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人都知道的治水英雄“大禹”,居然是咱们绵阳人儿......

学在绵州 求学绵阳 2023-06-29


『学在绵州』系列文章

👉“抗日名将”宋哲元,就长眠在我们经常去的富乐山!他的故事讲给你听……

👉放假遛娃好去处:位于主城区、无需买票、馆藏丰富,好多本地人没有去过......


大禹治水,是我们许多人从小听到大的枕边故事——



传说中在中国三皇五帝时期,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在这种情况下,尧帝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在全天下寻求能治理洪水的人才。


在群臣和各部落首领的推举下,尧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鲧(gǔn)。然而鲧采用“水来土挡”的方法治水九年,大水也没有丝毫消退,于是他便开始消极怠工。后来舜继位,首先便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并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鲧的儿子禹。


禹不因父亲被流放而怀恨在心,而是暗自发誓一定要努力完成任务,给人民带来幸福生活。于是,在和妻子涂山氏大婚后的第四天,大禹和助手伯益、后稷就踏上了征程。


十三年的时间,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他吸取父亲堵截治水的教训,发明了疏导治水的新方法;他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他废寝忘食、躬亲劳苦,与下民一起栉风沐雨,同洪水搏斗;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哪怕听到自己刚出生儿子的哭声,也只是朝着茅屋行了个大礼便继续赶路......



在他的治理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服地向东缓缓流去,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从此过上了幸福富足的生活。而这个治水过程改变了黄河中下游文明的格局,为中国进入国家文明提供了契机和条件。


后代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我们的整个中国也被称为“禹域”,也就是说,这里是大禹曾经治理过的地方。


这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了,更重要的是,这位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朝代“夏”的开创者,就出生于咱们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


由于是上古时期的人物,其实关于大禹故乡的争论一直是争论不止、众说纷纭,但是小编经过多方查证之后最终选择了“北川版”,其直接原因就是大禹的第142代孙姒元翼、第143代孙姒承家在其所著《大禹世家》中,确定了这一说法。


并且,多个历史著作如西汉扬雄所著的《蜀王本纪》,都提到过“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其地名痢儿畔(刳儿坪)......”这样类似的话,而文中的石纽就在现北川境内。


← 左右滑动查看禹生石纽相关史料 →


(位于北川曲山镇的老大禹像,已于5.12地震中损坏)


(位于北川中学内的禹王像)


相关遗迹、景点


至今在北川县境内,仍留存着许多与大禹传说有关的名胜古迹和纪念馆铭。扬雄题刻、李白提刻、颜真卿题词、禹穴沟、刳儿坪、洗儿池......


也许有些人觉得这些个景点千篇一律、没有什么看头,只能说曾经的小编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当你真正的站在了禹里石纽山那阳刻篆书“石纽”二字前,那股大禹是咱们祖先的自豪感和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当你亲眼见证李白所刻下的“禹穴”二字,脑海中翻来覆去的都是那个名满盛唐的青莲居士,他傲然洒脱、运笔如龙的样子;当你在刳儿坪中漫步,边走边聆听感受着属于上古时代、属于我们祖先的风与传说,那份内心的触动久久不能平静。


你就会懂得,我们的先辈与政府花了那么大力气,将这些地方保护起来、留存下来的意义。


▷禹里(原石泉县治治城)南一里许有石纽山(属禹里乡石纽村)。山腰石林中有二巨石纽结,石上有阳刻篆书“石纽”二字,每字高、宽各为40厘米(今浙江大禹陵“石纽”二字即以此处题刻拓片复制)。相传为汉朝著名作家扬雄所书。


▷唐代李白年青时,曾居“岷山之阳”数年之久。“青莲好古,大书禹穴”,他在距石纽山以北二十里禹穴沟金锣崖绝壁上书写“禹穴”二字,“大径八尺”至今赫然清晰。


▷鸟瞰刳儿坪。传说圣母生神禹而致使山梁扭曲变形成纽状,此地故名石纽山。刳儿坪也因圣母剖腹生禹而得名,“刳”意为剖开。刳儿坪位于石纽山半山腰上,是一段坡度比较平缓的山梁,是整座石纽山最为平旷的地方。


▷位于石纽山对面。山峰矗立,高入云天。相传崇伯(禹父鲧)外出治水,常年不归,圣母思念,常登此山遥望禹父归程,时山巅林木繁茂,遮天蔽日,挡住视线,圣母叹道:“眼前若是没有这些大树多好啊!”话音刚落,狂风骤起,将山前高树连根吹翻,此后山前只长灌木花草。故曰“望崇山”。


▷洗儿池。沿刳儿坪溪流而下,有一连山巨石,其状如盆,其“水色金赤,四季不变,相传禹母诞禹后洗儿处也”,因以得名。


▷洗儿池以下的溪流中,“白石累累,俱有血点侵入,刮之不去。相传鲧纳有莘氏女,胸臆坼而生禹,石上皆是血溅之迹。古人有诗云:“血石流光点点新,花开水底锦江春,后人收作催生药,犹似当年岳降神。”


(大禹纪念馆)


▷岣嵝碑,亦称禹碑(或大禹功德碑)。明嘉靖四十年(1561)刻建,立于治城(今禹里)禹庙碑亭内。民国版《北川县志》载:“此系大禹所书,文字奇古”。


(禹王宫)


(禹穴沟)


▷对大禹文化神往却不得而行的家长们,也不必灰心!为传承弘扬大禹故里源远流长的水文化底蕴和人水和谐理念,绵阳市创新打造河长制文化公园。其位于涪江绵阳中心城区段,占地196.4亩。公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依托绵阳市的母亲河——涪江为本底,以“山水海绵城市”为设计理念,围绕全面创建幸福河主题,共设“大禹精神、河长制简介”等六大版块,整合自然、生态、历史、人文四大核心要素,集功能性、观赏性、教育性为一体,综合打造的山水相融、人水和谐、寓教于乐的生态景观公园。


相关习俗、文化

自古以来,北川周遭就有着许多大禹的传说和丰富的民间祭禹习俗,唐代以来,每年春秋和6月6日大禹诞辰,人们都会在禹庙前举行各式各样的祭祀活动。


2009年7月,北川大禹祭祀习俗成功列入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年6月,中国水利史研究会将北川确立为“大禹祭祀地”;2018年2月8日,全国第一个大禹博物馆在北川挂牌。


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i05024k8z27&auto=0&width=500px&height=375px


身着民族服饰、抬着猪牛羊等祭品、与白什乡的麻龙马灯、马槽乡的唢呐锣鼓、青片乡的龙灯、墩上乡的许家湾十二花灯等表演队伍和当地的火枪队、锅庄对一起,人们在禹庙前举行祭祀和民俗文化表演。之后,他们还将浩浩荡荡的前往广莲寺,由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率民众献祭品、上香、鸣炮、行礼、宣读祭文。



相关传说、知识点


1.鲤鱼跃龙门


相传很久以前,黄河氾滥。舜启用鲧的儿子大禹继承父业,治理洪水,禹的治水办法是疏浚。玉帝命自已的小女儿下凡,化做涂山女,嫁给大禹为妻,帮他一起治水。


大禹疏浚黄河之洪水至山西省河津西北,陕西省韩城东北,分跨黄河两岸,形状如同门阙之山崖壑口,终将洪水疏导,此壑口称之禹门。居住在黄河中的鲤鱼却被冲出禹门,骤然跌出了十多丈深的大瀑布,鲤鱼们也无法溯流而上,返回故乡,因此鲤鱼向大禹夫妇抗议。


涂山女笑了:「我去请奏玉帝,能跃上豁口者,马上化为飞龙,腾云上天,跌坏额鳃的,只能怨自己生来就是凡品啦,也别捣乱了…。」从此,每逢暮春季节,就有无数金色鲤鱼循著黄河逆流而上,聚在禹门下,奋力跳跃,偶有一跃而过者,便化为苍龙,腾飞九天之上。化龙飞升的禹门叫「龙门」,「一跃龙门,身价百倍」意即如此。


2.准绳、规矩


我们常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现在,“规矩”一词常用来表示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形容一个人的行为端正,合乎标准或常理;“准绳”一词则用来比喻言论、行动等所依据的原则或标准。


而最初规矩、准绳其实乃是三种画图、测量和检验的工具。“规”就是圆规,“矩”就是直角曲尺,准绳就是一根绳子。传说中,规是伏羲发明的,矩是女娲发明的,也有说规、矩、准绳都是巧工垂发明的。在大禹治水的传说中,他左手持准绳,右手执规、矩,进行地形测量,才完成了治水使命。


3.5.12地震


5月12日的汶川地震,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家园被毁,也使当地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很大的困难。大禹故里——北川县禹里乡禹穴沟许多遗迹受到不同程度损毁;北川县的羌族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倒塌,大量文物和档案文献被埋或严重毁坏;北川文化馆5名正式工作人员在地震中全部遇难,一名会吹羌笛的传人也在地震中遇难……


5.12地震发生后,筹建地震遗址博物馆这件事被提上了章程,到如今收藏了有上千件文物。有寂寞斜躺、让人泪流满面的“北川中学”校牌、有那双第一时间进入北川的消防官兵的军用胶鞋、有英雄教师向倩再也无法拨通的手机......然而据文章《筹建地震遗址博物馆绵阳已收集千件实物》记载:当时收集到最大的实物是一块曾经在安县与北川县交界公路要道上悬挂的“大禹故里”镏金铭牌。


关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公众号

可以走进虚拟景区,云上逛馆



绵阳是个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大禹只是其中之一,他的故事也只是千万个属于我们先辈的故事之一。


而对我们、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游览和了解这些就在身边的文化古迹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我们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知道自己要坚守什么、摒弃什么,从而认识我们的文化身份和文化基因,从而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该怎样做。最终产生适应当前时代的、具有中华特色的新文化、新思想、新观念。


只要文物古迹、传说血脉还在,还有人在传颂、还有人在铭记,我们的文化就还在,我们的根就还在。


我们,就还在。


特别鸣谢:大爱北川、大美北川、北川摄影家协会、古羊扎玛

要问体育哪家强?绵阳这7所学校入选“四川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曾带出上百清北生,原东辰资深名师告诉你“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学英语【上】

“抗日名将”宋哲元,就长眠在我们经常去的富乐山!他的故事讲给你听……

致敬!那些奔赴抗疫前线的绵阳师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