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博雅”教育,让我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作为一名昆山杜克大学的学生,我惊叹于自己不属于任何学院,也不属于任何班级。换句话说,我是校园里一个完全独立“行走”的个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可以在四年内的任何一个学期选择任何一个专业的任何一门课。
——2023届本科生 潘时禾
在高三承受巨大择校压力的时候,我第一次听说了昆山杜克大学“通识博雅”的教育理念。一年之后的秋天,我有幸能够踏入这所年轻的大学,亲身体验这里独特的教学模式。如今,精彩纷呈的大一生活已然过去。在此,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分享一些我的亲身体验和对“通识博雅”更深入的理解。
01 我对昆杜“通识博雅”教育的理解与实践
当我深入地去了解“通识博雅”教育时,我才明白其中的“通识”和“博雅”严格地讲是两回事。借用昆山杜克大学第一任校长刘经南院士的话,“通识”指的是学科、知识的交叉,而“博雅教育更强调的是一种人文精神,包括责任意识、沟通能力、领导能力,还包括你的德性和品格”。在昆山杜克大学学习的第一年中,我对这两者都有了非常真切的体会。
刚进入昆山杜克大学时,我以为所谓的“通识”教育仅仅存在于大二下学期选专业之前的两年时间里,分完专业后学校就会回归国内传统高校的分专业教学模式。但在进入学校一段时间之后,我才发现学校“通识”的理念将一直贯穿我的四年大学生活,甚至是一辈子的学习生涯。
作为一名昆山杜克大学的学生,我惊叹于自己不属于任何学院,也不属于任何班级。换句话说,我是校园里一个完全独立“行走”的个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可以在四年内的任何一个学期选择任何一个专业的任何一门课。惊叹之余,我开始自主规划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学科探索路线。如何在上完基础课的同时接触未知领域的新鲜事物,如何把文、理课程合理搭配,如何给偏内向的自己穿插一些沟通与演讲的课程,这些是我在大一期间一直思考的问题。
昆山杜克大学的“博雅”教育更让我惊叹。拿学校的课程来说,一年学习下来,最让我受益匪浅的课并不是我的理科专业课,而是两门所有大一学生必修的基础核心课程——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 (EAP, 学术英语)以及China in the World(中国与世界)。
EAP是专门为中国学生设计、为期一年的英语写作课。但是与传统照本宣科的英语课程不同,以内容、文化为依托的EAP课程不仅提高了我的英语写作能力,更锻炼了我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并激起了我作为一个理科生对于文化的研究热情。
我的第一位EAP老师Anna Scholl是一位对学术相当严格的教授。她不曾漏过我写的文章中的任何一个错误。不仅是语法,连标点、字体、大小写、行距都要求我们做到绝对的规范。在她的影响下,如今我每次写文章时都十分注重学术和写作规范。我的第二位EAP老师是带着典型英国口音的Laura Davies教授。在她的情景式教学中,我感觉教室变成了一个舞台,我每节课都在舞台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小组里用不同的姿势倾听与表达。最让我感激的是教授在写作课里专门加入了好几次演讲任务,内容很多都与我们课后写的文章相关。本来不擅长演讲的我也逐渐学会了如何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演讲成绩也从一开始的B到了最后的A。
第三个小学期伊始,EAP课程的主题从如何学习英语写作转变到了如何利用写作表达文化。出乎我意料的是,我们的研究对象竟然是中国文化。虽然从小在中国文化中长大,但真正想要表达时我却发现非常难,更别说是用英语了。不过很有幸,我选到了“中国通”Don Snow教授的课。作为一个研究了中国文化几十年的美国学者兼作者,他在课堂上跟我们探讨“什么是文化”、“怎样准确而又有趣地表达文化”等我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的问题,这让我对文化有了极大的兴趣和深刻的理解。
当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EAP老师莫过于能讲一口流利中文的Austin Woerner教授。作为一名对中美文化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学者,他在我的心中架起了一座沟通中美文化的桥梁,鼓励我们去批判性地理解和研究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有了教授的引导和从大量阅读中获取的理论支撑,我突然发现我可以尝试分析中美文化一些表象下的内在原因了,甚至可以从文化的角度解释中美的合作与冲突了。这是我在读高中时不曾想过的。
Austin Woerner教授
于是乎,在四位风格迥异的教授的引领下,我这一门看似普通的英语写作课就这样变成了一次激发潜能、探索文化的旅行。回过头来,我也十分诧异地发现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也许这就是昆山杜克大学课堂的神奇之处吧!
如果说EAP课程激发了我这个理科生对于人文学科的兴趣,那我的第二门必修课China in the World(中国与世界)让我彻底领略了人文学科的魅力,尤其是历史学和社会学。这门课着手近代中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从科学、贸易与战争等角度研究了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和国际关系,充分让我体会到了历史的古为今用。与高中历史课的“死记硬背”截然不同,它充分培养了我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辨想象能力。只要理由充分、逻辑正确,任何对于历史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想象都会得到教授和同学们的尊重。还记得期末最后一篇论文的题目是“2040年的中国”,每个人大胆而又不失根据的想象让我深刻意识到拥有超前的世界观和未来观对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是多么的重要。
在我的理解中,昆山杜克大学“通识博雅”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我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无论你是偏文还是偏理,无论你对未来有什么样的规划,昆山杜克大学都会鼓励你广泛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因为在未来的世界,“全面”可能将不再是一种卓越的品质,而是一种必备的素质。如果我就读于其他普通高校,或许我可以对我所在的专业研究得深入、透彻,成为一个真正的“理工男”,但是我可能永远没有机会成为一个真正全面的人,而这在未来是不“完整”的。
和同学一起实地考察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
02 什么样的人适合
昆山杜克大学的“通识博雅”教育?
想要全面发展的人
想要在昆山杜克大学获得良好的体验,我觉得首先必须要认可“通识博雅”的教育理念。“通识博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全面的人。而想要成为一个全面的人,通常要对所有知识保持一颗好奇心和敬畏心。昆山杜克大学的学生当中,有像我一样尚未确定专业的人,也不乏在报考前就明确专业方向的人,但这都不妨碍我们学习非本专业的,或者不是很感兴趣的课程。俗话说:“世事皆相通”,学科之间也是这个道理。在不确定性极高的未来,那些看似无用的知识也许就会对我们产生帮助,给予启发。因此,无论选择专业与否,我们都不会偏执于一两门学科,而会利用昆山杜克大学的资源优势,努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自主学习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人
在我看来,全面的人并不是所谓的全才。没有特长的人往往会成为“貌似什么都懂,实际上什么都不精”的人。因此,明确专业方向、确立学科特长并不是我们昆山杜克大学学生所逃避的,而是非常受重视的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在拥有极大选课自主权的同时,有较强的学业规划能力,并且爱钻研、肯钻研。我认为只有这样,我所获得的各种知识和能力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就读于昆山杜克大学一年期间所得的一些理解和感悟。大一期间,我所经历最遗憾的事可能就是受疫情影响,我一年的学习时光有小半年是以网课的形式度过的。但是想到八月份又可以回到那个美丽的校园,我喜不自禁。当然,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在秋天的昆山杜克大学校园里看见你们的身影!
作者 | 2023届本科生潘时禾
编辑 | Dove
推荐阅读
大片来袭!重量级团队为你介绍独一无二的昆山杜克本科教育
学生说 | 昆杜在我眼中的浪漫与高远
家长说 | 我选择尊重孩子的意愿
杜克品质 | “全美最具价值大学”杜克位列第八
关于昆山杜克大学
昆山杜克大学是一所由美国杜克大学(连续多年被权威机构U.S. News评为全美十所顶尖大学之一)和中国武汉大学(中国“双一流”大学/985大学/211大学)在江苏省昆山市合作创办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也是唯一由全美排名前十的大学在华创建的中外合作大学。
咨询电话 :
0512-36657028
QQ线上答疑群 :
425667325 (高三学生)
526124074 (高一高二学生)
电子邮箱 :
china-applications@dukekunshan.edu.cn
本科网站 :
undergrad.dukekunsh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