定地说。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教育时报推出特别策划《我和我的祖国》,从历届河南年度教育新闻人物中遴选优秀代表,探寻他们在教育上为祖国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发掘他们个人成长经历中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故事,撷取那些令人动容的瞬间与您分享。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赵鑫  安稳



往期精彩推荐


我最亲爱的祖国啊!大山里的坚守,就是我对你的爱!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教育时报”。转载其他稿件(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觉得好看,请点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