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2021年度工作推进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

2021年12月23日,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2021年度工作推进会暨第二届致远学院“拔尖人才培养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会议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同步召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2000多名拔尖计划的参与者、管理者共同参与探讨“引领未来的拔尖人才培养”。开幕式和主旨报告环节通过拔尖计划2.0全国线上书院直播,8000多人次在线观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校长林忠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致远学院创院院长张杰,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兼致远学院院长徐学敏,上海交通大学副教务长吴静怡,教务处处长杨颉,致远学院领导班子、项目主任等出席会议。


开幕式

开幕式由徐学敏主持。

林忠钦首先致欢迎辞,他表示,上海交通大学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十余年来探索形成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致远模式”,近年来进一步探索延伸拔尖人才培养链,启动“博士生致远荣誉计划”,以学科融通为抓手,构建以交叉创新为基础的全人教育体系,已初显成效。希望本次会议和论坛能为全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者、管理者搭建一个交流情感、传播思想、分享智慧的平台。

李永智在致辞中指出,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上海高等教育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超前实践,积极应变,主动求变,致力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十四五”期间,上海将以体制机制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全面营造有利于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为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和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提供人才支持。

吴岩作了题为《走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主旨报告,提出要从三方面扎实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工作。一是“底气”,基于两维度四指标的分析,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迈入世界高等教育第一方阵,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工作有自信、有底气、有能力、有实力。二是“目标”,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达国家加强部署等方面分析形势任务,提出高等教育要肩负重大使命、发挥主力军作用,要把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作为关键目标。三是“方案”,凝练拔尖计划2.0育人模式,形成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构建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奠定基础。


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环节由致远学院常务副院长章俊良主持。

张杰作题为《依托致远书院的未来拔尖人才培养探索》的主旨报告,回顾了致远学院成立的初衷便是要将一批最具创新潜力的学生和最具创新思维的教师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相互激发,经过十余年的探索,“致远模式”人才培养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他指出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于为学生构建面向未来的知识体系,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基于此,上海交通大学以致远书院为依托,通过课程融通探索、“致远未来学者计划”体系等,培养能应对未来世界变局、具备跨界融通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创新型领袖人才。

图灵奖得主、上海交通大学约翰·霍普克罗夫特班首席教授John Hopcroft作题为《Improv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的演讲。他谈到,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十余年来,参与帮助交大建立世界领先的计算机科学教育项目,有效提升了交大计算机学科本科教育的水平。他指出,中国高校可以通过提升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与国家实验室双聘一流师资、减轻科研人员筹集资金和发表论文的压力等方式,提高优秀青年教师的教学动力和能力,从而提升整体的本科教学质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表示,多元差异是创新的源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无法照搬国际模式,中国有必要、也有能力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他分享了对中国教育的思考——一流大学承载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要打破学科专业限制,培养学生学科交叉的视野和思维,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鼓励他们拥有科研进取的勇气,并强调只有有兴趣才会有方向,有方向才能培养真正的拔尖创新人才。 

经济学家、南开大学讲席教授逄锦聚作题为《面向新时代培养更高水平的经济学创新拔尖人才》的分享,指出拔尖创新人才既靠培养又靠自我成长,自我成长是内因,培养的外在环境也同样重要。“基础学科”之“基”主要在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他强调,要把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摆在首位,着力培养学生的经济学专业素质,要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培养出兼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思想理论的、能为中国特色新时代社会主义做出贡献的经济学人才。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John Hopcroft)与他的学生、2020年图灵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阿尔佛雷德·艾侯(Alfred Aho)展开了一场炉边对话,由致远学院约翰·霍普克罗夫特班项目主任郁昱主持。两位图灵奖得主就“大学的使命”“是否存在一种思考方式适用于计算机的所有领域”“如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如何鼓励女性进入计算机科学领域”等问题展开了交流探讨。阿尔佛雷德·艾侯指出,“一个好的研究者和一个伟大的研究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其对科研问题的品味,后者是那些发现他们领域内至关重要的问题的人”。他们特别强调了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的重要性。


工作研讨

在下午召开的拔尖计划2.0工作推进会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作为秘书组单位,分别介绍了2021年工作进展和2022年工作安排。大会开展了拔尖计划2.0首届荣誉表彰,共评选出创新案例奖29项、优秀教师奖67项、优秀管理人员奖73项、优秀学生奖80项。此外,《“拔尖计划2.0”2021年在校生学情调查报告》发布,便于各校及时追踪了解学生学习进展、学习成果。工作研讨环节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高东锋主持。


分组研讨

在分组研讨环节,19位教授、学者围绕四个主题进行了专题分享,全国各高校拔尖计划参与者、管理者围绕各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新时代书院制育人探索和实践”专题由武汉大学弘毅学堂院长石兢主持,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院长李猛、清华大学书院党委书记苏芃、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葛坚、武汉大学弘毅学堂院长石兢、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宋振韶等先后交流发言。各高校书院制度的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已日益突出,促进拔尖人才学生的更好心身健康全面发展。


“科教融合促进原创思维和学科交叉能力培养”分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副院长何峰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处长曾长淦,天津大学求是学部主任、国际工程师学院院长原续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来空天技术学院/高等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刘科生,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部长燕敦验,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软件工程学科带头人毛晓光,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王兮先后做主题报告。六位专家根据科教结合、所系结合、理实结合、产教融合、科教融通等方面诠释了原创思维和学科交叉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各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提供了优秀范例。


“新形势下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分论坛由南京大学徐骏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李向前、山东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姜兆亮、上海研究所高校系统部部长左峻疆、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兼出入境中心主任郭亮等先后做交流发言。随着拔尖计划工作的推进,各拔尖基地将进一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积极构建与国际一流高校、国内拔尖计划高校的多向互动交流,也将共同探索更多产学育人合作模式,进一步推进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合力培养能够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科学进步的创新型领袖人才,共话中国科学技术的崛起和发展。


“拔尖学生成长和跟踪”分论坛由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陆一主持,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吕林海,中国科学院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公共政策与管理教授刘继安,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副校长娄维义,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陆一先后做主题报告。四位专家对拔尖学生在本科阶段深度学习的影响机制、学业自我塑造历程、成长中的关键教育问题以及高中阶段的创新人才培养探索进行了探讨发言,对掌握拔尖人才成长进程、探索拔尖人才发展规律提出了具有深度的建设性意见。



编辑:孙殷彤

责任编辑:吴晓玲



推荐阅读

1、约翰·霍普克罗夫特 | 教育的目的——教人更好地生活

2、致远学院代表团访问上海科技大学

3、【喜报】热烈祝贺10位致远人荣获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4、致远学院、密西根学院、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联合开展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教育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