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飞等Microbiome:抗癌药伤睾丸,肠道菌群是中介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2-01-16

今天是第2003期日报。

国内团队:调节肠道菌群可治疗睾丸功能障碍

Microbiome[IF:14.65]

① 雷公藤甲素(TP)注射可诱导严重的睾丸损伤,导致机体中包括精胺代谢在内的多条代谢途径的改变;② TP显著改变了肠道菌群组成,睾丸和肠道中多胺代谢和摄取均受到显著抑制;③ 补充精胺可改善TP诱导的睾丸损伤和精子数量减少的症状,恢复TP导致的代谢组变化;④ 精胺改善睾丸功能损伤的作用依赖于对热休克蛋白70家族(HSP70s)表达的上调;⑤ 抗生素去除肠道菌群加剧了TP诱导的睾丸损伤,定植产精胺菌狄氏副拟杆菌可逆转该情况。

Polyamine metabolism links gut microbiota and testicular dysfunction
11-11, doi: 10.1186/s40168-021-01157-z

【主编评语】不孕不育是人类面对的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其中男性不育占比50%。此外男性生育能力问题还会导致新生儿畸形或缺陷,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精子质量下降是随着工业化发展而出现的问题,除遗传因素外,环境毒性物质以及临床激素以及化疗类的药物暴露都会影响到精子的质量。雷公藤甲素(TP)临床上广泛用于抗肿瘤以及免疫治疗的药物,而其主要的副作用是导致的睾丸功能障碍。严重的睾丸毒性显著限制了TP在临床中的长期使用,但是目前对于其对睾丸的毒理机制尚不清楚。近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李飞团队在Microbiome上发表了他们对于TP睾丸毒性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显示TP导致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从而影响了肠道菌群所参与的多胺代谢过程,使得睾丸损伤以及精子数量减少。而补充多胺或者移植产精胺菌可缓解TP的副作用。这些研究成果揭示了多胺代谢、肠道菌群变化以及睾丸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为采用肠道微生物群监测和干预作为预防男性不育的一种治疗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Zhonghua)

有益菌的膜囊泡可介导对宿主的系统性影响

Gut Microbes[IF:10.245]

① 饲喂鼠李糖乳杆菌JB-1后,小鼠血液中纳米颗粒(胞外囊泡,EV)在体外重现了JB-1相关的免疫调节活性,如激活TLR2、促进树突细胞表达IL-10、减少肠上皮细胞中由TNF诱导的IL-8表达;② 饲喂JB-1使小鼠的EV蛋白质组发生改变,富含宿主的神经蛋白,也含有源自JB-1的蛋白质、噬菌体DNA和脂磷壁酸(LTA),这些LTA很大程度上介导了上述EV的免疫活性;③ JB-1饲喂小鼠的EV中有0.4~4%源自细菌,且JB-1 EV制剂口服后能通过肠上皮进入小鼠血液。

Bacterial membrane vesicles and phages in blood after consumption of JB-1
11-07, doi: 10.1080/19490976.2021.1993583

【主编评语】胞外囊泡(EV)是由细胞、细菌等释放的膜结合纳米颗粒(细菌释放的EV又被称为膜囊泡),是细胞间交流以及细菌-宿主间互作的重要介质。Gut Microbes近期发表研究,表明口服活细菌会迅速引起其膜囊泡进入宿主血液,这些膜囊泡中带有细菌成分及其噬菌体DNA,可以一定程度上介导细菌对宿主的系统性影响。这些发现为阐释有益菌调控宿主生理的机制提供了新见解。(@mildbreeze)

菌群胞外囊泡:菌群与宿主对话的“信使”(综述)

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IF:25.841]

① 细菌分泌的细胞外囊泡(BEV)可远距离递送蛋白质、脂质、核酸以及小分子物质;② 运载物的多样性赋予BEV在细菌-细菌间和细菌-宿主间通讯的关键作用;③ BEV可携带抗菌肽、营养物质、降解酶、群体感应效应分子等,有助于维持其产生菌在生态位中的优势;④ BEV主要通过内吞作用被宿主细胞内化、MAMPS结合宿主TLR以激活相关免疫通路;⑤ BEV可跨越肠上皮移位至于全身组织器官,在宿主代谢、上皮屏障完整性和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Microbiota-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interkingdom communication in the gut
11-04, doi: 10.1002/jev2.12161

【主编评语】肠道细菌产生的胞外囊泡,在细菌间互作以及与宿主间的互作中发挥重要作用。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近期发表的综述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回顾,值得专业人士关注。(@mildbreeze)

Cell子刊:基于噬菌体的菌群编辑新工具

Cell Reports[IF:9.423]

① M13是一种单链DNA的丝状噬菌体,该研究证明工程化的M13可用于将DNA递送到定植于小鼠肠道的大肠杆菌中;② 携带CRISPR-Cas9的工程化M13可以靶向小鼠肠道中携带靶基因的菌株,并可损害该菌株的竞争性生长;③ M13递送的CRISPR-Cas9可以在体外和小鼠体内诱导靶细菌的靶基因区域染色体缺失;④ 多种机制使大肠杆菌能够逃避靶向,包括丢失CRISPR阵列甚至整个CRISPR-Cas9系统;⑤ 这些结果为微生物组编辑提供了一个强大且实验上易于处理的平台。

Phage-delivered CRISPR-Cas9 for strain-specific depletion and genomic deletions in the gut microbiome
11-02, doi: 10.1016/j.celrep.2021.109930

【主编评语】菌群的精准编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Cell Reports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丝状噬菌体M13可作为向肠道定植的细菌进行基因递送的媒介。使用M13递送CRISPR-Cas9系统,可在肠道中靶向携带特定靶基因的菌株,并能诱导靶细菌的基因组缺失。(@mildbreeze)

研究肠道病毒组的新资源+一种普遍存在的新噬菌体

mSystems[IF:6.496]

① 收集204名丹麦人的254份粪便样本,建立丹麦肠道病毒组目录DEVoC,包括大量新的病毒基因组;② 分析其中91个健康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肠道病毒组,揭示了以噬菌体为主的病毒组的高度个体差异;③ 39个噬菌体基因组(PG)较普遍(在>12%的人中存在),并广泛存在于其他人群中;④ 其中3个PG和多个病毒功能与年龄相关;⑤ 2个PG在全球范围内尤为普遍,一个是crAss样噬菌体,一个是首次报道的环状温和噬菌体LoVEphage(可感染多氏拟杆菌)。

A Previously Undescribed Highly Prevalent Phage Identified in a Danish Enteric Virome Catalog
10-19, doi: 10.1128/mSystems.00382-21

【主编评语】mSystems近期发表一项来自丹麦的研究,报道了基于当地人群的肠道病毒组数据库,并从中发现了一种在全球人群中存在较为普遍的新的噬菌体。(@mildbreeze)

干酪乳杆菌代田株改善小鼠的衰老相关肌少症

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IF:12.91]

① 给早衰模型小鼠补充干酪乳杆菌代田株(LcS),改善了衰老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力量衰退、线粒体功能紊乱以及炎症和活性氧水平升高,并维持了多种短链脂肪酸的水平;② 高剂量的LcS还改变了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富集的细菌属与肌肉和线粒体功能呈正相关,与衰老表型、ROS和炎症呈负相关;③ 因此,LcS可以通过肠道-肌肉轴减轻衰老相关性肌少症,口服LcS补充剂可能是预防年龄相关性肌少症的一种潜在策略。

Probiotic supplementation attenuates age-related sarcopenia via the gut-muscle axis in SAMP8 mice
11-11, doi: 10.1002/jcsm.12849

【主编评语】衰老相关的肌肉和力量衰退,是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差的常见因素。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在早衰模型小鼠中表明,补充干酪乳杆菌代田株或能通过肠-肌肉轴改善衰老相关的肌少症。(@mildbreeze)

陈东风+魏艳玲:FMT可缓解ASD的胃肠道和自闭症症状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IF:5.293]

① 16名发育正常(TD)和40名自闭症(ASD)儿童开展12周试验,ASD儿童接受4周FMT治疗和8周随访观察;② 第0周发现ASD和TD儿童在行为、胃肠道症状和菌群特征有显著差异,FMT可改善儿童胃肠道和ASD症状及血清神经递质水平;③ 口服和直肠FMT均可改善胃肠道症状,且两种途径无显著差异;④ FMT可促进供体菌群定植,使ASD儿童细菌群落向TD/供体儿童的细菌群落转移;⑤ 产粪甾醇真细菌的丰度与高GSRS评分正相关,而FMT减少其丰度,部分治疗ASD 。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Relieves Gastrointestinal and Autism Symptoms by Improving the Gut Microbiota in an Open-Label Study
10-19, doi: 10.3389/fcimb.2021.759435

【主编评语】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严重的大脑发育障碍,其特征是社交障碍和受限、重复、刻板的行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在ASD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和神经发育功能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陆军医科大学的陈东风、魏艳玲与团队在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发表文章,通过对ASD儿童进行粪菌移植治疗,发现FMT能改变肠道菌群,从而改善ASD患者胃肠道症状和行为症状,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策略。同时发现靶向针对产粪甾醇真细菌的特定菌群干预或可增强FMT反应,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章台柳)

国内团队:胖子控制高血压,两种禁食干预孰优孰劣?

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IF:6.05]

① 205名(173名全程参与)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压患者(BMI为28.7 kg/m2)被随机分为间歇性能量限制组(IER;5:2饮食,每周2天低热量饮食)和持续性能量限制组(CER),为期6个月;② 意向治疗分析表明,IER和CER在减肥和血压控制方面同样有效,体重、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分别为-7.0 vs -6.8kg、-7 vs -7 mmHg、-6 vs -5 mmHg;③ 两组的身体成分、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均有良好改善,两组无显著差异,且试验期间受试者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Compared With Continuous Energy Restriction on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10-18, doi: 10.3389/fcvm.2021.750714

【主编评语】减肥饮食可以减轻高血压患者的体重,改善血压控制。间歇性能量限制(IER)是一种替代连续能量限制(CER)的减肥方法。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的翟昌林团队在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发表文章,通过对205名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间歇性或持续性能量限制,发现两者在减肥和血压控制方面同样有效,无显著差异。提示IER是减肥和控制血压的有效替代饮食策略,可与CER相媲美,需进一步探究5:2饮食是否可持续和长期有效。(@章台柳)

辅助性氟嘧啶和奥沙利铂治疗:早发性结直肠癌效果更差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IF:44.544]

① IDEA发布6个氟嘧啶和奥沙利铂治疗的III期临床数据,共纳入16349例,其中1564例为早发性结直肠癌(EO-CRC);② 与晚发性(LO-CRC)相比,EO-CRC有更好的表现状态,相似的T期,较高的N2发病率,更可能完成计划的治疗时间和接受更高的治疗剂量强度,尤其是6个月的方案;③ 胃肠道毒性在EO-CRC中更常见,血液学毒性在LO-CRC更常见;④ 与LO-CRC相比,在高危III期EO-CRC中,癌症特异性结局更差:较低的3年无复发率和较高的5年癌症特异性死亡率。

Early-Onset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 in the IDEA Database: Treatment Adherence, Toxicities, and Outcomes With 3 and 6 Months of Adjuvant Fluoropyrimidine and Oxaliplatin
11-09, doi: 10.1200/JCO.21.02008

【主编评语】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分析IDEA发布的6个氟嘧啶和奥沙利铂治疗的III期临床数据,发现早发性结直肠癌(EO-CRC)可以接受更高的辅助治疗强度,但其疾病复发率高于晚发性CRC(LO-CRC)患者,高危III期EO-CRC的癌症特异性死亡率较高。即在高危III期大肠癌中,年轻人预后不良,且复发率显著较高;虽然有更好的治疗依从性和更高的治疗强度,但这或许表明更具侵略性的疾病生物学特征。(@章台柳)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十年雪落,白蓝木,拍了花宝贝,Pumpkin,九卿臣,章台柳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1117 | 如何用噬菌体治肠病?段屹等《自然·综述》详解

1116 | 一线期刊多角度聚焦肠炎:深揭分子与微生态机制

1115 | 第2000期:9文一览中国团队新作

1114 | 临床营养多重要?Lancet子刊详述排除膳食缓解IBD

1113 | 聚焦人工智能:中南大学获肠癌识别重要突破

1112 | 今日Cell:肠道菌群只是自闭症的“果”而非“因”?

1111 | 今日Nature双发:调免疫脆弱拟杆菌 & 促癌转移棕榈油

1110 | 奇!深挖“皮-肠”轴:皮肤有炎症,为何肠炎也严重?

1109 | 疫苗研发不给力?Cell子刊:实验鼠菌群不够接地气

1108 | 中山大学接连突破,大肠癌治疗与检测均获重要进展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