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趁着还没开学,带着孩子去寻找诗意远方吧!

教育时报 2023-06-28

今天

大年初七

许多家长已经返回岗位

但我们的孩子

假期还有余额


接下来的假日时光

谁可以陪伴孩子度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打造的

《2023中国诗词大会》

是个不错的选择呦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委共同推出的《2023中国诗词大会》10期节目,1月25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段20:00档连续播出。


春秋代序

唯诗心永存

天地有常

为梦想启程



接下来

大家和时报君一起

看看这档节目

有哪些精彩内容吧!

↓↓↓



以“欢喜”揭幕

向“远方”而行


《2023中国诗词大会》十大主题热词:“欢喜、寻味、燃、寒暑、先生、本来、心动、天下、十年、远方”绽放穿越寒冬的温暖诗意,以浓浓的家国情怀点亮万家灯火,带来对新春的美好期待与殷切展望。



诗心+民心

开门办大会绽放国人风采


《2023中国诗词大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镜头对准亿万大众,紧紧围绕诗词如何观照当下生活、如何映射万千心灵、凝聚时代共识、鼓舞团结奋斗展开创作,讲述大众“与诗词结缘”的真情故事,以诗词之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中见气象,于平凡中见精神。





百人团再度更新升级


《2023中国诗词大会》更新四团设置,家庭团升级为亲友团,邀请更多因诗结缘的诗友携手参与,让紧张激烈的竞赛比拼成为全国诗友切磋技艺的“嘉年华”。



从职业来看,覆盖百工百业,是一次当代中国职业精神的诗意巡礼。


从参赛年龄看,有6岁的儿童,也有90岁的老者。


场上有10岁“老选手”带着6岁弟弟重返舞台的生动场面,也有从“对手”变“诗友”的大庆油田工友组合。


有带着学生学诗词的体育老师,还有把中文说得如母语般流利的外国萌娃兄妹。



非遗技艺尽显诗词意境


18位民间出题人,用精湛的手艺为《2023中国诗词大会》带来别具创意的诗词意境,其中既有蜡染、打铁花、琉璃烧制等非遗技艺,亦有煎饼花、地面彩绘、羊毛毡等接地气的才艺展示,堪称是高超技艺与精彩诗意的奇妙之旅。




古典+时尚

看诗词与生活惊喜相遇


《2023中国诗词大会》创新诗词之“用”,让创意和诗词在滚烫的生活中碰撞出绚烂火花。一道道充满时代感的创意题目,搭起诗词与生活之桥,让人感叹诗词还可以这么“用”。





从没见过的

花样“诗词应用题”


“诗词应用题”有了更多玩法:航天员刘洋从太空发来邀请,请大家给她出舱时拍摄的照片配诗词;2022年北京冬奥会冠军苏翊鸣带来全新研发的动作,正缺一个有诗词韵味的名字;还有诗词带货......“画中有诗”环节,特别强调生活中的诗意应用,帆布包、四面灯、餐垫等生活用品,成了展示诗词的灵巧画布。



沉浸式出题打破“考试场”,新意频出,让人身临其境,在故事化场景中与诗人、诗词直接对话。沉浸式演绎,运用XR 、VR等科技手段突破时空界限,每期一个独特视角“打开”诗词世界,如全场“穿越”到汉代天文学家张衡身边,在他的引领下,一起“仰观宇宙之大”, 指点星空,蠡测宇宙。


有细心观众发现

第一期节目播出时

刘洋胸前的飞行荣誉标上

又增加了一颗星

↓↓↓



飞行荣誉标上有几颗星

就表示这位航天员上过几次太空

神舟十四号任务中

刘洋成功地进行了第二次飞天

升级为“两颗星”


在太空“出差”的半年里

刘洋与陈冬、蔡旭哲一起

完成3次出舱、1次“天宫课堂”授课

首次进驻问天舱、梦天舱

实施多项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多个“首次”





更接地气的“画中有诗”来了


在备受观众喜爱的康震老师“画中有诗”环节,今年特别强调生活中的诗意应用,帆布包、四面灯、餐垫等日常生活用品,都成了展示诗词的灵巧画布。


与此同时,康震老师还会提前画出每期的关键元素,邀请全国电视观众跟着一起画。




思想+艺术+技术

赴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约会


《2023中国诗词大会》秉持“思想+艺术+技术”的创新思路,运用XR 、VR等科技手段突破时空界限,以诗词为媒,为观众打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场,带大家身临其境,奔赴跨越时空的诗意盛会。




享繁华气象

与文豪对话


围绕“唐代西域点心你好奇吗”,主持人带领嘉宾老师“穿越”到唐朝时的新疆阿斯塔那,看当时西域的四个厨娘如何制作点心。真人现场复原《福贵岁朝图》,看清朝的孩子们如何热闹过年。舞台实景搭建《清明上河图》,看北宋京畿繁华,点评嘉宾带您尝一尝汴京道地小吃。还有全场“穿越”到张衡身边,在这位汉代天文学家的引领下,一起“仰观宇宙之大”, 指点星空,蠡测宇宙。



《2023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基于古籍文献和数字技术打造的全息虚拟人物——大文豪苏轼首次亮相。基于古籍文献和数字技术打造的全息虚拟人苏轼首次亮相,化身出题官的他,给场上选手留下怎样的难题?点评嘉宾和主持人又将如何与苏轼互动?




高科技的加入

也让《2023中国诗词大会》的舞美

呈现出全新面貌

↓↓




增强舞台机械装置的使用,实现开合、升降、旋转等运动;环抱式律动屏,营造若实若虚的唯美意境;重点升级三维索道摄像机的虚拟技术,实现360度无死角的沉浸式视觉体验;5G通讯技术和多人连线系统,实现“云中”千人团同步答题、投票和交流功能,实现实时全民诗词互动。







第一期精彩看点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月25日

《2023中国诗词大会》首期节目播出

主持人龙洋吟诵着

王安石的《元日》

为其拉开了帷幕

和大家一起迎接

岁月静好的欢喜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一岁一期,盛世欢喜。《2023中国诗词大会》首期节目里的诗词,从“个人欢喜”到“家国欢喜”,从岁月静好的“小欢喜”到国泰民安的“大欢喜”,情感的进阶、主题的升华,通过主题化设置为诗词赋予更多的时代内涵意义。




第二期精彩看点


四方食事,化作一缕浓浓的人间烟火;岁月缱绻,酿就一抹悠悠的生活绵长。《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二期节目将诗词与味道相融合,带我们品鉴美食之盛、体验人生之趣、感悟生活之真,共同开启曼妙的诗意“寻味”之旅。



本期节目还以沉浸式的情景演绎“活化”古画《清明上河图》,重现北宋盛世,寻味东都记忆。“家家腊月二十五,淅米如珠和豆煮”,节目中以汴京特色小吃“水饭”出题,令观众感受到延绵千年的中原美食文化;“但爱鲈鱼美、青青园中葵、香饭进胡麻、绿竿初长笋、洞庭千木奴、脍切天池鳞、炙鸭点椒盐”,康震、蒙曼老师和主持人龙洋“穿越”历史,与古人对话,用美食打开繁盛王朝的烟云梦幻、品味汴京食肆的活色生香。




第三期精彩看点


以梦为马,共赴韶华。从个人到社会、从小我到家国,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一部“高燃”的历史,燃是一种蓬勃张扬的生命力,更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驱动力。《2023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期节目,和我们相约“燃”,以赤子之心共同开启属于我们的“燃情岁月”。



“燃”是昂扬向上的激情,“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燃”是无限极致的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燃”是视死如归的信念,“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四期精彩看点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时间流转,生生不息,却从不曾亏欠应时的沿途风景、世事的蛰伏生长。寒来暑往,划定了年岁节点,流淌着诗意生活,同样也从未阻止生命孕育生长。《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四期节目带我们走进诗词中的“寒暑”,共同探秘诗词中的四时之美、触摸人生中的时序之变、体悟万物中的奇妙之蕴。



中国古代的先民就认识到寒暑变化的节律,并划分了二十四节气,千百年来应时而起、应时而动、应时而生、应时而隐,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同时,用智慧创造生产与生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节目中以诗词中的四季观照精彩纷呈的人生与心境——
天地寒暑、世间冷暖尽在人心眼见的都是最好的季节都是我们最需要的寒暑




癸卯新春

诗意相伴

《2023中国诗词大会》正在持续更新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观看吧

为生活、为假期

添上一份诗意浪漫!
来源:教育部官网,“央视科教”“中国诗词大会”微信公众号

诗意浪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