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县中塌陷”困局的破解之道

教育时报 2023-06-28

我省共有普通高中970所

其中县中575所

无论从办学规模还是从师生人数上看

县中都占据了“半壁江山”


县中发展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面较广

亟须从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建立科学的治理体系入手加以解决


 对于当前县中发展而言

办学思路是否紧跟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等

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方向更为重要

↓↓↓

全力构建县中高质量发展良好生态

规范招生管理、健全教师补充激励机制、实施托管帮扶工程……12月14日,省教育厅等十部门发布《河南省“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到2025年,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县中生源流失现象得到根本扭转,县中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县中办学经费得到切实保障,学校建设基本实现标准化,县中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实施方案》的出台,为整体提升我省县中办学水平,更好适应新课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发展契机。我省县中发展现状如何?面临哪些困境?《实施方案》如何落实落地?带着这些问题,教育时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多措并举、综合施策

不断增强县中生源动力、办学效力、队伍活力、育人潜力


“县中改革发展关系县域基础教育振兴发展的大局,寄托着广大乡村学生对接受更好教育的美好期盼。我省共有普通高中970所,其中县中575所。无论从办学规模还是从师生人数上看,县中都占据了‘半壁江山’。”在教育部今年开展的县中网络调研座谈会上,省教育厅总督学刘林亚就我省县中发展现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等进行介绍。他指出,近年来,我省大力振兴县中,在招生政策、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和育人模式上,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不断增强生源动力、办学效力、队伍活力、育人潜力,县中提升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狠抓招生管理,增强县中生源动力。我省于2010年搭建了统一的省级中招电子平台,实现了考生信息采集、志愿填报、招生录取、学籍注册一站式办理。严格控制公民办普通高中招生范围,除特殊类型班外,一律不得跨省辖市招生。对存在违规招生的学校严肃处理,为县中保住优质生源,增强其发展的内生动力。我省新郑市等部分县(市、区)探索“均分生源”的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现了生源质量的均衡分配,促进了辖区内普通高中协调发展。


做好资金保障,提高县中办学效力。2019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切实解决大班额问题的意见》,着力补齐短板、夯实基础。中央和省级财政每年专项投入近10亿元,全部用于县域薄弱高中改造,推动和带动市县投入220亿元,全省校舍竣工面积达605.8万平方米。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普通高中大班额占比较2018年下降53.73%,超大班额占比下降28.73%。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将县城和农村地区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至每生每年不低于1000元。


提升教师素质,调动县中队伍活力。深化“县管校聘”改革,给予县中更大教师调配权,畅通流动渠道,吸引优秀师资。持续加大教师调整补充力度,省委省政府出台文件,要求各地在依据规定标准完成普通高中教职工配备的基础上,按不低于10%的比例增加走班教学所需教师。切实提高教师待遇,落实中小学教师“一补两贴”,设立地方教龄津贴。提高高级职称岗位结构比例,在原有基础上提高8%左右。实施校长培训项目、高中省级骨干教师专项培育计划、高中教师新高考适应能力提升行动等,持续提升县中教师队伍质量。


推动教学提质,挖掘县中育人潜力。今年,我省先后遴选了普通高中省级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33所、创建单位84所,其中54所县中入选;遴选普通高中省一级学科基地24个、二级学科基地52个,其中12所县中的13个学科入选。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从2018年起,总计投入资金1500万元用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覆盖了全省所有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高中校长和一线教师。实施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1256”工程,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设立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课题,首批有54个县中课题立项。


一系列举措有效缓解了我省“县中塌陷”,蹚出了一条促进县中发展提升的路子。今年2月,在教育部召开的“十四五”国家基础教育重大项目计划实施部署工作会议上,我省就促进县中发展做了典型发言。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

努力破解“县中塌陷”的困局


目前,县中规模超过全省普通高中学校总数一半,办好县中对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带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用十分明显。但是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出现了“县中塌陷”现象,县中优秀生源和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基础条件相对薄弱、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等较为突出,引发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不少地方,许多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起来的历史名校,在一些“超级中学”的挤压下,辉煌多年的“县中模式”整体消解。


导致“县中塌陷”的原因不尽相同,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但毋庸置疑,着力解决“县中塌陷”问题,提升县中的教育质量,已成为“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刻不容缓的目标任务。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近年来我省县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和困难:一是当前我省普通高中发展模式单一、同质化严重,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还有一定的工作难度;二是部分县中还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唯分数的现象,科学的育人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改变;三是受区域经济发展和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影响,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部分县中的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四是新高考实施后,学生对学科选择的多样性和不均衡性,将引发物理、地理、历史等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现象,需要妥善应对。


“《实施方案》的确是直指解决当下制约县中发展突出问题的关键,明确提出了‘生源、教师、经费、条件、改革、质量’等短板弱项的突破目标、解决路径和实施要求。”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校长李明表示,“但是县中发展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较广,面临的矛盾、难题非常多,亟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从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建立科学的治理体系入手加以解决。”



健全县中发展提升保障机制

摆脱路径依赖,促进县中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指出,将通过规范招生管理、健全教师补充激励机制、提高县中教师能力素质、实施托管帮扶工程、改善县中办学条件、完善县中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县中教育质量等主要举措,健全县中发展提升保障机制,全面提高县中教育质量。这些举措既有针对性,又有系统性,打出的政策“组合拳”,为帮助县中走出发展困境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政策基础。


“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提质发展,重点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要抓教师。县中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质发展的‘牛鼻子’,采取多种方式强化教师专业素养,努力打造一支与县中提质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二是抓学生。积极探索转变育人方式的新路径,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课程设置,不断完善管理服务,解决好学生的学、住、行等问题。三是抓合力。坚持家校社协同育人,强化政府、家庭、社会对县中的关注、理解和支持,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合力,赋能县中教育。”内黄县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杨刚雷在学习了《实施方案》后,干劲十足。


河南省普通高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河南大学教授蔡建东表示,《实施方案》的颁布将极大改善我省县中发展的环境,但在利好的环境下能否提升县中的整体办学质量,关键还是在于每所县中学校在新形势下的自身发展能力。对于当前县中发展而言,生源、师资、办学条件固然重要,但办学思路是否紧跟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等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方向则更为重要。这需要县中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政绩观,摆脱路径依赖,有魄力有勇气跳出“县中模式”的怪圈,树立自主发展信心,聚焦多样化特色发展,在自主创新实践中稳步推进学校育人模式转型,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苏江召


推荐阅读
新高考等级赋分,你算明白了吗?
孩子的阅读能被流量“裹挟”吗?阅读量焦虑扩散……
人社部发文: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不将论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县中发展提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