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引擎”带来“强动力”,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人生更加出彩!

教育时报 2023-06-27


《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

构建了五位一体、全面多维的

评价标准和体系

成为特殊教育未来改革发展的

“牛鼻子”和“指挥棒”


与普通教师不同

特教老师面对的

是身体或智力某方面有缺陷的

残疾儿童青少年

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工作者

肩负更多责任和使命


河南省积极探索建立

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相融合的

学校多元课程体系

全省特殊教育课程开发

呈现百花齐放的

良好态势

↓↓↓


让特殊孩子
享受适宜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部近日印发《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新时代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作为我国出台的首个关于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的专门性文件,《指南》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精神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一经发布便备受关注。


为孤独症孩子办个人画展


《指南》如何成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我省围绕五大评价内容中备受关注的课程教学实施、教师队伍建设等评价内容做了哪些工作,近日,教育时报记者就一系列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和特殊教育学校。


紧牵“牛鼻子”,引领特殊教育走向高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保障条件和教育质量显著提升,但是《指南》出台之前,特殊教育评价多是参照普通教育评价,尚未形成符合特殊儿童身心特点和特殊教育自身规律的评价体系。

此次《指南》出台,从政府履行职责、课程教学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组织管理、学生适宜发展五个角度设置了18项关键指标和49个考查要点,构建了五位一体、全面多维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成为特殊教育未来改革发展的“牛鼻子”和“指挥棒”,将助力促进特殊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用心引领,助力特殊儿童打开心扉,拥抱未来


作为特殊教育大省,我省一直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发展,形成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13%。截至目前,全省已支持建设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27所、医教结合实验校10所,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48个,资源教室591个,基本实现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全省特殊教育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特殊教育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

未来,我省如何立足已有基础,借力《指南》,探索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河南方案”?

河南省特殊教育协会会长、郑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院长高宏表示,要以《指南》为指引,着力强弱项、补短板,聚力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从特殊孩子的启蒙教育抓起,带领他们走好人生第一步


一是在健全办学体系上,着力抓两头、促融合。在完善特殊儿童义务教育体系的同时,不断优化资源布局,依托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中心,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康复机构全覆盖,提高特殊儿童入园率;坚持把残疾学生高中教育纳入我省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

二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着力抓专业、强保障。建设专业化、专职化融合教育工作队伍,建立教师资源区内统筹调配机制;增设特殊教育教师政府专项奖励,不断吸引优秀教师投身特殊教育,激发教师积极性、创造性。

三是在课程教学上,着力抓评价、提质量。实施多元发展性评价,为特殊学生建立涵盖学业成就、功能发展与社会适应等促进其适宜发展的评价模式。


紧盯“建队伍”,为特教老师全面成长保驾护航

教师是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促进特殊儿童最大限度发展的核心要素,与普通教师不同,特教老师面对的是身体或智力某方面有缺陷的残疾儿童青少年,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工作者肩负更多责任和使命,需要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责任心,也对特教老师从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用手语为听障学生上“无声的党史课”,擦亮人生底色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省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出台特殊教育教师配备标准。在河南省免费师范生招生计划中,专门设置“特殊教育专项”,支持师范类院校和其它高校扩大特殊教育相关专业招生规模,将特教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由原来的每年100名增加到200名,增设特殊教育专业硕士点,定向培养高层次特殊教育教师。同时,推进省级资源中心智慧云平台建设,构建四级共享体系,为特殊教育教师研修交流、送教上门、随班就读、远程教育提供有力支撑,着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教教师队伍。


此外,我省还不断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在职教师全员培训,并先后举办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技能大赛、优质课大赛、手语大赛等,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全面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水平,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舞蹈、音乐……为特殊孩子的内心世界增添色彩


在省、市政策的支持下,我省各特殊教育学校也纷纷探索适合校情的教师队伍培养方案。据濮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吴守刚介绍,该校从四个方面建强教师队伍:校长为全体教师做师德师风专题讲座,组织召开年级段思想道德建设会,邀请专家名师做师德报告、开展师德演讲比赛、学习时代楷模先进事迹,用榜样的力量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教师培训工程”,保证教师全员外出参加培训,接受新理念、感受新变化;实施“青蓝工程”,打造语文、数学、综合、班主任4个名师工作室,让每位工作室成员在同伴互助中共同提升、共同成长;教育科研促提升,积极引导教师注重教学与研究并行、实践与反思共进,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


紧抓“课程关”,推动特殊教育课程体系百花齐放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影响学生发展最直接的中介和变量,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课程教学实施也常常被认为是一所学校的立身之本。

为了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推进差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提高特殊学生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我省不断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国家盲、聋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标准,依托郑州师范学院成立河南省特殊教育课程发展联盟,组织实施省级三类特教学校教师、教研员新课程标准培训,提高学校课程实施能力;建设河南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搭建省级特殊教育资源平台,积极探索建立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相融合的学校多元课程体系,全省特殊教育课程开发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听障学生圆了大学梦,相约回校谢师恩


聋生舞蹈《千手观音》荣登河南卫视2020年少儿春晚,《红星闪耀》荣获2021年度河南省残疾人文艺汇演一等奖,累计113名聋生考入长春大学、西安美术学院、郑州师范学院等高校,实现大学梦……近年来,南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艺术教育结出累累硕果,为残疾孩子搭建了人生出彩的舞台,让孩子们过上了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这一切都离不开学校以艺术特色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打造‘一美三融四自’的艺术教育品牌。”学校校长吴朝东说。

“一美”:开展最美教师、最美学生、最美家长评选活动,以美引领人,培育心灵美、思想美、语言美、行为美校风;“三融”:将艺术教育融入课程、课堂和艺术活动,形成“以律动课程为基础,以舞蹈、美术课程为两翼,以课内外艺术活动为载体”的课程体系,补偿了聋生的听力缺陷,全面发展聋生艺术素养;“四自”:在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中引领师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分享美,培育聋哑孩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

由于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在精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有歌声才有快乐,有音乐才有梦想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辅读学校就着重针对学校孤独症儿童多的实际情况,实施以生活教育为核心的系列课程,开展“个别化训练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孤独症儿童大多具有沟通障碍、语言发育迟滞、兴趣范围小的特征,为了激发孩子的沟通欲望,我们每个月都会带孩子到超市、医院、银行等公共场所,有针对性地训练孩子过马路、乘地铁、看病、购物,在活动中培养孩子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学校校长于红莉介绍说。

除了进行常规的课程开发,我省特殊教育学校还积极探索“医教结合”,为学生提供辅助支持与康复训练。

渑池县特殊教育学校作为较早探索“医教结合”工作的学校之一,如今已经形成医学康复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个别训练与集体教学相辅相成的“医教结合”模式。学校尝试采用“技能目标—主题训练—康复教育”的课程模式,将课程设置分为主题技能课程和康复课程,其中主题技能课程以生活适应技能训练为核心、康复课程以身体机能康复训练为主,使更多的身心障碍青少年在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中成功康复。

在《指南》的引领下,我省特殊教育发展方向更明确、道路更宽阔。《指南》为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注入了强大动力,成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我省每一个特殊学生都能得到适宜教育、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未来一片光明。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方慧 通讯员 马亚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