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史研究》2022年6期摘要

清史研究编辑部 清史研究杂志
2024-09-13


《清史研究》2022年6期摘要



风险应对力

——清代经济史研究的新视角

林展

摘要:百年来的清代经济史研究,其不同的研究范式,都受到生产力标准的影响。本文指出,已有研究范式没有足够重视经济活动中的波动性,即风险因素,这不利于全面认识清代经济的特征和演进规律。基于学界新提出的风险应对力概念,本文首先说明生产力—风险应对力分析框架的含义,接着提出可以对风险应对力进行量化评估的相关指标,并以大分流问题为例,说明这一分析框架所带来的新启示,最后介绍这一框架对于清代经济史研究的价值。关键词:风险,风险应对力,生产力,清代经济作者简介:林展,男,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


如何透过风险的视角理解历史?

——评《文明的逻辑:人类与风险的博弈》

彭凯翔

摘要:《文明的逻辑》一书摆脱过度重视经济增长的窠臼,将风险应对力视为和生产率同等重要的维度,揭示出为“工业革命”光芒所遮掩的精彩纷呈的文明变迁。在解释路径上,作者兼采理性选择、演化、历史叙事等多元逻辑,来说明不同文明中文化与组织对各种外生或“人造”风险的应对。不过,它们是否可构成统一的理论框架,还需探讨。此外,本书也尝试从风险或不确定性出发对各类组织的内部逻辑进行经济解释,但对国家的讨论相对薄弱。
关键词:风险,文化,组织,文明史
作者简介:彭凯翔,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康有为与“弭兵会”

——兼论翁同龢荐康有为说

茅海建

摘要:光绪二十三年(1897)初冬,德国派军舰强占胶州湾,清朝陷于严重的边疆危机。给事中高燮曾上奏提议,派康有为赴瑞士加入“弭兵会”,以争取国际同情甚至国际干预。本文深入探讨高燮曾所言“弭兵会”的情况及性质;康有为一派对“弭兵会”的想象与设计;高燮曾荐康有为参加“弭兵会”的背景和总理衙门处理此案的结果。本文说明了康有为步入高层政坛、主导戊戌变法的奇特历程,翁同龢在此中所起到的微妙作用,展示了历史的偶然性。
关键词:弭兵,康有为,翁同龢,胶州湾危机,“上清帝第六书”
作者简介:茅海建,男,澳门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


从“内外”到“三权”

——辛亥革命前夕帝国的权力新格局

彭剑

摘要:自 1930 年代以来,学界探讨晚清权力结构,都在“内”“外”的框架下言说,或称咸同军兴以来一直是“外重内轻”,或称清末新政期间演化成了“内外皆轻”。谈及晚清权力结构的影响,学界都与民初的军阀割据相联系。其实,预备立宪期间,权力结构发生了超出“内”“外”格局,朝着三权鼎立方向发展的新变化。在此过程中,崛起的不仅仅是军人,还有绅士。这两个集团在推翻清廷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在民初共享政权,北洋时期的政治舞台上不但有军阀,也有绅士,不但有割据,也有宪政,这是清季权力结构新变化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预备立宪,内外皆轻,三权分立,权力流向,民初政局
作者简介:彭剑,男,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清代湖南的铺兵永充制及其实践

——以湘潭县为中心的考察

吴族勇

摘要:在清代的邮驿体系中,铺司负责地方日常公文的传递,铺兵则是铺司中的承役人员。通过分析家谱文献中有关铺兵的资料,可以对这一差役的实际运行有更为细致的了解。湖南湘潭等地实行的是铺兵永充制,每处铺司的差役由若干家族承担,并且世代应役。各个家族每年承接一定天数的差役,以房支为单位将属于本族的差役进行再次分配,每个房支只需在固定年份承差若干天。各房领取差役后并不亲身应差,而是设立公产,以经营公产所得的收入雇人当差
关键词:清代,湘潭,永充铺兵,宗族制度
作者简介:吴族勇,男,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社仓归总”

——乾隆朝湖南社总仓的建置与制度设计

李尔岑

摘要:社总仓,是清代部分直省实行的,将存于私家之社谷归并,并于县内适中之处新建仓廒的政治活动。受益于乾隆初年的经营,湖南省社总仓的推行最为广泛、彻底。社总仓将散贮社谷集聚并予以统计,实现社谷资源的初步整合与再分配,为湖南一省社仓在乾隆朝的有效运作提供了资源基础。社总仓的制度设计,为研究清代官方对社仓的定位、认知,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社仓,总仓,建置模式,制度设计
作者简介:李尔岑,男,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清末民初成都平原的堰长换任与地方社会

——以新津县为中心的考察

袁上

摘要:清末民初,由于垫支堰费的赔累、预收堰款的困难与水利纠纷的频发,成都平原地区的堰长一职“人人视为畏途”,民间用水群体开始主动向官府“报换”堰长,并形成了适应性办法——轮充制。这些转变却使堰长逐渐脱离了地方精英的身份,“殷实”“谙练”等遴选标准不再被置于首要位置,民间治水在组织运转上陷入困境。官府积极介入堰长换任进程的同时,民堰也试图主动“借用”官府之力以保障堰长制的有效施行。堰长换任这类水利事务所体现出的地方社会官民互动,既存在官方的主动下渗,更展现为民间治水在困境中的能动性诉求,双方的互动是在共同意志下展开的
关键词:成都平原,水利,堰长,官民互动
作者简介:袁上,男,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寓捐于禁”

——清末演戏与戏捐开征

张秀丽

摘要:戏捐是针对戏剧演出活动所征收的一种税捐,属于杂税杂捐。戏捐的开征,是在清末新政地方财政支绌的时代背景下,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对酬神演戏,寓禁于征,以此为基础,规定凡娱乐演戏,一律征捐,目的是以无益之浮费,供有用之要需,成为当时学堂、巡警等新政事业的重要经费来源之一。在清末,戏捐的开征时间,各地不同,征收机构、捐额不一;各地多自定章程,自行征管,无统一规章条例,用途各异。在清末地方财政收入中,戏捐所占比例很小,似乎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但对于县域以下某一具体学堂或巡警所而言,就是重要的经费支撑,如在山西,戏捐属于地方经常之收入。从此意义上而言,戏捐的财政意义或许大于其社会治理意义
关键词:清末新政,演戏,戏捐开征,杂税杂捐
作者简介:张秀丽,女,《史学月刊》编辑部副编审,河南大学慈善公益研究中心、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康熙年间的盛京内务府商人

灵灵

摘要:盛京内务府商人正式补放于清康熙十年(1671),作为“皇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自盛京内务府包衣。这些商人在盛京境内经营各类铺子,并来往于盛京、吉林地区经商,对于活跃周边经济起到一定作用。关于内务府商人研究,以往以北京总管内务府商人为主,且以著名“皇商”为重点。对于盛京内务府商人,因汉文史料有限,尚少专门探讨。本文以辽宁省档案馆藏满文《黑图档》为基本史料,就康熙朝盛京内务府商人的补放、管理、贸易范围及特点进行了初步考察。
关键词:康熙朝,盛京内务府,《黑图档》,商人
作者简介:灵灵,女,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共和制下的皇室机关

——民国时期清室盛京内务府存续考论

刘灿

摘要:1907年东北改行省制,彰显陪都体制尊崇地位的盛京内务府被纳入行省公署体系,受旗务司辖制。民国成立后,盛京内务府作为专办清室事务的“皇室机关”留存,却不断被中央政府和奉天当局限制事权,迭经改组仅余办事处建置。为扭转遥控不力的局面,清室于 1915年派人赴奉整顿官员贪渎、 旗兵困顿等积弊;至1924年更重设内务府大臣,以便提拨奉天皇产经费供“小朝廷”使用,这是清王朝吏治乱象的延续。在民国政府于经济层面严格管控、人事层面让渡微小权力的优待限度下,清室对东北社会的影响被削弱,国家主权得到维护,但同时也折射出民初的政局动荡与国力空虚。
关键词:盛京内务府,内务府办事处,逊清皇室,民国政府,奉天当局
作者简介:刘灿,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欢迎订阅《清史研究》杂志

微信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清史研究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