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诚邀!与王拱璧先生“对话”中国乡村教育

教育名片发展论坛 教育时报 2023-06-28


教育

百年大计

乡村振兴发展大背景下

乡村学校如何焕发新活力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今日

时报君带您走进一所百年老校

探索这张民生考卷的答案

12月17日、18日

第17届河南教育名片发展论坛

诚邀您走进这所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

留下浓重一笔的乡村名校

近距离感受“拱璧精神”在新时代

焕发的强大育人力量

(具体报名方式见文末)



百年乡村名校

文化焕发新活力


202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彰显着国家全面促进乡村振兴的决心。在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趋势下,乡村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生源质量差、师资流失严重,是乡村学校高质量发展必须面对和解答的两大核心问题。


乡村学校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如何交出一张满意的答卷?漯河市召陵区青年镇初级中学(以下简称“青年中学”),探索出了一条“传承学校文化,涵养师生精神”的内涵发展之路。


青年中学地处漯河市最东端,距离市区 20多公里,是一所地地道道的乡村学校。所有乡村学校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这所学校也同样存在着。但是,他们以百年名校的深厚积淀,以乡村学校的文化传承,创造了乡村学校内涵发展的样本。


近年来

青年中学教学成绩突出

在校生2200多人

生源不流失

教师敬业乐业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


1


乡村振兴

离不开区域教育高水平的优质均衡发展

乡村学校的发展

要让精神和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10月22日,漯河市召陵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召陵教育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创建文化教育示范区”,通过优质学校带动引领,全面提升区域教育发展品质,实现召陵教育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发展。


青年中学吸引了大批教育同行前来参观学习


据召陵区教育局局长王怀殿介绍,今年9月以来,全区开展了树立“三有”标准(工作有标杆、落实有标准、突破有标志)、弘扬“三干”作风(以干事增强能力、以干练提高效率、以干净增强底气)活动,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召陵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大力气对乡村教育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优化农村学校布局,缩小城乡、校际办学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前几年全区学校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召陵区教育局出台了《深化规范管理,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要求学校围绕“强内涵、拓外延、提品质、创特色”的工作思路,认真开展“五好两创”活动(好校长、好队伍、好文化、好机制;创特色、创品牌)。青年中学的内涵发展,是召陵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文化教育示范区”创建的一个缩影。



在召陵区乃至漯河市,有两张文化名片分外耀眼:许慎文化、拱璧精神。作为“字圣”许慎故里,漯河市享有“中华汉字文化名城”的美誉;作为我国乡村教育的最早探索者和开拓者,王拱璧在百年前创办了青年中学,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乡村学校的发展,要传承和丰富文化的内涵。‘拱璧精神’作为召陵区和青年中学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活力,展现出强大的育人力量,激励着师生的精神成长。”王怀殿说。


2


“拱璧精神”的代际传递——

追寻先生遗志

坚守乡村教育


在青年中学的广场上,矗立着王拱璧先生的雕像,雕像身后,就是王拱璧纪念馆。纪念馆记录了王拱璧先生的生平事迹,收藏了关于他的部分文稿和相关书籍。这些实物,记录着百年前的乡村教育家依托教育图强救国、改造社会的宏图大志和扎实的办学实践。



王拱璧先生从1912年开始从事教育事业,相继创办了6所学校。特别是为了家乡的振兴,1920年在青年村创办了青年公学(现在的青年中学),将全部家产贡献给了青年公学和青年村。王拱璧先生给中国教育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史专家开始研究王拱璧的教育思想和实践,重新认识王拱璧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


中央教科院储朝晖教授2020年参加了青年中学的百年校庆并做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到:在百年前内忧外患、军政分裂、乡村破产的境遇下,王拱璧先生提出“宁到农村走绝路,不进都市求显通”,提出“人人有劳动,人人有书读,家家有地种,贫富有饭吃,男女有权柄”,通过民主选举成立自治村委会,倡导文明风尚、农教合一、学以致用,把学校办成了乡村改造的中心。能来到王拱璧先生创办的百年老校,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在王拱璧纪念碑前拜谒


吉林省教育学院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元昌曾在2018年来青年中学调研,他提出:“在谈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实验运动时,有几个教育家的名字熠熠生辉——黄炎培、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他们的办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教育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通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国内实地从事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最早的,是留日学生王拱璧。在乡村教育事业上,他贡献巨大,是我国乡村教育的最早探索者和开拓者。他在当时走出了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我们应该重新认识王拱璧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



“王拱璧先生不是为教育而办教育,是结合当时农村实际情况和国家未来的前途去办教育,志在通过教育改变一个国家。在‘拱璧精神’的感召下,召陵区有大批校长、教师追寻先生精神,志愿坚守乡村教育。” 王怀殿说。



“拱璧精神”对召陵区教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作为百年名校的接棒者,青年中学现任校长冀红涛1993年师范毕业后,就怀着一份浓浓的乡情,回到家乡教书。“进入青年中学伊始,面对王拱璧纪念碑,我肃然起敬。作为青年公学的传承者,我总在想,我们如何学习先生、如何传承先生精神、如何充分挖掘‘拱璧精神’的时代内涵,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冀红涛说。



2017年11月,“王拱璧教育培训基地”在青年中学揭牌。召陵区教育局每年将全区新教师的入职培训,都放在这里进行,目的是要让青年老师在从教之初,就实地感受到拱璧先生作为师者的大志向、大格局。


青年中学八年级语文教师张亚柯是2019年通过招教考试入职的。“入职培训的第一课就是学习拱璧精神,参观纪念馆,在王拱璧纪念碑前宣读誓词。在学校文化的潜移默化中,在和老教师的日常交流和研讨中,我能感受到王拱璧先生留下的精神遗产对老师们的深刻影响。老师们又通过课程渗透、班会课等,将‘拱璧精神’传递给学生。”



3


文化的力量

在这所乡村学校传递、聚变——

让教师敬业乐业

让学生生命舒展


青年中学校将“拱璧精神”总结为:鞠躬尽瘁的爱国精神、躬身践履的实干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在王拱璧教育思想的引领下,青年中学在教师专业发展、“农教合一”教学改革、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为乡村教育振兴积淀经验。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乡村教育逐渐被孤立于边缘地位。和其他农村学校一样,青年中学每年也都有教师向城区流动,但学校的风气和文化却根深蒂固,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家长的认可。总结原因,冀红涛将之归结为百年老校强大的精神和文化基因:学校有一大批矢志农村教育的核心、骨干教师,他们最能理解“拱璧精神”,愿意为自己家乡的教育贡献、付出。



除了精神引领,青年中学还在生活和专业发展上为教师创造各种条件。学校首批启动了教师周转房建设工作,解决了教师住房难、住房差的问题。学校为老师做的,不止“安居”,更有“乐业”: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和考评机制。教研上,学校通过“青蓝工程”对新教师进行专业帮扶,每周都进行校本教研,举行听评课交流活动。学校所有校级领导包括冀红涛本人,都一直在一线带班上课。学校十分还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组织各种活动,“强制”要求教师锻炼身体。



在课程设置上,王拱璧提出:乡村教育的内容应着眼于乡村生活,把知识与乡村实际生活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据冀洪涛介绍,青年中学一直在探索如何把拱璧先生“农教合一”的教育模式演绎成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育模式。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乡村文化要素,既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拉近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的距离,增强学生的乡土文化情感,也能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展现乡村教育特色。”一方面,学校鼓励教师开设实践性的校本课程,如劳动实践课、手工制作课、电器维修课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另一方面,学校结合农村特点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的实施,如生物课带学生到学校的试验田,让学生观察花草树木的生成变化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物理课,带学生观察新型的农业机械化设备,体会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在学生社团活动方面,学校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特点,通过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搭建多彩的展示平台,让农村孩子建立自信,提升综合素养。冀红涛告诉教育时报记者:“农村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普遍不好,初一入学成绩与城市学校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如果死守文化课,进行‘填鸭式’教学,势必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通过开办各种社团活动,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智能优势,建立自信,从而将这种自信迁移到文化课学习乃至生活的各个方面。”青年中学每周都会分年级组织拔河比赛、接力赛、棋艺展示、经典诵读、歌咏比赛等不同形式的展示活动,丰富学生的在校生活。



青年中学建校百来年,时移世易,沧桑巨变。在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留不住老师、招不来学生”的困境下,青年中学这所百年名校,让“拱璧精神”焕发出了新活力,让教师敬业乐业,让学生生命舒展。


文化的力量,将继续在这所乡村学校传递、聚变!在青年中学王拱璧纪念馆前,矗立着先生的汉白玉雕像:右手高擎,左手握卷,目光坚毅,凝望远方!




第17届河南教育名片发展论坛

暨“乡村教育与学校文化”观摩研讨会

将于12月17日、18日

在青年中学举行


详情如下

↓↓↓


报名通告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在新型城镇化的趋势下,乡村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留不住老师、招不来学生”的困境下,漯河市召陵区青年镇初级中学这所百年名校,让“拱璧精神”焕发出了新活力,让教师敬业乐业,让学生生命舒展,教学成绩突出,探索出了一条“传承学校文化,涵养师生精神”的内涵发展之路。


他们是如何做到了?



    2021年12月17日—18日,第17届河南教育名片发展论坛暨“乡村教育与学校文化”观摩研讨会将在青年中学举行。届时,学校将通过全方位展示,呈现乡村教育的生动实践。


①会议内容


A.区域乡村教育经验分享和校长关于“乡村教育与学校文化”的主题报告。


B.教师组合报告:关于学校文化传承、“农教合一”的课程改革、学生社团活动,等等。


C.校园文化观摩:观摩王拱璧纪念馆和富有乡村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D.课堂观摩:观摩课堂教学和有关“拱璧精神”传承的班会课。


E.社团活动观摩:学生社团常态化开展的现场展示。


F.沙龙研讨:“双减”政策下,乡村学校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主动作为?


G.专家点评及报告:知名专家将做有针对性的报告。


②与会专家


王振存: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访问学者。教育部宏观政策咨询专家、教育部教育政策编制专家、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检测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国家新闻出版署评审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


徐万山: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河南省陶行知研究会秘书长,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省教育科学专家库专家。主要从事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和学校改进研究,出版《论课程价值的实现》《优质学校:关键特征与整体建构》等5部专著。


③主办单位


河南教育新闻中心

教育时报社

漯河市召陵区人民政府


④承办单位


漯河市召陵区教育局


⑤协办单位


“教育时报”微信公众号

“河南教师”微信公众号

河南睿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⑥会议时间


2021年12月17日下午、18日上午


⑦报到时间


2021年12月17日上午


⑧报到地点


漯河市楚悦和锦酒店(漯河市召陵区黄河路与桐柏山路交叉口东北角)


本次论坛为公益性质

不向与会者收取会务费

交通、食宿费用自理


因疫情防控要求

会议严格限制规模

每所学校限报5位老师

有意参会的老师

请电话报名

名额有限

额满即止


报名电话

↓↓↓


0371—66370667

18790521562

(龙老师)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杨雷 通讯员 李大更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推荐阅读↑↑↑



告诉我,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