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0-10-12

今天是第854期日报。

Lancet:2800万人数据,滴酒不沾最健康

Lancet[IF:53.254]

① 2800万人数据显示,饮酒造成2016年全球2.2%女性和6.8%男性死亡,是第7大致死/残/病风险因素;② 15-49岁人群中,饮酒是主要风险因素,造成3.8%的女性和12.2%的男性死亡,相关死亡原因主要是结核病、交通事故和自我伤害,50岁以上人群中,癌症是饮酒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③ 适度饮酒(<10克酒精/天)与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和缺血性中风风险降低相关,但后二者未达统计学显著;④ 全因死亡和癌症风险与饮酒量正相关;⑤ 为了健康最好滴酒不沾。

Alcohol use and burden for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08-23  DOI: 10.1016/S0140-6736(18)31310-2

Lancet:中国人应注意减少钠摄入

Lancet[IF:53.254]

① 纳入18个国家、369个社区的95767人进行血压分析,跟踪随访(中位数8.1年)255个社区的82544人进行心血管疾病分析;② 中国80%的社区平均钠摄入量超过5g/天,而其它国家中84%的社区平均钠摄入量为3-5g/天;③ 平均钠摄入量每上升1g,平均收缩压上升2.86mm Hg,两者之间的显著关联仅存在于钠摄入量最高的群体中;④ 相比于其它国家,钠摄入量与中风之间在中国受试者中存在显著关联;⑤ 所有主要心血管事件随着钾摄入量的增加而减少。

Urinary sodium excretion, blood pressur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a community-level prospective epidemiological cohort study

08-11  DOI: 10.1016/S0140-6736(18)31376-X

Lancet子刊:43万人数据显示,碳水化合物吃多吃少都不好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IF:N/A]

① 纳入1.5万人、中位随访时间25年的ARIC队列研究显示,摄入碳水化合物所占热量比例与全因死亡率间存在U型关联,当热量摄入中50-55%来自碳水化合物时,死亡风险最低;② 在纳入43万人数据、8个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中,也发现类似U型关联;③ 但死亡风险与主要营养素的来源有关:若替代碳水化合物的脂肪或蛋白质来自动物(猪、牛、羊、鸡等),则死亡风险上升18%,若来自植物(蔬菜、全谷、坚果等),则死亡风险降低18%。

Dietary carbohydrate intake and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08-16  DOI: 10.1016/S2468-2667(18)30135-X

BMJ:适度饮酒与更低的痴呆风险相关?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23.259]

① 对9087名35-55岁的受试者进行23年的跟踪随访;② 受试者分为3组:戒酒(包括长期戒酒、近期戒酒、偶尔饮酒)、每周摄入1-14单位酒精、每周摄入14单位酒精以上;③ 与每周摄入1-14单位酒精相比,戒酒与痴呆风险升高相关;④ 在每周摄入14单位酒精以上的受试者中,酒精摄入量每增加7个单位,与痴呆风险增加17%相关;⑤ 与每周摄入1-14单位酒精相比,在从中年到老年的过渡期中,长期戒酒、减少饮酒量、长期大量饮酒(葡萄酒)与痴呆风险升高相关。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dementia: 23 year follow-up of Whitehall II cohort study

08-01  DOI: 10.1136/bmj.k2927

给临床医生的心血管健康饮食指导建议(2017版综述+一图读懂)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IF:16.834]

① 对热门/有争议的心血管健康相关食物和饮食模式进行综述;② 有益于心血管健康的饮食模式应富含水果、蔬菜、全谷、豆类和适量的坚果,有限制的摄入瘦肉、鱼、低脂和脱脂乳制品、液体植物油,将饱和/反式/固体脂肪、盐、添加糖和精制谷物控制在低水平;③ 推荐低胆固醇饮食;④ 天然果蔬富含抗氧化物质,多吃果蔬尤其是绿叶菜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风险,但不推荐果蔬汁(不利于控制热量摄入)和抗氧化剂补充剂。

Trending Cardiovascular Nutrition Controversies

2017-02-27  DOI: 10.1016/j.jacc.2016.10.086

Science子刊:肠道癌变发生,饮食至关重要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IF:16.71]

① 人群研究基础、组织结构特征、成熟的模型和研究方法使肠道成为研究癌症起源的理想模型;② 低热量饮食在某些情况下可减少癌症的发生、减缓癌症进展,但也会增加肠道干细胞数量,增加多发性癌变风险,低热量饮食的降癌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③ 高脂饮食增加肠道癌症风险,增加肠道干细胞数的同时增加其癌变易发性,更会增加非干细胞类祖细胞数量和癌变风险;④ 研究肠道干细胞对饮食的响应,不仅有利于指导癌症防控,更有利于改善肠道健康。

Dietary regulation of the origins of cancer

08-08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t8285

JAMA子刊:大肠癌患者应多吃膳食纤维

JAMA Oncology[IF:20.871]

① 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1575例I至III期结直肠癌(CRC)患者,分析癌症诊断后膳食纤维的摄入与死亡率的关联;② 日均总纤维摄入量每增加5克,分别与CRC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降低22%和14%相关;③ 诊断后增加纤维摄入的患者比不增加纤维摄入的患者,有更高的生存率;④ 谷物纤维效果最佳,与CRC和全因死亡率下降均相关,蔬菜纤维只与全因死亡率下降相关,水果纤维与死亡率无显著关联;⑤ 诊断出非转移性结直肠癌后,多吃膳食纤维可能降低死亡率。

Fiber Intake and Survival After Colorectal Cancer Diagnosis

01-01  DOI: 10.1001/jamaoncol.2017.3684

Cell:用饮食改变代谢,与病原体和平共处

Cell[IF:31.398]

① 用半致死剂量的鼠柠檬酸杆菌(CR)感染小鼠,转录组分析表明,与生病的小鼠相比,无症状小鼠中铁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上调;② 通过饮食补充铁,可使感染1000倍致死剂量CR的小鼠健康存活,但并不影响肠内CR数量;③ 补充铁诱导小鼠发生胰岛素抵抗,使肠道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下降,增加了肠腔内供CR代谢的糖,抑制了CR毒力因子表达,补充糖也有同样效果;④ 短期补铁可对毒力弱的CR菌株进行选择,从而导致小鼠与病菌的无症状长期共存。

Cooperative Metabolic Adaptations in the Host Can Favor Asymptomatic Infection and Select for Attenuated Virulence in an Enteric Pathogen

08-09  DOI: 10.1016/j.cell.2018.07.016

Gut:卡姆果提取物改变肠道菌群预防小鼠肥胖

Gut[IF:17.016]

① 给高脂高糖喂养的小鼠补充卡姆果(亚马逊流域的一种水果)粗提物(CC),显著预防了小鼠肥胖和代谢综合征(脂肪组织炎症、糖稳态、脂肪肝);② 这些效果与小鼠的棕色脂肪组织(BAT)活化和能量消耗增加有关;③ 伴随小鼠血液循环中胆汁酸水平和组成的改变,结合初级胆汁酸减少、非结合和次级胆汁酸增加;④ 小鼠补充CC预防了内毒素血症,改变了肠道菌群(促进Akk菌、减少乳杆菌),菌群的变化至少部分介导了CC增加能耗、抑制肥胖的作用。

Treatment with camu camu (Myrciaria dubia) prevents obesity by altering the gut microbiota and increasing energy expenditure in diet-induced obese mice

07-31  DOI: 10.1136/gutjnl-2017-315565

Cell: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新思路——利用生物钟

Cell[IF:31.398]

① 饮食诱导的肥胖(DIO)大幅改变小鼠肝脏中生理节律相关的基因增强子活性,重塑脂肪代谢生物钟;② 具体表现:脂肪酸(FA)合成和氧化这两个相反的脂代谢通路活性的生理节律,变得同步、振幅剧增,下午5点左右达到峰值;③ 转录因子SREBP和PPARα分别促进FA合成和氧化,DIO诱导二者的同步高振幅节律性表达;④ SREBP的节律不仅引起节律性的FA合成,还通过促进PPARα活性诱导FA氧化的生理节律;⑤ DIO小鼠中,药物降脂在PPARα表达最高时更有效。

Diet-Induced Circadian Enhancer Remodeling Synchronizes Opposing Hepatic Lipid Metabolic Processes

07-26  DOI: 10.1016/j.cell.2018.06.031

Nature子刊:肠道菌群靶向药,有望防治心血管疾病

Nature Medicine[IF:32.621]

① 一些肠道菌能将饮食胆碱等物质转化成三甲胺(TMA),再被肝脏代谢为氧化三甲胺(TMAO),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② 针对细菌产生TMA的关键酶CutC/D,开发了两种不影响共生菌的生存能力,却能使CutC/D永久失活的强效抑制剂;③ 小鼠口服后,这种抑制剂选择性的在肠道共生菌中积累,可几乎完全抑制高胆碱食物造成的TMA和TMAO生成,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④ 并逆转高胆碱食物诱导的菌群变化,增加Akk菌;⑤ 未观察到明显毒副作用。

Development of a gut microbe–targeted nonlethal therapeutic to inhibit thrombosis potential

08-06  DOI: 10.1038/s41591-018-0128-1

Cell:现在开始,菌群研究应聚焦因果和机制!

Cell[IF:31.398]

① 菌群研究已相对成熟,学术和商业机构应聚焦于因果与机制研究,着眼于规模大、易于测量和明确由菌群驱动的表型;② 正向和反向遗传学研究、全基因组敲除、CRISPR等技术结合无菌动物模型,可用于在特定条件下揭示因果关系和机制;③ 针对短链脂肪酸、氧化三甲胺等分子的研究是机制研究的范例,在分子水平阐述因果是强证据;④ 应用方面,需推进合成生态学相关基础科学,如构建复杂程度接近原始粪便水平的合成菌群,解决粪菌移植等领域的难点。

Microbiome: Focus on Causation and Mechanism

08-09  DOI: 10.1016/j.cell.2018.07.038

周宏伟+马文军等:菌群诊断模型不能忽视区域性

Nature Medicine[IF:32.621]

① 在广东省内随机选取14个地区84个社区,分析7009个受试者的粪便菌群;② 菌群差异与受试者的所在地区关联最强,远超年龄、BMI、血压等指标;③ 菌群诊断模型受区域化限制,作为参考的健康菌群特征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基于一个地区数据得出的代谢疾病诊断模型,在该区域内准确性较高,但用于另一个地区时准确性大幅降低;④ 菌群诊断模型在不同地理尺度上的普适性,在不同代谢疾病间存在差异;⑤ 用菌群模型预测疾病风险时,须注意区域普适性。

Regional variation limits applications of healthy gut microbiome reference ranges and disease models

08-27  DOI: 10.1038/s41591-018-0164-x

Nature子刊:人体肠道菌群有明显的种族特性

Nature Medicine[IF:32.621]

① 分析居住于阿姆斯特丹的6个族群、2084名受试者的粪菌,发现种族显著影响个体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② 摩洛哥人、土耳其人和加纳人以普氏菌属为特征,非洲和南亚的苏里南人以拟杆菌属为特征,荷兰人以梭菌目为特征;③ 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荷兰人最高,南亚苏里南人最低,大量OTU存在丰度差异;④ 肠道菌群的种族差异与代谢健康状态无关,一定程度上与种族相关特性(社会人口、生活方式、饮食等)有关;⑤ 菌群研究应考虑个体的种族因素。

Depicting the composition of gut microbiota in a population with varied ethnic origins but shared geography

08-27  DOI: 10.1038/s41591-018-0160-1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肠上皮的屏障功能(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16.99]

① 肠上皮不仅吸收营养,还是免疫监控的重镇,其防御/屏障作用限制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移位到身体其他部位;② 扰动肠道屏障功能,可引起肠道甚至行为和代谢等疾病;③ 细胞内、细胞间和宿主-菌群间的多种信号系统,参与调节肠道屏障功能;④ 涉及肠上皮细胞(肠内分泌细胞、簇细胞、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与肠神经和免疫系统间的多向互作,以及肠道菌群及其产物与多种细胞/系统间的互作;⑤ 靶向这些信号系统的治疗策略,可改善肠道健康。

Neuroimmunophysiology of the gut: advances and emerging concepts focusing on the epithelium

08-01  DOI: 10.1038/s41575-018-0051-4

Immunity:缺乏芳香烃受体,肠屏障受损并促癌

Immunity[IF:19.734]

① 肠上皮细胞(IEC)缺乏芳香烃受体(AHR)的小鼠,其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杯状细胞减少、炎症增加,对鼠柠檬酸杆菌感染的抵抗力降低;② IEC缺乏AHR影响肠道干细胞(ISC)的Wnt-β-连环蛋白信号调节,导致ISC增殖失控、分化受损,加剧炎症诱导的肿瘤生成;③ 用饮食补充AHR配体来增强AHR信号,可恢复肠道屏障稳态、保护干细胞巢,通过调控Rnf43和Znf3 E3泛素连接酶的表达,抑制Wnt-β-连环蛋白信号和ISC增殖,从而预防肿瘤发生。

The Environmental Sensor AHR Protects from Inflammatory Damage by Maintaining Intestinal Stem Cell Homeostasis and Barrier Integrity

08-14  DOI: 10.1016/j.immuni.2018.07.010

ATF6活化诱导菌群失调,导致大肠癌

Gastroenterology[IF:20.773]

① ATF6表达增加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减少相关;② 肠上皮特异性表达活化ATF6的模型小鼠可自发发生结肠腺瘤,在肿瘤形成前可检测到盲肠菌群改变、肠上皮细胞增殖加快、黏液屏障丧失;③ 这种小鼠在没有早期炎症的情况下,肠道细菌渗透到内部粘液层,经MyD88/TRIF诱导STAT3活化,促进肿瘤发生;④ 服用抗生素可降低这种小鼠的肿瘤发生率,无菌饲养则完全阻止了肿瘤发生,盲肠菌群移植实验也证实其肿瘤形成需要肠道菌群存在。

Activated ATF6 Induces Intestinal Dysbiosis and Innate Immune Response to Promote Colorectal Tumorigenesis

07-28  DOI: 10.1053/j.gastro.2018.07.028

Cell子刊:肠道菌群与免疫细胞互作影响癌变

Cell Reports[IF:8.032]

① 特异敲除小鼠髓系巨噬细胞中的Commd1基因,导致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下降,削弱了其清除细菌的能力;② 肠道固有层的细菌入侵增多,诱导巨噬细胞过度产生前列腺素,影响了肠上皮分化,使杯状细胞和簇细胞减少,粘液屏障受损;③ 在自发产生结肠腺瘤的小鼠模型中,这种巨噬细胞缺陷使肿瘤数量大幅增加,该现象也依赖于肠道细菌入侵诱导的前列腺素生成;④ 肠道菌群、肠上皮与免疫细胞的互作,在肠上皮分化和癌变中有重要作用。

Microbial Sensing by Intestinal Myeloid Cells Controls Carcinogenesis and Epithelial Differentiation

08-28  DOI: 10.1016/j.celrep.2018.07.066

Nature子刊:一文读懂色氨酸的菌群代谢产物(综述)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353]

① 肉类、鱼、蛋、奶酪、豆类、坚果中富含色氨酸,色氨酸在小肠中被吸收,部分可到达结肠,被肠道细菌分解代谢为一系列吲哚衍生物;② 吲哚、吲哚丙酸及吲哚丙烯酸可能通过结合孕烷X受体,降低肠道通透性,影响粘膜稳态;③ 吲哚可诱导肠内分泌L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抑制食欲、促进胰岛素分泌、减缓胃排空;④ 吲哚甲醛可激活肠道免疫细胞上的芳香烃受体,增加IL-22的产生;⑤ 色胺可诱导肠嗜铬细胞产生5-HT。

Microbial tryptophan catabolites in health and disease

08-17  DOI: 10.1038/s41467-018-05470-4

Cell:宿主利用共生菌产物,维持自身铁稳态

Cell[IF:31.398]

① 通过细菌突变筛选,发现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杆菌素(Ent,一种铁载体),能提升宿主线虫的铁水平并促进其生长;② Ent与线虫的ATP合成酶α亚基(ATP-1)结合,促使ATP-1与铁离子结合,从而增加宿主铁摄入、提高线粒体铁含量,该作用与ATP-1在ATP合成酶复合体中的功能无关;③ 该机制在人细胞中保守;④ 为应对细菌对铁元素的掠夺,宿主进化出反制机制,利用共生菌产物Ent来增加自身的铁摄入,这种拔河式互作对维持铁稳态和共生都有重要意义。

Microbial Siderophore Enterobactin Promotes Mitochondrial Iron Uptak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ost via Interaction with ATP Synthase

08-23  DOI: 10.1016/j.cell.2018.07.032

Cell子刊:结肠损伤修复需要菌群代谢物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7.872]

① 结肠上皮损伤修复有3个阶段:屏障重建、伤口通道形成和隐窝重生;② 伤口处的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上升,促进屏障重建,但之后降低,否则阻碍后续修复阶段;③ 肠道细菌代谢物脱氧胆酸(DCA)可有效抑制PGE2生成,其在伤口处的水平变化与PGE2相反,促进伤口修复阶段转换和隐窝重生;④ 抗生素抑制DCA生成,导致PGE2升高,阻碍修复阶段的转换,而抗生素后补充DCA或其产生菌,则无此问题;⑤ DCA作用于其受体FXR来抑制PGE2合成所需的酶cPLA2。

Temporal Regulation of the Bacterial Metabolite Deoxycholate during Colonic Repair Is Critical for Crypt Regeneration

08-16  DOI: 10.1016/j.chom.2018.07.019

Cell子刊:对肠道菌群的IgA应答(综述)

Immunity[IF:19.734]

① 共生菌群表面包被的多为天然产生的多反应性IgA,这些IgA与细菌抗原的亲和力较低,可识别LPS、荚膜多糖、鞭毛蛋白、多糖等,不同细菌分类群表面包被的IgA特征有所差异;② 粘膜致病菌及疫苗可引起高亲和力、T细胞依赖性的IgA应答;③ IgA抗体的功能包括中和细菌毒素、改变细菌的运动性、调节细菌的基因表达、摄取抗原等;④ 母亲的IgA可传播给新生儿后代,IgA包被新生儿菌群并抑制细菌易位,以限制粘膜CD44+效应T细胞、IgA+ 浆细胞等的分化。

IgA Responses to Microbiota

08-21  DOI: 10.1016/j.immuni.2018.08.011

Nature:幼年期先天免疫对菌群塑造的长期影响

Nature[IF:41.577]

① 肠上皮细胞表达的先天免疫受体中,鞭毛蛋白受体——Toll样受体5(TLR5)在小鼠出生头2周内高度表达,之后迅速降低,提示TLR5在这一时期可能有重要作用;② TLR5与其衔接蛋白MYD88以及下游的抗细菌c型外源凝集素REG3γ,可选择性的抑制鞭毛细菌在新生小鼠肠道内定殖,促进非鞭毛细菌定殖;③ 新生儿期是TLR5塑造小鼠肠道菌群的关键时期,TLR5的早期高表达对菌群组成的影响持续至成年后;④ 生命早期因素塑造肠道菌群,对菌群组成有长期作用。

Neonatal selection by Toll-like receptor 5 influences long-term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08-08  DOI: 10.1038/s41586-018-0395-5

“吃土”的小鼠不容易过敏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IF:13.258]

① 分析不同环境下小鼠肠道菌群的定殖以及对健康的影响;② 土壤暴露环境下的小鼠的小肠和粪便菌群组成,与洁净环境中的小鼠显著不同,前者具有较高比例的拟杆菌门,后者厚壁菌门富集;③ 接触土壤改变了小鼠肠道基因表达,使抗炎细胞因子IL-10、调节性T细胞标志物Foxp3和CTLA4表达上调;④ 使免疫系统偏向TH1型和高水平的抗炎信号,缓解肺部TH2型过敏反应;⑤ 过敏诱导的肺部炎症状态,对肠道菌群的组成也有反向影响,表明了肠-肺轴的双向交流。

Soil exposure modifies the gut microbiota and supports immune tolerance in a mouse model

08-07  DOI: 10.1016/j.jaci.2018.06.024

Nature子刊:工程益生菌有望治疗苯丙酮尿症

Nature Biotechnology[IF:35.724]

① 苯丙酮尿症(PKU)患者无法代谢饮食中的苯丙氨酸(Phe),影响大脑发育;② 基于益生菌大肠杆菌Nissle开发了工程菌株SYNB1618,使其在肠道内的缺氧条件下可稳定表达Phe代谢酶,将Phe代谢为反式肉桂酸,进一步被宿主代谢为马尿酸(HA);③ 尿液HA可作为生物标志物反映该菌株的体内活性;④ 该菌株可使PKU小鼠模型的血液Phe浓度降低38%,并在健康食蟹猴中有效抑制饮食引起的血液Phe水平上升;⑤ 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确定该菌株在人体中的有效剂量。

Development of a synthetic live bacterial therapeutic for the human metabolic disease phenylketonuria

08-13  DOI: 10.1038/nbt.4222

植物乳杆菌299v可改善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

Circulation Research[IF:15.211]

① 20例稳定冠心病(CAD)男患者,每日补充植物乳杆菌299v(Lp299v)持续6周;② Lp299v未显著改变患者的胆固醇谱、空腹血糖和BMI,但改善了血管内皮功能和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降低了炎症指标(IL-8、IL-12和瘦素的血液水平);③ 机制可能与肠道菌群及其衍生产物的改变有关:Lp299v使乳杆菌属丰度增加,血液中菌群产物丙酸增多、乙酸减少,但 TMAO浓度未显著改变;④ 结论:Lp299v可改善CAD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系统性炎症。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299v Supplementation Improves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Reduces Inflammatory Biomarkers in Men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08-06  DOI: 10.1161/CIRCRESAHA.118.313565

Nature子刊:快速鉴定体内病原体的生物芯片

Nature Biotechnology[IF:35.724]

① 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一次性生物芯片,可对样本中的病原体DNA或RNA序列进行快速扩增、识别和量化;② 可在2小时内完成对同一样本中的多种病原体的鉴定,还能检测出与耐药性相关的病原体基因突变;③ 用该芯片成功识别并量化了某临床样本中的多种DNA和RNA呼吸道病毒,与现有的商业测试结果一致;④ 还从结核杆菌样本中鉴定出位于6个基因中的54个SNP突变,可区分对药物敏感的野生型菌株和有耐药性的菌株;⑤ 该芯片可快速准确鉴定病原体及其耐药性。

Multiplexed identification, quantification and genotyping of infectious agents using a semiconductor biochip

07-16  DOI: 10.1038/nbt.4179

Nature子刊:合成生物学“纸片法”分析菌群和人体疾病标志物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353]

① 开发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分子传感器+体外无细胞转录-翻译系统)的纸制诊断平台;② 选择10种疾病相关细菌,设计Toehold开关传感器(TSS),可对菌种特异的mRNA进行半定量检测;③ 开发针对钙网蛋白和抑癌蛋白M等4个人体生物标志物的TSS,用于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粪便样本,并用RT-qPCR进行验证;④ 还可检测毒素mRNA水平来诊断艰难梭菌感染,优于标准qPCR法;⑤ 该平台可对菌群样本进行低成本、按需的简单分析,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A low-cost paper-based synthetic biology platform for analyzing gut microbiota and host biomarkers

08-21  DOI: 10.1038/s41467-018-05864-4

Science:菌群组装规律中的简单之美

Science[IF:41.058]

① 以复杂的土壤和植物共生菌群为蓝本,在单一碳源条件下反复传代培养,直至形成稳定的微生物群落;② 这些群落尽管在种水平上存在一些差异,但是在科水平上非常接近,起源各异的群落其最终物种结构组成却十分相似,表现出复杂群落组装中的简单性;③ 这种简单性是种间竞争和代谢副产物带来的普遍性互养共同作用的结果,后者促进了不同物种的共存;④ 于是在竞争模型中加入代谢副产物互养的因素之后,可以预测群落组装的结果。

Emergent simplicity in microbial community assembly

08-03  DOI: 10.1126/science.aat1168

Nature Reviews:不可忽视的建筑环境菌群(综述)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31.851]

① 宏基因组/转录组测序、宏蛋白组/代谢组分析、活细胞分析等技术被逐渐应用于建筑环境中的菌群研究;② 对医院、公共交通、农场等建筑环境进行分析,发现这些环境中的细菌多来自于人体皮肤及口腔;③ 人与建筑环境之间主要通过呼吸道及接触进行菌群传播;④ 潮湿的室内环境有利于菌群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⑤ 可改善建筑环境菌群的方法包括:增加室内外空气交换、饲养宠物、降低湿度、更换建筑材料以抑制菌群传播、利用感应器检测室内菌群。

Microbiology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08-20  DOI: 10.1038/s41579-018-0065-5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mildbreeze,沈志勋,小肠君,女巫,花开,玉龙潭,gaoch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831 | 心血管健康:肠道菌群和低度炎症扮演什么角色?

0830 | 什么吃太多容易诱发脂肪肝?

0829 | 免疫细胞与菌群“角力”影响肠道屏障和癌症发生

0828 | 《自然医学》双发:肠道菌群的地域和种族特性,不容忽视

0827 | 天方夜谭?用“纸片”分析菌群和疾病标志物

0826 | 多样化的饮食一定健康吗?听听美国心脏学会怎么说

0825 | 别喝了!《柳叶刀》警示,滴酒不沾最健康

0824 | 需谨慎:抗生素可影响干细胞移植和高血压

0823 | 肠道菌群健康:适当晒太阳可能有好处~

0822 | 益生菌/益生元:近期临床和临床前研究小汇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