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哪些饮食和运动方式有助于防癌?迄今最权威指南发布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2-01-15

今天是第1491期日报。

如何防癌?听听美国癌症协会怎么说

CA -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IF:223.679]

① 维持健康体重,限制久坐,成人保持75-300分钟/周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儿童和青少年保持每天至少1小时中高强度活动;② 食用营养含量高的食物、各种深绿色、红色和橙色蔬菜、富含纤维的豆类、各种颜色的水果、全谷类食品等;③ 限制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含糖饮料、深加工食品和精制谷物产品,严格限制酒精摄入;④ 公共、私营和社区组织应开展合作,提供人们可负担的、有营养的食品,提供安全、愉快和方便的体育活动机会,限制所有人饮酒。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Guideline for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r cancer prevention
06-09, doi: 10.3322/caac.21591

【主编评语】美国癌症协会(ACS)公布了针对癌症预防的饮食和体育运动指南。如果个人要真正有机会选择健康的行为,一个支持性的社会和物质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该指南不仅对个人在饮食和体育活动模式方面的选择提出了建议,同时也对社区行动提出建议。在个人层面上,要保持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在社区层面上,各级组织应展开广泛合作,为人们提供可负担的、健康的食物,以及安全方便的体育活动机会。(@Lexi)

海外华人团队:利用病毒暴露特征诊断肝细胞癌

Cell[IF:36.216]

① 用合成人类病毒组——病毒扫描(VirScan)评估病例对照和前瞻性队列中的病毒感染史;② 参与者包括人群对照(PC,n=412)、高危慢性肝病病例(AR,n=337)和肝细胞癌病例(HCC,n=150);③ 该研究开发了病毒暴露特征(VES),在173名高危患者中验证结果,发现该VES与高危个体的HCC状态显著相关;④ 由一定的病毒表位组成的VES可较稳定地区分HCC、AR或PC;⑤ 该VES可在临床诊断前识别出癌症患者,且优于甲胎蛋白。

A Viral Exposure Signature Defines Early Onse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06-10, doi: 10.1016/j.cell.2020.05.038

【主编评语】肝细胞癌(HCC)是一种侵袭性恶性肿瘤,其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且早期发现和监测并不理想。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Xin Wei Wang研究团队利用人类血液样本和抗病毒抗体的病毒扫描(VirScan)分析获得病毒感染史,可在临床癌症诊断前检测出高危患者的肝细胞癌。(@Lexi)

国内团队:提升“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对结肠癌的治疗诊断一体化效果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IF:14.695]

① 根据电子供体-受体策略构建三种具有不同推拉电子效应的吡啶基官能团的四苯乙烯衍生物,TPE-OM、TPE-H和TPE-NO2,其中TPE-OM对结肠癌(CRC)有最佳治疗效果;② TPE-OM显著降低CRC细胞活性,而且导致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抑制增殖;③ TPE-OM可进入活细胞并特异性靶向线粒体,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④ TPE-OM特异性富集在肿瘤部位,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⑤ TPE-OM抑制促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上调NK杀伤过程相关基因,进而显著抑制CRC发生。

Tuning Push-Pull Electronic Effects of AIEgens to Boost Theranostic Efficacy for Colon Cancer
06-01, doi: 10.1021/jacs.0c02434

【主编评语】一些有机分子如四苯基乙稀(TPE)及其衍生物在溶解状态下不发光,但在聚集状态下有强烈的荧光,这称为“聚集诱导发光”现象。之前研究显示,“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在光诱导下可用于肿瘤细胞成像和抗肿瘤治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最新发表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和中山六院方乐堃与团队的文章,构建并证明了四苯乙烯衍生物TPE-OM对结肠癌具有抗肿瘤疗效,并揭示出其作用机制。此外,“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或为研究肿瘤转移机制提供新的工具。(@爱的抉择)

天津医科大学:结直肠癌光学诊断的深度学习模型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1.878]

① 利用来自12179名病人的464105张内窥镜影像组成训练集,开发出结直肠癌(CRC)的光学诊断深度学习模型CRCNet,随后利用3个独立的测试集进行测试;② CRCNet在鉴定CRC患者时表现优秀,但其对CRC早期和晚期的预测恶性程度评分没有显著差异;③ CRCNet在两个测试集的召回率和一个测试集的准确度上超过内窥镜专家的平均水平,同时对应的准确度和召回率与专家相当;④ 在图像层面上,CRCNet对来自3个测试集的CRC患者图像进行分类的性能良好。

Diagnostic evaluation of a deep learning model for optical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06-11, doi: 10.1038/s41467-020-16777-6

【主编评语】结肠镜检查常被用于筛查结直肠癌。天津医科大学李祥春和陈可欣与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文章,报道了最新研发的用于结直肠癌光学诊断的深度学习模型CRCNet。经过3个测试集的检测,CRCNet在部分测试集中诊断的准确度和召回率上优于内窥镜专家,其余则与专家相当,表现出临床应用的潜能。(@爱的抉择)

首次高危腺瘤结肠镜检查可预测未来高危腺瘤的发生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IF:10.241]

① 纳入891名至少进行过3次结肠镜检查的个体,第三次检查时,12.8%参与者被诊断为高危腺瘤(HRA);② 前两次HRA阴性患者,第三次诊断为阳性的比例为8.8%,前两次为阳性的患者中有25.0%第三次检查也为阳性;③ 与前两次检查为阴性的患者相比,第一次检查出阳性的参与者在第二次检查为阴性之后,进行第三次检查时被诊断为HRA的风险显著升高;④ 第二次阴性结果后间隔3年、5年、7年进行第三次检查的优势比(OR)分别为3.41、3.14和2.89。

High-Risk Adenomas at Screening Colonoscopy Remain Predictive of Future High-Risk Adenomas Despite an Intervening Negative Colonoscopy
05-28, doi: 10.14309/ajg.0000000000000677

【主编评语】目前的息肉切除后监测指南建议,如果在初次结肠镜检查中出现了高危腺瘤(HRA),则在第二次检查为阴性后,应缩短第三次结肠镜检查的间隔时间。最新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的研究纳入美国退伍军人的前瞻性结肠镜检查队列,根据前两次结肠镜检查的结果对第三次检查时HRA的风险进行了分层研究。该研究发现,在筛查人群中,尽管第二次检查为HRA阴性,第一次检查为阳性仍然会增加第三次检查为阳性的风险。这一发现支持了目前的结直肠癌监测指南,该指南建议,如果基线检查中有高危发现,则在第二次检查为阴性后进行第三次结肠镜检查的时间间隔应缩短为5年。(@Lexi)

郑大一附院:Th17细胞抑制CD8+ T细胞在结直肠肿瘤中的浸润

Journal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IF:8.731]

①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CD8+ T细胞的密度低于早期患者;② 晚期患者肿瘤组织中的CXCL10水平升高,外周血CD8+ T细胞上的CXCR3表达下调导致其迁移能力降低;③ 晚期患者血清中的IL-17A增加,后者可激活STAT3信号以下调CD8+ T细胞的CXCR3表达;④ Th17细胞培养上清可降低CD8+ T细胞的CXCR3表达;⑤ 在体外及体内,IL-17A单抗或STAT3抑制剂处理均可恢复CD8+ T细胞向肿瘤组织的迁移;⑥ CD8及CXCR3低表达、高IL-17A水平与患者的较差预后相关。

Th17 cells inhibit CD8+ T cell migration by systematically downregulating CXCR3 expression via IL-17A/STAT3 in advanced-stage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06-05, doi: 10.1186/s13045-020-00897-z

【主编评语】CD8+ T细胞向肿瘤位点的迁移对于结直肠癌免疫疗法的疗效是必需的,但CD8+ T细胞在结直肠肿瘤组织中浸润的调控机制尚未明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毅团队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血清中的IL-17A水平上调,IL-17A通过激活STAT3信号,导致外周血CD8+ T细胞上的CXCR3表达降低,以抑制CD8+ T细胞向肿瘤组织中的迁移。在体外及小鼠体内抑制IL-17A/STAT3信号,可恢复被IL-17A抑制的CD8+ T细胞迁移能力。同时,高IL-17A水平、低CD8表达及低CXCR3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较低的总生存率相关。该研究结果提示,抑制IL-17A/STAT3信号或可增强CD8+ T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szx)

复旦大学团队:DACH1调控BMP信号促进结直肠癌发生

EBioMedicine[IF:6.68]

① DACH1在离散的隐窝基底细胞中特异表达,且在结直肠癌(CRC)的所有阶段都过表达,DACH1的高表达可独立预测CRC的预后不良;② 敲低DACH1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在体内外的生长,DACH1缺失降低类器官的形成效率和肿瘤类器官的大小;③ 过表达DACH1促进正常肠道干细胞和腺癌形成类器官,增强细胞干性;④ DACH1过表达通过SMAD4抑制BMP信号通路,从而上调干细胞的增殖和干性特征基因;⑤ DACH1通过调控BMP通路,而不是EGF或WN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Organoid modelling identifies that DACH1 functions as a tumour promoter in colorectal cancer by modulating BMP signalling
06-06, doi: 10.1016/j.ebiom.2020.102800

【主编评语】DACH1在LGR5+肠干细胞(ISCs)和结直肠癌中高度表达,但其在肠干细胞和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仍不清楚。复旦大学的蔡三军、华国强和彭俊杰团队合作在EBioMedicine上发表文章,对DACH1在维持ISCs细胞干性、促进结直肠癌发生的功能进行研究,揭示出DACH1或是结直肠癌患者的一个潜在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爱的抉择)

高收入国家大肠癌生存率差异分析

Gut[IF:17.943]

① 结/直肠癌1年净生存率英国最低(77.1%和84.8%),澳大利亚最高(84.8%和90.0%);② 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范围分别为59.1%(英国)到70.9%(澳大利亚)和61.6%(爱尔兰)到70.9%(加拿大);③ 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挪威的生存率较高,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转移性疾病患者比例较低;④ (1年)5年生存率的国际差异在局部和远端转移性结/直肠癌中最为显著;⑤ 根据患者年龄分析的癌症分期分布各国不同,转移性疾病和较年长的患者生存差异显著。

Colon and rectal cancer survival in seven high-income countries 2010–2014: variation by age and stage at diagnosis (the ICBP SURVMARK-2 project)
06-01, doi: 10.1136/gutjnl-2020-320625

【主编评语】最新发表在Gut的研究分析来自7个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爱尔兰、新西兰、挪威和英国)的386870名结/直肠癌患者,根据其诊断分期、年龄和国家估算其1年和5年净生存率。该研究发现,这些高收入国家的结肠癌和直肠癌生存差异可能来自于一些国家的较早诊断、局部和转移性疾病的治疗差异以及确诊时的年龄因素。(@Lexi)

新型材料——剪切稀释水凝胶(EISHs)助力内镜下粘膜切除

Advanced Science[IF:15.804]

① 通过向粘膜下间隙注入物质,分离粘膜表层与深肌层,可有效协助病灶的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最大限度保证安全性;② 用Laponite合成内镜下可注射的剪切稀释水凝胶(EISHs),其具备生物相容性,可在注射后形成固体水凝胶;③ EISHs的流变行为和剪切稀释特性可通过调节Laponite浓度而实现,且凝胶-溶胶转变是可逆的;④ 动物模型证明EISHs可作为粘膜下间隙注射液体的理想材料,且局部毒性较低,在粘膜切除术中被广泛应用是可预期的。

Endoscopically Injectable Shear‐Thinning Hydrogels Facilitating Polyp Removal
2019-07-30, doi: 10.1002/advs.201901041

【主编评语】通过向粘膜下间隙注入物质,分离粘膜表层与深肌层形成粘膜下隆起,是内镜下切除大面积病变的重要步骤,有助于病变的切除和最大限度的安全性。历史上使用生理盐水,但其迅速消散的特点限制了使用。理想的粘膜下注射材料需具备易注射、生物相容性、提供持久合适的粘膜下垫高度等特性。Advanced Science近期发表的文章,研发出一种可注射的剪切稀释水凝胶(EISHs),是粘膜下间隙注射液体的理想材料,或可广泛应用于粘膜切除术。(@爱的抉择)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Lexi,爱的抉择,szx,王文东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614 | 饮食与心血管健康为何息息相关?7项最新研究全景展现

0613 | 近期微生物组研究软件+方法小合集

0612 | 哪些因素在左右餐后代谢反应?权威量化研究来了

0611 | 美国胃肠病学会最新指南:益生菌改善常见胃肠疾病仍缺乏循证 

0610 | 高水平IBD论文频发,大人群数据警示肠炎或促癌 

0609 | 《自然·医学》揭开医院中隐藏的耐药致病菌

0608 | 肠道菌群改变促进多发性骨髓瘤?湘雅团队揭示部分机制

0607 | 糖尿病人怎么吃?最新研究带来更多启发

0606 | 肠道菌群如何参与血糖调控?3项研究更新认知

0605 | 今日《细胞》:睡眠太少促早死,“致命伤”或在肠道?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