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警惕,京外一地再现本土病例!这里的考生不允许踩点看考场!

教育时报 2022-10-09



北京多名隔离人员出现症状未报告


6月30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37场新闻发布会的通报病例中,有一名新发地市场保洁员,6月13日转运到集中隔离点进行集中医学观察,20日出现咳嗽等症状,未报告、未服药, 27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29日确诊。据了解,近日北京隔离人员中陆续出现了多例隔离期间出现症状不报告的情况,其中部分患者因症状轻微未报告。



10多万快递小哥核酸检测全部阴性


6月30日,据国家邮政局消息,截至6月27日24时,北京市主要品牌寄递企业已按计划完成核酸检测任务,累计检测104807人,已反馈结果全部为阴性。


出现在公厕被感染病例

专家提醒这些要注意


近日,北京市公布的病例调查结果显示,个别病例去过此前有过确诊病例的小区上过公共卫生间。针对这个问题,6月29日,国家卫健委专家组专家、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副主任施国庆发出提醒,感染者使用过的卫生间,存在门把手和冲水按钮等部位被污染的可能性,要减少接触可能受到污染的厕所环境表面,减少如厕时间,及时洗手。



北京考生不允许踩点看考场


6月29日,在北京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从7月1日起,高考考生可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打印准考证,同时也建议家长提前带考生了解考点路线和所用时间等,但不允许考生进考场踩点看考场。由于今年高考受疫情影响较为特殊,每个考点校将增设1名由卫健部门或疾控机构安排的副主考,负责疫情防控常规工作和突发情况处置。


吴尊友:北京确诊病例

可能在一周左右清零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北京最近一段时间报告的病例,多数是在集中隔离观察的人群当中,只有少数是在筛查当中发现的,乐观估计,在一周左右就可能看到报告病例清零。他同时提醒说,对于疫苗我们有期待,但也不能把疫苗当作唯一的、仅有的措施。疫苗可能不是万能的,或者说疫苗并不能够提供终身免疫。



上海出现本土病例


6月29日0—24时,通过口岸联防联控机制,上海报告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及关联病例1例。上海此次本土确诊病例为印度籍,3月到沪工作。其妻女6月20日自印度到沪,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6月21日,其妻子确诊。女儿年幼,他作为监护人,在事先被告知个人防护要求并给予防护用品后,于6月21日获准进入隔离点陪同隔离,其间和女儿都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武汉高中非毕业年级

7月10日复学、31日起放假


6月30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2020年春季学期,高中阶段(含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非毕业年级7月10日复学,7月31日起放暑假;初中阶段初一、初二年级7月5日结束线上教学,师生休假,8月10日返校复学至8月30日结束;小学及幼儿园7月5日起放暑假。


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死亡

或者预后不佳重要原因被发现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通过对48例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武汉雷神山医院重症病房治疗的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筛查和临床研究,发现深静脉血栓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发生率高达85.4%,深静脉血栓的广泛形成可能是该类患者死亡或者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该成果日前在全球心血管顶级杂志《循环》在线发表。







我们对新冠病毒认识还很少





在6月26日举行的北京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6月25日的一例新增确诊病例曾出现嗅觉、味觉减退现象。6月24日,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吴国安也曾介绍,在地坛医院收治的256例确诊病例中,自述有嗅觉改变的33人,发生率为13%;自述有味觉改变的21人,发生率为8%。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王一民认为,疫情初期,由于对新冠病毒认识不够,大家关注的重点是发热及呼吸道症状,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不会觉得嗅觉和味觉与新冠病毒有关。再加上原来收治的新冠病例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较多,这类人群可能本身对嗅觉和味觉的敏感程度就不高。所以在早期,对大规模确诊病例的统计报告中,并没有把其当作症状之一。而现在,随着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不断深入,对嗅觉、味觉等异常的关注也在逐渐增加。


6月16日,发表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协会会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嗅觉和味觉发生改变这一症状,在新冠肺炎患者中比例高达41%。其中,中国、德国和法国患者嗅觉或味觉障碍的发病率分别为32%、69%和49%。该研究针对394名来自中国、德国、法国5家医院的确诊病例,采用了嗅觉的视觉模拟量表和嗅觉障碍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英国耳鼻喉科协会认为,目前可取的方案是,一旦发现新发嗅觉丧失,就应自我隔离,并进行验证性检验。


王一民表示,对于新冠病毒,目前了解了一些特性,但还有更多谜需要破解。新冠病毒感染疾病的特征,包括重症患者的一些临床特征,逐渐清晰,但是并不知道这些特征还会发生哪些变化,会对人体造成重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更改。目前,我们也探索了一些新的药物或者一些老药。但无论是中药还是新老西药,还只限于尝试和探索,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药物,能够肯定地说有绝对的抗病毒作用,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新冠病毒目前还在变异中,还有突变,而且突变的亚型的致病力好像没有太大变化,但传播力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


“最后一个我们试图解决的问题是,大家关心的疫苗问题,包括人是否会产生抗体来抵御新冠病毒反复来袭的问题。目前的观点是,人会产生一定的抗体,但是这个抗体能持续多长时间,接种疫苗能保护人多长时间?好像还不太清楚。”王一民说,“未来,可能人类还会受到新冠病毒再次感染的风险。”


王一民认为,普通百姓不用去深入了解新冠病毒,大众只要清楚如何防范就好。需要关注怎么做到手卫生,勤洗手,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讲究咳嗽礼仪就够了。现在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不仅能应用到防范新冠病毒,对预防所有经呼吸道传染的疾病,比如每年的流感,都有效。



来源: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央视新闻客户端、环球网、中国青年报、健康时报客户端、北京日报、北京头条客户端等



推荐阅读


◆ 2020年河南省地方公费师范生招生政策来了,报名、录取、优惠政策……全解答!


◆ 好消息!教育部再发文,乡村教师的待遇将进一步提升!!!


◆ 习近平给这些师生回信了!


疫情不退,时报不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